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摘自:《心類學》 雪歌仁波切 邊執見 《大乘五蘊論》:「云何邊執見,謂即由彼增上力故,隨觀為常或復為斷,染污慧為 性。」P5《集論》云:「何等邊執見,謂於五取蘊等隨觀執或斷或常。諸忍欲覺觀見為體 ,障處中行出離為業。」P11 薩迦耶見,是對五蘊上產生能獨立實質有的看法。邊執見,則不然。邊執見,不是執 五蘊假立之我為能獨立實質有的看法,而是把五蘊假立之我的續流視為「常」或「斷」的 想法。例如,我們往生之後,心的續流是斷掉了?還是繼續一直存在?過於偏向斷或常的 想法,即邊執見。邊執見的「邊」,即「太偏向某一邊」的意思。然而,無論偏常或偏斷 ,它的根本都是薩迦耶見。 比如說,主張來世不存在的人,他對今生會不會執著?也會執著,他的薩迦耶見,也 是很強的。因為薩迦耶見很強的緣故,所以強到連來世也不承認了。不承認來世的存在, 即落「斷邊」。認為有來世的人之中,有些人因為薩迦耶見太強烈的緣故,而認為,今生 這個我,是常法,而且,不僅今生存在,連來世也都一直存在著。這個我,不會變,一直 會存在,此即落「常邊」。因此,不論斷或常,都是受到薩迦耶見的影響而有的。 邊執見,由薩迦耶見而來,所以,邊執見的對境與薩迦耶見的對境,一模一樣。二者 的對境或所緣境,都是五蘊。不過,趣入境或耽著境,則不同。邊執見的耽著境,即斷與 常。《大乘五蘊論》「云何邊執見,謂即由彼增上力故…」,這個「彼」字,即「前面的 薩迦耶見」。意思是「因薩迦耶見的力量,而導致執著二邊的問題。」亦即「…隨觀為常 或復為斷,染污慧為性。」 因此,執常或執斷,都是受到薩迦耶見影響所致。外道不承認有來世,也是薩迦耶見 的影響。有些人,雖承認有來世,然而,他對今生這個我的執著很強,認為這個我是「常 法」,這也是薩迦耶見的影響造成的。因此,無論常或斷,都受到薩迦耶見的影響,此即 「增上力」的意思。 《集論》云:「何等邊執見,謂於五取蘊等隨觀執或斷或常。」此處,雖未直接提到 薩迦耶見,但意思是一樣的。前面提到薩迦耶見「謂於五取蘊等…」,此處邊執見也說「 謂於五取蘊等…」,由此可知,邊執見的對境,同於薩迦耶見的對境,都是五取蘊。二者 所緣境一樣。 薩迦耶見與邊執見的所緣境相同,即意謂邊執見是受到薩迦耶見的影響,而「隨觀執 或斷或常」。上次有人問到什麼是「忍欲覺觀慧」。也許你們沒聽清楚,我再說明一次好 了。 忍。薩迦耶見,它是見煩惱,也就是一個染污的煩惱,它的對境,一定是錯誤的、染 污的。然而,雖說它的對境是錯誤的,但它還是能接受。一般而言,錯誤是我們不能接受 的,是吧?因此,忍,意指雖是錯誤、是煩惱,但它還是能接受這個錯誤。這就叫忍。 欲。意思是它很喜歡錯誤這方面。它不僅接受錯誤,而且還很喜歡。這就叫欲。 覺。意思是,自己認為很有智慧、自己認為已經有成就、已經發現了很明白了,這種 覺悟的感覺,即是覺。 觀。意指「分別」之意。雖然它是錯誤的、有點智慧的一種想法,但它對於對境上, 還是覺得自己有一個「真正的能力」的感覺,或者是「理由很充分」的感覺。其實,就是 「觀察」的意思,代表他自認為是可以觀察、很有道理的東西。以「觀察」來解釋觀,就 跟藏文對得起來了。 見。意思是「很有精神」,事實上,不只是很有精神,而且眼睛睜的大大的看著它, 不是睡覺的樣子喔。那它睜大眼看什麼呢?看它是補特伽羅能獨立實質有,或補特伽羅我 是常法,或補特伽羅我下一世的續流是斷掉的…,見煩惱這些心所啊,就在這些上面很有 精神的張大眼看著。 問:是說它一直可以拿來當做判斷的標準嗎? 答:不是,我剛剛講的是…,如果把見煩惱當成一個人來看的話,見,就是他的眼睛好 像一直很有精神的張開或看著的感覺。那麼,它看的對象是什麼呢?即補特伽羅能 獨立實質有、補特伽羅常法、補特伽羅下一生續流斷掉…等等。本身見煩惱就是有 這些對境。因此,講到每一個見煩惱時,都會談到忍欲覺觀見,這五個都會出現。 問:「障處中行出離為業」,這是什麼意思啊? 答:喔,對不起,我忘了講了。 「障處中行出離為業」,嗯…中譯文跟藏譯文,有點對不起來的樣子。先這樣子講 好了…,我們想生起中觀見解的話,就不能落入斷邊或常邊,這是最主要的,是吧 ?而邊執見,則會障礙我們獲得中觀見,故曰「障處中行」。 另一方面,「中行出離」,與無緣大悲心的道理是一樣。我們生起出離心的時候, 也有無緣出離心或中行出離心,即「以空正見生起出離心」之意。輪迴,即五蘊或 這個我,對於五蘊或我上面生起出離之心,即曰出離心。要能對五蘊或我上生起出 離心,必須依靠中觀見解,此即中行。因此,依靠中觀見解而生起出離心,即曰中 行出離心或無緣出離心。中觀見解,能去除邊執見的障礙,而生起中行出離心。中 藏文有點對不起來。嗯…藏文沒用「中行出離」這個詞,藏文是用「定解」一詞, 也就是「於中觀上生起定解」之意。嗯…這裡有沒有人懂藏文?…哈哈!張師兄你 厲害喔!哈哈。 問:這是不是說「在中觀道生起定解之前形成障礙」的意思? 答:對。 問:藏文的意思非常清楚,但中文卻完全對不上來…? 答:「涅巴兒」(音譯),就是定解、得到、生起的意思。邊執見,乃「為了生起中觀定 解上的一種障礙」。這樣比較清楚一點,是吧?中譯文是誰翻譯的呢?早期翻譯的 嗎?( 同學答,唐玄奘大師。 ) 問:也許當時玄奘大師拿到的梵文版本,與藏文拿到的梵文版本不同,有沒有可能? 答:這就蠻有意思的。我們要理解,藏文用的「定解」一詞,與滅諦「滅盡妙離」的「 離」字,一模一樣,都是「涅巴兒窘」(音譯),意思是「非常肯定、非常確定」。 你們想一想,滅盡妙離的離,意指滅除煩惱或脫離輪迴之後,心非常堅固穩定,完 全徹底離開輪迴,再也不會流轉。離,強調的是「完全離開」,而非僅僅離開而已 。因此,重點就在於「完全」這裡,也就是「完全離開而堅固穩定」。堅固穩定, 指的是於中觀上堅固穩定,而此堅固穩定,能去除邊執見,它是生起邊執見上的一 種障礙。 換言之,邊執見,會障礙我們中觀見的堅穩性,它會讓我們不是落常邊就是落斷邊。   剛剛這個「出離」嘛,你們也可以這樣子理解…,一般來說,我們現在講的善或煩   惱,它是一種共同的法,而不是針對大乘法來說的。因此,其目標也就從一位行者   「要解脫」這個角度來講,它不是從行者「要成佛」上來說。所以,從「欲求解脫」   而言,「生起出離心」是最重要的一件事。而出離心之中,中行出離心,是最好的   一種出離心。如果在未了解補特伽羅無我、補特伽羅我能獨立實質有、特伽羅是常   法、補特伽羅的續流完全不存在…之下而生起出離心,此出離心,並不圓滿。所以   這邊用「中行出離」一詞。我覺得,中行出離,應該是代表「正確的、圓滿的出離   心」的意思,一如無緣大悲心一樣。所以說,邊執見,是中行出離心上的一種障礙。   可以理解嗎? 問:藏文聽起來很清楚,剛仁波切您也解釋離其實與滅盡妙離的離是同一個字,而且它   的意思與藏文很吻合。如果,我們將這邊的文字斷句成「障處中行,出離為業。」   也就是它障礙你的中觀見,那出離呢,就是你的中觀見不穩固、跑來跑去的意思。   這樣解釋,好像跟藏文比較合。我是不知道是不是也跟剛剛仁波切您講的出離心有   關係? 答:那…。(註:中行出離心,是一個專有名詞。因此,障處中行出離為業,意指邊執   見會障礙中行出離心的生起或堅穩性。所以,應該不用加逗號了。) 轉自:道次世界 http://lamrimworld.org/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3.205.66.248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Buddhism/M.1413940063.A.7C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