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中新網:西藏貝葉經 穿越千年的古文明活化石 2012-09-29 (新聞視頻 6分02秒) http://ppt.cc/-7K_ 央視:西藏“貝葉經”編目保護工作完成 2012-09-24 (新聞視頻 53秒) http://ppt.cc/edQv ─────────────────────────────────────── 台灣中央日報:西藏發掘6萬葉千年貝葉經 圖畫歷經千年鮮豔如初 2012-09-26 李漢揚/整理  北京日報廿五日報導,西藏自治區政府昨日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貝葉經保護和研究 工作成果:歷經6年確定6萬葉梵文貝葉經寫本,這批貝葉經的文物價值堪稱打開第二個敦 煌經洞。素有「佛教熊貓」之稱的貝葉經源於古代印度,是寫在貝樹葉子上的經文,多為 佛教經典,還有一部分為古印度梵文文獻,具有極高的文物價值。  專家估計,世界現存貝葉經總量不過千部,而西藏存量占到六至八成左右。西藏迄今 保存有梵文、藏文和巴利文等貝葉經古寫本,其中有不少屬孤本、善本、珍本類品。  普查 歷時6年行程1.7萬公里  西藏自治區貝葉經保護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次旺俊美說,自2006年初啟動貝葉經保護 和研究工作以來,圓滿完成了“加強保護,編出目錄”兩大任務,初步確定西藏迄今珍藏 有梵文貝葉經寫本(包括部分紙質梵文、藏文轉寫本)共一千多個函(種),近6萬葉。形成 了《西藏自治區珍藏貝葉經總目錄》、《西藏自治區珍藏貝葉經影印大全》、《西藏自治 區珍藏貝葉經影印大全簡目》、《關於西藏自治區貝葉經保護方案與實施辦法》、《西藏 自治區貝葉經保護管理辦法》、《西藏自治區貝葉經保護紀實》等重大階段性成果。  這6年中,相關工作人員行程17000多公里、投入600餘人次,根據藏、漢、英多種文 獻中有關貝葉經流傳、梵藏譯經活動及譯師足跡的記載,對西藏全區41個縣的65個單位、 寺廟和3處遺址、部分群眾家庭開展實地調研,對西藏現存的梵文貝葉經寫本資源進行了 全方位、全覆蓋的普查登錄。並在此基礎上開展了大範圍復查驗收編目影印工作,按照“ 登門驗收、就地影印”原則,不放過每一片貝葉甚至殘片,逐一進行原件影印、整理編目 和建檔,基本摸清了西藏全區現存貝葉經的底數,使幾乎所有貝葉經得到了及時搶救和有 效保護。  探秘 歷經千年鮮豔如初  布達拉宮紅宮是珍藏貝葉經的宮殿。打開貝葉經宮殿的門,需要三位元以上工作人員 在場,這是貝葉經保護的一個原則。通過兩道門,進入藏經庫,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一排藏 式櫃子,由24個小櫃子組成。過去,布達拉宮裏的貝葉經都存放在古老的藏式箱子裏,經 過整理,現在幾百部貝葉經已全部放置在最好的樺木經盒,存放在櫃子裏。平措次旦是布 達拉宮管理處文物專家,已在布達拉宮工作了三十多年,他告訴記者,像這樣整理、保護 、歸類貝葉經還是第一次。“這些經盒和古老的經盒一模一樣,完全是按照以前的規格和 樣式做的,就像量身定做一樣。” 戴上手套,平措次旦輕輕打開樺木經盒,取出夾板,再打開紅黃花三層包經布、繩子 和藏紙,一套工序下來,足足花了十分鐘。平措次旦翻開的這部經書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 ,重342克,一共200多葉,每葉厚度不到一毫米,每葉的正面都有鮮豔的圖畫,兩邊還畫 有金剛杵,象徵著堅不可摧和永不磨滅,內容是藏傳佛教經典經文。與普通經卷不同,這 部貝葉經細長、狹窄,每片葉子的中間有兩個小孔,是用來穿繩子裝訂的。平措次旦說, 這部貝葉經的畫風是尼泊爾的風格,周邊還批註有藏文、藏藥配方以及西藏古時候高僧的 傳記。由於貝葉經上的圖畫是用天然礦物質繪出來的,千年的時光並沒有磨去色澤,圖畫 鮮豔如初。  貝葉經分為長條經、中條經、短條經,最短的約為11釐米,最長的為69釐米。最重的 貝葉經有3公斤左右。頁碼最多的有400多葉,最少的僅有幾葉。平措次旦翻開了一本西元 四世紀到五世紀的經書,經書的穿經繩不是牛皮繩而是舊棉線,經夾板是由多重棕櫚樹葉 加厚製成,上面還有梵文書寫的目錄,內容是印度詩歌。 布達拉宮貝葉經的整理保護花了幾年的時間,每一本經書都是從老經庫裏取出來,通 過測量長度、寬度,稱重,清理葉數,再進行登錄、編目和影印,完成後放回到新的藏經 庫,而影印件可作為學術資料引用,這樣,原來的貝葉經就不用頻繁搬動了。  前景 建設貝葉經學術重鎮  西藏自治區昨日舉行儀式,對自2006年開始的貝葉經保護工作進行總結。西藏自治區 常務副書記郝鵬表示,西藏將逐步建立和發展以西藏為學術重鎮的中國貝葉經學。  郝鵬說,貝葉經的保護研究,是保護人類文明成果、搶救傳統文化遺產、推進特色文 化發展的重大工程,對這些文物資源進行深入保護整理和研究利用,是義不容辭的責任, 是西藏社會科學、藏學研究者的歷史使命。 他表示,將進一步推進貝葉經研究利用,加強貝葉經保護管理和學術研究領域專業人 才的培養,完善相關學科建設,並推進貝葉經研究中外學術交流,適時推出西藏貝葉經研 究叢書,爭取將貝葉經研究納入國家規劃,逐步建立和發展以西藏為學術重鎮的中國貝葉 經學。  青藏高原的獨特氣候和藏傳佛教的人文環境,為保存貝葉經創造了條件。中國藏學研 究中心總幹事拉巴平措說,西藏貝葉經的內容對包括藏傳佛教在內的佛學研究、南亞研究 和文化交流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文獻和學術價值。 布達拉宮管理處處長尼瑪丹增說,貝葉經是布達拉宮館藏文物的珍品、稀品,為確保 萬無一失,布達拉宮妥善選擇了貝葉經庫房,安裝監控設備,專櫃存放。擁有浩渺經書、 素有“第二敦煌”之稱的薩迦寺也是貝葉經的重要藏地。該寺管委會常務副主任洛卓嘉措 說,已經順利完成貝葉經的普查、整理、登錄、編目和影印等保護工作。  背景 從梵文貝葉經看梵學研究  歷史上,梵文貝葉經寫本保存最多、直接翻譯成藏文的原始資料最多、梵學研究成果 最多的,都是我國西藏。因此,有關專家學者說,西藏是梵文的第二故鄉。作為非常重要 的古代文獻典籍,梵文貝葉經是國內外學術界都很關注的世界級學術資源。據瞭解,西藏 保存的貝葉經多系8世紀至14世紀從印度引進的、多為佛教經典,還有一部分為古印度梵 文文獻。在經書內容上,與藏文大藏經《甘珠爾》和《丹珠爾》的關係密不可分,基本涵 蓋了西藏傳統的“大小十明”文化,是研究佛教史、佛教翻譯史、科技史和中印文化交流 史不可多得的第一手資料,具有極高的文獻價值。  貝葉經的發源地印度,由於宗教之爭、戰亂和自然地理環境、氣候炎熱潮濕等種種原 因,早期的貝葉經寫本幾乎失傳。而我國西藏,由於氣候寒冷、乾燥,加之佛教徒的虔誠 ,貝葉經則保存較為完好。現今仍保存著近千種原始貝葉經手抄本,大多是最初從印度、 尼泊爾和於闐等地由梵藏譯師帶入的,其中也有一些是藏族學者自己手抄流傳的。 http://www.cdnews.com.tw/cdnews_site/docDetail.jsp?coluid=121&docid=102051642 ─────────────────────────────────────── 新華網:西藏現存5萬多葉貝葉經已完成編目工作 2011-09-06 http://tibet.news.cn/xwzt/2011-09/06/content_23631966.htm 西藏自2006年啟動貝葉經保護工作以來,通過普查和編目發現全區現存珍貴貝葉經5 萬多葉(頁)。目前,西藏已經完成了珍藏貝葉經的編目工作。   西藏自治區貝葉經保護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次旺俊美在正在舉行的西藏文化發展 論壇上說,由於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西藏迄今保存有梵文、藏文和巴利文等 貝葉經古寫本(其中包括部分紙質貝葉經式梵文、藏文寫本)千餘函(種),共5萬多葉 (頁),其中有不少屬孤本、善本、珍本類品。   目前,西藏已編撰完成《西藏自治區珍藏貝葉經總目錄》一套、《西藏自治區珍藏貝 葉經影印大全》(共61分冊)內部資料一套、《西藏自治區珍藏貝葉經影印大全簡目》一 冊、《關於西藏自治區貝葉經保護方案與實施辦法》、《西藏自治區貝葉經保護管理辦法 》和《關於西藏自治區梵文貝葉經寫本保護工作》等8項階段性成果。   梵文貝葉經是古印度佛教徒用鐵筆寫在“貝多羅”樹葉(即貝葉)上的梵文經典,經 文涉及佛教經典、古印度文學、法典等內容。西藏現存的梵文貝葉經保留完整,是世界上 梵文貝葉經保存最多和最完整的地區之一。   2006年,西藏在拉薩召開了“全區貝葉經保護工作會議”,啟動了西藏梵文貝葉經保 護、研究工作,並提出了“加強保護、編出目錄”的兩項階段性工作目標。   次旺俊美說,經過5年3個月的時間,通過前期協調準備、全面普查登錄、複查驗收與 整理編目和影印原件、新編目錄和影印原件定本編輯成冊、全面實施保護措施等工作,貝 葉經保護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據介紹,本次編目工作綜合了西藏傳統的藏文大藏經《甘珠爾》、《丹珠爾》的分類 法與現存西藏梵文貝葉經寫本,共分為22大類;其主要內容涉及佛教哲學,倫理學、邏輯 學、語言學、詩學、詞藻學、文學,也包括醫學、天文學等自然科學方面的內容,涵蓋了 藏民族傳統文化的“大小五明”。   資料顯示,在西藏啟動貝葉經保護工作以前,由於保護手段落後、專業研究人才匱乏 ,尤其是缺少通曉梵文的權威專家、自主研究能力弱等,西藏貝葉經保護、研究工作滯後 。   次旺俊美說,為“摸清家底”,西藏貝葉經保護工作人員對西藏現存的貝葉經寫本資 源進行了全方位、全覆蓋的普查登錄工作;為確保貝葉經的安全,堅持“保持現狀、登門 驗收、就地影印”的原則,吸收各收藏單位專人參與整理、配合協助影印,確保安全。   在編目過程中,不管其寫本完整、殘缺程度如何,甚至連一片貝葉或殘片都一一進行 了整理編目與建檔,並將影印原件收錄於《西藏自治區珍藏貝葉經影印大全》,盡可能地 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將這些古文獻永久地保存下來。   次旺俊美說,根據現存貝葉經所附帶的零星記錄、寫本內容的特點,以及整個梵藏譯 經活動的大背景等綜合考定或推測,初步確認目前西藏現存貝葉經絕大部分為8世紀至14 世紀的梵文寫本,較早的可推到7世紀以前,最晚的則為17世紀左右。 ─────────────────────────────────────── 目前在西藏寺院或私人手中,都有不同時期不同文字的貝葉經,其數量龐大,是漫長 時間中,由印度傳來累積所成,是未來研究古代印度文化、宗教等的重要資源。 貝葉經是在未有造紙技術之前,天竺(今印度)人在貝樹的葉子上,以墨汁書寫的經 文,或用針刺方式刺寫的經文;印度的佛教徒也以貝葉作畫製成佛像,此即貝葉經之由來 。據說其歷史已有2500多年。 西藏傳說中,在拉托日年贊王時期,有由天上掉下四寶,其中之一是佛經,其就是一 部由印度傳來的貝葉經。當時無人看得懂,就被以神物保存下來,到松贊干布時,其大臣 敦米桑布札(即藏文的創始者)將之譯成藏文,據說原始之貝葉經被放入桑耶寺的白塔內。 蓮花生大士與寂護大師在公元747年入藏時,也帶來很多貝葉經;在後弘期時,很多 由印度來的修行人,包括阿底峽大師等人,都帶有大量貝葉經到西藏;此外赴印度修學的 很多大師,包括瑪爾巴等人,也都由印度帶回貝葉經。故今日西藏,存有很多貝葉經。 ─────────────────────────────────────── 香港寶蓮禪寺:西藏貝葉經介紹 http://hk.plm.org.cn/gnews/2010104/2010104209815.html 珍藏於我國西藏的梵文貝葉經,大多是公元七世紀至十三世紀,從印度和尼泊爾等地 引進來的。其中十世紀到十三世紀間的較為多,也有個別四、五世紀時的貝葉經。近千種 手抄寫本,都是當年翻譯佛經時的不同藍本。   [西藏現存梵文貝葉經]   梵文貝葉經,是人類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由它組成的文獻典籍,是目前世界上 古文獻類中最為珍貴的原始資料之一。因為它是寫在貝多羅樹葉上的古梵文經典,故簡稱 貝葉經。貝葉耐磨輕便,千百年後字跡仍可清晰辯認,其內容主要有古印度文學、法典、 語法、佛法經典、因明邏輯,以及醫學、戲劇、數學和天文學等。世界上有很多國家和地 區的梵文學者宗教文化學者都在整理、研究貝葉經寫本,各地都有一些零散的收藏本,有 的已出版譯本,有的出版校勘本,有的逐章、逐句、逐字進行對比研究,成績斐然。貝葉 經的發源地印度,由於宗教之爭、戰亂和自然地理環境,氣候炎熱、潮濕等種種原因,早 期的貝葉經寫本幾乎已失傳。而我國西藏,由於社會歷史和人文環境的原因,仍保存著近 千種原始貝葉經手抄本,大多是最初從印度、尼泊爾和于闐等地由梵藏譯師帶入的,其中 也有一些是藏族學者自己手抄流傳的。有的是公元七、八世紀至十三世紀之間寫成的孤本 、珍本類收藏本,是歷代梵藏譯師用以翻譯、校勘各種梵文經典的原始藍本,藏族人民把 它們作為珍貴文獻加以妥善保存流傳至今,成為藏族傳統文化寶庫中一個璀璨的明珠,是 古印度文化和我國藏族傳統文化交往的歷史見證,也是國內外社會科學和南亞文化圈中具 有很高學術價值和最具開發潛力的古文獻典籍。因此,它對了解和研究中印文化的交流史 與印度梵語文化對我國中原文化和藏族傳統文化的影響,將有著重要的社會歷史意義和學 術意義。   現存藏學中心的梵文貝葉經,種類多,內容廣,屬孤本、珍本類一、二級品的不少, 所有這些原始寫本幾乎都有藏譯本。從公元七世紀到十七世紀,由梵文譯成藏文的經律論 及其它聲明學、因明學、文學戲劇等學科的典籍就有4570餘部帙,翻譯漢的只有1472部帙 。藏譯本都收集在《甘珠爾》和《丹珠爾》大藏經中。現在除我國西藏珍藏的貝葉經外, 其它國家和地區收藏的研究成果陸續不斷發現並已逐步公佈刊行,有的還在逐漸校勘中, 通過他們出版的書目,大體上都比較了解。因此,世界各國以及國內的一些梵文學者都對 我國西藏的梵文貝葉經寄予非常濃厚的興趣與關注,都希望能參與對這些資料的研究。根 據目前藏學研究形勢發展的需要,我們正在擬定逐步開放整理、研究、出版部分貝葉經的 方案,以有利於統一集中、整理、保存、開發和利用這些文化遺產,遵照有計劃、按步驟 、內外有別,以我為主的原則,逐步與國內外有關專家學者進行交流與合作研究,這是我 們對外進行交流與合作的基本戰略方針。整理出版這些原始手抄典籍,不僅是對佛教研究 者和印度古代語言文化研究者們提供寶貴的資料,而且對加強國際上梵文學者的合作與交 流,也將會起到有利的推動作用。   [貝葉經研究現狀]   西藏現存梵文貝葉經,有近千種手抄本。因大多都已經於公元七世紀至十七世紀間相 繼被翻譯成藏文,都收集在《甘珠爾》和《丹珠爾》大藏經裡,而且都經過三次校勘、修 訂。所以,藏族地區各大寺院有傳授梵文語法的傳承,但沒有專門研究梵文的機構或研究 人員。約公元十三世紀以後,梵文逐漸成為藏傳佛教各大寺院的必修課之一,必修科目主 要有《旃陀羅梵文文法》、《聲明集分論》和《妙音聲明論》等,因而,研究和探討梵文 文法理論的論著就有近千種。歷史上梵文貝葉經寫本保存的最多,直接翻譯成藏文的原始 資料最多,梵學研究成果最多的,仍然是我國西藏。因此,有關專家學者說,西藏是我國 梵文的第二故鄉。現在梵學研究勢力較強的是德國、奧地利、日本、法國等,隨著佛教在 意大利、荷蘭、捷克、匈牙利、波蘭和瑞士等國獲得發展,梵學研究也在隨著發展。另外 ,在丹麥、瑞典、挪威、葡萄牙和西班牙等國家和地區也有梵學研究中心。在索非、聖彼 得堡、東京和扎格熱布等大學設有梵文課程。在拉丁美洲,梵學研究是1940年開始的。現 在墨西哥、洪都拉斯、智利和玻利維亞等國也在研究梵文寫本。可以說,在世界各地凡是 有研究佛教的地方,幾乎都有研究梵文的學者。   [貝葉經與梵藏翻譯]   梵藏翻譯史源遠流長,僅就文字史料可查的就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梵藏翻譯活動 作為中外文化交流史上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文化交流史。伴隨著佛教的傳入而 興起的梵藏翻譯極大地豐富和發展了藏族傳統文化的內涵,使古老的藏族文化得到了新的 發展。由梵文譯成藏文的佛典經律論就有4570餘部,從事梵藏翻譯的藏族譯師就達2000餘 人。藏族傳統文化中大小五明的基礎理論部分均譯自梵文。 -- 願一切有情俱樂及樂因 願一切有情離苦及苦因 願一切有情不離無苦之樂 願一切有情遠離愛惡親疏,住平等捨 ~四無量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cool810:註:另還有部分佛經在中共赤化西藏期間已經被毀亡佚了。 10/02 14:03
odbc:希望中共真的好好保存, 哪怕為了商業理由也好 10/02 14:41
※ 編輯: cool810 來自: 123.205.72.31 (10/02 17:41)
delavino:希望好好保存,這對我作西藏研究的同學來說是瑰寶呀! 10/02 19:00
engram: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真是太好了~ 10/02 19:06
madslake:我比較在意的是裡面的內容是在說什麼...y 10/02 21:16
cool810:這些大多是梵文貝葉經,根據資料顯示有些尚未翻成藏文或漢 10/02 21:51
cool810:文,未來應該陸續會有翻譯之類的工作。若要閱讀原文,法鼓 10/02 21:52
cool810:佛教學院有開設 梵文/巴利文/藏文 的語言課程,可學習。 10/02 21:53
cool810:對於語言學者來說,由於梵文與藏文間之獨特關係,因此藏傳 10/02 21:57
cool810:佛教現今被視為活傳統。 10/02 21:57
cool810:而藏─漢大藏經目前也啟動了互譯的工作,請參見 #1GNhZPeG 10/02 21:58
leoluo:隨喜讚嘆!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10/02 23:22
Lunakaoru:隨喜讚嘆 10/03 2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