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菩提道次第廣論》 p.193~p.196 (科判:共中士道─解脫正道)………… 己四 抉擇能趣解脫道性 庚一 以何等身滅除生死 庚二 修何等道而為滅除 {節錄} 如是非但修行解脫,脫離生死歎出家身,即由波羅蜜多及密咒乘修學種智,亦歎出家 身最第一。出家律儀,即三律儀中別解脫律儀,故當敬重聖教根本別解脫戒。 第二、修何等道而為滅除者。如《親友書》云:「或頭或衣忽然火尚應棄捨滅火行而當勵求無後有因無餘事勝於此應以戒慧靜慮證寂調無垢涅槃位不老不死無窮 離地水火風日月。」(精勤修學證滅者,不論頭髮或者衣服突然著火,尚應該捨棄滅 火的行動,努力尋求證滅的修行,因為沒有其他的事比這更重要。應該以戒定慧,獲得寂 調清淨無垢的涅槃果位,遠離地水火風日月之果。有些外道認為要皈依地水火風日月等, 修學者精進修學解脫之道,應透由戒定慧,遠離外道,證得涅槃。應學寶貴三學之道其中三學,數定有三:初觀待調心次第數決定者,謂散亂心者令不散亂是須戒學心未定者為令得定謂三摩地或名心學心未解脫為令解脫是謂慧學由此三學諸瑜伽師一切所作皆得究竟觀待得果數決定者,謂不毀戒果,是為欲界二種善趣毀犯之果是諸惡趣心學 之果謂得上界二種善趣慧學之果即是解脫總其所生謂增上生及決定勝。初有上 下二界善趣,故能生法亦有二種,此二即是〈本地分〉說。 又諸先覺,待所斷惑亦許三種,謂破壞煩惱伏其現行盡斷種子故有三學次第決定者,〈本地分〉中引《梵問經》顯此義云:「初善住根本次樂心寂靜 聖見惡見相應不相應。」此中尸羅是為根本餘二學處從此生故;次依尸羅能得第二心 樂靜定;心得定者見如實故,能得第三成就聖見,遠離惡見。 三學自性者,如《梵問經》云:「應圓滿六支,四樂住成就,於四各四行,智慧常清 淨。」此中戒學圓滿六支具淨尸羅守護別解脫律儀,此二顯示解脫出離尸羅清淨; 軌則所行俱圓滿者,此二顯示無所譏毀,尸羅清淨;於諸小罪見大怖畏者,顯無穿缺尸 羅清淨;受學學處者,顯無顛倒尸羅清淨。…………   宣說學戒之理。此中最初當數思惟尸羅勝利,令其至心增長歡喜,如《大般涅槃經》 云:「戒是一切善法之梯戒是根本,猶如地是樹等根本戒是一切善法前導,如大商主 是為一切商人前導戒是一切法幢如帝釋幢戒畢竟斷一切罪惡及惡趣道戒如藥樹治療 一切罪惡病故戒是險惡三有道糧戒是甲劍能摧煩惱諸怨敵故戒是明咒能除煩惱諸毒 蛇故戒是橋梁度罪河故。」 龍猛菩薩(龍樹菩薩)亦云﹕「戒是一切德依處,如動不動依於地。」(註:“定” 依於“戒”、“慧”依於“定”,因此『戒』是一切功德的所依之處。「戒定慧」三學以 戒為根本就像情、器世界的一切,都依大地來長養一般。) 《妙臂請問經》云﹕「一切稼穡依於地,無諸災患而生長,如是依戒勝白法,悲水灌 澆而生長。」(註:持戒能不傷害眾生,增長大悲心饒益有情;以戒為根本,以悲水來灌 溉,才能長出菩提圓滿之果)應如思惟若受不護過患極重(註:受了戒之後要照著去做,不照著去做有很嚴重的過患;受了 戒之後不一定保證得到安樂,而是要照著去做才能獲得安樂),如《苾芻珍愛經》云:「 或有戒為樂,或有戒為苦,具戒則安樂,毀戒則成苦。」此說受學通於勝利、過患二品, 是故亦應善思過患,敬重學處。   如何修學之理者。四犯因中,(墮戒四門:無知、放逸、不敬、煩惱熾盛) 1)無知對治者(對於戒律的內容完全不知道),謂當聽聞,了知學處善加聽聞所有 戒律學處的內容,知道如何檢查以及防範,一一熟知所應斷品、所應修品的扼要旨趣)。 2)放逸對治者(放逸身口意三門),謂於取捨所緣行相,不忘憶念及以正知正念正 ),率爾率爾觀察三門,了知轉趣,若善若惡以正念正知隨時觀察三門,是隨善法轉 ,或是隨惡法轉若隨惡法轉,染犯墮垢,警策遮止),依自或法增上力故,羞恥作惡是 為知慚,恐他譏毀羞恥為愧,及由怖畏惡行異熟惡行導致惡趣異熟果報),懷恐懼等, 當如是學。(恆於諸取捨學處,具念力、觀察、抉擇,具足慚愧,常行觀照三門) 3)不敬對治者(輕視戒律),謂於大師佛陀),師所制立佛陀制立戒法,於涅槃 前囑咐弟子「以戒為師」),同梵行所,應修恭敬恭敬戒律,就等於是恭敬佛身,對於 能清淨持戒者、諸清淨善友法侶等,至心恭敬)。 4)煩惱熾盛對治者(心隨煩惱轉無法調伏,因而破戒),應觀自心,何煩惱盛,勵修 對治例如貪心煩惱強盛者修不淨觀、嗔恚多者修慈悲觀、我慢高者修界差別觀、愚癡重 者修因緣觀等對治)。 若不如是策勵修學,思違越此,許其罪輕微,於諸佛制放縱而轉,當獲純苦。(若不 依照此所說,先找出犯戒的原因,再進一步策勵自己勤修對治,則無法圓滿戒律;若自認 為偶而違反一些小過錯,罪業非常輕微,因而輕視戒律,放縱自己的身心隨著煩惱造業, 將來只有純苦的果報) 如《分別阿笈摩》云:「若於大師大悲教,起輕微心少違犯,由是而獲苦增上,折籬 失壞菴沒林。現或有於王重禁,違越而未受治罰,非理若違能仁教,如醫缽龍墮旁生。」 故應勵力,莫為罪染假設已染莫不思慮而便棄捨當如佛說還出罪犯勵力悔除。《梵問經》云:「 彼學尋求及勤修彼行終不應棄捨命難亦無虧常住正行中隨毗奈耶轉。」……… -- 【趣入修習尸羅方便者。如是發心受學諸行,此即誓辦一切有情,令具正覺尸羅妙莊, 應修其義此復自須先生清淨戒力,以自未能清淨尸羅及有虧損當墮惡趣,況云利他 ,即自利義莫能辦故故勤利他,當愛尸羅不應緩慢,必須力勵守護防範如是能令 尸羅清淨,依賴於諸進止之處,如制行持又此隨逐猛利堅固欲守護心,故當久修, 未護過失、善護勝利,而令發起欲護之心謂由過患深生怖畏,雖於小罪勵力斷除尸羅障品其粗顯者,謂十不善所有過患,如前已說當思惟之其勝利者前亦略說。又 由依此,能令相續輾轉勝進,與諸菩薩大悲性者共同學處,永斷一切惡行種子,得淨 妙智尸羅莊飾,老幼中年任誰具足皆生歡喜,故為第一莊嚴之具諸餘香者,能薰 順風非薰逆風是有方限戒名稱香薰一切方。】 ~《菩提道次第廣論.尸羅波羅蜜》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a1014a:隨喜 03/25 16:58
※ 編輯: cool810 來自: 58.99.72.30 (03/25 17:21)
Lunakaoru:隨喜讚嘆 03/25 1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