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問與答   問:「業」跟「罪」有何不同?   答:業有很多種,有善、有惡,不一定說業不好,罪就一定不好,這是應該要先知道 的。「業」的範圍很廣,有善業也有惡業;「罪」則只會造成痛苦,業就不一定了。再講 比較細一點,所謂「罪」就是將來會產生痛苦的果,但是「產生痛苦」不一定都是由於罪 ,生起痛苦的原因有很多種,有可能是業,也有可能是煩惱。   造作一個業因,將來必將受果報,但只要善用懺悔的力量,可以令惡報將來不成熟或 轉化,有時候可以把它變小,有時候可以完全根除掉。以四力來懺悔,並非懺以後的業( 以後還沒有造罪業不用懺),而是懺以前的罪。例如,罪業裡面最嚴重的是殺父、殺母、 殺阿羅漢…之類的無間罪,但是如果能夠觀修空性,當他了悟空性時,在空性之中是找不 到罪業的,即使是無間罪也找不到。   問:請問仁波切,以前的俠盜把偷來的錢拿去救助人家,算不算是很嚴重的罪?   答:這要看哪個幫助比較大、傷害比較小,在西藏有句諺語「宰馬來餵狗」,到底是 幫了狗還是害了馬?不知道。除非他真的確定劫富濟貧對貧者真的有幫助,有真正的智慧 證實,才可以說這是善業,不然會像「宰馬餵狗」一樣,不曉得傷害比較大,還是幫助比 較大。      問:接受的人不知道,花了那些錢,是不是要跟偷的人共同承擔罪業?   答:因為他沒有去造偷盜或不與取的業,他是無辜的,不需受這種業。      問:福德和功德有差別嗎?   答:福報是「因」,功德是「果」。      問:何謂「罪性本空」?   答:所謂「罪性本空」講的是,在世俗上可以說做這個會有什麼惡業,但是,探究它 的實相、體性,尋找罪在哪裡時,會發現它並非自性而成,而是相觀待、依賴因緣而成的 。   如前所說,是否對某人造成傷害,是互相觀待因緣才成立的,如果去找罪性,會找不 到,這是就「罪性」而言。從「罪相」而言是有的,但是,找不到它本身最究竟的實相, 這是從空性詮釋「罪性本空」,和《心經》裡「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一樣的。      問:「齋戒」和「大乘八關齋戒」有何不同?   答:所謂「紐涅」,就是齋戒。齋戒可分成普通齋戒和大乘八關齋戒;大乘八關齋戒 一定要有菩提心,普通齋戒不用,具有想解脫的心就可以了,齋戒和大乘八關齋戒有這個 差別。   大乘八關齋戒,就是單純的大乘八關齋戒,從現在起到明天早上太陽未升起以前,都 要持守這八個戒律。   「觀世音菩薩禁飲食齋戒閉關」的修持就是「紐涅」,要先受八關齋戒,再修觀音法 門,有一些觀想本尊、供養,後者是額外的。   大乘八關齋戒的用意是如果要你每天修持菩提心或守戒,也許會覺得很困難,但若只 要修一天,是不是覺得自己好像可以辦到?所以,大乘八關齋戒是,用整整一天的時間修 持菩提心,同時持守八個戒律,即使只有一天的修持,也可以種下菩提心的種子,是這樣 的用意。   至於觀世音菩薩禁飲食齋戒的儀軌,除了受持八關齋戒以外,還要根據吉祥比丘尼所 傳下關於觀世音菩薩的修法儀軌作修持,用意是做觀世音菩薩本尊的修持。      問:禁飲跟禁食,如果二者都犯了,他有什麼過患?   答:守八關齊戒的時候,必須過午不食、不飲用任何飲料,用意是使我們清淨掉將來 要墮入地獄道、餓鬼道的業障;如果吃了東西,表示這些業障沒辦法清淨。      問:「迴向」就有請求,求的又是世間事,《金剛經》上說:「若以色見我,以音聲 求我」,這樣的意義是什麼?   答:《金剛經》:「若以色身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見,不能見如來。」意思 是,按照空性的修持,如果從色相、音聲找哪一個是如來,不管怎麼找,都不可能找到如 來的體性,這是修證空性的一種。   修持空性,是在探究諸法的實相,但探究諸法的「實相」跟諸法在世俗中所「顯現」 的,要分開來談,不要把勝義諦和世俗諦混在一起。      問:所謂的「法」是指世間法嗎?   答:法就是世俗諦,例如說你祈求佛菩薩,這是世俗諦,這和讓我們了悟空性希望生 起勝義諦的正念,兩者並不相悖。      問:祈求一般世間的事情,有沒有違背?比如說祈求自己的利益。   答:這種比較不好,如果祈求利益眾生,那是菩提心,是好的。      問:作功課迴向時,是做完就迴向,還是到晚上再一起迴向?   答:迴向是越快越好。現在做了一個修持、行了一個善業,馬上就迴向,因為如果沒 有馬上迴向,接下來可能有一些煩惱心、貪瞋心生起,會把先前所做的善業消除掉。所以 ,當然是先把它保存起來比較好。      問:朋友、家屬可以得到嗎?   答:得到是一定可以得到,多少就很難講了。      問:迴向要唸出聲嗎?   答:我們造的善業不一定要唸出來,在心裡面想,反倒是更重要的。如果只有嘴巴唸 :「我迴向唸xxx多少遍的善業…」心裡卻沒有想,那就吃虧了。我們做的善業,要迴向 給什麼人,心裡面有什麼想法,才是真正的迴向,光是嘴巴唸是沒辦法迴向出去的,要往 心裡頭想。   心裡想的時候,要不要想今天我唸了多少遍?想一想比較好!如果唸了一百遍,回想 時就會一邊算,一邊開心,隨喜自己的善根功德,又讓本來的善業增加好幾倍。例如本來 只有唸一百遍的功德,一隨喜下去,可能變成好幾千遍,迴向的力量又更大了。   所以,不要只算今天的善業而已,還可以算到昨天「我昨天唸了兩百遍!前天唸了幾 百遍!」這樣算起來,唸了那麼多感覺真好,就會很開心,這叫「隨喜」。隨喜的功德可 以讓以前所造的善業一直增加,所以要去算,算一算要迴向的善根功德,做了多少善業、 唸了多少咒。      問:布施、行善,為什麼要記起來,記著不就沒有功德了嗎?   答:做任何修持,有三個要點一定要記在心裡面,第一是前行要有發心,還沒做善業 前要有菩提心;第二是正行當下要觀「三輪體空」。   以布施為例,施者要觀自己的體性,本身是因緣和合,是空的,沒有自性的;布施的 對象也一樣,同樣是體性空,布施的東西、布施的動作也是因緣匯聚而成,並沒有實在的 體性。布施當下,要以「三輪體空」來做布施。   修持布施的時候,布施者不應該產生「實有」的執著,如果心裏執著「我在布施」, 就會產生煩惱--「我在布施」的慢心。   做完以後要迴向,表示善業已經做好了。第三是結行是作完了善業要迴向,把善根功 德迴向菩提。   正行、結行不要混在一起,三輪體空的布施,用意是使我們斷除心裡面貪著功德的心 ,但不是說觀修三輪體空,所做的善業就全都會不見、空掉,不是這個意思,我們只是用 這個方法來斷除執著。      問:行持善業後忘了迴向,卻因為後來生起很大煩惱,而毀了前面的功德,請問「很 大的煩惱」要如何界定?   答:煩惱中最重的、最容易消滅過去善根功德的,就是「瞋心」。瞋心的層次判別也 有很多種,其中之一是看生起瞋心的對象是誰,有些是天,有些是菩薩,有些是有修行的 人,有些是佛,因為對象層次不同,消滅的善業也有一劫、十劫、百劫的差別,而且只要 心裡有想法就算是大煩惱了,不一定要嘴巴講出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205.72.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