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菩提道次第廣論〉四家合注》(夾注本)、《〈寶性論〉大疏》藏漢對照本翻譯審稿 會在人民大學舉行 http://www.fjnet.com/jjdt/jjdtnr/201209/t20120908_196431.htm 中國人民大學佛教與宗教學理論研究所 佛教在線北京訊 2012年8月31日上午,《<菩提道次第廣論>四家合注》(夾注本)、 《<寶性論>大疏》(藏漢對照本)翻譯審稿會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行,中國人民大學國際佛 學研究中心主任、中國人民大學佛教與宗教學理論研究所專職研究員、哲學院副院長魏德 東主持會議。出席會議的評審專家有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學誠法師、中央民族大學班班多 傑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副院長沈衛榮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嘉木揚 ‧凱朝研究員,以及中國人民大學佛教與宗教學理論研究所張文良副教授、張雪松副教授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總編室陳彪編審;國際佛學研究中心土登曲扎研究員、國家宗教局 外事司陳冠橋等。 宗喀巴大師的《菩提道次第廣論》在藏地弘傳極廣,歷來有諸多大德為之作注、作釋 、作講義、作提要,不下二百餘種。其中四種最重要的註疏,後人將其合為一編,分上下 二函,即所謂《四家合注》。四家注中,第一家為跋梭化身曲吉堅參(1537-1605)的墨 注;第二家為卡若堪欽阿旺饒丹彙編第三十任甘丹赤巴達隴扎巴羅追嘉措(1546-?)向 第三十五任甘丹赤巴貢卻群佩(1573-1646)口述的貢汝法源口傳,又稱達隴扎巴道次黃 注;第三家為遍知嘉木樣協巴第一世阿旺尊哲(1646-1721)在帕邦卡蘭若所著的道次科 判,又稱紅注;第四家則是扎底格西仁欽頓珠所著的毗缽舍那注。宗喀巴大師的《菩提道 次第廣論》由法尊法師譯成漢文,訖今已有七十多年;而對學人理解《廣論》原文最有幫 助的註解,卻仍沒有一種譯為漢文。本次宗峰法師、緣宗法師翻譯的《四家合注》為漢文 首譯,所據藏文原本為隆務寺版的冊頁本《四家合注》與拉卜楞寺版的木刻《四家合注》 印本。 《寶性論》是彌勒五論之一,在佛教思想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印度無著曾為之作《 寶性論釋》(現存北魏勒那摩提漢譯本《究竟一乘寶性論》四卷),西藏嘉曹傑‧達瑪仁 欽(1364-1432)為《寶性論釋》作疏,即此次哥倫比亞大學江波(仁欽曲札)所譯《寶 性論大疏》。該書漢譯者認為《寶性論大疏》是嘉曹傑從仁達瓦、宗喀巴二位師長學習此 論的聽法筆記。特別是宗喀巴大師,可以看作是本書的合著者;因此本書實際上是以宗喀 巴的思想為指導,全面地反映了宗喀巴對《寶性論》本釋以及「如來藏」教義的理解,屬 於為「意旨作注」一類,對於研究藏傳佛教格魯派的如來藏思想,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與會專家學者就宗峰法師、緣宗法師翻譯的《四家合注》、江波翻譯的《大疏》,在 漢、藏佛教研究中的重要學術意義和價值判斷進行了探討,特別對兩部譯著在出版體例、 術語翻譯等方面,提出許多建設的意義和建議。 ─────────────────────────────────────── 8月31日,七月十五,佛歡喜日。早晨7點30分,龍泉寺已經人頭攢動、熙熙攘攘。就 在一年之中寺院裡最為熱鬧的這個時候,師父卻踏上汽車,前往幾十公里外的市區,去參 加在人民大學裡面召開一個圖書審讀意見會。而就在今天下午3點半,師父還要趕回寺裡 參加全體僧眾自恣,並且還會錯過寺裡中午盛大的盂蘭盆齋僧活動。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 圖書審讀會,偏偏選擇在這樣殊勝的一個日子,師父如此不辭勞苦的為此奔波呢? 8點鐘,霧霾籠罩下的北京,蒼茫浸侵于天地之間,令大都市在繁忙中顯出沉靜,對 那些決戰早高峰的焦躁心靈們不乏是一種慰藉。日頭也失去了往日的炫目光華,掛在空中 ,像一個亮盤,更像是月亮。師父剛上車的時候,跟司機簡單聊了幾句,便不作聲了,也 許在沉思,也許在養神,畢竟師父每天都是休息很晚,起床很早。 8點30分,車子進入了人民大學校門。新生報到已經接近尾聲,校園正在修整翻新。 人文樓前,魏德東教授熱情迎接師父的到來。魏教授給人的印象是開朗而直率,幽默而親 切,他跟師父講到,自己近來上網看師父的博客嚇了一跳,發現國際知名的宗教學者都去 參訪龍泉寺了,比來人民大學訪問的還要多。這足見他對龍泉寺發展的相當關注。 佛教學和當代宗教都是魏教授的學術方向,也許正是他的學術專長使得他對佛教情有 獨鍾。他表示,佛教不僅僅是一門宗教,而且是整個中國文化的代表和載體,並對中國佛 教幾十年以後的未來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魏教授是人大去年剛成立的國際佛學研究中心的主任,也正是他邀請師父參加今天舉 辦的這一場「漢譯《〈菩提道次第廣論〉四家合注》、《〈寶性論〉大疏》審讀意見會」 。 《〈菩提道次第廣論〉四家合注》與《〈寶性論〉大疏》對於熟悉藏傳佛教的讀者也 許並不陌生,它們都是藏傳佛教格魯派的經典著作,問世至今已有幾百年的歷史,一直受 到學人們的廣泛研習。歷史上對《廣論》的注疏多達200多種,其中最重要的有四大家, 分別稱為墨注、黃注、紅注、毗缽舍那注。這四家注疏的合集便稱為《四家合注》。目前 此書已經由宗峰、緣宗二位法師翻譯完成。《〈寶性論〉大疏》的作者是宗喀巴大師二位 心子之一的嘉曹傑尊者。由於宗大師本人關於如來藏的著作很少,嘉曹傑尊者遵循仁達瓦 、宗大師二位師長的教授而作成此疏,自問世以來,便成為闡釋格魯派如來藏思想的權威 著作。此書的譯者是江波博士,曾經翻譯過《掌中解脫》等作品。 9點整,審讀會按時開始。魏教授先是一一介紹出席者。這次審讀會共邀請了四位專 家,除了師父,還有班班多傑教授、嘉木揚·凱朝副研究員和沈衛榮教授,他們三位皆精 通藏文,具有豐厚的佛教學術素養,是國內研究漢藏佛教的著名專家。 兩部書的三位譯者因故都未能與會,協助此次翻譯的北塔藏文班的兩位學僧巴丹和雲 丹作為譯者的代表,分別向出席者介紹了《四家合注》、《大疏》的基本情況。他們曾就 讀于中央民族大學,目前在北京大學讀博士。 近年來,研修《廣論》在漢地逐步蔚然成風,瞭解得人相對多一些。而《寶性論》儘 管在北魏時期就被譯成漢文,但是對於今天的佛教界而言,反倒比較陌生。因此雲丹較為 詳盡解釋了《大疏》的主要特色和重要意義,他強調,如來藏是中觀的實踐論,因為修行 者難於把握「空」,而如來藏則是與修行實踐做了緊密結合。 下面是評審者發表審讀意見。首先發言的是社科院宗教所的凱朝老師。他早年曾在雍 和宮學習經教十二年,又在日本留學八年。只見他嫺熟的查閱藏文原典,與譯作進行對勘 ,給出席者分析翻譯中的一些細節問題,提出了不少獨到的建議想法。他強調一部經典的 標題非常重要,《寶性論》的漢譯題名與藏譯題名的含義有差異,應該解釋得清清楚楚。 這令我感到,要想忠實準確的表達出作者的原本意趣,每一個詞語的選擇都需要經過慎重 的斟酌和反復的推敲。翻譯的境界是無止境的,它的極限便是拋開語言的形式而達到心靈 之間的直接默契。 師父是第二個發言。師父站在中國佛教整體的高度,簡要概括了兩部譯作的現實意義 。當談到《四家合注》,師父說: 「《廣論》自始自終皆充分體現了宗喀巴大師獨到的宗派融合思想,其中包括四個方 面:大小二乘的融合、顯密二教的融合、空有二宗的融合、教證二法的融合。而前三者, 正是基於第四者——即教證二法的融合。因為無論顯密、大小、空有,一切佛法無非教法 、證法,本質上都是引導不同根基眾生的成佛法門,沒有絕對的高低上下分別。」 「而教證二法實際上是一體的兩面,不可割裂,否則就會如《廣論》中所說:「今勤 瑜伽多寡聞,廣聞不善於修要」。在這個時候,佛法已經分為講說與修行二途:一方面講 說的佛法流于文字,不能變轉內心,逐漸演變為學術知識的佛教;另一方面修行的佛法脫 離經教,流于旁門左道,逐漸演變為神鬼迷信的佛教。無論哪一種情況,都是對佛教健康 發展的不利因素。」 「宗大師所處的時代戒律廢弛,宗大師重振律幢以圖復興佛教,這也鮮明體現在《廣 論》之中。」「借由《四家合注》我們可以發現,宗大師重視戒律的態度是一以貫之的, 幾乎遍及廣論的前前後後。」 「由以上數例可見,出家僧人不可以脫離戒律來修習道次第,戒律本身便是出家人修 習道次第的主要入手處。」「戒律之次第即是菩提道之次第,下士道有五戒,對應于希求 後世之心;中士道有比丘戒,對應于出離心;上士道有菩薩戒,對應于菩提心;乃至密乘 還有三味耶戒。所以,戒律與道次第兩者本來就是相輔相成、互攝互融的。無論位於哪一 個次第和階段,修行者都應該把戒律作為行持的首要標準。」 談到《〈寶性論〉大疏》,師父說: 「漢傳佛教一直以來缺少一部《寶性論》的完整注疏,這對後人深入把握原論的宗旨 與義理造成了一些障礙和不確定性,限制了該論的廣泛弘傳。《寶性論大疏》......能夠 説明我們系統完整的把握《寶性論》的思想內涵,填補了漢傳佛教的一項空白。」 「從印度佛教的中觀、唯識兩大流派來看,漢傳佛教詮釋如來藏學說主要採取了唯識 學的角度。」「與此相對,藏傳佛教詮釋如來藏學說更多是與中觀學結合。」「這跟漢傳 佛教的詮釋角度有相當的不同,《〈寶性論〉大疏》是説明我們瞭解這一特色的重要典籍 。」 「在漢傳佛教史上,法藏安立如來藏學說為‘如來藏緣起宗’,歸於‘大乘終教’」 。「小乘教和大乘始教體現了印度佛教的主要內容,而圓教和頓教則是漢傳佛教的主流特 色。在印度佛教向中國佛教轉換的歷史過程中,大乘終教即如來藏學說,正是起到了承上 啟下的樞紐作用......對我們認識和理解漢傳佛教的思想源流以及中印佛教之間的演變脈 絡有著相當重要的意義。」 「漢藏佛教在如來藏學說方面,具有不少的共同語言和可以相互借鑒的地方。例如, 近代以來曾有觀點認為「如來藏」屬於「真常唯心」說,按照中觀學的觀點應判其為不了 義。而根據《寶性論大疏》,這不能一概而論,......《如來藏經》的如來藏說與中觀相 順,可判其為了義。」「此外,漢傳佛教一直以「究竟一乘」為主流思潮,《寶性論大疏 》認為這正是《寶性論》的基本宗旨」「相信《寶性論大疏》的傳介,將對我們以更全面 的角度理解漢藏佛學、促進漢藏佛教的交流融合提供有益的參考。」 然後,師父針對兩部譯作中的存在問題,提出了一些具體的修改建議。 這時候,為了緩解大家的疲勞,魏教授不失時機的招呼同學端來水果,並用了一個佛 教的術語「段食」來稱呼,引得大家會心一笑。 第三個發言的是人民大學漢藏佛學研究中心主任沈衛榮教授。他認為,這兩部書在藏 傳佛教裡是非常經典的著作,相當有分量,翻譯品質也比較高,可稱為是目前佛典翻譯中 的上乘之作。他目前也正在組織學生對於西夏、元朝的譯作與藏文作品進行對勘。他說, 翻譯中應特別重視人名、書名的統一問題。為了便於一般閱讀以及更好的符合學術規範, 他建議可以對譯名做一個索引。還有注釋的部分需要規範,哪些該注,哪些不該注,注到 什麼程度,不能太隨意。有些地方的翻譯容易引起歧義,尚需要改進。 第四個發言的是中央民族大學班班多傑教授。他看到,譯者對書中的引文儘量給出對 應的古人漢譯,為藏漢經論對照提供了便利,這項工作非常有意義。他認為,翻譯必須要 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翻譯者對於所翻譯的著作是否具有師授、從哪裡獲得、是按照師長 的傳承還是按照自己的理解進行翻譯的,應該加以清楚的說明。他提及早年自己跟法尊法 師、觀空法師等高僧大德學習,曾對《瑜伽師地論》進行了系統的藏漢對讀,獲益匪淺。 我國古代無論是舊譯還是新譯,都有非常豐富、可資汲取的寶貴經驗,應該充分吸收。「 前人已經樹立的典範,可以利用的資源很多,我們需要虛心的向前人學習。」有些詞彙的 翻譯最好不要用現代哲學的語言。此外,如何評價《寶性論》是非常複雜的學術問題,因 此在導讀中最好加以自然的敘述,而不能輕易的作價值判斷。 瀋陽北塔法輪護國寺的曲紮法師談了一下寺院推動藏漢經典翻譯的想法。他說,文化 的精華集中在文字,希望通過藏漢翻譯對我國民族間的文化融合以及社會進步等方面做出 一些貢獻。在漢藏佛教交流方面,希望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以此促進漢傳佛教的發展。 國際佛教研究中心辦公室游主任介紹了中心未來的出版計畫,其中包括《菩提道次第 八大引導》、《〈現觀莊嚴論〉金鬘疏》(宗喀巴)、《〈中論〉大疏之正理海》(宗喀 巴)、《開顯空性真實義之開有緣眼》(克主傑)、《中觀總義》(色拉寺教材)、《寶 性論》的梵藏漢對照、《文殊真實名經》的梵藏漢對照等等。 最後,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總編室主任陳彪博士,針對圖書的體例、版式等涉及到出 版事宜的問題談了一些改進意見。 會議結束後,師父直接趕回寺裡。路上,師父提到: 「通過學術與學術界建立聯繫非常重要,我們沒有研究的話就沒有什麼影響。」 「現在,我們一些有代表性的東西給它翻譯成英文,也是很重要,這不亞于藏漢互譯 。英譯的話,影響整個國際主流社會,意義更大,否則我們漢傳佛教出不去。」 「翻譯要跟弘法同步,譯的東西要有人傳播,一邊譯一邊弘才有意義。過去也是一樣 。鳩摩羅什大師下面有四駿:僧肇、僧睿、道生、道融,玄奘大師下面有窺基、圓測、辯 機。既要有譯也要有弘,譯完了沒有人去弘揚,依然沒有用。自己譯的東西要自己去弘揚 。」 「沒有消化,就沒有弘揚。自己中文沒看懂,譯出來會一塌糊塗。」 -- 願一切有情俱樂及樂因 願一切有情離苦及苦因 願一切有情不離無苦之樂 願一切有情遠離愛惡親疏,住平等捨 ~四無量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編輯: cool810 來自: 123.205.72.31 (09/09 0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