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makeitsimple (當勤懺悔,常起希望)》之銘言: : "Whatever joy there is in this world all comes from desiring : others to be happy, and whatever suffering there is in this : world all comes from desiring myself to be happy." : 小弟手邊在翻譯一本提倡素食的英文書,翻到這一段引言時,發現這 : 是摘自寂天菩薩的入菩薩行論,所以想來和大家請益一下,不知道原 : 經文是什麼呢? : 在此附上我字面的翻譯: : 不論在這世界上有什麼樣的快樂,都出自於希望別人快樂;不論在這 : 個世界上有什麼樣的痛苦,都是來自於希望自己快樂。
somehow:是靜慮品第129偈,所有世間樂, 悉從利他生。 一切世間苦01/12 23:33
somehow: 咸由自利成。入行論可厲害了,聽說過去的成就者巴楚仁波01/12 23:34
somehow:切隨身攜帶的就是這部論典。01/12 23:35
somehow:另有隆蓮法師翻譯版本:盡其世間諸樂事,皆從求他安樂生,01/12 23:52
somehow:世間所有諸苦事,悉由唯求自樂生01/12 23:53
承此偈頌做個補充,在《入菩薩行論‧靜慮品(禪定品)》講到之不散亂 十常深廣。先不說菩薩道行者,次第上例如以自利為主的自求解脫,當有煩惱 生起即是散亂,煩惱並非單指以惡口對人、或身行加害,包含意念上產生煩惱 (例如意念煩惱致使臉上產生鄙視、嫌惡的表情,雖口未出惡言,但這已是瞋 恨心的一種表現,對人白眼、面露不屑嫌惡鄙夷等,雖語、身等未傷害眾生, 但這是一種我慢、高傲、瞋恨之意)包含這些都是煩惱。 以此為基礎,而更進一步利益一切眾生之菩薩行者,一旦生起只重視自己 的念頭(自私自利)即是散亂,故菩薩行者修習自他相換(淺白說即捨己為人 、非只以自利為主)。以上略提,靜慮(禪定)不散亂之涵蓋層面十分深廣。 -- 【若慧劣弱,可暫捨置所引教文,唯當修習應時義體。此等雖是思擇而修,然除應修諸 所緣外,餘善不善無記等上,悉不應散。當於所緣遮心掉等,亦莫令隨昏睡沉沒增上 而轉,當令其識極為明淨,漸次修習。又《修信大乘經》云:「善男子由此異門,說 諸菩薩,隨其所有信解大乘,大乘出生,當知一切,皆是由其不散亂心,正思法義之 所出生。」此中不散亂心者,謂除善所緣,不向餘散,法及義者謂文及義,正思惟者 謂以觀慧觀察思擇,由此顯示隨修一切功德之法,皆須此二。故說引發三乘一切功德 皆須二事,一、除善所緣心不餘散,專一而住真奢摩他或其隨順二、善觀察善所緣 境,如所有性、盡所有性,毘缽舍那或其隨順。如是亦如《解深密經》云:「若諸聲 聞、或諸菩薩、或諸如來,所有世間及出世間一切善法,當知皆是此奢摩他,毘缽舍 那所得之果。」此中若無真實止觀及隨順二,則三乘一切功德,非定皆是止觀之果。】 ~《菩提道次第廣論》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編輯: cool810 來自: 123.205.70.251 (01/13 17:39)
cool810:剛剛板友提醒才知道在閱讀文章按 "\" 可切換文字顯示顏色 01/13 17:42
cool810:如果覺得標色太亂,可按 "\" 切換合適顏色以利閱讀。 01/13 1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