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內容簡介】 ◎11位藏傳法師一致推薦。 ◎這是一本找原因的專書。 ◎對佛法的態度不能盲從、沒有理由就相信。 ◎適合想認識藏傳佛教、佛教、五部大論、藏傳道次第、辯經思惟、哲學或非佛教徒的讀 者。 正因是我們的好老師 《因類學》蘊含藏傳佛教獨特的「尋找原因」學問,內容包括:原因的定義,原因的 種類,何謂正因、似因等。理解這些道理,我們思惟的方向、做判斷時就能夠正確。「這 樣做就對了!」生活中有許多需要抉擇的時候,學會「正因」的思惟方法,如同隨時有位 指引的好老師在身邊! 【11位藏傳法師一致推薦】 觀世音尊者 近十年,中國與台灣等地區對於祖先主要宗教──佛教宗義的注意逐漸提昇,尤其對 於殊勝的那爛陀清淨傳承──大小乘顯密圓融之西藏宗義的信心與修行者亦逐年增長。 我不斷呼籲,佛教印度班智達與成就者所造的中觀、現觀、戒律、俱舍以及量理等著 作翻譯成中文頗為重要,並鼓勵大家深入學習。 現今,華人格西佛子,已於二○○八年成立班智達翻譯小組,計畫將五大論的解釋等 譯為中文,我非常讚嘆與隨喜。 佛子格西,十三歲從自家園台灣來到印度達蘭莎拉,進入辯經學院。十幾年間,受沙 彌戒、比丘戒,並學習五大論以及不分教派之印度大師的解釋與各家不同說法,獲得哲蚌 寺格西學位,主要擔任我對華人請法者開示佛法的翻譯責任。 在此,我祈求三寶,希望可令佛子格西發起的中文翻譯計畫順利進行,提昇求法華人 對佛法的理解,開啟易於前往究竟無上圓滿菩提之眼。 辯經學院大海老師 所有學習七部量論與量學得到的好處,都是學《因類學》的好處。《因類學》是彙集 七部量論而成的精華。 世尊說:「比丘與智者,當善觀我語,如煉截磨金,信受非為敬。」對佛法的態度不 能盲從、沒有理由就相信。無論探求任何一個法的究竟真理,首先要心存懷疑,然後產生 疑問,之後就會去觀察,因此必須了解如何觀察的法則。如果觀察方式與理由不正確,就 無法獲得真理,所以要有正確的觀察方法,而這些道理都在《因類學》裡。 洛色林學院扎巴格勒格西 《因類學》是「理路」(依據理由的一種思考模式)之寶,也是理路的根本,更是深 入經藏之鑰。 理路可讓我們領悟深奧的佛法、優質地理解佛法、對佛法生起確信、所學得以牢固, 不容易忘記;即使忘了,提醒一下馬上恢復記憶,理路也對學政治者頗有幫助。 若無理路之人,忘記就全忘了。沒有理路的人學習佛法像在學字典,只學到很多不同 的詞彙,無法去除疑惑,更不知如何舉一反三,同時看不到文章或想法中的矛盾之處,我 有這個經驗。 此外,我認識很多在深山的閉關者,他們非常努力,可是沒有很大的進步,都是因為 不了解「理路」的關係。 洛色林學院圖登悲桑格西 我發覺自己一定可以成為一個法行人,非常有信心。 比如在依止師長的修持當中,我印證了自己內心冒出來的許多理由,都是僅「未見到 異品的不定因」,就如《釋量論》中所說:「唯異品未見,而見其總果,因智是似量,如 語比貪等。」與「唯異品不見,非即無錯誤,容有錯誤故,如比釜飯熟。」 譬如:證明對面說話者有貪,因為說話故。這個因,是辯者因為自己所說的話全由自 己的貪而來,所以推測所有說話的人都有貪念。如果這樣,世尊也變成有貪念,因為他也 說話。這也是僅未見異品的理由,並未通達因(說話)在異品(無貪者)中無。 一般如果沒有學過《釋量論》,很容易將「同品遍」與「一定」畫為等號。其實「同 品遍」必須在「相屬」的條件下才能完成。僅未見到不周遍(不一定)的例子,無法判斷 是「同品遍」。同樣地,要證明理由正確,由於不周遍的例子無窮,所以也不可能一一透 過尋找異品的例子後,才做出判斷。 若簡單說明,立一個理由時,可比喻為必須有「三節車廂」:第一節是「有法」,第 二節是「所立法」,第三節是「因」。 對面說話者(有法) 有貪(所立法,同品) 說話(因) 對面說話者(有法) 無貪(所破法,異品) 不說話(反因) 想要證明說話者一定有貪念,必須知道無貪的人(異品之一)是不會說話的。因此, 僅未見過無貪的人(異品之一)說話(因),是無法證明所有說話的人都是有貪念的。 我們平時沒有用理路思考的習慣,因為我們是鈍根,所以修行時,有一半的內心轉化 僅來自於禪修。之前,我在南印度約一、兩年的時間,經過修學《因類學》理路,感覺自 己不像凡人、小孩子,因為得以完全不被欲望掌控,非常歡喜、非常讚,也很自豪。 洛色林學院洛桑登巴格西 所量可分為「現前分」與「隱蔽分」兩種。「現前分」不須靠理由,感官的知覺就可 以直接通達。前、後世,業果,四諦十六行相,解脫,一切種智等隱蔽分與安立根、道、 果,唯有依靠思惟理由才能通達。 雖然生起「比度」並不需要了解正因的道理,但通達這些隱蔽分必須有比度,而比度 是依靠正因生起。 何謂正因?若齊備三支(成立正因的三個條件:宗法、同品遍、異品遍),則是正因 ;若不齊備,則非正因,名為似因。《因類學》即是說明正因與似因的道理。若通達《因 類學》,則可知各種不同的因,藉此可了悟隱蔽分的真理,也可以用正確的理由對別人解 說法義。 心有正、倒兩種,顛倒的大多數是煩惱,許多是靠似因而生。貪、瞋、我慢等煩惱, 多是因看到片面的理由而做出錯誤判斷與評論。如果學過正因的道理,就知道有無周遍, 知道僅見於同品存在,還不能成為同品遍。成立同品遍,必須要成立相屬,而且須成立周 遍。我們心中有許多正與倒的心,為了去除顛倒面,必須生起正確的心,此必須依正因而 生起。 另一方面,學習《因類學》可以知道抉擇真理的理路,無論有無宗教信仰的人都能受 益。正因中有證明存在的與不存在的因兩種,所以分為成立正因與遮遣正因兩類。從果推 測因,即果正因;由自性推測自性法,名自性正因;破除所遮品,可用不見不可得正因與 可見不可得正因。若了解《因類學》,則可知道很多以正因破除所遮品的方法。 色拉傑學院土登扎西格西 無論有無宗教的人學了《因類學》都能受益,學會了,往後就不用看精神科醫生。我 學了之後,無論發生什麼事情,先透過觀察、分析,看到理由才相信,因此讓我有開闊的 心胸。 遭遇到極好或極壞的事,立刻觀察來龍去脈的因緣,接受、適當地處理現況,不會有 過度的歡喜與悲傷。總之,給我帶來內心的平靜,遠離情緒的干擾。 洛色林學院格桑格西 學《因類學》後變得能掌握自己,因為做任何事前會先觀察、評估。同時,不管學習 佛法的哲理或其他事物,都變得容易理解。 洛色林學院大直格西 若不了解三支,根本不可能證悟無常、無我,就像道路被封閉起來般。 順世派主張:「我的眼睛沒有看到就不存在,所以無過去世、未來世。」學了《因類 學》後,讓我知道為什麼順世派的想法是錯誤的。 如果自己好好思惟,可以從懷疑有無前、後世開始,進而分析,最後就可以證明有前 、後世。 尊勝寺住持轉世格西南扎堪珠法師 我學了《因類學》中的主要內容——果、自性、不可得正因的道理,與依此產生的理 路。以我個人而言,最受益的是,讓我在精進學習《釋量論》起了很大的作用,還有在學 習抉擇中觀應成派時,對於了解實事師的想法有幫助。 辯經學院洛桑金巴法師 我個人學了《因類學》後,雖然沒有很大的體驗,但當不了解、誤解或懷疑自己所學 的法義時,我會暫時放棄自己的看法與執著,以正直不偏的態度,使用量學中所闡述的正 因與理由分析,進而透澈知曉廣大、深奧的道理,因此這著實帶來益處。 我獲得的堅固確信,並非由粗估與迷信而來,由此可知,《因類學》這門學問很重要 。 辯經學院蔣悲法師 格魯派的大寺中,正式學習五大論課程前,會先教授《攝類學》《心類學》與《因類 學》。《因類學》是佛家大論與量學大論典的重要前行課程,說明量理著作中的理路分析 方法。 《因類學》主要說明比度所依的因,內文以因的性相、分類與「因、喻、宗三者的功 、過」三個科判作闡述。所謂因是指「原因」。靠所作性的理由證明聲音是無常,代入「 聲是無常,所作性故,如寶瓶」的公式。 因可分為:正因與似因,其中正因可有許多分類。凡是正因必定囊括在果、自性、不 可得三種正因當中。這三種正因,各自又有許多類別。似因則有相違因、不定因、不成因 三種,各自也有許多不同的分類。 第三科判講說因、喻、宗三者的功、過,則以因過、因德、喻過、喻德、宗過、宗德 六個科判解釋。 總之,若想獲得究竟的快樂,須證明解脫與一切種智的可能性。這之前,首先要依正 確的理由抉擇解脫與一切種智。量理論典中抉擇的所量隱蔽分──解脫與安立一切種智的 因,皆在《因類學》中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展現。 【作者簡介】 勝尊貴的 戒勝自在的成就者生於十七世纪末至十八世纪初,出生年月不詳。家坐落 於木雅貌似象首的山崗上,隨著年紀漸長,格西替村里放牧,只要在一塊大石上擺放與牛 、羊數目相等的石子,傍晚牛、羊就會各歸己圈,此等現象令人嘆為觀止。 由於家徒四壁,故想去大寺院求學的志向受阻,於是,母親將家裡的神奇寶劍進獻地 方官,得到一筆可觀的金銀以資求學之路。 之後,來到海納百川的佛學聖地──洛色林佛學院,在修學五部大論的過程中遇到種 種險阻,有一次寺中法會結束,格西飲下一碗淨水,自此,惡習消除,智慧迅速增長,聖 賢之名遠播四方,桃李遍滿天下。 在拉薩神變大法會,於群雄林立的辯經場中,萬種問難加之千錘百鍊的教授,猶如青 天霹靂落在格西身上。然格西應答自如,從此名聞遐邇,雪域聖境到處傳頌格西功德,連 蒙古國的信眾都慕名前來,格西也不辭辛勞廣行利眾事業。 回到故里,仔細審定家鄉三座格魯寺院的課誦文本,也重新整理《藥師佛》與《普明 如來》等儀軌,從外地來的求法者絡繹不絕。格西的《因類學》《難點答問》兩部著作, 現已做為洛色林的教本。 【譯者簡介】 佛子 2007年,榮獲格西學位。 2008年,畢業於下密院。 2010年,成立中華妙宗班智達佛學會。 【班智達簡介】 第一個在台灣舉辦譯經會的單位。 時間:2008年創設翻譯小組,2010年創立佛學會。    2010年,設立「達蘭莎拉」、「洛色林」翻譯小組。    2011年,開設「莎拉」翻譯培訓班。 宗旨:教授、翻譯與審定藏傳佛教僧伽教材。 目的:將藏傳佛教與辯經系統傳播至華人社會。 已出版的翻譯作品:《攝類學》(2011年,班智達)、《心類學》(2012年,班智達)。 【網站】 佛子部落格【http://omahun.wordpress.com/】 班智達佛學會【http://www.panditatranslation.org/】 學習網站【http://tsadma.wordpress.com/】 【譯序】 五部大論的前行課程 七、八年前,一位西藏名叫菩提的上師曾鼓勵我說:「回台灣後,你應該成立一個翻 譯組織。」之後,又常聽到觀世音尊者提及:「桑耶寺多年前設立了『譯師班智達洲』, 專門翻譯佛法。」這是我成立「班智達翻譯小組」的緣起。 推廣佛法應以培育僧才為基礎,進而利益一切社會大眾。藏傳佛教格魯派的僧伽教育 ,具有傳承與完整的五部大論教育體系。其中的因明系統來自陳那、法稱論師。爾後,西 藏先賢祖師,將佛經內涵以活潑、深入的「辯經理路」樹立思考模式,訓練日後廣大僧眾 具備敏銳、清晰、正確的思惟。 因此,我決定遵循藏傳僧伽教育的順序,先翻譯《攝類學》,其次《心類學》《因類 學》,進一步再將洛色林的五部大論教科書陸續譯出。這需要許多年的努力與眾人的合作 ,非我一人能獨立完成,故於二○一一年,在北印度開辦翻譯培訓班。 班智達佛學會五部大論翻譯計畫 《攝類學》是「因明」的啟蒙教育,《心類學》《因類學》是進入五部大論的前行。 翻譯本書,承蒙洛桑嘉措院長、大海老師、滇津悲桑法師、滇津曲尊法師、滇金雀堄法師 等人才得以完成。期間,《因類學》又經過多次審定,最終,經主審單位──班智達洛色 林翻譯小組,好幾回嚴謹審定與校稿,在此深深致謝。 【導讀】 養成用「理由」判斷事情的習慣  洛色林學院圖登悲桑格西 在此,要先解說「比量」。倘若沒有「比量」,全是「現量」,就等於我們的所有推 測全是假的。雖然有些推測不正確,但推測方式如果正確,就能夠正確得知不欺誑的真理 。世上有種正確的途徑,可推測過去、未來與現在的事。平時我們的推測有許多不正確, 導致預估的狀況與事情不符,藉由了解《因類學》,可以學到正確的推演方式,在修行、 商業、醫藥等領域,如預估達到成果。 佛法中使用「法行人」或「信行人」的名稱。法行人是看到理由才相信,不談經論。 信行人仰賴經典與人而相信。若以一般的說法而言,法是「理由」、信是「欲望」,判斷 時若以「目的(對自己有暫時或長遠的好處)、理由(符合實際狀況)」而作判斷,是利 根,類似法行人;若以欲望為先導,是鈍根,等同於信行人。 學習《因類學》的目的在於讓我們成為「法行人」,養成用「理由」判斷事情。雖然 很困難,但必須改變陳舊的判斷方式,將來無論修行、處理世間事務、對自己的健康等都 有益處。 平時不健康,是因為即使知道對身體有害,仍被欲望掌控而食;對身體有益處的食物 ,因為不想吃而不食,如果可以不隨欲望轉而行動會比較健康。 平時的麻煩、煩惱、問題,很多都是這麼來的。雖然跟隨著「理由」而行,但我們所 認為的理由,很多仍是不正確的「似因」,不外乎「相違因」、「不定因」與「不成因」 。基本上,「隨理行」者,了解三支的道理,可檢視自己的理由是否符合三支,藉此可以 減少許多麻煩。自然而然會變得比較可靠,不會瘋瘋顛顛,恣意亂行,因此很多粗的煩惱 與粗的行為會隨之消失。 特別是一位學佛的人,如果想擁有優質的道次第「觀修」,了解《因類學》的法則, 就會有優質的道次第「觀修」。若無此,即使作觀修時,立因、舉譬喻,就好比在複習記 憶中的道理,實際上變成「顯修」。也就是雖自以為在觀修,其實是顯修,不能算是觀修 。辯經中的破斥、安立、斷諍,應該運用在修持道次第上。舉例說明,平時我們修持依止 師長遇到很多困難,大多數立的因都是「似因」。心想:上師有過失、不是佛。若問:「 有什麼過失?」有些過失雖是眼睛直接看到,但大多數是推測出來的,經仔細檢查推測, 才知道盡是「不定因」。若可以將內心不經意產生的這些顛倒執著的原因加以破除,那麼 ,就可以斷除大部分的固執想法。所以道次第的相違品堅決執著,大多可利用三支的理由 來破,但證明仍須安立齊備三支的正因。 若簡單地說,平時我們規畫明、後天的事,只有一個,沒有兩個計畫。計畫一:我不 死的話,這麼做;計畫二:我死的話,這麼做。心中確信自己不會死而去做事、規畫未來 ,這就是屬於經典中的「有人云」。有人云:「不會死,因為會再活一個月。」為什麼不 會死?我們會自然安立這些理由:因為我還年輕、因為我沒生病、因為我有好的條件故。 從何而知?當自己生病時,才會想到我可能會死;痊癒時,就無此想法。 這些理由都不齊備三支,若三支不成立,則非「正因」。若非正因,它所證明的不一 定正確。所以在此之前,先確信三支是正因的定義。有此想法後,方可知我們無法真正確 定不會死,僅依此,就可以生起「死無定期的證量」。我認為,這可以運用在所有的道次 第修持上。 《因類學》中的果正因,導出有意義的正因,我以為比較用得上的是:「成立因先行 的果正因」、「成立殊因的果正因」、「成立因自返體的果正因」、自性正因中的「成立 可生起的正因」。這些用途非常大,因為對於推理道次第是必備的,還有因、果方面的正 因,成立未來即將獲得的地、道的正因,不可得正因的「相違可得正因」,可成立四諦的 流轉與還滅次第,因為與其因相違,所以與它本身也成相違,這些推理我認為可以與修行 結合。 【目錄】 11位藏傳法師推薦《因類學》 譯序 五部大論的前行課程 作者傳 撰寫不凡之作的悲智達人 賓瑪仁欽格西                 班智達莎拉翻譯培訓班第一屆譯 導讀1 養成用「理由」判斷事情的習慣 洛色林學院圖登悲桑格西 導讀2 法行人與信行人  佛子 導讀3 學習《因類學》的好處  滇津曲尊法師 凡例說明 建立因類學 附錄 《因類學》科判表 《因類學》名相中、藏對照表 《因類學》名相、性相表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編輯: cool810 來自: 123.205.70.42 (12/29 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