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七種心法﹍量與非量 認知的四種分類:(一)量與非量、(二)分別心與無分別{‘分別心’與‘無錯亂 之無分別心、錯亂之無分別心’}、(三)自證與他證、(四)心王與心所。 「量與非量」告訴我們如何區分心的好壞、正不正確等等道理;以及從心的所緣境、 顯現境,做了「分別心與無分別心」的第二種分類;還有,每個心識都有自己能認識自己 的「自證分」,與對他者了別的「他證分」。然而,如何讓心去惡從善、並增長功德?認 識心王與心所,我們會明白每個心王旁邊都有心所,它能影響這顆心變好或變壞,因此透 過「心所」,就能改變我們的心。 「七種心法」:顛倒知、疑、伺察識、比量、再決知、現量、現而未定。 其中,“現量與比量”二者屬於「量」,“顛倒知、疑、伺察識、再決知、現而未定 ”五個屬於「非量」。 現量分四:1.根現量,2.意現量,3.自證現量,4.瑜伽現量。(前三者不是要修行的 ,瑜伽現量是要修行的。) 【四種現量之次序,亦須如是定耶,如理莊嚴概念:四種現量之次序,當如何定耶?謂瑜 伽現量,唯於聖者相續中有故,於最後述。其餘三種,謂於異生及聖者相續有共有故, 於最初述。其中了別他之二現量,為所領受境故,首先論述。而自證乃前二者之能領受 者故,於後論述。複次,其中五根現量是因故先述,意現量是果故後述。】~p.120 「瑜伽現量」唯聖者才有,故最後論述,聖者為見道位以上。「根現量與意現量」以 了解『外在對境』為主,「自證現量」則是了解『內在有境、心法』;了解外在對境曰「 了別他」或「他證」,了解內在有境自己的心曰「了別自」或「自證」。 根現量與意現量,是自證現量之「領受境」,而自證現量乃前二者之「能領受者」。 以對境和有境來說,「根現量與意現量」是『對境』,「自證現量」是『有境』。故先述 了別他之二現量,自證於後論述。 複次,「五根現量」是因、「意現量」是果,因在前果在後,兩者有因果關係。故先 述五根現量、後述意現量。 問題:瑜伽現量本身也是意現量,瑜伽現量的時候有沒有自證現量?瑜伽現量之領受者有 無自證現量? 「現量」的定義:【謂離分別新起非欺誑之了別,為現量之性相。】~p.103 “現”即「離分別」,“量”是「新起非欺誑之了別」。具備“現”與“量”二個特 色,才是「現量」。 「自證現量」:【謂唯向內緣成為單執離分別新起複非欺誑之了別,為自證現量之性 相。】~p.103 “自證”為「唯向內緣成為單執」,“現量”是「離分別新起複非欺誑之了別」,合 起為「自證現量」。「唯向內緣成為單執」:“唯向內緣”指自證分這個心只會向內、不 會向外,“成為單執”它既不屬心王、亦不屬心所。單是單獨、執是有境,單執並非是執 著之意。自證分的功能為記錄與提取。 問題:形成心王力量的要件為何?為何菩提心是心王、而大悲心是心所?貪心是心王或心 所?貪欲是心王或心所?心王與心所在造業上的關係為何?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編輯: cool810 來自: 123.205.70.164 (01/12 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