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律海十門講記》(59) 怎麼樣不算犯?——《盜戒釋相概略問答》(五) 智敏上師 問:何謂重物耶? 答:依律,盜五錢或值五錢物,結重罪,是為結罪之分限。 問:何謂五錢耶? 答:諸釋不同,《南山律》謂,攝護須急,即以隨國通用之五錢為准,如此土今時, 應以五銅圓為准也盜戒裡邊,什麼東西叫「重物」?盜取值多少價錢的物品,就算犯根本罪?依律, 盜五錢或值五錢物,結重罪」,律藏裡面,盜五錢或者值五錢的東西,都結根本重罪,「 是為結罪之分限」。 「五錢」是多少?「何謂五錢耶」,這個問題又來了,「值五錢物」的是什麼呢?蕅 益大師說是三分銀子,還有......,「諸釋不同」,反正各式各樣的說法很多律藏裡說 五錢,以前一錢管八個小錢,五八就是四十個小錢;以貝殼算,可以有四百個貝殼。這麼 算起來,標準就很難定。 那麼到底是怎樣?這裡弘一大師引《南山律》的說法,他說:「攝護須急」,盜戒最 好護持得仔細一點,情願少算一點,不要多算,多算之後萬一超過這個份量,那你犯了根 本罪還不知道自己犯根本罪;最好少算一點,「即以隨國通用之五錢為准」,根據我們國 家用的五錢為標準,「如此土今時,應以五銅圓為准也」,當時國家通用銅錢,那麼五個 銅板就是五錢那太少。那就是叫我們不要犯,一個錢也不要去偷盜。 南山的戒本疏好像有這個說法:因為當時在瓶沙王的摩羯國,國王治罪的法律是偷了 五錢就要判死刑的,那麼以這個定為五錢,所以佛教裡邊就定了五錢。 照原則說,凡是哪一個國家的法律,偷了多少就要判死刑的,就以這個數量算重罪。 這個原則上說好像合理一點,不僅僅在具體的錢上說,凡是夠判死刑的罪,就是根本重罪 。 若以我們現在的國家算起來,這個錢就不少,總之不是少數。這個標準,真正持盜戒 的人,就不要從這個上面去計較。你算得太寬,萬一還不到這個價錢,重罪已經犯了,你 還以為自己沒有事,那就慘了。情願少犯,最好是一個錢也不要去佔便宜盜戒是最難防護的。妄語易犯、盜戒難守,這兩個戒,從古以來,都是非常麻煩的戒 。 問:何謂舉離處耶? 答:欲盜物時,若所盜之物未離本處,屬己不顯。故須于離處時結其正罪也。 問:亦有物未離處即結犯耶? 答:盜戒成犯,雖約離處、然其離相,不必物離,故律中明離處義,以十括示差別。 今且略舉文書成明離處,約作字判斷即犯;言教主明高處,約口斷即犯,以言辭誑惑取者是; 移標相明離處,即今丈尺度量之物;墮籌明離處,若計數籌若分物籌是;異色明離處,若 破若燒若埋若壞色皆屬此類;轉齒明離處,以盜心移轉賭具。如是等皆統名曰離處也。 這個「離本處」的問題前面講過了,不一定要離開本處,訂立契約或者把東西搞壞, 都是屬於離本處。 問:何謂不犯耶? 答:律有五種,皆謂無盜心也。一與想,意謂他與也;二己有想,謂非他物也;三糞 掃想,謂無主也;四暫取想,即持還也;五親厚意,無彼此也。 問:何謂親厚耶? 答:律有七法:一難作能作;二難與能與;三難忍能忍;四密事相告;五互相護藏; 六遭苦不捨;七貧賤不輕。能行是七法者,是善親友也怎麼樣不算犯?不犯有幾種情況?律有五種,皆謂無盜心也」,都要沒有盜心是「與想」,心裡想這個東西是人家給我的,是我的東西是「己有想」,這個東西你認為是自己的。假如大家都在寫字,你寫好了,要離開 的時候,看到兩支筆放在桌子上,你把一支拿起就走——拿錯了,拿了人家的,犯不犯盜 ?你不知道,以為是自己的,這個不算偷盜。人家說:「哼,你怎麼好偷我的東西?」你 可以說:「兩支筆的樣子差不多嘛,我以為是我的,搞錯了。」那不算偷盜。 是「糞掃想」,假使你以為是人家丟掉、不要的,沒有主,那你拿去也可以。但是 ,不要看到馬路上有一個金戒指:「哎,這是沒有主的,我拿去了。」真正沒人要的東西 ,你拿走,不算犯,這個金戒指,哪個說沒有主呢?沒有主的,它會掉在馬路上?那肯定 是有主的,你不能自己強辯說這是沒有主的是「暫取想」,臨時用一用,並不是拿去不還,這樣子的心,也不算偷盜。你桌子 上擺了一支筆,他要寫字,拿來寫一寫,你說:「嗨!你偷我的東西,離本處了,本來我 擺在這裡的。」那不是,他暫時用一用,要還你的,不能算是「親厚意」,倆人很要好,不分彼此,他的東西隨便你用,你的東西也隨便他用 ,這樣的人,你拿他的東西用一下,也不算盜戒但是不能主觀地說:「哎,我跟你很要好,拿了沒關係,你的就是我的。」這是不行 的,他跟你沒那麼要好。真正有些朋友是很知交的,你用他的錢,他不在乎,那就可以用 一下。 如果他斤斤較量,你說「他跟我很要好,沒關係」,自己單邊說,那就不可以。真正 做到親厚意,也不是很簡單的。 「何謂親厚耶?」什麼叫親厚意?律藏裡邊說,有七個條件。 第難作能作」,你與他互相是朋友,再難的事情他肯為你做。 第難與能與」,最寶貝的東西,他也肯給你。 第難忍能忍」,什麼事情不可忍的,他也可以忍下去。 第密事相告」,秘密的事情,他都告訴你,就是最秘密的事情,他也不對你保密 。 第互相護藏」,有什麼壞事情,互相包庇的。 第遭苦不捨」,若遭受大苦,或者遭到王難,被抓起來,要受牽連的,他也不捨 ,還是繼續跟你友好。 第貧賤不輕」,你假使窮了,他也不捨棄你。「能行是七法者,是善親友也」, 這樣子的人,就叫親厚意。這樣的「善親友」,並不是很好找的。 盜戒,我們簡單地說了那麼多,真正要講起來,在《四分律》裡邊的就夠講了,多得 不得了。在其它的書,專門講盜戒的,《僧祗律》裡有五卷,《十誦律》裡有四卷,《善 見毗婆沙》裡有三卷,《南山律》裡也有三卷,那是分析得夠微細了,即使是一直研究盜 戒的人,也感到這是一個難點。 我們現在要研究,一般的參考就是《南山律在家備要》。這本書也是夠麻煩的,裡邊 講得很細。沒有看到這本書時,拼命要看;真正把書給你看,恐怕也看不進去,看了頭痛 啊。書裡邊講得很細緻,需要的時候也得要翻一翻。 而《盜戒釋相概略問答》這本書我們有,可以擺在外邊,大家要參考的話可以看一看 。 -- 「又若執謂唯應修空餘不應修,世尊親為敵者而善破斥,謂若果爾,則菩薩時多劫行施 ,護尸羅等,悉成壞慧未解了義。攝研經云:『彌勒,若諸菩薩為欲成辦正等菩提, 修行六種波羅蜜多。……然諸愚人作如是說,菩薩唯應修學般若波羅蜜多,何須諸餘 波羅蜜多。彼諸愚人作如是說,唯以一法而證菩提,謂以空法。此等未能清淨諸行。 』故若說云,有空解者不須勵力修方便分,是謗大師昔本生事,為是未解了義之時。 設作是念,由種種門修施等行,是未獲得堅固空解,若有空解即此便足,是大邪見。」 ~《菩提道次第廣論‧學菩薩行》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編輯: cool810 來自: 123.205.70.121 (12/07 23:05)
summertrees:阿彌陀佛~ 12/08 2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