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一旦行者透過大悲心生起定義具足的菩提心(任運無造作為利有情願成佛的發心)時 : ,行者就正式成為大乘行者,亦即正式進入大乘資糧道。從大乘資糧道要轉移至大乘加行 : 道,主要是要有緣空性的止觀雙運三昧(獲得緣空性的毗婆奢那=緣空性的止觀雙運)。 :   當行者有緣空性的止觀雙運三昧,就從大乘資糧道轉移到大乘加行道。當行者有辦法 : 現觀空性時,就從大乘加行道進入大乘見道(見道正對治斷除遍計所斷或遍計實執)。 : ------------------------------------------------------------------------------ : [1] 菩提心是由大悲心引發為了利益有情我要成佛的發心 : 成辦佛果是成辦一切種智的無上正等菩提,成辦一切種智的遍智才有圓滿利益有情的 : 能力,才能達到菩提心利他發心的目標。要達到菩提心求證佛果的目標,只有菩提心的發 : 心還不夠,還要有空正見的智慧才能斷除成佛的障礙,斷除成佛過程的障礙要有空正見。 ------------------------------------------------------------------------------ 補充:菩提道上的資糧,大悲菩提心與緣起空正見,福、慧二資糧當中空性的智慧 摘自:2010年達賴喇嘛尊者對華人請法團開示 《中論》的禮讚文:「不生亦不滅,不常亦不斷,不一亦不異,不來亦不出。能說是 因緣,善滅諸戲論,我稽首禮佛,諸說中第一。」 禮讚文不從佛的身、語、意功德三方面稱讚,主要禮讚佛的語功德。「諸說中第一」 ,佛在所有說法者中是第一的,祂是無比的說法者,祂所說道理是無比的。 「諸說中第一」是指佛所說的內涵是其他導師沒有說的,所以在此龍樹菩薩主要稱讚 佛的語功德。每個宗教都有自己的導師,這些導師也講說了對社會有利益的法,即我們要 有慈悲心、要關懷他人。這些導師他也有智慧,也有能力。 印度教、基督教等其它宗教與佛教不同地方是見解,就慈悲、大愛等來講,其實是一 樣的。所以,龍樹菩薩禮讚世尊時,他不說祂(佛)的身像多麼莊嚴、令見者歡喜,或說佛 非常慈悲,是從佛說法去禮讚的。為什麼是「諸說中第一」?是因為佛說緣起理,只有世 尊才講緣起理(佛法主要以緣起無我、緣起空正見的智慧不共世間)。 何謂緣起?緣起就是觀待而存在。觀待而存在可分為二種:一、所有的事物都要觀待 自己的因緣而產生(因果緣起)。二、一切法都要靠自己的支分才能存在(觀待支分的施設 緣起)。「支分」是部分的意思,要靠自己的部分才能夠安立、才能產生。 所以,「緣起」,藏文直接翻譯是「依賴而起」。「依賴而起」有兩種不同的說法, 有為法是靠各自因緣而生,所以叫「起」。如果要解釋無為法,因為無為法不是靠因緣而 生,但依自己的支分安立而存在,所以無為法也是緣起。 這裡提到兩種緣起,一是因果緣起,一是假立緣起,以後者為主要。[1] 現在我們要提的是依賴而假立的緣起。諸法都是靠其它因緣才能產生,或依賴其它的 法,所以是依賴而有,不依賴、自主存在的法是不存在的。 《中論》禮讚文提到生滅等八法,主要是針對有為法的特色來說,有為法的特色有八 個:生、滅、常、斷、一、異、來、去。 有為法有沒有生滅呢?有生滅,但如同我們所看到的生滅—自性的生滅(有自性的生 、有自性的滅),是從他方而存在的生滅(由他自己的力量成立起來的生滅),這種生滅其 實是不存在的;即它有生滅,但沒有自性的生滅(沒有自性的生、也沒有自性的滅)。 看到諸法生滅以自相而存在,然而,觀察究竟實相的智慧去尋找,並沒有找到,表示 它不是存在於究竟性質中(自相有不存在究竟的法性當中),所以生滅等不是有自性,不是 以自相而存在。這個道理在月稱菩薩的《顯句論》有提到。 《中論》為何說不生、不滅……?其實它是依現證空性的無漏根本智而說。現證空性 的無漏根本智只有現證到空性,沒有看到其它任何的法。究竟上,諸法存在,觀察諸法實 相的智慧—現證真如(如所有性)的無漏根本智要看到,卻沒有看到,所以才說不生。[2] 所以,這些緣起法有它的特色─生、滅等,但生滅等八法不是以自性存在(不是以自 己的力量成立出自己的體性),這就是月稱菩薩在《顯句論》所提到的道理。因為世尊講 了這樣緣起的道理,而且是自己講出來,不是跟隨別人講,龍樹菩薩才禮敬世尊。 生滅等八法可分四組:一、就體性分,事物新成立,我們稱為生,消失時稱為滅,所 以就體性來說有生、滅二法。二、就續流分,有常、斷二法。三、就區域分,有來、去二 者。四、就助伴分,有一、異,一就是無伴,異就是有伴。所以從體性、續流、區域、助 伴區分生滅等八法。 《般若經》「心無心」是講,心存在沒錯,但是如我們所見它有自性是錯的,它(心) 沒有自性。所以禮讚文說到了《中論》主要意思。釋迦牟尼佛通達了這個道理,而且是自 己通達、自己講說,所以祂是諸說中第一,我們如此地禮敬世尊。 ------------------------------------------------------------------------------ [1] 佛教四部宗義,有部宗、經部宗、唯識宗、中觀宗在緣起的承許上,共同承許因果緣 起,中觀宗進一步講到依而假立的緣起,一切有為法與無為法都是依而假立的緣起。 [2] 中論以生、滅等八個項目觀察有為法,在究竟的法性安住之理當中沒有自性有的生, 也沒有自性有的滅,心經所詮亦同,「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在現證空性(以觀 察勝義的智慧遮除有自性的那分無遮)的聖根本智當中沒有世俗諸法的顯現,諸法的 究竟實相是空性的真如,聖根本智當中沒有世俗諸法的顯現,但不是斷除世俗諸法。 [3] 諸法的究竟實相,即法性的真如,或稱如所有性,如其所如的法性究竟之理是空性。 《成唯識論》:「理非妄倒,故名真如,不同餘宗離色心等有實常法名曰真如。」如 果說,離開色、心等五蘊,遠離五蘊以外存在實有常法的真如,這樣的真如是不存在的。 (五蘊不是物質,色蘊是地水火風四大種形成的色法,識蘊、受蘊、想蘊、行蘊是心心所) --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556844934.A.D61.html ※ 編輯: cool810 (219.69.36.162), 05/04/2019 12:0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