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摘自:《入菩薩行論釋‧善說海》 索達吉堪布 具體怎麼樣修菩提心呢? 無垢光尊者的《大圓滿心性休息》、華智仁波切的《大圓滿前行引導文》、堪布阿瓊 的《大圓滿前行筆記》、喬美仁波切的《山法》及阿底峽尊者的教言中,都講到了修菩提 心的竅訣。我今天將這幾個結合起來,大致給大家介紹一下。 菩提心是願一切眾生離苦得樂、獲得無上佛果的一種發心。 有人認為菩提心非常簡單,行住坐臥、吃飯走路,以利他心來攝持就成了菩提心。 有人認為菩提心非常困難,只有等明心見性或證悟空性以後才可以生起。 實際上,這兩個都是墮入極端。 我們不能認為菩提心太簡單,隨便哪個凡夫人都能修得起來;也不能認為太難了,因 為很多高僧大德都明確說過,即使沒有得到一地菩薩的境界,也可以產生菩提心,故大家 應該對自己有信心。 1、菩提心的前行:四無量心 你們早上起來之後,先要從四無量心開始修。 所謂四無量心,就是慈、悲、喜、捨。 為什麼稱之為“無量”呢? 因為修這四種心功德無量,福報也無量,沒有大的心量,沒辦法修持,所以叫無量心. 本來慈、悲、喜、捨四無量心中,最初應從慈心開始修,但按華智仁波切的竅決, 果首先沒有修成捨心,那麼慈心與悲心就會偏墮一方,達不到完全清淨所以最先要從捨 心開始修。 所謂的捨無量心是指斷除對怨敵的嗔恨、對親友的貪愛而對一切眾生無有親疏的平 等心。 許多人對親人很關心,親人遇到一點麻煩,就全力以赴地去幫助,而怨敵如果遇到困 難,不但不幫助,反而心裡樂滋滋的,大叫“活該”。有了這種心態,相續中有沒有真正 的菩提心呢?沒有! 儘管凡夫無法根除這種習氣,但起碼也要盡量去做,看到任何一個眾生遇到困難時, 應當有幫助之心。對親友不要特別貪執,對怨敵也不要特別憎恨,這兩個若能完全平等, 就叫做捨無量心。 正式觀修的時候,應該將親人觀在左側,怨敵觀在右側。 以普通人的習慣,如果敵人坐在這一邊,母親坐在那一邊,他會面朝母親而背向敵人 ,為什麼呢?因為他對敵人有意見,對母親有貪執。但在修菩提心時,一定要將這二者同 等對待。因為眾生無始以來都當過自己的父母,這一點有豐富的教證和理證,噶當派的阿 底峽尊者,在講七種教言的前三種——知母、念恩、報恩時,對此分析得相當透徹。 任何眾生都當過自己的父母,剛開始很多人有點想不通,覺得這是不可能的。其實在 這世間上,不可能的事情非常多,只要通過再三辯論、再三思惟,逐漸會接受的。若能明 白眾生都當過自己的父母,那為何對怨敵有憎恨心呢?這都是未經觀察所造成的事實上 ,眾生與自己的親疏關係不定,如今被當作親友的這些人,在以往的生生世世中,有許多 都是曾加害過自己的仇人。 從前,國王赤松德贊的女兒蓮明公主,17歲就突然離開了人世。國王見到蓮花生大師 時,問道:“我這個公主也算是一個很有福報的人,因為她轉生為我的女兒,並有幸遇見 了您等猶如真佛般的大智者,可是為什麼她的壽命如此之短呢?” 蓮花生大師回答說:“其實公主並不是因為福報而投生為你的女兒,而是她前世跟你 有仇怨。往昔我們修建夏絨卡繡大塔時,蓮明公主在那時為一隻毒蜂,它叮在你的肩上, 你無意之中把它打死了,正是由於當時的命債,它才轉生為你的女兒。” 漢傳佛教也好,藏傳佛教也好,都承認一切眾生當過父母,包括自己的怨敵和所殺害 的眾生。我們沒有宿命通,並不能現見這一點,但是通過學習,應該對親人不生貪心,對 怨敵不生嗔心,這兩個基本上平起平坐時,捨無量心就修出來了。 當然,開始修會有一定的困難,但若修了一兩個月,明顯的效果就可以出來了。 悲無量心──悲無量心是願三界輪迴的所有眾生,全都離開痛苦。我剛才也講了, 一切眾生都當過父母,這叫“知母”;其次要“憶念恩德”,他們當父母時,賜予我身體 和生命,給予我財產及學習世間法和出世間法的機會,所以父母的恩德非常大,了知上述 道理後,最後的結論就是要“報恩”報答恩德,對我們佛教徒來講非常重要。 有些人認為出家就是不孝,這種說法是不對的。 從佛傳中也可以看出,釋迦牟尼佛對父母非常感恩,與世人不同的是,佛的報恩方式 更勝一籌。 佛陀當年證道之後,曾回迦毗邏衛國為父親宣說佛法,並上三十三天為母說法。 淨飯王圓寂時,阿難以佛的堂弟身份,請求為伯父扶棺;羅侯羅以淨飯王的長孫身份 ,要求為祖父扶棺。 佛陀對兩人的請求予以婉拒,說:“你們的孝行非常可嘉,然而為給末法時代的眾生 示範,今日必須由我親為父王扶棺,以免一般人以為出家不問父母之事。” 結果佛陀親扶靈柩,步行直到火葬之處。 漢傳佛教中,順治皇帝的玉琳國師就曾接母親到寺中侍養。 玉琳國師將別人供養自己的錢分作五份:一份供佛,一份印法本,一份奉養母親,一 份自己受用,一份與眾結緣。 黃檗禪師說:一子出家,九族生天,若不生天,諸佛妄言。 這樣的行孝,一般人以為不孝,殊不知這才是真正的大孝。 修悲無量心時,不用觀旁邊的怨敵和父母,只需以母親為所緣境,唯一對她觀修,然 後慢慢推至沒有關係的眾生、自己的怨敵,範圍擴大到一個國家、兩個國家……最後對一 切眾生普遍觀修。這樣,悲心自然可以生得起來悲心和慈心的修法,也可通過呼吸修持自他交換。 即觀想眾生的痛苦、惡業、不愉快,以氣體的形狀吸入自己身體,自己代受三界眾生 的一切痛苦,這是悲無量心觀想自己的快樂、善業、福報等,以氣體的形狀呼出,融入 一切眾生,讓他們獲得快樂,這是慈無量心。 其實這個很簡單,如果短暫的時間中一直這樣修,功德是非常大的。有了慈心,邪魔 外道也不能摧毀,堪為世間的應供處;有了悲心,一切佛法的根本就具足了。因此,你們 修菩提心實在困難的話,可通過這種方式來先修慈悲心。 2、菩提心的正行 四無量心若修得好,修菩提心就不會太難前面的修法若沒有成功,即使你遇到一個眾生或者緣所有眾生的總相,暫時生起一點 菩提心,但遇到關係不好的人或其它旁生時,以菩提心來對待是很困難的。 有些人雖然發了菩提心,自己的母親生病了,馬上把她送到醫院,錢全部拿出來付醫 藥費;而素不相識的人生病了,一分錢都捨不得花;怨恨的敵人生病了,那就更不用說了 。這就是因為捨無量心沒有修好,如果修好了,縱然你沒有得到一地菩薩的果位,徹頭徹 尾是個凡夫人,但在你的修行境界中,父母跟其他眾生也不會有任何差別。 所以,大家不要認為自己境界很高。 有些人稍微學一點佛,就整天講神通、開天眼,“我看到這個”、“我看到那個”, 經常都是說這些,沒有必要! 我們的境界真的很低,看見一個可憐的眾生時,只是會想“他多可憐啊”,根本不會 像對待母親那樣去幫助,因此我們離大乘還差得非常遠當然,也不要把佛教看成是神話,覺得“像我這樣的人永遠也修不成,永遠也沒有機 會”,不要這樣歧視自己,只要肯下工夫,每個人都有殊勝的因緣修菩提心之前,打好四無量心的基礎很重要,修的時候還要具備兩個條件願眾生離 開痛苦願眾生獲得佛果。 光是看眾生很可憐,想要幫助他,是不是菩提心也不好說,因為菩提心必須要“緣佛 果”。什麼叫緣佛果呢?就是願眾生獲得佛的果位,遠離三界的所有痛苦,為了達到這一 目的,自己心甘情願做任何事情。 佛陀在《教王經》中將菩提心的學處講得非常清楚,經云: 「對自他一切善根進行隨喜,之後迴向發願,是願菩提心的學處盡心盡力地行持六度萬行,是行菩提心的學處。」 因此,大家不要認為自己境界很高,我們不要說勝義菩提心,連世俗菩提心也修得不 好。但即便如此,還是要修,哪怕修十分鐘,功德也是不可思議。 有些人每天早上起來時,什麼都不觀想,光閉著眼是沒有用的。 初學者最需要的是修自他交換和知母念恩等教言,若能反反覆復覆修持,菩提心肯定 會生起來的! 希望你們以後每天至少要修一修菩提心。 其實這沒什麼不會修的,通過呼吸來修慈無量心和悲無量心,七八十歲的老菩薩都能 做到,而這種功德是任何一種功德都比不上的。 現在的佛教界中,有些人對神通很感興趣,一提到菩提心就不太重視。這種做法不太 。 以前的大天比丘有八大共同成就,天眼等統統具足,正因為具足這些,最後他造的業 也非常可怕。所以,大家不要希求外相上的東西,應該在心地上下一番工夫。 如果有了菩提心,罪業再大也可以消除。 如果沒有菩提心,怎麼樣懺悔也收效甚微。 喬美仁波切有個比喻說,鐵丸子雖然很小很小,但放在水裏會沉下去,同樣,若沒有 菩提心攝持,罪業儘管微不足道,卻可以讓你墮落惡趣。空心的鐵管雖然很大很大,但放 在水裏會浮起來,同樣,儘管你造的業非常可怕,可是若有菩提心,那麼不會墮下去。這 是非常好的一個比喻。 你們遇到佛法也很不容易,千萬不要浪費人身,一定要學習佛法、行持善法。尤其在 行持善法時,切忌追求表面形象,理應切實地觀想佛陀、修菩提心。哪怕只修五分鐘的菩 提心,形像上的功德也不及其萬分之一。菩提心的功德誰都了知,但如果沒有觀想、沒有 行持,對自己也不會有絲毫利益。 菩提心的具體修法,《大圓滿前行》、《心性休息三處三善引導文》當中也有。沒有 什麼不會的,一定能修得起來。 做任何事情剛開始都會有困難,比如修一間房子,挖地基、搞設計,很多方面非常麻 煩,但是打好基礎之後,進展就會比較順利。同樣,任何修行在起步時,心態還沒有調整 過來,要進入另一個世界,很多人覺得困難重重,但只要真正去修,就不會有那麼大困難. 我們學哪個教派都一樣,凡是釋迦牟尼佛的法教,都要先發菩提心,中間積累資糧, 最後成就佛果(註:《菩提道次第廣論》:「佛初發心,中集資糧,最後現證圓滿正覺 ,一切皆是為利有情,故所說法一切亦唯為利有情。」)宗派方面是不分的,不要認為“ 我是這個上師的弟子,我是學那個教派的,可能不需要修菩提心”。自己欺騙自己是沒有 用的,別人欺騙你也沒辦法,但若自己欺騙自己,這個世界上誰會救你呢? 你們現在有殊勝的緣分,還是要多學一點,認認真真去修菩提心,不然會像遇到如意 寶卻沒有使用一樣,非常遺憾但願大家能生起真實無偽的世俗菩提心,繼續努力之後,一旦生起了遠離一切戲論的 勝義菩提心,那個時候,度化眾生的事業自然而然會興盛的。 -- 「若爾當如何修,須從最初次第學習。朗日塘巴云“霞婆瓦與我,有十八種人方便,一 種馬方便。人方便者,謂發大菩提心,隨作何事,悉學利益有情。馬方便者,謂菩提 心未生者令不生,已生者令不住,不使增長者為我愛執,故特於彼盡力違害,正對有 情盡力利益。”大瑜伽師謂善知識敦巴云“我有風息平等轉等,如此如此三摩地。” 答云“汝修縱能耳邊擊鼓不可破壞,若無慈悲及菩提心,猶當生於晝夜應悔之地。」 ~《菩提道次第廣論‧菩提心次第》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編輯: cool810 來自: 123.205.70.40 (11/03 21:54)
moon70552:隨喜讚嘆 11/04 10:08
congency:講得太好了,隨喜讚嘆!! 11/05 06:06
skyblue19:隨喜讚嘆 推!! 11/05 09:26
mindykuo:隨喜讚嘆! 11/05 23:24
summertrees:南無阿彌陀佛! 11/06 1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