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律海十門講記》(90) 六和敬(5)見和 智敏上師 第五是見和:「見和理同解正真淨不違善符合法印不墮邪見類。」 「六和」裡邊最重要的就是「見和」若見解一樣的話其它都會和見解不一樣的 鬥諍就不可避免。 「見和理同解」,對這個道理大家的看法是一樣的,都是同樣的觀點。 「正真淨不違」,這個「正真淨」,你們討論的時候,可以參考一下《菩提道次第科 頌》中的「入般若法門」。 什麼叫「」?「正」就是正知「般若謂正知」什麼叫正知?「遠離顛倒類」,遠離顛倒想什麼是顛倒?「常樂我淨」(四顛倒就是顛倒想,遠離這些顛倒想就叫正知。 什麼叫「」?「般若者真見」,如實地見,「不觀夢幻實」,我們所看到的一切如 夢幻泡影,你認為是實在的。我們講中觀就是講這個。一切法本來是如幻地顯現沒有自 你卻執為實在有有自性、有實體那就是不真的見;反過來,能夠知道都是夢幻泡 影、沒有不變的自性,那就是真見。 什麼叫「」?「般若者純淨我相塵垢離」,沒有「我」離開「我相」把「我 」這個塵垢去掉的,就是「淨」。 這是說,般若裡邊「正真淨」就是這樣的三個東西:遠離四顛倒的是正不觀夢幻為 實在的是真不摻雜我相的就是淨,般若的空有這三個重要的方面。這裡的「正真淨」就 是指這些東西。 「正真淨不違」,般若的空性、般若的知見不要違背。固然,般若的空性一切法 的空性要知道但並不是說一切法什麼都沒有了成了斷滅空,也不是那回事,因果還是 如如不虛誤的。 我們《上師供》經常講的「生死涅槃纖毫自性無緣生因果如如不虛誤」,固然一切 法自性是空但是因果緣起卻是一分不差不能以空來遮掉緣起也不能由緣起而抹殺空否則就是執兩邊。 我們要中道,就是說,既不是因為有如幻的緣起而忘了空性,又不是因為空性而抹殺 緣起,「緣起」與「性空」兩者是二而一、一而二的,是一個東西兩面觀。從它的自性看 ,它是沒有自性的,是性空;因為它沒有自性,因緣和合就有如幻的現象出現,這就是緣 起。這兩個東西,不能把它拆開,若執了一邊執有、執空都是錯誤的執空比執有還 要厲害。 我們漢地就有這個話:「寧起有見如須彌,不起空見如芥子。」你執有,執著很多很 多有的見,如須彌山那麼大,你因為執有不能出生死。但是,執有知道因果,害怕惡道, 你還會造善,人天福報還能得到。 如果你執空的話,一切法都是空,持戒也是空,犯戒也是空;涅槃也是空,生死也是 空;地獄也是空,天堂也是空,都是空的,你無所畏懼,那就糟糕了!那是惡取空。這個 惡取空將來的果報是什麼?惡趣!必墮惡趣決定到惡趣去。 這是斷空,斷空是最危險的。斷空的見起了芥子那麼大一點點,比執有的見跟須彌山 那麼大還不如。你說份量很輕嘛,只有芥子那麼一顆,他卻有須彌山那麼大、那麼多,怎 麼還是他好啊?就是他還好一些,他執有見還能得到人天福報,你壞了因果之後必下地獄 。我們學法就最怕墮到頑空、斷空,執了斷空之後因果都破掉了。 我們經常講的「野狐禪」就是這一類的公案:一位禪師給人家講經,人家問他:大徹 大悟之後還有沒有因果?他說:大徹大悟之後,不落因果了,得了空性之後因果管不住了 。他本來修持很好,結果就因為這一句話說錯,墮野狐身,五百世不能超脫。 後來當地又來了一位禪師,這個野狐很痛苦,這位禪師也很有名,他就來請問,他以 前說的大徹大悟之後不落因果,這個話到底對不對? 禪師說:「怎麼不落因果呢?不昧因果啊!大徹大悟之後因果還是絲毫不錯的。」結 果他開悟了,當下就脫了野狐身。他還是很講修行的禪師,就是知見錯了一點點,尚且不 免要墮五百世的野狐,倘若碰不到後來的那位禪師,他還脫不了身呢!那麼如果你行持不 如他的話,那不是墮畜生的問題,恐怕是地獄的問題了。 「善符合法印不墮邪見類」,我們的見要符合佛的三法印或者實相印。三法印就是 實相印:一切法無常一切法無我一切法空(涅槃寂靜)。無我當下就是空,一切法實 相就是空性,空性就是從無常進入空、無我;實相印也就是這個東西,是一個東西三面觀 ,不要把它拆成兩個,認為實相印是大乘,無常空無我(三法印)是小乘。 現在很多的法師已經把這個道理講清楚了,實相印跟三法印是一個不是兩個沒有大 小乘之分。宗大師也說了,大小乘證的空性是一樣的就是菩提心有沒有、菩薩行修不修 的問題。如果發起菩提心、修了菩薩行,你證了空性就是大乘的見道;如果你不發菩提心 、只有出離心,你證了空性就是二乘的見道。所以空性是一個,大小乘分別在於菩提心、 菩薩行。 我們心裡的觀點都要符合法印,「善符合法印」,你說的這個話,合不合佛的法印 ?不管是實相印還是三法印,都要符合,那麼就「不墮邪見類」。反過來,不符合法印不符合般若的就是邪見般若是正真淨是正的見以般若的眼光去觀察一切宇宙的事 決定是符合法印的,假使不符合,那就是邪見。 我們現在經常說那個話,般若很深,我們把一部《菩提道次第廣論》拿來,前面的很 難,雖難還好懂,後面止觀章,尤其講毗缽舍那,那實在不好懂。 跑馬山有一句話:「寧肯背石頭,不願學止觀。」學止觀比背石頭還要難。法尊法師 到藏地學《菩提道次第廣論》,開始,來聽講的人多得不得了,因為《菩提道次第》是學 法的重要論典,是宗大師的一個代表作,大家都要聽;聽到後來,人越來越少、越來越少 ,最後止觀章講完,畢業了,只有一個人,就是法尊法師。那就是說這個止觀章不是容易 學的。 這部《菩提道次第廣論》現在很多人都有,你去翻翻看,「毗缽舍那」那一章,眼花 繚亂,不知所云,那是不好懂的。那麼不好懂,你般若掌握不住、法印搞不清楚怎麼辦依戒!這我們也講過,戒就是從般若裡邊流露出來的依戒走,你就不會錯,不會違背 般若。 如果你反其道而行之,就會跟般若背道而馳。一切魔都是破戒為先他要讓你入邪見 、入魔道先叫你把戒破掉。你不依戒,你就脫離般若,那就很容易被魔牽著鼻子走;你 依戒的話,你還在般若的框框裡邊,魔不能把你拉出去。 所以說,戒很重要不要輕于事相事相跟理是一致的以理壞事以事壞理都是 執一邊。我們不要執一邊,學法要學中道。 這是「見和」,見解大家要一致。這很難做到。一個僧團裡邊,大家同一個見解 很不容易因為各人先入為主的見很多要經過磨練慢慢地才能達到一致這個磨練還 得自己下工夫要自己謙虛知道自己的不足然後可以吸取那些如法的見解。如果你自 以為自己滿足了,自以為自己什麼都對了,那麼好的東西你就接受不了,這個「見」永遠 「和」不了。 不管哪一派佛教的最終標準就是中觀見。格魯巴(黃教)固然是以最高的應成派中 觀見為正知正見,其它宗派,即便是內地的禪宗,也是要達到最高的中觀見,天臺宗也不 離開中觀。就是兩個門進去,從空門進或者從有門進最後總是要達到中道(中觀)如果能達到這個見就和如果還達不到而能向這個方向趣入大家相互謙虛 也可以保持見和。如果你執著自己的為對,人家的都不對,好的意見也吸收不進去,那見 永遠和不了。 怎麼知道見和不和?就看你是不是「正真淨不違善符合法印」,若是,見就和得起 來;如果你對正真淨,兩個合不攏(相違),對法印也不符合,那就和不了。如果和的話 ,決定是一個見,不會有第二個見的。 -- ﹝如是雖說三士,然於上士道次第中,亦能納餘二士道無所缺少,故彼二種是大乘道或 分或支。馬鳴阿闍黎所造《修世俗菩提心論》云:「無害與諦實,與取及梵行,捨一 切所執,此是善趣行。遍觀生死苦,斷故修諦道,斷除二種罪,此是寂靜行。亦應取 此等,是出離道支。由達諸法空,生悲眾生流,無邊巧便行,是勝出離行。」﹞ ~《菩提道次第廣論》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編輯: cool810 來自: 60.244.146.65 (05/31 09:12)
a1014a:隨喜 05/31 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