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達賴喇嘛星期六在印度比哈爾邦巴特納市為“國際佛教大會”進行了揭幕,敦促所有 佛教徒承擔個人責任來推廣慈悲心,致力於創造一個和諧的二十一世紀。 一場主題為“二十一世紀佛教徒的職責”的國際佛教大會從本週六到下週一(1月5日 至7日)在印度東北部比哈爾邦(Bihar Pradesh)首府巴特納市(Patna)召開。該會議 是由印度菩提伽耶寺廟管理委員會和比哈爾邦藝術、文化與青年部聯合主辦,比哈爾邦正 副首席部長為首的官員出席,西藏精神領袖達賴喇嘛進行了揭幕。 擔任達賴喇嘛英語翻譯員的丹增次巴星期天向本台表示:“達賴喇嘛於星期四下午抵 達比哈爾邦巴特納機場,受到該邦首席部長尼蒂什‧庫馬爾(Nitish Kumar)等官員的迎 接,星期五為一尊在巴特納市佛陀紀念公園(Buddha Smriti Park)中用純白玉雕塑的佛 陀塑像進行了開光加持。” 丹增次巴表示,達賴喇嘛於星期六上午接見了兩百多名越南人為主的佛教徒,並回答 了他們的各種提問。“就有關如何面對困境的問題上,達賴喇嘛回答說,越南人在自己的 國家不會面臨任何傳統文化和語言瀕危滅絕的威脅,而整個藏民族現在正面臨著這一威脅 ,但是作為佛教徒,我們應該滿懷希望和意志,而不應該感到憤怒和沮喪。這樣,我們的 善因會日益增加,惡業會逐漸消失。” 在星期六下午舉行的國際佛教大會上,達賴喇嘛為該會議揭幕後發表演說,敦促所有 佛教徒承擔個人責任,推廣慈悲心,致力於創造一個更和諧、更快樂、更和平的二十一世 紀。丹增次巴表示:“達賴喇嘛尊者在會上強調,現在已經到了二十一世紀,雖然人類不 能改變過去,但可以計劃未來。就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進程而言,科學和技術都集中在 人類生存必不可缺的物質發展上,但是隨著物質的進步,我們也需要重視於內心的發展, 只考慮物質發展,無意間會給他人製造問題。達賴喇嘛還說,現在科學家和思想家得出結 論認為,社會問題主要來自於缺乏仁愛與慈悲。因此,我們的任務之一是提升慈悲心的重 要性,並要更加註重於促進慈悲心。雖然這是傳統的宗教職責之一,但這也是我們作為個 體必須要承擔的責任。我們還需要細查,佛教在這方面會有什麼貢獻?” 丹增次巴表示,達賴喇嘛在演說中再度呼籲各宗教間應促進和諧。“達賴喇嘛說,宗 教傳統有一個共同的目標,那就是鼓勵人類相互間要有更多的理解和尊重,因此各宗教間 的和諧對於建立和平世界起著關鍵作用。達賴喇嘛強調,印度對於不同的宗教傳統,不管 是土著的,還是從外國引進的,幾個世紀以來在這個國家肩並肩地蓬勃發展,令人欽佩。 也因此宗教間的和諧成為印度的文化傳統,並且是世界的典範。” 據國際佛教大會主辦方介紹,舉辦這樣一個國際性會議有三個目標,分別是:第一, 要創建一個理想者們追求完美道德與精神的社會;第二,要創建一個透過知識、智慧和理 解在社會上能一代接一代傳遞如何過上美好生活的傳播媒介;第三,要創建一個成員自律 性強的民主管理制社會。 來自孟加拉國、緬甸、日本、中國、寮國、泰國、斯里蘭卡、越南、不丹和印度等國 的上千佛教徒代表在這次為期三天的國際佛教大會上就上述三個目標交換意見、深入探討 。藏人行政中央司政洛桑森格受邀出席了此次國際佛教大會開幕儀式,藏人行政中央宗教 與文化部部長白瑪曲群覺作為代表參與該大會為期三天的討論。丹增次巴表示:“達賴喇 嘛結束在印度比哈爾邦巴特那的行程後,星期天抵達位於北方邦(Uttar Pradesh)的印 度佛教聖地瓦拉那西(varanasi,鹿野苑),將從下週一到下週四(1月7日至10日)向十 方信眾傳授寂天菩薩所著的《入行論》。” ─────────────────────────────────────── 2013年1月7日比哈爾邦巴特那:第十四世達賴喇嘛尊者,於上週六在巴特那市中心的 佛教紀念公園,為召開三天的國際佛教會議進行揭幕致詞。數百名代表,都是來自世界各 地的佛教學者和僧人出席了該會議。 從1月5日(星期六)在巴特那佛教紀念公園展開為期3天的國際佛教會議,西藏精神領袖 達賴喇嘛尊者、比哈爾邦首席部長尼帝許.庫馬先生和來自17個國家的代表們共同與會。 菩提伽耶寺管理委員會主席邦巴達納.皮亞許(Bandana Preyashi)先生,下午在活動 開始前即等候在紀念公園入口處,準備歡迎尊者的蒞臨,並且陪同尊者走到活動典禮的講 台上。 西藏精神領袖達賴喇嘛尊者和比哈爾邦首席部長,在梵唄聲的伴隨之下,共同啟動象 徵活動的燈光,標示著為期三天閉門會議的開始。這次國際佛教大會,是由印度菩提伽耶 正覺塔維護組織和比哈爾邦藝術文化青年部共同舉辦的。 達賴喇嘛尊者向與會代表致意問候,包括一些來自如孟加拉、不丹、緬甸、印度、日 本、緬甸、斯里蘭卡、西藏、泰國和越南等佛教國家的德高望重、年長的僧人及佛教學者 藏傳佛教領袖讚揚首席部長建設該邦的熱情,維護比哈爾邦承襲自歷史的固有內在價 值及致力於從以前的限制到自由的轉型。 「我們現在已來到了二十一世紀,當然沒有任何人可以阻止時間的自然推移。尊者說 ,「我們不能改變過去,但至少我們可以計畫未來。隨著物質和精神文明的進步,科學技 術都集中在物質層面的發展。然而,隨著物質的進步,我們也需要著重於內心的發展。」 「只有物質的開發,造成我們對於他人的問題感覺遲頓。貪婪和欺騙,是今天在很多 地方的現實狀況。科學家和思想家得出造成社會主要問題的原因,竟是缺乏愛與慈悲的結 果。因此,我們的任務是,提高重要的意識,如慈悲心與懂得對他人付出更多的關注。雖 然在傳統上,這是宗教的責任,但事實上,這是每一個人必須承擔的責任。在這種情況之 下,藉由大會的召開,我們需要檢視佛教可以給予什麼樣的貢獻。我們的宗教傳統都有共 同的目標,重要的是,我們應該鼓勵更多的理解和尊重。不同的宗教傳統,不論是原生的 或是從國外傳進來的,幾個世紀以來,在這個國家裡共存共榮;我經常對於印度這樣的宗 教和諧表示欽佩。宗教間的和諧,已然成為印度文化的傳統,堪為世界的楷模。」尊者表 示說。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同時也對首席部長打算建立卡魯納佛塔成為一座學習中心表示讚許 。尊者指出,大藏經,佛教經文的總集,可以分為佛教科學、哲學和宗教三類。雖然宗教 實踐部分是佛教徒的事,但科學和哲學,如無常的教導,可能利益到任何人。 佛教真理可以經得起科學辯証的方法來証實,可以造福於全人類;尊者說,「佛塔的 建立,不應該被看作是傳播佛教的機會,我們並不是要別人來皈依佛教。但是,當一座學 習中心在這裡的話,那麼佛教的哲學和科學必然是學術研究的主題之一。」 這場佛教閉門會議主要強調佛教與當今世界的相關性;自古印度阿育王宣揚佛教以來 ,已超過2000多年的時間。大會召集人丹增皮亞達許法師在開幕致詞時,說明了會議的三 項主要目標: 1.為追求精神與道德領域的人們創建一個美好的社會; 2.藉由對於美好生命的認知、智慧和理解,建立可以透過社會一代又一代傳播下去的 工具; 3.建立一個紀律嚴明管理的民主社會。 名為「21世紀佛教徒使命」的國際佛教會議,於2013年1月5日正式在比哈爾邦的巴特 納市召開。 這次國際佛教會議,是由印度菩提伽耶正覺塔維護組織和比哈爾邦藝術文化青年部共 同舉辦的,前來參加的代表有孟加拉國、緬甸、日本、中國、緬甸、泰國、斯里蘭卡、越 南、不丹和印度等國的佛教徒。 ─────────────────────────────────────── 比哈爾邦巴特那:達賴喇嘛尊者於1月3日抵達印度巴特那市,在機場時受到比哈爾邦 首席部長和其他高層領導的熱情迎接。接著,驅車前往該邦的迎賓館。該邦副首席部長蘇 希爾.庫馬-莫迪(Sushil Kumar Modi)先生,藝術文化部長蘇赫納.潘迪(Sukhna Pandey) 先生,農業水利部長維賈伊.庫馬爾-喬杜里(Vijay Kumar Chaudhary)先生及伽耶區長維 達納.皮耶西(Vandana Priassy)先生等政要出席了招待會。 尊者在招待會上表示:「很高興能夠回到這座歷史名城,巴特那,阿育王城;也是印 度前總統拉伽德拉.普拉薩德(Rajendra Prasad;1884 年12月3日-1963 年2月28日) 的 出生地,是印度獨立後的首任總統,也是印度獨立運動的活動家;他也是迄今為止唯一獲 得連任的總統。事實上,我很高興地注意到機場,是以他而命名。 當然,巴特那具有相當悠遠的佛教歷史,佛教倡議卡魯納(karuna)或稱為「慈悲」。 然而,幾乎所有的宗教都傳達著類似的善良、憐憫和寬恕的訊息;與佛陀言教真正的區別 在於,釋尊說明了一切依因緣而起及緣起性空;而緣起性空有助於我們平息我們腦海中的 麻煩製造者:毀滅性的情緒。 我很欣賞現任比哈爾邦政府對於佛法的護持。 佛教主要的修持是慈悲、包容、寬恕與自律意識,這些美好的價值有助於我們以平靜 的內心引領我們度過每一天的生活。太多的嫉妒、執著或是憤怒,勢必帶來相當的壓力。 所以沒有談論涅槃、來生或是天堂,關愛、寬容和慈悲的訊息,可以幫助我們人類擁有美 好的生活。 1月4日下午,尊者和首席部長一起赴佛陀紀念公園出席開光典禮;尊者強調,這裡不 應該僅僅是一處禮拜的場所。藏傳佛教領袖建議該地應成為佛教徒、科學家等的學習中心 ,在這裡可以相互學習和充實自己的知識。 「作為一名僧人,我明白世界上各大宗教在印度和平地蓬勃發展了上千年的時間。宗 教間的和諧,已然成為印度傳統的一部分,對於今日世界而言,別具意義,特別是當我們 看到有些地方,宗教竟然是衝突的根源。 最後,作為那爛陀寺傳統的傳承弟子,我相信除了持咒念誦外,我們需要的是,清晰 的思惟和邏輯的分析。從古印度思想、那爛陀思想進而衍生了緣起、相互依存和緣起性空 的哲理;我認為今日應該少些宗教的成份,而是把佛法當作是學術研究的對象。 過去30多年來,我一直與現代科學家們進行對話,我們藏人已了知宇宙學和原子粒子 學,以及來自古印度的思想。現代科學家們已然了解到很多的心靈和情感相互作用的功能 。根據科學研究顯示,平和的內心有助於身體健康,但心理動盪與不安對於身體的健康損 害最大;我們需要做的是,提升我們心靈的層次。 我希望在您(首席部長)的領導之下,正如我之前提到的,這裡可以成為一座學習中心 ,可以研究古代文獻的地方。我認為,我們可以把佛典經論分為三類:佛教科學、哲學和 宗教;而科學和哲學可能對任何人都有所助益,不會只是利益佛教徒而已。 此外,今天的印度和許多國家皆面臨道德的危機。只是增加警察部隊,不會有太大的 影響力。我們需要的是,基於世俗道德基礎的自律。在許多方面,印度在支持世俗倫理的 傳統上,超過了數百年,現在,該是與全世界分享這些美好傳統的時候了。」尊者表示說 尊者也前往首席部長尼帝許.庫馬先生位在城市中的住所拜會。 巴特那是比哈爾邦的首府,也是世界上公認具有長久人類居住歷史的城市之一。釋迦 牟尼佛陀時代,印度有一個國家,名叫「摩竭陀國」,這個國家的都城,就是當時世界上 最有名的「王舍城」。摩竭陀國(Magadhan)的阿闍世王(Ajatashatru),遷都至巴特那。 兩個世紀之後,偉大的孔雀王朝皇帝阿育王,篤信佛教,也是統一印度廣大的幅員, 成為第一位統治者,他的都城就建立在巴特那。 比哈爾邦政府在首席部長尼帝許.庫馬的帶領之下,積極地建設巴特那,成為比哈爾 邦的佛教文化中心;2010年5月,曾邀請尊者為佛教紀念公園進行揭幕啟用開光。 -- 「所有眾生種種差別…種種生類、種種色身、種種形狀、種種相貌、種種壽量、種種族類 、種種名號、種種心性、種種知見、種種欲樂、種種意行、種種威儀、種種衣服、種種 飲食、處於種種村營聚落城邑宮殿、…如是等類,我皆於彼,隨順而轉。種種承事,種 種供養,如敬父母,如奉師長,及阿羅漢,乃至如來,等無有異於諸病苦,為作良醫 ;於失道者,示其正路;於闇夜中,為作光明;於貧窮者,令得伏藏菩薩如是平等饒 益一切眾生。何以故?菩薩若能隨順眾生,則為隨順供養諸佛若於眾生,尊重承事, 則為尊重承事如來若令眾生生歡喜者,則令一切如來歡喜。何以故?諸佛如來,以大 悲心而為體故因於眾生,而起大悲因於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覺。譬 如曠野沙磧之中,有大樹王,若根得水,枝葉華果悉皆繁茂。生死曠野菩提樹王,亦復 如是一切眾生而為樹根,諸佛菩薩而為華果,以大悲水,饒益眾生,則能成就諸佛菩 薩智慧華果。何以故?若諸菩薩,以大悲水,饒益眾生,則能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故。是故菩提,屬於眾生若無眾生,一切菩薩,終不能成無上正覺。善男子,汝於此 義,應如是解。以於眾生心平等故,則能成就圓滿大悲以大悲心,隨眾生故,則能成 就供養如來菩薩如是隨順眾生,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此 隨順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華嚴經‧普賢行願品》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編輯: cool810 來自: 123.205.72.163 (01/08 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