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http://www.almostbuddhist.com/ 2012宗薩欽哲仁波切針對國內學生問題的開示(3) 1, 在我受到別人嘲笑時候,事後總是控制不住自己重複回想這些事,使自己處於氣憤的 情緒中。我該怎麼辦? 仁波切的開示: 我們應該一直試著不要失去自己的理性而生氣。就如寂天菩薩所說,如果別人笑你的事情 不是真的,那何必難過,因為他們不是真的。如果是真的,那又何必難過,因為他們說的 是真的。所以基本上就是試著學習去觀照你的心,不過這當然狠困難,很不容易。不過同 樣地,就如寂天菩薩說的,沒有什麼事情是我們不能適應的。如果你一再地去嘗試,你的 心就會漸漸地習慣安忍。這就是你應該努力的目標。 2,一個沒有師傅的人(受過皈依五戒),有什麼具體步驟 在菩提路上一步一步地走下去嗎 ? 仁波切的開示:如果你已經受過五戒,你不一定需要找一位師父。首先我們一定要瞭解, 受過五戒後,我們主要的導師就是佛祖釋迦摩尼佛本人。我想你的問題可能是指金剛乘的 上師,但是這五戒不必然是金剛乘的五戒,小乘和大乘的菩薩道中也有,所以從這個角度 上來看,你不一定要依止一位老師。 3, 回向時做回向給盡虛空界所有眾生之後,還需要單獨針對某個人做回向嗎? 仁波切的開示:是的,將所有功德回向之後,我們仍可以將功德回向給某個特定的人。因 為回向的重點是你的發心,是在修心。如果你用菩提心來累積福報資糧,這種福報是無限 的,而不是可以回向的福報就只有那麼多,是會用盡的。 4,自他交換的修行真的能通過觀想讓例如受虐待的動物得到安樂嗎?還是只是讓修行人 發出慈悲心和菩提心? 仁波切說:是的,自他交換絕對可以幫助你觀想的對象,也能幫助修行者慈悲心與菩提心 的增長。因為就如佛陀所說,所有的事情都要看因緣。光光是有人真的在為所有和特定的 眾生修習自他交換,就證明這些眾生能有這樣的福報來得到這樣的因緣。所以作為一個大 乘的學生,我們應該將自他交換作,為我們主要的修行功課之一。 5,菩提心有三種發心。我最喜歡牧童式的發心。但我很困惑如果自己還沒有成佛,可以 利益眾生呢?很多大德說,如果自己沒有成就,則無法利益眾生。我很想瞭解作為一個凡 夫是如何利益眾生? 仁波切說:當一個人已經有牧童式的發心,就已經證明這個人對於利己的事情已經沒有興 趣。所以即使這個菩薩在起始的階段還沒有證悟空性,已經能夠幫助非常多的眾生,那個 利益眾生的種子已經種下去了。所以請繼續生起你牧童式的菩提心。 6.我們的內心總會對眾生有種種的評價然後產生分別的心念,有了這種心念,真正的慈悲 心已經不存在,利益一切眾生也變成了利益我喜歡的眾生。有什麼方法可以有效地對治這 種習氣而真正成就平等心? 仁波切說:你說的沒錯,當我們生起評價分別的心時,我們就失去了慈悲心。不過這也是 為什麼我們要一步一步地來。就因為你早上受了菩薩戒,不表示你所有的分別心到了晚上 就會全部不見。我們要學習一步一步地讓我們對眾生所生起的評價漸漸地消失,而真正的 菩提心能逐漸地增長。 7, 我想請教仁波切有關佛教中「隨緣」的問題:我們在放生的過程中,常會碰到有人下 網捕魚。有的師兄會說這是個人的因果,要隨緣處理,隨緣是不是就不該做任何努力了呢 ? 仁波切說:恩….隨緣。這一點我不確定。因為如果我們只要隨緣,那又何必修行呢?修 行的目的就是要去改變操縱因緣。我所謂的操縱是指削弱不好的業力,甚至可能的話讓它 消失,同時試著增加並種下好的因緣。所以真的不是只是隨緣而已。我想隨緣的概念是受 了印度教的影響。所以我們必須試著累積善緣,避免種下惡業。 8.我和師父(他是居士)既是師徒又是情侶,處於情侶會我有自私的想法,也經常對師 父有埋怨,我知道這樣是破戒的。請您開示我該如何處理這種關係呢? 仁波切的開示:有這樣的雙重關係總是比較辛苦,但你也很幸運能有這樣的感情。如同所 有菩薩道的修行,你還是應該不斷地保持淨觀。生起慈悲心,培養耐心和所有菩薩的特質 ,並且試著用不同的角度來看待你的老師,不要把你們的感情當作一般世俗的關係。這當 然很難做到,但你還是可以試著學習讓自己漸漸習慣這樣的態度。 9,佛弟子在選擇要生孩子之前,應該怎樣發心和實踐? 仁波切的開示:作為一個佛弟子,尤其是大乘佛法的追隨者,不論我們做什麼,我們都要 試著去利益眾生,即使生孩子也一樣。你可以發願這個孩子在現在和未來都能利益眾生。 10,自從看完空性的開示之後,我就一直處於這樣的狀態,強烈否定所有的東西,覺得都是 假的,這樣的心態導致我無法行動,因為我覺得那些都是錯的,嚴重影響我的學習和工作,不 知道該怎麼辦? 仁波切的開示:你說的並不是對空性的瞭解。瞭解空性不表示有些事就是錯的。因為如果 是錯的,就不是空性。對、錯、好、壞都是分別,都是落入兩個極端。而我們應該要試著 超越極端。所以你說的並不是對空性的瞭解。 11,早上懶床,我狡猾的心就會說,不執著嘛,但其實自己是沒有精進。怎麼對付呢?靠 禪坐嗎? 仁波切的開示:對,這是偷懶。但為了要破除更大的痛苦,更大的、更可怕的執著,你現 在應該暫時保留這個比較美好可貴的執著。一旦你證悟了,好的、壞的執著都得放下。但 是現在你最好還是暫時培養對修行的執著。 12,人類每天都在無理佔用天下的資源。我們的工作也好像在破壞著地球。作為一個年輕 的修行人,我們要用什麼心態去面對這麼多的不幸呢?! 仁波切的開示:發願。因為如果你要到外面去一個一個地教育他人為什麼他們不應該破壞 環境,就憑著人性貪婪和固執的這些特質,那是不可能也做不到的。所以我們還不如發願 ,讓這個願望在你過世之後還會開花結果。所以發願是最好的選擇。 13,本人習慣鑽牛角尖,經常無法理解一般人眼中一些很簡單的事情,嚴重影響到工作,應 該怎麼解決? 仁波切答:你問這個問提就已經是想太多了。你就不要去把這件事情當作是個問題,你想 要想多少就想多少。別人怎麼看你,誰管他。 14,我對勝義菩提心很嚮往,但是感覺今生成就很難,我是繼續發願修勝義菩提心還是就 發願修去淨土? 仁波切說:兩個都做,而且不會很難。因為你能這樣想,就已經為發菩提心跨出很好的一 步。很諷刺的是,要去增長菩提心,要比培養貪心、憤怒、世俗的牽絆等等要容易許多。 因為憤怒會帶給你那麼多的痛苦和問題,所有這些都會帶給你許多的痛苦。但是增長菩提 心就不同了。首先它只是發願,然後它會帶給你快樂。對別人慈悲、原諒、以及愛別人是 多麼令人快樂的事情,而且不用你花一毛錢。憤怒就會讓你付出很多的代價。 15,很多成就者在上一世既然已經成佛,為什麼轉世後還需要再修呢?比如仁波切在《真 師之言》中說自己並未證悟,可是仁波切的前兩世顯然已經成佛了,這是仁波切謙虛嗎? 仁波切說:如果你認為我只是謙虛,那是你個人的修持,但我也一定要修持我的謙卑心。 如果你把我視為佛而對我產生恭敬心,你會因此而受益。記得連狗牙都能變成佛的舍利! 16,很多成就者也會結婚生子,不知他們是如何與妻子相處的,按世俗人來說,會因為「 愛」而結合,那麼成就者也是這樣嗎? 仁波切說:大成就者們做什麼或不做什麼,就如同一隻鳥向天空飛去,去探索天空是否會 有盡頭一樣,他們的發心和行為是無邊無際的。他們可能看起來非常平凡,有時甚至比我 們這些凡人還要平凡,但是他們的所作所為是超乎我們想像的。所以與其去評斷他們,我 們應該隨喜他們所做的所有事情。 17,能否用幻想對治執著?修法時,我對今生和世間的執著一直干擾我,難以擺脫。於是 我想到一個點子對治它——就像小男孩們會幻想自己其實有個超人或者外星間諜之類的秘 密身份,我想,我可不可以也幻想,自己其實是已經開悟的菩薩,只是暫時偽裝成一個自 私愚昧的眾生?——這樣幻想我可能可以多少減弱自己對此生的執著,但是正如世間幻想 都是為滿足自我虛榮而設計,我也可能反過來只是在更助長自己的自大而已。請問您如何 建議? 仁波切說:這可能不是一個很好的辦法。事實上,有一個更好的辦法是他應該想他具有佛 性,因此他有成佛所應該具備的所有潛能。這就好像如果有人要吃蛋卷,你卻給他一顆蘋 果,那是錯的。但如果一個人想要吃蛋卷,你給他一顆蛋,那就很接近了,要吃蛋卷的這 件事情就已經完成一半了。同樣的,記得他具備佛性,就已經很好了,而且也能幫助他提 高自信心。 與其去假裝(自己是菩薩),他應該就一直去記得自己對這個世俗有太多的執著,那反而 會對他注意自己的貪著比較有幫助。 18,沒有辦法保留腹中的孩子,要把他流掉,因此每天陷入無法自拔的自責,我和孩子的 父親開始吃素,我每日念地藏菩薩佛號、打坐,希望能誠心懺悔,我們還能做什麼? 仁波切說:繼續做你們現在已經在做的事情,而且繼續做一段很長的時間。 19,憶念上師有很大的功德,請問如何憶念呢? 仁波切說:聽聞講解蔣康康楚仁波切《遙喚上師》(Crying to the Guru from Afar)祈請 文之教法。 20,我本來打算生育時開始修學佛法,深感生育沒有意義。但又沒有出離心,請問仁波切 生育有意義嗎?我該怎麼辦? 仁波切的開示:那要由你自己決定,要看你目前各方面的狀態,你的經濟能力等等。如果 你有能力用好的動機來帶大一個孩子或是至少支持某些眾生,這是一件好事。有一些(由 你帶給他們生命的)眾生長大後可能還會成為能夠幫助這個世界的好人。 21,台灣高僧說在遊戲裡殺過人死後要下地獄,上師如何看? 仁波切的開示:我不確定這樣會下地獄,但是一直去滋養我們暴力瞋恨的習性可能不是一 件有智慧的事。 22,我們可以像佛陀一樣只要打坐,而不用讀任何的經典就證悟嗎? 仁波切的開示:佛陀曾經接受過許多的教法。佛陀也曾經累積了許多的福德資糧。佛陀研 讀過經典,也省思過自己。佛陀並沒有只是打坐而已。 23,我們常聽到這樣的教學:不執著親友,我們在生活中該如何實踐,如何與自己的親友 相處? 仁波切的開示:發願。在華嚴經淨行品中有智首菩薩問文殊菩薩的一段非常好的經文。你 應該去讀這一品。 24,在一家企業做銷售工作,工作中通過種種技巧與手段塑造客戶的不安全感,危機感, 從而刺激他們消費。這和我修持的佛法矛盾嗎?我是在造惡業嗎?我該以什麼樣的心態, 繼續兜售我的產品呢? 仁波切說:這就是輪迴的本質。你知道嗎?我不是說你應該辭掉你的工作,也不是說你應 該欺騙別人,讓別人沒有安全感。我要說的是作為一個無明的眾生,有那麼多的業障,我 們都只是業力的副產品而已。因為如此,一旦業的輪子開始轉動,通常就會一直轉下去, 而能停止它轉動的力量又如此薄弱。我們也就只能隨業流轉。 但是你能有這樣的覺知力,發現我們正被困在業力當中,就已經是讓業輪變慢的開始,因 此你應該這麼去想。而且發願所有你所接觸到的人,你的顧客等等,最終都能接觸到佛法 ,並且證悟,試著去建立這種修行上的連結。但這不是要你到處去宣傳佛教,讓別人變成 佛教徒。 25,佛是正遍知,而我們實際修行中遇到的大多數肉身上師並不遍知。比如一個教派傳承 的上師並不瞭解另一個教派傳承的修法。當自己的修行疑惑向上師請教而上師不能回答時 ,很難生起上師是佛的信心? 仁波切的開示:是啊,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要先聞道與思惟,真的去檢視這個人是否合適 做你的上師。在金剛乘的傳統裡,一旦你授了灌頂和教法,一旦這個成為你的金剛上師, 那麼當你認為他所知道的是有局限的,那只是你自己的投射。你得這樣去想。這不僅是在 上師這件事情上如此,事實上每件事情都是如此。譬如當我們看到一個美麗的女子,那只 是我們的投射。當我們覺得某個人很醜,那也是我們的投射。所以上師的不足,也是我們 自己的投射。這是其中一種思維的方式。另一種方式是去想上師只是在示現給我們看而已 。因為就如釋迦摩尼佛一樣,他示現成人,示現成王子,因為如果他沒有如此做,而如金 剛經所說的佛是無色無相的,那我們要怎麼跟他溝通呢? 26,我身體有殘缺,每天都生活在焦慮和憂鬱裡,非常悲觀,但是現實的責任和身份支撐 著我繼續做著各種各樣的事情,我覺得我就像是一個活死人,不知道下一步該如何繼續? 仁波切的開示:你應該試著讓你的生命變得有活下去的價值。那就是去學習慈悲,學習慷 慨,試著去跟隨佛陀的腳步,那會讓你的生命變得很有價值。不然追求世間的一切最終還 是會令人沮喪。 -- 縱然世間所有的人與我們為敵,也不會讓我們墮入地獄, 唯有我們自己內心的嗔心才會讓我們墮入地獄。 一個真正的勇士, 應該要跟這個嗔心作戰,降伏了嗔心,才能降伏我們的苦難。 ——國師嘉察仁波切《入行論》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71.31.228
Anor:隨喜讚嘆! 08/01 1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