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律海十門講記》 (3) 智敏上師 乙一、勸家中弟子發心出離 「復次,別解脫中,在家、出離,戒分二類,而聖教特於出離律儀戒性發起勝讚者, 為於道中多劫習修之佛子,具大根性之在家住者,藉此生起出離勝願修行之心,亦由此故 正觀家性,俾其懇切承繼俱有關係心之堅執苦痛溶解消除。」 下邊就是在家出家的問題了。這個我們也要講一下,因為大家現在都是出家的,要珍 惜自己的出家身。有些出家人,在寺廟裡待了一陣,碰了很多釘子,最後來一個“出家在 家一樣修道,倒不如回家去修好了”。有的人回家,家庭裡邊不要他幹事情,也不要工作 ,有父母養他,好像很安逸,時間也很長,寺廟裡的事情都不要幹,一天到晚吃飯看書。 但是你這樣修行會不會成就?這裡,我們就把在家出家的分別也稍微講一下。念了之後也 就是激勵大家:得到很稀有的出家身,那就要好好行持修行,不要再放逸了。下邊就在家 出家的比較介紹一下。 「了知家是一切眾苦發生長養住處,若住家中現生不能出離者,應當日夜作念,如何 乃能成就出離。我願日夜之中,凡僧百業,布薩自恣,各種羯磨,禮佛誦讚,行住一切威 儀,如住僧中,作能成想。于彼此觀于出離者,心生歡喜,如是應作。(初地菩薩心常欲 出家之觀也)」 我們要知道,“家是一切眾苦發生長養住處”。一切苦,產生、長養、住的地方就是 家庭。我們不要以為家庭溫暖啊,方便啊,有人體貼照顧啊……要知道一切痛苦就是在家 庭裡發生的,一切痛苦就是在家庭裡長養的,一切痛苦住在哪裡?就住在家庭裡。 “若住家中現生不能出離者”,那麼現在在家的人,今生不能夠馬上出家的、出離的 ,那怎麼辦呢?──那麼痛苦的地方,你待在那裡,心裡很不舒暢了或者是精神很痛苦了 ,但也有辦法。 “應當日夜作念,如何乃能成就出離。我願日夜之中,凡僧百業,布薩自恣,各種羯 磨,禮佛誦讚,行住一切威儀,如住僧中,做能成想。” 在家人假使因種種因緣羈絆不能馬上出離,出家因緣尚未成熟的話(我們這裡很多, 想出家還是被喊回去了),就日夜都要這麼想,這麼發願。就是說自己要發願,這樣能夠 成就出離、成就出家的事情。發願日夜之中,僧團裡面各式各樣的事情──布薩、自恣, 各式各樣的羯磨,禮佛誦讚念誦,行住威儀一切,“如住僧中”──就跟自己住在僧團裡 一樣,希望都能夠成就。 這個願要發,就是說“將來要能夠跟出家人一模一樣地做”這個願要發。即使你現在 不能出家,但是要發這個願。《五字真言》中初地菩薩“心常欲出家”就是這個意思。初 地菩薩尚且要出家,難道我們現在倒不想出家嗎?所以現在一時不能出離的人呢,就要發 這個願──希望將來僧團的事情都能夠做到。這樣生歡喜心。 「復次,教云:菩薩處家,家所繫身,無論如何,不于無上正等圓滿菩提現身作證。 是故在家菩薩,于現生出離之心,居住淨刹之念,于寺致力,恒長依法往還淨寺,作于無 上正等圓滿菩提現生成就大覺等資糧,正真淨潔積集修行也。」 下邊就說我們為什麼要發這個願呢?即使是在家的菩薩,因為家庭所繫縛,他不論怎 麼樣努力,無上正等菩提現身是證不到的,佛是出家身。 所以我們看到有些人呢,他說他是什麼如來......,後來有居士(是不是真的居士我 不知道)寫信來問此事。我問:這如來是怎麼樣一個人呢?回答說是在家的。這裡就說了 ,在家人「無論如何,不于無上正等圓滿菩提現身作證」,現身不能證菩提的,佛的無上 正等圓滿菩提證不到的。佛出世都是現出家相。 如果在家菩薩呢,“於現生出離之心,居住淨刹之念,于寺致力,恒常依法往還淨寺 ,作於無上正等圓滿菩提、現生成就大覺等資糧,正真淨潔積集修行也”。在家菩薩怎麼 樣?他這時候一定要發出離心,要發願──住在淨刹(僧團)的念頭要生起來;在寺廟裡 要致力,要努力地培福,依止僧團(有的時候持八關齋戒);把證得無上菩提、現生成就 大覺的資糧積聚起來,就是要把即生成佛的資糧積聚起來。這是對在家的而言。 這是對在家的而言。下邊就是出家在家的比較了。 乙二、清淨出離五種功德 「又清淨出離功德殊勝五種出調伏經云:出家五種功益者,謂聰慧出家具學之士夫, 得出離已,于自義未全,得成完全。謂能成就涅槃及無上大樂故;將來眷屬延綿無絕,傳 法度人引蔓滋多故;自身不離聖哲親近承事,常遇大覺羅漢菩薩正士知識,一切勝人作師 導故;無權快愉,不計我所而受用累累故;成就讚揚,雖無特殊之勝解妙行,而得聖者之 名稱,少許所作應道,而得諸佛聖人之讚歡。如是等等應觀。」 出家有五種功德。「出家五種功益者,謂聰慧出家具學之士夫,得出離已,于自義未 全,得成完全」,就是聰明的人,出家都有點聰明,如果笨的人,他就不會想走出家的路 。即使是社會上遭到打擊,他情願自殺,或者情願偷盜,也不會想到去出家的。能夠想到 出家的總是還有點善根,這個善根就是智慧的善根。所以真正出家的人都有點智慧的,他 別的路不選擇,就選出家這個道路。那麼真正有智慧的人,他就不是受打擊來的了。 (1)「謂能成就涅盤及無上大樂故」,真正有智慧的人出離了,將來能夠成就涅槃 ,無上大樂; (2)「將來眷屬延綿無絕,傳法度人引蔓滋多故」,將來能夠度人,產生很多的善 法功德。 (3)「自身不離聖哲親近承事,常遇大覺羅漢菩薩正士知識,一切勝人作師導故」 ,自己可以不離開那些聖哲。過去正法住世的時候,很多聖哲都住世,他們的弟子就有機 會親近聖哲。現在是末法時期,當然聖哲不容易親近。但是你如法地照菩提道次第所說, 依止善知識作佛的想,就得佛的加持。這是佛的慈悲了,即使沒有聖哲住世,你只要把善 知識當佛想,即使這善知識不是佛,但是你作佛的想的話,佛就會加持你,佛就通過這個 善知識來加持你,得佛的加持,所以我們要認識到這一點。 (4)「無權快愉,不計我所而受用累累故」。 (5)「成就讚揚,雖無特殊之勝解妙行,而得聖者之名稱,少許所作應道,而得諸 佛聖人之讚歡」。 這是功德,出家的幾種功德。下面我們看重要的對比,五個出家的功德講了,那麼在 家的跟出家的對比。 乙三、偏讚出離 丙一 偏讚出離之故 「復次,在家與出離二者修行道中,而于出離性類偏讚者,以諸在家等之主要繼承相 續,並及具有之問題,實是在家住者普遍之大害,致苦之魔軍,亦成魔所愛惜之民也。若 出離者,是為如來及賢聖眾之所讚也。」 “若出離者,是為如來及賢聖眾之所讚也”,而在家的呢,第一個“實是在家住者普 遍之大害,致苦之魔軍,亦成魔所愛惜之民也。”在家人,雖然修行,但是普遍的一些大 的苦、害都會碰到,「致苦之魔軍」,一切能夠產生苦的魔軍,在家裡邊就有這些東西, 甚至於最後自己也成了一個魔子魔孫;那麼出離的呢,他受到誰的加持呢?如來和賢聖眾 (賢聖僧)所讚歎的。這兩者不同。 丙二 各各對觀 (1)在家者,住在罪緣眾多貪染之中,出離者,住在完全功德叢林之聚。 (2)在家者,住在恐懼渴仰之中,出離者,住在無畏寬舒之地。 “在家者,住在罪緣眾多貪染之中”,在家人所住的地方,各式各樣的造罪因緣眾多 、貪染習氣非常之多,都能使之產生貪染。那些財產、妻子兒女,都是生起貪染心的環境 。 再說在家的職業,做廚師的每天要殺;做屠夫的更不要說,每天殺羊殺豬;釣魚的每 天要釣魚,要殺;那些劊子手等等,都在造殺業;在家的工作,做生意的要騙人,犯妄語 ,偷稅漏稅的犯盜戒。這些都是在家人離不開的罪染因緣,而出家人卻沒有,所以這一點 上兩者不一樣,“出離者,住在完全功德叢林之聚”,一個是“罪緣眾多貪染之中”,一 個是“功德叢林”裡邊住。 “在家者,住在恐懼渴仰之中”,在家的人,沒有的要渴仰、追求,有了又怕盜賊來 搶——恐怖;而出家人“住在無畏寬舒之地”,毫無畏懼,非常寬舒,沒有什麼值得我們 去渴仰的。 為什麼?出家的人衣食自然──你去乞食好了,既不要去燒飯,也不要去買米,什麼 都不要打主意,到時間拿一個缽去,人家就把飯給你吃了。我們在漢地,乞食制推不開, 但叢林制推開了,也是根據佛的原則,我們開了叢林制(僧制),你只要供養儀軌一念, 飯就來了,不要你操心的。 佛在世時有一個國王,他出家後,住在曠野森林中,住到後來高興得很,「好啊!好 啊!」叫起來了。人家問他,你幹啥哩?他說:「我以前做國王,旁邊警衛很多,但是還 膽小,總怕有人害我。現在我身邊一個人也沒有,住在曠野裡邊,感到很舒暢,沒有人會 害我的。到處都沒有怨敵,這個舒暢從來都沒有享受過。」那就是說出家的跟在家不一樣 。 (3)在家者,住在廣大執持垢糞具足之中,出離者,住在完全執持清淨解脫業上。 在家的人都是要積聚了,要這要那,沒有的要有,有了還要多。做生意,本來是窮的 ,弄了一點本錢,慢慢地發財了,你該夠了吧!但他不夠的,他還要發大財,發大財後, 還要發更大財,最後弄到破產。一天到晚就是搞那些事情。而出家人不積聚,他是作解脫 之業的。在家人用繩子把自己越捆越緊,出家人解脫,越放越鬆。這是不一樣。 (4)在家住者,諸罪惡行之根基,出離住者,無過善行之根基。 (5)在家住者,眾苦聚中住,出離住者,眾苦聚中不住。 (6)在家住者,欲愛污泥之所沒溺,出離住者,欲愛污泥之中出離。 「在家住者,諸罪惡行之根基」,就是造罪,在家人造罪的機會很多。那麼出家人呢 ,「無過善行之根基」,他所做的事情沒有過失的,都是善行。這個也是不一樣。 「在家住者,眾苦聚中住,出離住者,眾苦聚中不住」,在家人住在苦裡邊,他自己 要受苦──妻子兒女是牢獄,他放不下,一定要在苦裡幹,做了牛還不放,還不想求解脫 。而出家人在苦裡邊不住,他離開了,沒有苦了。 「在家住者,欲愛污泥之所沒溺,出離住者,欲愛污泥之中出離」,在家人的妻子兒 女、財產、名譽、地位,社會上的權威,等等,都是愛欲的污泥,使人陷在裡面。而出家 人一切放下,不但妻子兒女沒有,名譽財產地位也不要,那就是從愛欲的污泥裡出離,不 但陷不到,還能夠跑出來。 (7)在家住者,多強合之人類纏繞,出離住者,多方便善巧之智者相聚。 (8)在家住者,生活受用之練習艱難,出離住者,生活受用之練習容易。 在家人有些工作同事講不來的,偏偏要把他合在一起,你要做生意、你要工作,非要 你跟他合在一起不可——「強合」,「纏繞」在這些人中間,而出家人都可以親近方便善 巧的大善知識,這也不一樣。 在家人的「生活受用」要去追求,非常「艱難」;出家人的「生活受用」簡單、「容 易」。我們說,佛在世的時候最容易了,三衣、一缽,解決問題了,什麼都不要再操心。 我們現在還是根據佛的精神,也給你們創造了條件,三頂衣給了,一個缽也給了,念 供養儀軌,飯就來了,其他的如醫藥費等也報銷了,你還要想什麼呢?所以說你再不用功 ,你自己......。有的人對錢還放不下,襯錢不發你,大喊大叫地說:哇,不講因果,把 錢扣住了。扣住了給你散東西不是一樣的嗎?你一定要錢,拿去幹啥呢?有了錢之後,自 己的貪染習氣又來了。我們還不是把你錢扣了,是給你調了東西的——還不要!法器都不 要。哎,這些人就不好說了,法器都不要!這個話怎麼說呢?要金錢。這是末法時期的人 。 (9) 在家住者,競爭敵對頗多,出離住者,競爭敵對無有。 (10)在家住者,貧窮匱乏頗多,出離住者,貧窮匱乏無有。 (11)在家住者,多在罪苦中生活,出離住者,多在善樂中生活。 (12)在家住者,惡處探求門第品級之梯子,出離住者,淨法探求高勝現量之梯子。 「在家住者,競爭敵對頗多」,在家人相互競爭的很多,冤家對頭也多,做事情總有 冤家。你做一個生意就有人跟你競爭,有一個人說他在平陽開了一個百貨店,別人在他旁 邊也開了一個百貨店,兩家就要搶生意了,每天兩家店鋪之間就勾心鬥角地搞起來了。而 出家人就沒有這些了。 「出離住者,競爭敵對無有」,沒有人跟你競爭的,三頂衣一個缽,你有我也有,搶 什麼呢?名譽地位大家都沒有,用不著搶。但是現在還是有人在出家人裡又競爭起來了, 爭什麼?爭一個領導者,或者是住持方丈,要爭;甚至於要爭一個上師地位,可以統率一 切、至高無上的上師,「什麼人都要聽我話的!」也有在追求這個。這個呢,我們說不要 追求,你到那個地位,人天、龍天就會把你推出來;如果沒有到那個地位,自己蹦上去, 那掉下來就粉身碎骨,沒有好的。這都是不需要的,出了家之後就千萬不要去競爭那些了 。 「在家住者,貧窮匱乏頗多」,在家人貧窮的,東西不夠的,各式各樣的條件很多; 「出離住者,貧窮匱乏無有」,出家人沒有這些。現在泰國、緬甸、斯里蘭卡,還都如佛 世的時候,出家人不要積聚東西,資具不會少的。 我記得海公上師去過那些地方,他說一個比丘看到店鋪裡一個東西是需要的,只要站 在櫥窗外看一看好了,馬上裡邊的老闆就拿出來供養你了,不要動腦筋的。當然你貪心不 要有,看到一個最好的手錶,「我看看,我也要」。 最近,臺灣的淨念法師告訴我,在泰國那些地方,如果員警看見一個出家比丘帶手錶 的話,有權力把他三衣剝掉,還要關起來。因為手錶就是一個裝飾品,也是出家人不准戴 的。這些在我們漢地是不重視,但那邊卻是很重視,員警發現的話可以馬上把你關起來, 把你衣服剝掉,你不夠資格做比丘。 「在家住者,多在罪苦中生活,出離住者,多在善樂中生活」,在家人都是造罪、受 苦,出家人都是快樂、做善事。這個對比多得很。 「在家住者,惡處探求門第品級之梯子,出離住者,淨法探求高勝現量之梯子」,在 家人,他等於什麼呢?這就是一個門道——「惡處」,三惡道,你自己一個梯子爬到三惡 道去;而出家人的這個梯子卻不是到三惡道去,「高勝現量」,就是成佛的梯子了。 (13)在家住者,無量內外習慣緊縛,時時怕脫,自加結套,出離住者,雖有內外習 慣緊縛,時時悎寤,力求解開。如是等廣大讚說,智者應比觀也。 這個最後就是自己智慧的問題了。在家人被各式各樣內外的習氣捆得緊緊的,不但被 捆緊了,還怕丟掉,「自加結套」,抓得更緊;而出家人雖然也被一些習氣捆住,但是他 有覺悟,能夠把它解開,自己有這個自覺心,不把自己捆緊,把它解開。 在家人從小長大的時候,要追求這個、追求那個,最後要追求妻子兒女,妻子兒女之 後就一定要追求財富了。我們這兒看到,一般農村裡,妻子娶到之後就要造房子,房子造 好之後,以後就有孩子,還要洋房汽車......,這麼地搞起來,越捆越緊,越捆越緊,沒 有停的時候了。出家人知道這些東西不好,不但不被捆緊,反而把它一個一個解開,原來 有的把它解掉,沒有的不套上去。這是趣向不同,一個是出離,一個是纏縛在三惡道中。 我們把這些文字念了一下,目的就是要大家知道別解脫戒的珍重性。 -- 願一切有情具樂及樂因 願一切有情離苦及苦因 願一切有情不離無苦之樂 願一切有情遠離愛惡親疏,住平等捨 ~四無量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82.233.156.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