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律海十門講記》 (4) 智敏上師 甲一、制戒緣起十義門第一 (歸敬請戒緣起之十義頌解) 我們現在歸到《律海十門》的正文。先是制戒緣起,這二百五十條戒是怎麼制的?為 什麼緣起而制的?下面就是講這個事情。 乙一、皈敬緣起頌 丙一 歸依三寶求加持自他慧心 「稽首禮諸佛 及法比丘僧」 這也是皈敬頌,同樣,皈敬三寶。「稽首禮諸佛」,就是頂禮佛,十方三世佛;「及 法比丘僧」,法寶、僧寶。這兩句是頂禮三寶。 丙二 學戒所為 「我今學毗尼 令正法久住」 這是發願。你頂禮三寶,有什麼事情呢?「我今學毗尼」,我現在要學毗尼藏(律藏 );為什麼要學?「令正法久住」,目的是要使正法久住。 這是我們學《律海十門》的開端,先是禮敬三寶,然後是學毗尼的目的,下邊是制戒 緣起。 丙三 尊者請問 佛說因緣 「尊者舍利弗 請問于世尊 過去等正覺 何者法久住 何者法不久 願如來指授 佛告舍利弗 毗婆尸式棄 拘留孫迦葉 四佛法久住 由廣說經法 結戒亦說戒 拘那含牟尼 毗舍二如來 不廣說經法 未結戒說戒 時人根善利 但說教授戒 諸惡莫作等 皆除惑證道 彼二佛示滅 種種姓出家 時久生疲厭 無經律攝持 令正法速滅 若眾花散置 無線貫串故 被風則渙散」 「尊者舍利弗,請問于世尊,過去等正覺,何者法久住,何者法不久,願如來指授」 ,這是舍利弗尊者以悲心問佛的一個問題。目的是要使正法久住,所以根據這個題目,就 把舍利弗這一段文引出來。 舍利弗曾經問過佛,過去的佛(這裡指的是過去七佛),哪一尊佛的法能夠久住?哪 些佛的法不久住?希望佛告訴我們。目的也是參考過去佛的經驗,哪些能夠久住?哪些不 能久住?為什麼能久住?為什麼不能久住?以便知道如何使我們現在釋迦牟尼佛的教法能 久住。 佛以悲心告訴舍利弗:「毗婆尸式棄,拘留孫迦葉,四佛法久住,由廣說經法,結戒 亦說戒。」 毗婆尸佛、式棄佛、毗舍羅佛、拘留孫佛、拘那含牟尼佛、迦葉佛、釋迦牟尼佛,這 七尊佛,我們戒本後頭都有。其中,毗婆尸佛、式棄佛、拘留孫佛、迦葉佛,這四尊佛的 佛法是久住的。 什麼原因?「由廣說經法,結戒亦說戒」,他們說了很多的經法,同時也結戒、也說 戒。 「拘那含牟尼,毗舍二如來,不廣說經法,未結戒說戒」,而拘那含牟尼和毗舍羅二 位如來,他們兩尊佛既不廣說經法,也不結戒說戒。 為什麼不廣說經法、為什麼不結戒說戒呢?原因是:「時人根善利,但說教授戒,諸 惡莫作等,皆除惑證道」,因為這兩尊佛住世的時候,當時的人的根器都很利,只要給他 講一個簡單的教授教誡,如講一句話「諸惡莫作」或者「眾善奉行」,這麼簡單地說兩句 ,他馬上就證果證道,煩惱也除掉了,這是根利的緣故。 「彼二佛示滅,種種姓出家,日久生疲厭,無經律攝持,令正法速滅」,當時的人根 機雖然利,但是他們兩尊佛示滅度以後,後來的「種種姓」(就是當時印度的婆羅門、刹 帝利等等各式各樣種姓)出家的人,因為沒有經律攝持,時間久了就疲了。一句話,「諸 惡莫作」、「諸惡莫作」,經常說那幾個字,就疲厭起來。這樣子因為沒有經律攝持,正 法很快就滅掉。 這就是說,為什麼廣說經法、結戒說戒能夠正法久住,不廣說經法、不結戒說戒,正 法就會速滅,就是這個原因。根利的,固然簡單的一句話,他可以證果證道、斷煩惱。但 是後來根鈍的,一句簡單的話攝不起來,那正法就滅掉了。 佛舉一喻來說明:「若眾花散置,無線貫穿故,被風則渙散。」在印度有一種「花鬘 」,把花串成一個環,假使這些花不用線串起來而散置放著的話,風一吹就吹掉了。那就 是說經律沒有結戒、沒有說戒,等於說花沒有把它串起來一樣,碰到一定的環境,它會散 掉,正法速滅。因此結戒、說戒、廣說經法,有能使正法久住的好處。 丙四 尊者請佛制戒 「尊者跪合掌 願如來制戒 令諸弟子眾 依戒修梵行 正法得久住 流潤盡未來 佛語舍利弗 時至我自知 結戒有十義 遍通各各戒 一攝取于僧 二令僧歡喜 三令僧安樂 四未信者信 五信已增長 六難調者調 七慚愧者安 八斷現有漏 九斷當有漏 十正法久住」 「尊者跪合掌」,舍利弗聽到這個開示,馬上有所覺悟,趕緊跪下來合掌請求:「願 如來制戒,令諸弟子眾,依戒修梵行,正法得久住,流潤盡未來。」 這是舍利弗的悲心,他聽到以前的四尊佛因為要正法久住而廣說經法、結戒說戒,後 兩尊佛因為沒有廣說經法,也沒有結戒說戒,而正法速滅。為了不讓釋迦牟尼佛的法速滅 ,趕快請佛制戒,使弟子們依戒修梵行,這樣子正法可以久住。正法久住,「流潤盡未來 」,這個法的利益可以盡未來際等流下去。 現在是末法時期。佛的正法一千年,那是真正得了益的,那時候的人證果證道的很多 。像法一千年,也能夠產生很多人才,當然證果證道的少一點了,但畢竟法還是興的。 末法時期就不行了,教證二法都差了,教中相似佛教出來了,混淆我們的正教;證果 證道的更是如麟角一樣,太少,碰不到了。那麼要使佛教的利益能盡未來際流傳下去、正 法久住的話,就希望佛制戒!這是舍利弗以悲心勸佛制戒。 「佛語舍利弗,時至我自知」,佛對舍利弗說,結戒時候到了,我自會知道,會結戒 的;現在時機還沒到,不要著急。我們將來講比丘戒時都會知道,每一條戒都有緣起,因 為有人犯戒,佛才制戒。 如果沒有人犯戒,而佛說「這個不能做,那個不能做」,人們就要起譏嫌,說「佛這 麼專制,什麼事都不能做」。因為你出毛病了,就給你結戒:「以後不要犯了!大家都要 照這個戒做,沒有這個戒是不行的,會產生很多弊端。」如此大家便能接受。 所以佛說,「時至」,到那個時候,「我自知」,我會結戒的,現在不是那個時候, 就不要著急。 比丘二百五十條戒,戒相有很多不同,但是總的歸納起來,都有下面這十條意思。佛 結戒不是隨便結的,我們看佛結戒的緣起,好像碰到一個事情就結一個戒,具體事上好像 是很隨便而結戒的,但是密意裡邊,每一條戒都有十個意思。 「結戒有十義」,結戒有十個重要的意思,那是屬於《正宗阿含》的內容。為什麼要 結戒呢?有十個道理(原因),這十個意義「遍通各各戒」,二百五十條戒中的每一條戒 都有這十個意義含在裡面。 所以說我們持戒不要死在事相上,要回顧一下每一條戒都是為了這十個意思,總的目 標要看清楚,這樣就不會死在教條下。 哪十個意思呢?「一攝取于僧,二令僧歡喜,三令僧安樂,四未信者信,五信已增長 ,六難調者調,七慚愧者安,八斷現有漏,九斷當有漏,十正法久住」,每一條戒都有這 十個意義包含其中。那我們就看一看。 第一、「攝取于僧」,攝持僧團。有的人持了一條戒,就要去住茅蓬,這與結戒的第 一條就不合;「攝取于僧」,要攝持僧團。正法久住就是靠僧團延續下去的,沒有僧團, 正法如何久住呢?所以從這一點看,如果你持戒持得好的話,就要把僧團搞好。 第二、「令僧歡喜」。住在僧團裡邊,不要自以為了不得,「我是持戒的人!」看不 起人家。要「令僧歡喜」,住在僧團裡要做一些事情。 為什麼過去很多大成就的人,在叢林裡邊都是做苦事情的?或者是飯頭、水頭,或者 是淨頭師(掃廁所的),等等,他們使僧歡喜!大家不願幹的事情而你幹了,大家就高興 ;你使僧高興之後,持戒的功德就有了。 你如果持戒硬梆梆的,到處跟僧人鬧彆扭,你這樣持戒就失去意義。你自以為了不得 ,到處都跟人家吵架,還持什麼戒呢?結戒十義第二條就不符合。 第三、「令僧安樂」。這都有具體意思,下面都要講。 第四、「未信者信」。要使沒有信佛的人看見你的樣子就信起來。如果你自己做得不 如法,人家誹謗起來了,你這個持戒怎麼持?所以我們每一條戒都要照顧這十個道理。 第五、「信已增長」。人家已經相信的,看到你持戒的樣子,能增長信心。 第六、「難調者調」。有些人脾氣剛強,在僧團裡邊是個老大難的人,「難調」。但 是你持戒的話,再強也能調服,二百五十條戒就有這個能力。如果你不持戒、不信,那就 算了;你如果真正想修持的話,決定能調服。 第七、「慚愧者安」。有慚愧的人,也能安心。 第八、「斷現有漏」。這是效果來了,現在的煩惱可以制止,不讓你造業。 第九、「斷當有漏」。將來的煩惱可以斷掉,徹底斷完、證涅槃。 最後,「正法久住」。因為做到前面九點,自然正法會久住。那麼,如果這二百五十 條戒我們能持、把這十個意思照顧到的話,決定正法久住;如果不明確戒的這十義,偏離 了這十義去做,那就很難做到正法久住。 所以不要搞個人主義,佛教是集體主義,把僧團搞好,就是正法久住。你一個人,再 怎麼樣子,也最多是聲聞緣覺的人!要攝持僧團、正法久住,絕對是靠僧團的。這二百五 十條戒不是你單個單修的,都是為了攝持僧團的,這一點我們要明確! 不要貪圖安逸,自己搞一套。當然,你自己搞一套也可以──證到聲聞果、緣覺果也 不是壞事,但畢竟使正法久住的效果達不到。 我們真正要利益眾生,就要正法久住;要正法久住,這二百五十戒就有此堪能性。這 個堪能性就統帥在這十個義之下,這十個義做到之後,二百五十條戒貫穿這十義的話,自 然正法久住。所以說,我們持戒,持得好的話,正法就會久住!這不是自己主觀的想像, 而是客觀就會產生這個效果。 那麼正法久住是不是好做呢?也不是那麼容易。別解脫戒二百五十條(《辨識阿含》 中講得更詳細),個人的行持不犯,還有《根本阿含》的二十犍度,攝持僧團的方法以及 羯磨、懺罪和訶責調伏等等,都要會,這樣正法決定久住。所謂「羯磨住世,正法久住」 ,就是這個意思。 我們在戒堂裡給你們開示,也說了,比丘戒不是二乘戒,要發大乘心;住持僧團,弘 法利生,正法久住,就是大乘心!那麼我們比丘就不要說別解脫戒是二乘。人家譭謗,「 你們是受比丘戒的出家人,這是二乘,消極、逃避世間」,那是他不懂,要可憐他,若是 真正懂的人就不會說那些話。 -- 願一切有情具樂及樂因 願一切有情離苦及苦因 願一切有情不離無苦之樂 願一切有情遠離愛惡親疏,住平等捨 ~四無量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編輯: cool810 來自: 182.233.156.130 (08/15 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