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律海十門講記》(86) 六和敬(1)身和 智敏上師 下面就說到我們出家人該怎麼樣避免起瞋心。 六和敬僧皆如來子 攝以六和敬身和堪共住 互禮拜問訊 或服勞讓道 推坐而侍承 分物不先美 上下如法親口和無諍言 稱德作讚歎 施惡語不報 有過輾轉諫 學問互相教 犯罪互悔懺 不作口四惡 罵訾等離間意和同僧事 謙卑心慈湣 不固執己意 不違逆眾心戒和不雜冗 如法作羯磨 犯者如律治 不恃戒輕人見和理同解 正真淨不違 善符合法印 不墮邪見類利和如法分 羯磨事不背 僧利不回己 六法以相親」 「僧皆如來子攝以六和敬」,不但不能起瞋心還要積極地修六和敬」,六和相 親,互相敬重。怎樣修「六和」?前面已提過,這裡再廣講。在一個團體裡共住,一定要 實行六和,沒有六和就有鬥諍有鬥諍就使人不安慚愧者不安那就不能使正法久住, 所以一定要「和」。 第一是身和:「身和堪共住互禮拜問訊或服勞讓道推坐而侍承分物不先美上下如法親。」 第一個,身要和。「身和堪共住」,要在一個團體裡面共住的話,最起碼的要求是身 要和,那麼身怎麼和呢?「身和」的具體表現在哪裡? 「互禮拜問訊」,互相地恭敬。六和敬六和敬,就是互相地恭敬,互相地禮拜問訊。 當然,下座要禮拜上座,而上座回禮問訊就可以,也不是亂搞;若上座向下座禮拜,那就 顛倒了,佛法裡面還是有一定次第的。「互禮拜問訊」,這是說下座與上座一個要禮拜一個要問訊。 「或服勞讓道」,這是下座要做的事情。下座看到上座,要禮拜,若手裡拿著東西就 問個訊,或者上座有什麼事情就去代勞一下。「服勞」,假使上座提溫水瓶,早上打開水 ,你去給他提一下;他拿著很重的東西,你給拿一下;他有什麼事情不方便,你去做一下 。「讓道」,他走來的時候你把路讓開讓他先走,不要跟他爭。狗不懂事,擋路狗, 人走過去,它還擋在前面不動。如果上座來了,你不動,走在前面把路擋到,那就不好。 人的理智都沒有了,跟狗差不多了。應該「讓道」。 「推坐而侍承」,「推坐」,好的座位要讓給上座;不要自己來得早,就最好的位子 我先坐下這是不知禮節,也是不恭敬、身不和的表現。「侍承」,有事情就幫他做。 「分物不先美」,假使你是庫房的執事,分東西時不要把好的留給自己。假使有居士 供養一批毛衣,讓庫房去分,庫房拿到之後拼命挑,最好的一件藏起來我自己用,把其它 的散給人家。這種事情不要去做,應該分到哪裡算哪裡。 我們經常說的,要從上座分起。「那麼上座就佔便宜了,好吃的好穿的都給上座,那 我要做上座」,你要做上座,你去做嘛,到哪一年你就做上座;你現在是下座,那就是下 座的待遇。不要起跟人家爭的心,還是下座卻要享上座的待遇。 那個總統的待遇,人家拼命爭取上去了,當然他的待遇是好一些,你說「我現在也要 跟總統一樣」,跟他爭起來,那你不是要坐牢了嗎?你犯罪了。 印光法師經常說的,一個凡夫、一個普通老百姓,去跟國王爭,「皇帝的待遇我要有 ,皇帝的轎子我要坐」,那你不殺頭,哪個殺頭?當然被抓去殺掉了。那是自己討出來的 。 所以說「分物不先美」,分東西的時候不要把好東西分給自己也不要把好的分給 與自己要好的人。 「上下如法親」,「親」就是關係融洽,上下不是絕對的平均主義,上下要如法地親 ,根據佛規定的法,如法地互相融洽。佛教的僧團,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一個大家庭,這 個大家庭是以法來治的,以僧團的法來治不是以感情來治世間的家庭就是憑感情,父母對孩子總有偏見,對這個孩子歡喜一點,對那個孩子就 不歡喜一點。如果是家裡的獨生子,那沒話說,只有一個;如果有兩個以上的孩子,肯定 會有偏差,這個歡喜一點,那個就差一點,結果就造成家庭裡孩子的矛盾。因為那是世俗 ,不可避免。 而僧團裡面就不能那樣,要「如法親」,按照佛制定的制度來互相親近不能違法而 違法而親就是世俗感情感情用事是沒有原則性的。我們要有原則性,一切不能憑感 情來做事情。 這是「身和」的具體表現,這些地方都做到了,身就和,可以「堪共住」。我們的《 共住規約》,基本上都是身和、口和的事情。打架罵架者不能共住,出院;人家上殿過堂 ,你怎麼偷懶睡覺?時日久了,屢教不改,出院!這在下邊寫了很多,你們自己去看,在 客堂裡有。這些都是身口不和的表現。太不和了,那就不能共住;不能共住了,出院!那 就是「遷單」的話了。 以前妙果寺有一個和尚,他發脾氣的時候就說:「統統地遷單!你們這批東西都是壞 傢伙。」當然,脾氣不要那麼大。但是,你真正做得太不和了,那就是要遷單了。 -- ﹝假若親近不善知識及罪惡友,亦令諸德漸次損減,一切罪惡漸次增長,能生一切非 所愛樂,故一切種悉當遠離。《念住經》云:「為貪瞋癡一切根本者,謂罪惡友, 此如毒樹。」《涅槃經》云:「如諸菩薩怖畏惡友,非罪象等,此唯壞身,前者俱 壞善及淨心。」又說彼二,一唯壞肉身,一兼壞法身。一者不能擲諸惡趣,一定能 擲。《諦者品》(大寶積經)亦云:「若為惡友蛇執心,棄善知識療毒藥,此等雖 聞正法寶,嗚呼放逸墮險處。」﹞ ~《菩提道次第廣論》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編輯: cool810 來自: 123.205.70.204 (05/27 13:05)
a1014a:隨喜 05/27 1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