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律海十門講記》 (31) 別解脫戒的種類有哪些?—五戒、八關齋戒、式叉摩那正學女戒 、沙彌尼戒、比丘尼戒、沙彌戒、比丘戒 智敏上師 我們這裡那麼多比丘,出世心生起沒有?自己問自己啊!到底生起出離心沒有?對世 間上還貪不貪著?有的人把在家的名利職權都放棄,出家之後,又爭權奪利,要爭個監院 ,乃至爭個方丈。錢要不要?我看蠻要的,為錢打官司的也有,吵架的也有。那就不對頭 。 真正出離的人,受戒的時候要有出離心才得戒。反過來說,如果受戒的時候沒有清淨 出離心的話,那你得不得戒?自己想想看。如果一點出離心都沒有,就不得戒!這個是沒 有還價的。沒有出離心的話,你受比丘戒,白白地,不得戒。如果你出離心稀少的話,下 品戒;高一點的出離心,中品戒;滿分的出離心,上品戒。 這上中下品,就看你自己發心,這是佛再怎麼慈悲也沒辦法的,不能「我給你個中品 或者上品戒」,都得看你自己。清靜的環境、受戒的羯磨、授戒的戒師、嚴格的要求.... ,這些都可以給你做到。但是你要受戒,得不得戒、得什麼品的戒,還在你自己。 條件再好的戒堂,再好的師承,都是清淨持戒、十夏以上,羯磨也如法,什麼都如法 ,你進去,若沒有出離心的話,你磕再多的頭,說再多的話,不得戒!這沒有什麼討價還 價的。 當然,若出離心下劣,那就是下品戒;若是上品的出離心,那就是上品戒。菩提心、 菩薩戒同樣也是如此。我們現在授比丘戒,還叫你們發大乘心,那就不僅限於聲聞的別解 脫戒,而是更殊勝的大乘的戒。 「如律而授受」,根據律藏所規定的方式而授受,就是授戒時一切如法,戒師如法、 戒堂如法、羯磨如法,等等戒師給「授」,弟子是「受」。 我們為一個缽花了兩千多塊錢,什麼原因?如法。如果你受戒,缽是借來的,或者沒 有缽,不得戒。為了要得戒,就不惜工本,先飛機空運到上海,上海到這裡再花一千幾百 塊錢的汽車運來。為什麼?得個清淨如法的戒。這個來之不易啊!大家不要看得太掉以輕 心,要想一想,得個如法的戒好不容易。 「戒相二百五」,戒相(戒條)有二百五十條有部是二百五十三條,相差三條。 「無犯犯者淨」,受戒之後,不要違犯。「無犯」,不違犯是最好;假使犯了之後怎 麼樣?「犯者淨」,趕快懺悔清淨,這是比丘要做到的。根本不能犯,根本犯了以後就滅 擯,比丘戒體就沒有了根本以下的還能懺悔,能夠使它清淨。 那麼這裡我們補充一下,萬一犯了根本罪以後,是不是死路一條呢?還有一條生路, 就是取相懺。修一個懺悔法,要見到好相,定中夢中見到好相,那也能夠懺乾淨。但是這 個極難懺一個重罪,假使是僧殘,都很難,有些人就做不到。這個取相懺更難,你要一 輩子懺,如果一輩子都沒有好相現前,這一輩子都懺不乾淨。那不是想想要做個好夢就能 做出來的,沒有那麼容易。 「比丘尼戒相,三百四十八,清淨出世等,具如比丘論。比丘是男眾,女眾的比丘 尼(二僧),她的戒相比比丘多(多出近一半),有三百四十八條三百四十八,戒條那麼多,是不是比丘尼比比丘還高一等?並不是比丘尼超越比丘, 這是女眾的煩惱多,所以要多制幾條戒,比丘還是在比丘尼之上的。 她們的「清淨出世等」,即「清淨出世心,如律而授受,無犯犯者淨」,這些跟比丘 一樣,「具如比丘論」。就是戒相方面,比丘是二百五十條,她們是三百四十八,其餘的 都同樣,跟比丘一樣,都是具足戒。 「為現身脫苦,別解脫難聞,荷如來家務,令佛子相繼,使正法不缺,應出家受具。 」比丘、比丘尼受具足戒,為什麼要受?是不是僅僅自己要求解脫呢?為了自己「現身脫 苦」固然是一個原因,但那還不夠。 「別解脫難聞」,別解脫戒是很難聽聞得到的,過去七佛裡邊,二尊佛都沒有說別解 脫戒,所以說很難聞,佛出世也不一定說,何況在沒有佛的世呢!所以說別解脫戒極稀有 難聞,千萬不要把它毀掉,或者改掉;那麼寶貝的東西,你把它丟掉,真是可惜。別解脫 戒很難聞,所以要受戒。 再一個更重要的,「荷如來家務」,世俗上家庭的財產是由長子來負擔的,而如來的 法的家務,是哪個來荷擔?比丘!比丘是「長子」,比丘是擔任如來家務的人,所以由比 丘來荷擔。比丘尼、沙彌、沙彌尼,都不是長子,都是在比丘之下的。 「令佛子相繼」,佛的弟子能夠相續下去,沒有比丘是不行的比丘作羯磨才能紹隆 佛種。「使正法不缺」,有了比丘僧團住世,正法就住世。為了荷擔如來家務,令佛子相 繼,紹隆佛智,使正法久住在世間,就要出家受具。 所以說出家受具足戒,並不是單單為自己現身脫苦,還要擔任那麼大的任務。這一點 我們在授比丘戒的時候也再三地跟你們講了,強調這是大乘戒,不是二乘。是因為這些原 因而要出家受具足戒的,並不是說沒有飯吃,僧團裡的飯,「天下叢林飯似山」,各處吃 飯很容易,我就來出家,不是那回事。 出家眾有五種,比丘、比丘尼講了,還有「沙彌、沙彌尼」,要「終身具十戒」 身受十條戒,就是八關齋戒的八條,把裡邊第六「香花鬘塗身歌舞娼妓等」分兩條,再加 上一條不捉持金銀寶物,就是沙彌、沙彌尼的十戒。 「著染衣捨俗,為具足之基」,沙彌是出家眾,穿的衣服也是染的,就是袈裟色的衣 ,不能著鮮的衣。出家人不能穿鮮顏色的衣五大鮮色,青黃赤白黑,鮮紅、鮮黃、鮮白 、鮮黑,乃至正黃、正紅等等,都不能穿黑是外道服,白是白衣服。出家人要著染(壞 色)衣,就是不鮮的色。 我們四分律部是袈裟色,就是樹皮色。錫蘭、緬甸、斯里蘭卡的銅鍱部跟我們的曇無 德部是最相近的,都是上座部,所以衣服的顏色也差不多一切有部是紫色。所以說部派 不同,袈裟也不同。就像部隊那樣,空軍的服裝跟海軍不一樣,海軍的跟陸軍的又不一樣 ,不能混淆;如果海軍穿著陸軍的衣服,上級就要干涉,不能亂穿,空軍也不能穿海軍的 服裝。 受了四分律戒的比丘,除非進藏去學法,為了要合眾,可以穿藏地的衣服。在漢地的 僧團裡邊,一個人穿一個紫色的,那你是有心表現,故意詐現奇特相的情況就有了。大家 都是一樣的袈裟,而且你本來就是四分律戒的,何必要穿一個紫色的呢? 四分律戒是要求穿這個衣服,這是正規的,不是什麼奇異相比丘的衣服跟在家人當 然不一樣,這是佛制定的,《梵網經》裡有。那麼你如果在這個僧團裡面穿其它僧團的服 裝,那就是有嫌疑。目的也很明確嘛,你為什麼要這樣穿呢?你受的是四分律,人家也是 四分律,都是四分律的僧團,你為什麼要穿一個其它部的衣服?出發點就是可以打問號的 ,為什麼要穿這樣的衣服? 「為具足之基」,沙彌、沙彌尼,他的目的就是準備要受具足戒的。因為時間沒到或 者是年齡沒到,那麼還在鍛煉的時候。等於說是團員,將來是要候補黨員的。 「有女需正學,六法二年持」,比丘、比丘尼、沙彌、沙彌尼四眾講過,還有一眾式叉摩那,就是「正學女」「正學女」,要受六個法,二年清淨地持六個法。這是女眾 才有的,男眾就沒有,男的不需要。這六法就是不淫、不盜、不殺、不妄語、不飲酒、不 非時食,在兩年裡邊專精地持這六條是什麼原因要持兩年?《僧祗律》中有一個公案:有一個居士的女人(居士婦),她 因為家裡遭到一些無常的因緣,家人散失,家產也給人家拿完。她一個人孤單單地生活, 又貧又苦,很瘦很憂慮,心裡有憂慮人也就很瘦,她感到沒有寄託、沒有希望,就投身到 比丘尼僧團做比丘尼。 當了比丘尼之後,因為僧團裡面生活安定,她人就胖起來。她本來在家的時候因為是 居士婦,懷有身孕,因為人很瘦,懷孕時間不長,看不清楚。 她到比丘尼僧團裡之後,心也定下來,人也胖起來,胎兒也增長,那肚子就大起來。 那麼僧團就說她犯不淨行,要驅擯,要把她攆出去。她就叫冤枉,說她不是出家以後懷胎 的,是在沒出家之前就懷胎的。 這個事情就鬧到佛的面前,佛就制定:女眾在受比丘尼戒之前,要兩年受正學女戒, 就是考驗有沒有懷胎的事情。做了比丘尼之後再懷胎,在家人譏嫌就很大。在這兩年裡邊 ,如果沒有這些事情,那就可以受比丘尼戒。 所以女眾在受比丘尼戒之前一定要受兩年的式叉摩那正學女戒,如果不受的話,在僧 團裡面住要犯戒的。比丘尼僧團應該注意這些事情。 出家五眾,在家二眾,一共是七眾。其它的書裡邊再加一個近住律儀,近住的居士, 就是受八關齋戒的居士,把五戒跟八戒分開說,那就有八眾。這裡是並起來說,五戒、八 戒一起都算居士。總的來說,佛弟子的相有這麼幾種,每一種又如何,大概都講了。 -- 伴彼若使三毒長,且壞聞思修之行; 並轉慈悲令喪失,離此惡友佛子行。 依彼若令惡漸盡,且德增如上弦月; 勝善知識應珍視,重於自身佛子行。 ~《佛子行》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編輯: cool810 來自: 123.205.72.31 (09/14 11:43)
summertrees:歡喜讚嘆! 09/16 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