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菩提道次第廣論》 p.199~p.200 (接續前一篇 #1HLQMZ0Q) (科判:共中士道─解脫正道)……… 己四 抉擇能趣解脫道性 庚一 以何等身滅除生死 庚二 修何等道而為滅除 {節錄} 此諸煩惱如何斷者,(我們不只要好好持戒,還必須使戒增上,獲得淨戒,所以必須 對治煩惱。註:阿毘達磨對法論藏中,舉出“根本煩惱”如:「貪、瞋、癡、慢、疑」, 與“隨煩惱”如:「睡眠、昏沉、掉舉、懈怠、放逸、無慚、無愧、忘念、不正知」等) 謂癡罪重極難遠離為餘一切煩惱所依愚癡所造作之罪業極重,非常難以淨除,它 是其他所有一切煩惱的根本)。彼之對治多修緣起善巧生死流轉、還滅它的對治要 多修十二緣起,徹底了達生死流轉的原因與生死還滅的道理)。若能修此則五見等一切 惡見悉不得生如果能夠修習這個對治的道理,那麼五見等所有的一切惡見,悉不得生。 五見:“薩迦耶見、邊執見、見取見、戒禁取見、邪見”,可參閱 #1GzVxlal)。 瞋與現後二世大苦、斷諸善根是大怨敵瞋恚不僅能感得現世和後世極大痛苦,也 能毀壞我們過去所造的善根,是真正的大怨敵)。如《入行論》云:「無罪能如瞋。( 有其他罪業能像瞋恚那麼嚴重)」故一切種莫令生起勵修忍辱所以,不論什麼時候都 不可生起瞋恚心,應該努力修習忍辱)。若不生瞋則於現法亦極安樂如果能夠不生瞋 恚心,那麼在現世也能獲得極大安樂)。如《入行》云:「若能勵摧瞋此現後安樂。( 如果能夠努力摧壞瞋恚,現世和後世都能獲得安樂)貪愛能令先造一切善不善業漸增勢力能生生死貪愛會使得我們不斷地流轉在生死 )。又欲界者從受用境觸緣生受,味著生愛此外,欲界的眾生,由受用境的觸緣 而引生受,由執著食味而引生愛。《雜阿含經》:「云何比丘七處善?比丘!如實知色, ……色味、色患、色離如實知。如是受、想、行、識。」),應多修習內外不淨及貪欲塵 所有過患而正遮除應該多修習內外不淨觀,以及貪愛欲塵的所有過患,遮除貪愛)。 世親大阿闍黎云﹕「鹿象蛾魚蠅五類被五害一害況恆常近五何不害?」(世親 菩薩所造《五欲塵過患釋》中說,鹿、象、蛾、魚、和蠅等五類旁生,由於五種耽著而遭 致逼害;光是貪著一害就非常嚴重了,何況是恆常耽著五種害呢?又易生難離謂愛四事利、譽、稱、樂及於此等四相違品意不歡喜此外,容 易生起卻難遠離的,也就是喜歡的四件事:利(益)、(讚)譽、稱(道)、(歡)樂, 以及對這四件事的相違品不喜歡:衰(損)、譏(誹)、毀(謗)、苦(逼)),當修對 這些都應當修習對治;《增壹阿含經》:「有世八法隨世迴轉。云何為八?一者利, 二者衰,三者毀,四者譽,五者稱,六者譏,七者苦,八者樂。是謂,比丘!有此八法隨 世迴轉。諸比丘!當求方便,除此八法。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此復總修生死 過患特修念死即能退除修習生死過患總而言,特別修習念死無常能夠退除這八法)  (《華嚴經》卷五十八:「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清淨捨。何等為十?所謂:一切 眾生恭敬供養,不生愛著清淨捨;一切眾生輕慢毀辱,不生瞋恚清淨捨;常行世間,不為 世間八法所染清淨捨;……」慢於現法最能障礙當生之道及是當來奴賤等因故應斷除憍慢在此生是成就道業 的最大障礙,也是未來受生下賤奴婢的因,必須斷除)。斷除道理,如《親友書》云:「 當數思惟老病死親愛別離及諸業終不能越自受果應當數數思惟老、病、死、愛別離 、以及其他有漏業,以及自己畢竟無法跳脫“自所作業,還自受果”的道理),由對治門 莫憍慢由以上方便修習對治,不再憍慢)。」 若於四諦、三寶、業果獲得定解則不復生疑惑隨眠。(如果對四諦、三寶、業果 等獲得定解,就不再生起“疑”煩惱)(四諦,《雜阿含經》:「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若沙門、婆羅門,於苦聖諦有疑者,則於佛有疑,於法、僧有疑;若於集、滅、道疑者 ,則於佛有疑,於法、僧有疑。若於苦聖諦無疑者,則於佛無疑,於法、僧無疑;於集、 滅、道聖諦無疑者,則於佛無疑,於法、僧無疑。』」)(無著菩薩《大乘阿毘達磨集論 》:「何等為疑?謂於諦(四聖諦)猶豫為體,善品不生所依為業。」) -- 【淨行所緣者,由此所緣能淨貪等增上現行,略有五種,謂不淨、慈愍、緣起、界別 、安那般那。緣不淨者,謂緣毛髮等三十六物,名內不淨,及青淤等,名外不淨。 是於內心所現不淨、非可愛相,任持其心。慈謂普緣親、怨、中三,等引地攝,欲 與利益、安樂意樂。即由慈心行相,於彼所緣任持其心,名曰緣慈,是於心、境俱 說為慈。緣緣起者,謂唯依三世緣起之法,生唯法果,除法更無實作業者、實受果 者,即於是義任持其心。緣界差別者,謂各別分析地水火風空識六界,即緣此界任 持其心。緣安那般那者,謂於出入息,由數觀門住心不散。】 ~《菩提道次第廣論》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編輯: cool810 來自: 123.205.72.185 (04/05 1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