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律海十門講記》(60) 要以出離心去求五戒——近事慧行修心法要(一) 智敏上師 乙五 近事發起慧行修心之法要 丙一 以出離心求取近事戒 一、「以出離心求取近事戒,于此五根本學處,甚于生命冒險守護,兼制五根,不入 非處。此律儀戒,必于人中方得,應思。」 「近事發起慧行修心之法要」,這個更重要,慧行刻意來了。我們要修近事五戒,心 裡要這麼地觀想,這是智慧的行。 「以出離心求取近事戒」。有的人說,近事戒是人天乘,是不要出離心的,只要是世 間上的不做壞事就可以了。這裡就告訴我們,求取近事戒,真正求五戒,要以出離心去求 ,不但要出離心,還要有菩提心呢!以菩提心求近事戒,將來感的果才是菩提大果;如果 單是出離心,也僅僅是聲聞的涅槃,還不夠圓滿。所以,從我們初下手的人來說,菩提心 是高了一點,那就先從出離心下手,以出離心求五戒。 我們求五戒不是貪著世間的享受:「我今天守幾條戒,將來可以享人天的福報,大大 地享受,等於說做生意一樣的,我花點本錢,將來能賺不少,一本萬利。」以這樣子的心 去求五戒,那就不好。 我們以出離心求五戒,「于此五根本學處」,在這五條戒的地方,要「甚于生命冒險 守護」,就是前面那個話,情願犧牲生命也不要犯戒!我們給你們授三歸的時候,「寧捨 生命,永不歸依天魔外道」,也是同樣的意思。你生命犧牲了,固然這一輩子是死掉了, 但是你是因為歸依三寶而死的,將來決定生在三寶的地方,能夠見佛聞法修行,那感果報 就不可思議。 假使你去歸依天魔外道,你命倒保住了,以前印度的佛教,佛滅度以後,不是受到外 來侵略嗎?他們就是以武力來征服佛教徒,要麼你就改變信仰、信他的教,要不然就被殺 頭,這個情況之下,你怎麼辦?殺頭,痛得很,死掉了,什麼都管不來,馬馬虎虎地信他 的教算了,行不行?不行的! 你這一信的話,以後就是永世沉淪,不曉得到哪一天才能見佛聞法;而頭砍掉,當下 是痛一下,實際上你要知道,他能不能把你的頭砍掉,還是你過去業報有沒有的問題。如 果你過去沒有砍頭的業報,他也砍不了,他會放過你;如果你過去有砍頭的業報,即使你 信他的教,將來還會碰到別的機會,把你的頭砍掉,那你糟糕了,兩邊都不著,都沒有靠 到。 我們要明因果的話,砍不砍掉頭是因果的問題。過去有殺業的,會受到砍頭的報,那 還是花報,正報還在地獄;如果你過去沒有那個業,不要害怕,他要殺也殺不了。 玄奘法師到印度去取經,路上碰到海盜把他們抓起來,東西都搜了。海盜搜了很多做 生意的人,得了很多錢,大大地高興,就慶祝、感謝他們的教主,要用活的人來祭,要最 漂亮、最好的人,挑來挑去,玄奘法師長得最好,就把玄奘法師抓起來祭天去。 要殺了,玄奘法師也不害怕,說,你們讓我修一下定。他就入定,到兜率天去了;他 還沒出定,結果那些護法神,看到他們要殺玄奘法師,大大地震怒,波浪把那個船掀起來 ,掀得都要立起來,東翻西翻地,快沉下去了,那些海盜慌得不得了。 很多居士趁機說:哎呀,你們要害這麼好的出家人,天都發怒了,要懲罰你們了,趕 快放下!海盜害怕了,就不殺,不但不殺,還恭敬禮拜、磕頭求饒起來。不該死的就不會 死,所以說不要害怕。 「甚于生命」地「冒險守護」,把五戒看得比自己生命還要貴重,以這樣子的心,不 管有什麼危險,都要守護五戒。這個做不做得到?這個心要發起來。一定要發這個心:即 使犧牲生命,不要去犯五戒! 這個心起來了,將來你受沙彌戒比丘戒才能夠真正地得到益處。如果這個心發不起來 ,等流果,你受了沙彌戒,碰到危難的時候,就會捨戒;得了比丘戒,後來碰到困難,又 可以捨戒,那你永遠不會成就捨戒的果報也是一個等流果,以後什麼好事都做不成,一碰到困難就會退,就會捨, 這樣的果報就糟糕了。舍利弗退了菩提心,變一條毒蛇,這麼可怕。要甚于生命地冒險守 護,這個話說起來是難得很,世間上的人根本就接受不了這一條,這五條戒他們看得沒什 麼要緊,還要把命都犧牲了去保這五條戒?但是學過佛教的人,把因果多學一點就知道, 非持不可! 「兼制五根,不入非處」,不但五條戒要守,「五根」,眼耳鼻舌身,「不入非處」 ,不要到不正當的地方去,就是眼睛不亂看,耳朵不亂聽,鼻子不亂嗅,舌頭不亂嘗,身 不亂碰亂觸。要守護五根,意根才能守得住五根等於說是通訊員,它們不斷地把外邊的新聞告訴你,意根就是編輯、主人,它不 斷地接收材料。外邊來的材料都是黃色下流的,殺盜淫妄之類,那你這個編輯怎麼會清淨 呢?它接收的材料都是這些東西。如果外邊的五個採訪員都是把好的東西給你,你作編輯 編的東西當然也是好的。所以,五根能夠守住,意根也能守得住;五根不守的話,你要守 意根,那是不可能的。要兼制五根,不入非處。 「此律儀戒,必于人中方得」,這個還要靠思惟。這個律儀戒(別解脫戒),天還受 不住,天上沒有別解脫戒,只有定共戒、道共戒別解脫戒只有人間才能受,這是人的殊 勝。人間又是南洲特別殊勝,為什麼南洲特別殊勝呢? 南洲的人剛強,但是受了戒之後也是剛強,能夠堅持守戒、犧牲生命也不犯戒,有這 個剛強。剛強用在好的地方,就能夠為菩提道犧牲頭目腦髓也在所不惜;剛強用在壞的地 方,做壞事,那就勸不過來了。南洲的剛強有這個特徵。那麼你把剛強轉過來,用在佛教 裡邊,就是成佛的一個重要的條件。 所以說在《現觀莊嚴論》裡邊,南洲的士夫有十六個殊勝之處,那就是說南洲的人修 行特別好。我們在哪裡?南洲。不要放棄自己這個殊勝的南洲身,這個身正是修行最殊勝 、最好的一個根器。我們已經碰到佛教,又已出家,具足戒也圓滿地得到,那就要好好地 利用這個身體修行去了。 -- 「又大小乘,亦是修時學不學習無邊資糧,曰少分乘及曰小乘,二是異名,少分義者是 一分故。現在劣果飲食等事,尚須眾多因緣成辦,而於士夫第一勝利,欲修成佛,反 計一分而為完足,極不應理。果隨因行,是諸緣起法性爾故。悲華經於此密意說云: 『少分成少分,一切成一切。』如來出現經云:『若諸如來出現於世,非一因緣,何 以故?最勝子,諸如來者要以十億無量正因,乃能成辦。何等為十,謂以無量福智資 糧圓滿正因。』若以上說而為種子,善思惟已非一分道,於全分道未獲定解,則不能 知大乘總道。故具慧者,當於此發堅固定解,由多門中漸增大乘種性堪能。」 ~《菩提道次第廣論‧學菩薩行》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summertrees:阿彌陀佛.跟上一篇有呼應之效. 12/09 13:46
※ 編輯: cool810 來自: 123.205.70.137 (12/09 17:01)
tmac012004:隨喜法施 12/09 1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