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1月18日)在印度南部西藏哲蚌寺舉行的心靈與生命研討會星期五在量子學方面進 行了深入討論,受邀與會的佛學家、西藏高僧、科學系西藏大學生和哲蚌寺僧人都表示非 常獲益,並期待佛教與科學繼續展開更多合作,取得新的突破。 圖片:法國哲學家米歇爾‧比博爾1月18日在第二十六次佛教與科學對話第二天討論 會上介紹量子學。(記者丹珍拍攝) 在印度南部卡納塔克邦孟戈德(Mundgod)西藏流亡社區哲蚌寺舉行的第二十六次佛 教與科學對話:“心靈與生命研討會”星期五(1月18日)進入第二天的討論,由包括美 國的著名物理學家亞瑟‧札炯克(Arthur Zajonc)和法國的著名哲學家、認識論學者米 歇爾‧比博爾(Michel Bitbol)就物理學的量子論、相對論和宇宙論分別做了詳細介紹 ,並加入天文學從宏觀的角度來探討佛教的世界觀。 米歇爾‧比博爾博士在會上闡釋了量子物理學的內涵精神,也就是心力與識我靈魂。 他表示:“佛學、哲學和科學都是探索宇宙真理的,但在觀察某個物質時採用的方法差異 很大,這些需要進一步探討來縮小隔閡。現在科學對佛理的印證已經取得進展,並折服於 佛教的真理和其禪修,尤其對佛學所講的靈識存在,因果律以及其他一些神秘現象,有了 新的認識。” 達賴喇嘛不時提出問題,並表示:“心識是一種心理活動,而靈識則需要有清明的覺 知感和根本識,同時需要從禪定中去感悟。” 圖片:各寺院僧人代表和各大學學生代表在會上。(記者丹珍拍攝) 參加研討會的部分人士,包括佛學家、高僧和學生在會議現場接受本台採訪時,談及 他們的感受與心得。出生在法國的對話主講人之一、現為尼泊爾藏傳佛寺修行僧的知名佛 學家馬修‧理查德(Matthieu Ricard)表示:“心靈與生命的討論至今舉行了已經近30 年,但首次在這裡舉行,是非常特殊的,因為可以讓數千僧侶參加會議,也加入討論,也 讓他們從書本中走出,親眼看到這一佛學家和科學家之間高水準、高質量的對話。而這一 對話非常深入地進行著,讓這麼多世界重量級科學家對佛學產生如此興趣,並進行過25次 對話,這次又展開一周的討論,他們還需要做很多,因此相信會有新的突破。” 哲蚌寺果芒佛學院的貢德林仁波切表示:“佛法提倡的慈悲心是科學所需要的,因為 科學家的目的是為人類為主的社會進行服務,這方面佛教起到協助作用,可提升他們的研 究成果。而科學的研究項目也能為佛教的哲學理論起到進一步辨析的作用。這樣相輔相成 ,佛教和科學自然會找出更多的共同點,我們期待能有更大的突破。” 印度欽乃SRM大學科學系學生丹增玉露表示:“物理學與我們現在所學的課程有關, 這次從科學家們討論的量子學和現象觀等,學到了很多新的概念,也了解到他們的觀點和 論證,對我們啟發很大。” 哲蚌寺僧人阿旺丹增表示:“這次就物理學的宇宙論,包括單一原子,以及量子論進 行了對話,這些與佛教雖說法不一,但內容基本一致。例如科學家所說的相對論,其實與 我們佛學講述的'緣起'實質相同。在與佛學有相連的基礎上,學習科學感覺很有自信。” ─────────────────────────────────────── (1月19日)在印度南方卡納塔克邦芒果志流亡藏人社區中,參加心靈與生命研討會 的科學家們同達賴喇嘛尊者為主的佛學專家們就神經系統科學進行了討論。 在印南西藏哲蚌寺中舉行的第26次心靈與生命研討會今天(19日)進入第三天會程, 長期期研究情感神經科學、大腦影像與行為科學的美國科學家理察‧戴維森(Richard J. Davidson),從美國哲學家與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的著作《心理學 原理》中提出的觀點來作為出發點,向與會各界就人類腦部的變化進行了分析闡釋。 另一位主講人,長年對人類社會行為中的激素機制和神經可塑性等進行研究,並被公 認為世界級“換位思考”研究專家的德國神經系統科學家塔尼亞‧辛格(Tania Singer) ,在研討會上就疼痛感和神經反應等方面進行了闡釋。 與會的心理學專家們就達賴喇嘛尊者提出的種種疑問,進行了詳細的解釋。下午的會 議主要圍繞著神經可塑性的探索進行了討論。 從2013年1月17日(星期四)開始,在哲蚌寺展開第26次心靈與生命對話,並將持續進 行6天的研討。會議將以英語全程在網路進行直播:http://dalailama.com/liveweb -- “這裡的觀念是,我們的緩衝內容總是時時改變。以此論之,他和佛家的無常(anicca 或impermanence)非常類似,後者指的就是一切事物都會改變。前額葉皮質區可以做為短 期的緩衝,或者它至少會引導大腦的其他部分提供這類的緩衝,但是緩衝的內容物總是隨 時在變。我們大多數人也許無法敏銳覺察到這持續不斷的改變,這是修行之人可能從經驗 中搜集而得到的一種重要的洞見,修行者真的比較能夠熟知自己心靈的本質。前額葉皮質 區有緩衝的特色,我們的工作記憶(即意識可以輕易觸及的記憶)也在隨時改變,但我認 為人之所以需要不斷修行和這兩件事並沒有直接的關係。我相信修行的需求來自其他因素 。為什麼音樂家在技術登峰造極之後仍須不斷練習?為什麼運動員的表現已經非常傑出卻 還是需要訓練不輟?為什麼棋士和橋牌手的技術已經十分精良卻還是不能停止對弈?我相 信由禪修培養得來的技巧也是一樣。其一,這些領域的執行者有上進心安於現狀是不夠的 ,禪修也是如此,修行者的直覺認為,總是有更進一步發展的空間促使他們想要持續修習 。其二,世上有些運作因素與力量會減損我們在這些領域中的收獲。在修行中培養而來的 技能尤其如此,在我們的文化中有許多破壞性情緒的源頭,還有絡繹不絕的可能破壞專注 穩定的外在刺激。因此專注穩定與情緒平衡可能藉由修行培養而來,然而光是想要有效維 持修行的水平,就必須持續不斷的修行。根據個人經驗與新的研究發現,修行可能長久改 變大腦中會影響到情緒調節與專注力控制的某些部位……” Richard J.Davidson(威斯康辛大學正子攝影功能性磁振造影)於心靈與生命研討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cool810:今天研討會開始了 轉播http://dalailama.com/live-english 01/20 11:20
cool810:記得年紀還小時參加過一次佛學研習營,課程中鄭振煌老師總 01/20 11:34
cool810:是坐在最前頭並從頭到尾專注一貫的聆聽,即使當時課程中有 01/20 11:35
cool810:些是很入門初階、即使鄭老師當時已是多所佛學院教授。同樣 01/20 11:36
cool810:的,達賴喇嘛尊者也總是謙虛的學習,為我們示範良好的學習 01/20 11:37
cool810:態度。不自驕、不自滿,擁有良好的學習態度對我們很有益。 01/20 11:38
cool810:(今天上午剛好上課完可接著收看。過去達賴喇嘛尊者訪台期 01/20 11:47
cool810:間,鄭老師曾經擔任過尊者的隨身口譯;小住寒舍時除了平日 01/20 11:49
cool810:要講課、聽課,我們在休息時間他還利用來進行寫作與翻譯, 01/20 11:51
cool810:十分精進。版上法訊有他在法鼓、法光的開課,可參考。) 01/20 11:52
cool810:Matthieu Ricard發言中 Matthieu Ricard的故事 #1GwD6OkI 01/20 12:35
somehow:最近剛好想看這類的討論,謝謝分享 01/20 13:09
somehow:甘丹赤巴和坐在達賴喇嘛身後帶著耳機的僧人也聽得超認真 01/20 13:17
cool810:甘丹法座旁有一位是賈曹杰法座蔣孜曲傑仁波切 01/20 13:36
tmac012004:好有深度 真的很有意思呢! 01/20 14:49
cool810:下午場live now:http://dalailama.com/live-english 01/20 15:46
cool810:在西方某些油畫、壁畫,描繪著賢哲、使徒等圍繞在一起尋求 01/20 16:46
cool810:真理,西方本有愛智的傳統。看著轉播似乎重現了歷史畫面。 01/20 16:46
※ 編輯: cool810 來自: 123.205.70.251 (01/20 16:47)
cool810:人類譜系而言,有說佛陀屬於印歐民族亞利安人,如具有亞利 01/20 16:50
cool810:安人白皮膚、藍眼睛等特徵,而後來佛教從印度輸出較廣傳於 01/20 16:50
cool810:東方,如今在佛教的發源地東西方交會。 01/20 16:52
cool810:(剛有兩位科學家較短暫激烈的交換意見後以辯經手勢作結, 01/20 17:49
cool810: 引來眾人大笑。甘丹法座真的很認真聆聽,不時陷入沉思) 01/20 17:50
※ 編輯: cool810 來自: 123.205.70.251 (01/20 17:52)
poohkoala:甘丹法座指的是[甘丹赤巴]嗎???我有幸於2005年法鼓山 01/20 21:32
poohkoala:開山研討會及晚宴聆聽甘丹赤巴說法...年紀很大了,但是 01/20 21:33
poohkoala:說法的內容淺顯親和...不過他老人家已經往生了... 01/20 21:34
poohkoala:很懷念喔...溫和親切印象非常深刻... 01/20 21:34
cool810:現在的繼任法座年紀也很大了八十幾,去年有來台講入菩薩行 01/20 21:54
poohkoala:我有緣見過的是101任這位http://ppt.cc/jjJe 01/20 2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