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明覺電子:了生悟死──南漢藏傳三大佛教傳承第三屆佛學座談會 2013-08-07 http://mingkok.buddhistdoor.com/cht/news/d/35313 中國人普遍重視現實人生,忌諱談及死亡,但其實生與死是息息相關的。正因為生命 終有結束的一天,我們才要思考如何讓自己活得有價值、死得無怨無悔。正如哲學家叔本 華(Schopenhauer,1788-1860)所言:「如果沒有死亡的問題,人們便幾乎不會進行哲學 思考了。」 當然,完善的哲學或宗教學說,都不會只為死亡或死後服務,而忽視現實人生。蒙田 (Montaigne,1533-1592) 指出:「教人怎樣死,就是教人怎樣活。」這與北宋理學家程 顥(1032-1085)「死之事即生是也,更無別理」的見解不謀而合。 那麼,佛教是如何看待生和死的呢?2013年7月14日,佛教法光中心邀請了南、漢、藏 三大佛教傳承的法師一起座談,與大家分享佛教的生死觀。 警醒無常 代表南傳的佛門網總監法護法師,開示隨念死亡為南傳四十種禪法之一,提醒大家每 天思維無常、為死亡作預備,檢討今天有甚麼貢獻、有否傷害別人;若曾對哪個人不好, 則應盡快補救。也可想像自己只剩下三個月或三年的壽命,趕緊去做有意義的事,例如學 習或閉關修持佛法,不要呆坐等死。善用生命,則死而無憾;平時勤於禪修,不僅日常生 活中能保持心靈安定,離世時亦心無罣礙。 了解生命 藏傳代表、佛教法光中心住持堪布卓奇多傑仁波切認為,一般眾生有著對身心、「我 」(生命主體)和「我所」(自己擁有的東西)的錯誤認知,沒有活在真實之中,也沒有好好 體驗生命,所以面對死亡時會產生懊悔。事實上,懊悔純屬記憶和想像的產物。生命包括 物理、知識、心靈三個層次,人們因為沒注意心靈層次,故出現種種問題;若能認識心靈 ,即能擴闊另外兩個層次,善用生命,臨終不悔。 把握現在 佛教孔仙洲中學駐校法師衍希法師為漢傳代表。她指出佛教對生死的態度是積極而非 消極。生死份屬自然,有生必有死。只因人們不清楚死亡的情形、死後何去何從,所以才 會恐懼。然而,懼怕死亡並無意義,最重要是把握當下,培養慈悲心、菩提心,自利利他 ,豐富自己和別人的生命。 六種中有 一般我們說的「中有」,多指歿後至轉生前的過渡階段,原來廣義上的中有不限於此 。同屬藏傳代表的佛國密乘中心住持嘉生喇嘛,解釋「中有」字義為任何兩點中間的存在 ,詳細分為六種: 一、生處中有──出生後至臨終前的階段(即活著的時候)。 二、睡夢中有──從入睡到睡醒的狀態。 三、禪定中有──入定至出定間的狀態。 四、臨終中有──臨終時的狀態。臨命終時,構成身體四大(地水火風)依次消融,外 呼吸首先停止。其後,從父親所得的白明點由上向下降,彌留者看見白光,瞋恚暫停,稱 為「明相」;從母親所得的紅明點由下向上升,彌留者看到紅光,貪執暫停,稱為「增相 」;白、紅明點於心間相會,彌留者感到一片漆黑,愚痴暫停,稱為「得相」。接著,內 呼吸也停止,心的本質暫時顯露,若能於此認持心性,即能獲證法身成就。 五、法性中有──若未能於臨終中有解脫,便會進入法性中有,看見由自心顯現的五 方佛、寂忿百尊形相,伴隨著強光和聲響出現;同時,來自六道的柔和光芒也會生起。若 能認持前者,能獲證報身成就;若懼怕前者而逃往後者,則會墮入輪迴。 六、受生中有──亡者的習氣形成「意生身」,看見將投生於六道中某一道的業相, 可能還會見到風雨、冰雹、山崩、地動、惡人或野獸追趕。這時最重要的是發願生於人道 並值遇佛法。 藏傳佛教包含顯、密二宗教法,其中密宗流傳著六種中有的廣大修持,須依上師傳授 。嘉生喇嘛強調,無論學習顯宗或密宗,最重要的都是生前修持有素。 淨土要津 另一位漢傳代表、法性講堂住持法忍法師,解釋決定眾生下輩子去向的條件有三:隨 念(臨終時念頭是善或惡)、隨習(日常的善惡習氣)、隨重(善惡業力的大小)。我們每天用 八小時睡覺、八小時上班,上班時經常對上司、同事、客人生起瞋恨或貪執;禮拜六、日 才隨便去一下道場,但在道場又為了爭奪坐位、冷氣大小等問題而生起瞋恨或貪執。那麼 ,我們的善業和善的習氣,其實沒有太多。故應謹慎避免造作惡因,脾氣未發出前就要覺 察、控制;廣積善法資糧,深信淨土,發願往生;以持名及觀想念佛,加強習氣。如是信 願行並足,臨終時心不貪戀、意不顛倒,即可往生淨土。 ※ ※ ※ ※ ※ 除了認真討論生死大事,大會更安排「菩精合唱團」於中場小休時登台獻唱。該團由 就讀東蓮覺苑弘法精舍所辦「領袖才能與溝通技巧培訓課程」(LCS)的學員組成。這群年 輕人演繹了若干時代曲,不僅讓觀眾輕鬆一下,更令人對本地佛教的印象煥然一新! 身兼弘法精舍心靈導師的法護法師表示,南傳、漢傳、藏傳佛教之間,過去存在一些 誤解,像是次座談會這種不分宗派的交流,有助彼此消除歧見、促進融和,希望不同傳承 的佛弟子都能繼續支持同類活動。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205.70.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