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律海十門講記》 (22) 言思如理──具足律儀戒因緣(五) 智敏上師 丙五 言思如理(因果能正)五者言思習清淨(不著過失) 雖處雜眾(煩亂人多之時)不染(著境貪生)紛(心散無主持) 偶一失調(錯說亂想)能速知(警覺) 深見過患(貴在平時練習)猛利悔」 第五,「言思如理」,前面是身心要遠離五欲,這裡則是自己的思想跟語言不要去思 惟那些惡尋思,世間的雜染的話不要隨便亂說。這個也很難避免。人的嘴生在那裡,它就 愛說話;說的話,就是愛說那些煩惱習氣的話。 我們再重複一下那個公案,那天會供講過的。兩個比丘開始討論經論,旁邊天人畢恭 畢敬地聽,後來他們慢慢轉到談說家常,天人不要聽,走了;再後來,說煩惱事情,鬼來 吐口水:哼,你們這兩個人講這些東西!「吐吐吐」,口水吐他們。 所以,散心雜話不要多說,說到後來會轉題,說到煩惱事情去。有的人就是看電影之 後,什麼都會來。這個不能看!看電影錄影之類,對我們修行是有妨礙的。 「言思習清淨」,思想上,惡尋思不能起;語言呢?要少說話為妙,要說就說清淨的 、出離的話。或者是經上的話,最好是討論經論,自己學過的東西大家互相討論,這是好 的,其它散閒雜話就最好不要說。言論思想要清淨,不要起那些雜穢的語、惡的尋思 尋思是什麼?就是那些貪、不正作意。 「雖處雜眾不染紛」,雖然在人多的地方,心也能夠不染汙、不散亂。以前報紙有報 導說,斯里蘭卡有一個代表團到我國來訪問,其中有幾位比丘,那麼要招待了。招待什麼 ?看什麼歌劇(這是很早的時候,記不清楚了)。結果看歌劇的時候,人家就注意,看他 們這些比丘是怎麼樣的?就看到年老的比丘,臉色不動,看了等於沒看到一樣,實際上他 不是在看,他在用功;而年輕的比丘,臉上很高興的樣子,心已經入那個境去了。 這個有道沒道,馬上就看出來。看歌劇,那是歌舞娼妓的地方,在這樣的地方,心不 掉亂,那是很難做到的。這個考驗,真正有功夫的老比丘可以考驗一下;而一般年輕的人 ,等於下染缸,那就壞了,經不起考驗,不要隨便去考驗。 在這樣的地方不染汙也不昏亂,那才是不「著境生貪」。「染」就是著境生貪,看個 戲劇,「啊呀」,高興的臉相現出來,那就是著境,貪心生了;「紛」就是「心散無主持 」,心掉亂,沒有主持了。 「偶一失調能速知」,假使萬一你「失調」,「錯說亂想」,或者是起一個惡尋思, 或者是說錯一句話,這時要「警覺」,「能速知」,馬上回過來,不要跟著它跑!馬上起 正知正念,安住正念,不要再跟著那些雜念跑。 「深見過患猛利悔」,要深深地看到這些壞處,要猛利地懺悔如果不見過患的話,就不會收住自己的心:「反正只是起一個惡尋思,那沒有什麼關係,我心裡想一想,也 沒有行動,人家也不知道,身口也沒有做那些不好的事情;或者說兩句話,說過就算數, 沒有關係。」那就完了,那東西就越來越多。 你知道它的過患,那就可以把它制止,慢慢慢慢少下去深知過患之後還要「猛利懺 」,起了這個念頭,不好的要懺悔,說了壞話更要懺悔。這個「貴在平時練習」,平時要 看過患。凡是做了不好的事情,第一要見它的過患,當下起什麼壞的作用,對你修行起什 麼不利的影響,再看以後的果報如何。 看到它的過患之後,就不敢說;如果不知道那些過患,就肆無忌憚,無所謂。犯戒一 樣的,「見墮」,看到犯了這個戒,將來墮在哪裡,受什麼苦。 有一個公案,好像是《僧護經》裡邊的。僧團裡有水果,他在散果子的時候,對他的 師父有偏愛,多散了七個。結果後來在地獄裡受了很多的苦,最後生到餓鬼道去;受了餓 鬼身,就從地獄的苦出離了。 但是有七個燒熱的鐵丸子,從他的口裡吞進去又鑽出來,出來之後又進去,那就是焦 頭爛額,把腸子都燒焦。他受這樣的業報,熱鐵丸出來之後,身體平復,這時第二個鐵丸 子又進去,身子又焦爛,就這樣不斷地受苦。受那麼大的苦,原因就是那七個果子。 常住物是三寶物,所以三寶的東西一定要重視。這個就在後面,「執掌三寶物」,要 「羅漢須陀含」,只有講因果的人、聖者才能管、做三寶的事情。否則的話,「無則持淨 戒」,要懂因果、持律的人;如果是不懂因果,不持律,不知好歹地把常住的東西亂用的 話,「愚癡波羅夷」,這是很危險的。 -- 願一切有情俱樂及樂因 願一切有情離苦及苦因 願一切有情不離無苦之樂 願一切有情遠離愛惡親疏,住平等捨 ~四無量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編輯: cool810 來自: 123.205.72.31 (09/04 07:37)
summertrees:南無阿彌陀佛~ 09/04 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