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藏傳佛教格魯派的僧教育 慧光法師(安徽省佛教協會)   一、學習內容   黃教格魯派的創始人是宗喀巴大師,他也是中興西藏佛教,對藏傳佛教進行過整頓改 革的一位偉大人物。他對僧人的學習格外重視,並通過自身學法的經驗,提出具體的想法 和辦法。主張先學顯後學密,這在他的兩部主要著述《菩提道次第廣論》、《密宗道次第 廣論》都有明確的說明。而且這兩部書對學習顯教的內容和修習密法的內容,以及所應遵 循的程序都作了具體的規定。   對於顯教的學習內容,他指定了《釋量論》、《現觀莊嚴論》、《入中論》、《俱舍 論》和《戒律本論》為格魯派僧人必須學習的五部大論,並且規定一定的順序、年限對此 五部大論進行系統的學習。這五部大論的作者都是印度人,是印度佛教發展史上各個階段 的代表性作品,內容概括了大小乘的根本思想,而且解行並進,學修一體,現在按他們學 習的先後順序介紹如下:   1、《量釋論》是法稱的主要著述。這部書主要是評論和解釋陳那的《集量論》。《 集量論》是講佛教因明的書,是學習方法論的著作,所以要最先學,因為掌握了因明思辨 的方法有利於對其他佛學理論的學習。此外,《量釋論》雖然繼承了《集量論》的大部分 思想,但對量的概念解釋尤其詳細,特別是法稱把《集量論》開頭一個歸敬頌發揮寫成一 個品,名成量品,詳細地論證了佛是為量者,是量的具體體現,這就把因明的理論貫穿到 整個佛學領域中去,與佛教的修證結合起來,使因明學不僅僅是一般辯論手段的邏輯形式 ,而是能悟入佛之知見的理論知識。宗喀巴大師可能就是從這一品裡悟出因明量論中含有 修道成佛的理論,所以把這部書作為陳那法稱因明學的代表作。   2、《現觀莊嚴論》,作者是彌勒。這部書主要解釋《大般若經》的修習大乘道次第 方法,以大乘菩薩所修行的境、行、果為綱領來概括《般若經》的內容,全論共分八品, 前三品解釋境,即作為一個菩薩在修行過程中所應該了解的各種境界;次四品解釋行,即 一個修行菩薩所應修習的種種善行;後一品解釋果,即菩薩最後證得的果位。本論作者彌 勒雖然被尊為唯識學派的鼻祖,但本論的立場觀點基本上是承襲中觀學派的思想,所以極 符合藏人崇尚中觀而又特重修行的學風,故得到宗喀巴大師的青睞,而取得了代表彌勒無 著學派的資格。   3、《入中論》是月稱所著。本書主要是解釋和闡明龍樹的中觀思想,全書共分十品 ,依照《華嚴經》十地品的順序,從初地發菩提心講到第十地佛果功德。其中第六品現前 地,解釋般若波羅蜜是全論的主要部分,分量也佔全書三分之二以上。本論為了闡明性空 思想,樹立中觀正見,廣辨二諦,盛破唯識,並主張通達一切性空如幻方能獲得中觀正見 ,只有如理修行才能斷煩惱出生死。月稱是印度中期中觀學派的一位大家,他有關中觀方 面的著作有十幾部,大部分都是註解類的註釋書,唯獨《入中論》是闡述自己見解的獨創 性著作。宗喀巴十分推崇月稱的學說,認為他的思想是真正繼承了龍樹的中觀見,所以把 它列為中觀學派的代表作。   以上這三部書分別代表因明、唯識、中觀三個學派,也是代表大乘佛教教理髮展的三 個重要階段。所以真正通達這三部書,就可以對印度大乘佛教教理的各個重要發展階段有 了全面的了解。   4、《戒律本論》,作者德光。是一部有關戒律通論性質的書,它以得戒、持戒、還 淨的次第概括組織一切有部的各種戒律。全書分為十七事三科,專講僧人的行為行動規矩 ,以及日常生活中持犯問題。宗喀巴大師認為在一切行中,戒律是根本是基礎,有戒餘德 乃生,無戒惡趣難逃。所以,宗喀巴大師特別注重戒律的行持,同時也意識到學完以上三 部論,此時該到了受戒的年齡,應進入學戒持戒,修行實踐的階段,所以把它作為戒律方 面的一部代表作而列為五部之一。   5、《俱舍論》是世親在歸入大乘之前所著的一部闡述小乘有部觀點的論書。主要講 佛教徒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全書分為八品,前二品解釋世間與出世間所共之法;次三品解 釋流轉輪迴之因果及次第;後三品講證得解脫之法及次第。通過對此論的學習,對生死涅 槃,因果報應有一個明確的認識。而且其中若干名相為後來大乘佛教所沿用,所以這部書 也可以看作是佛教教理基礎知識的課本。因此也被宗喀巴大師收入五部之內。   除以上五部大論以外,僧人還要學習宗喀巴大師和他的弟子們對這五部大論所作的各 種注疏等輔助資料。其他課程內容可以按照各寺院的不同情況自行安排,並無硬性的規定 ,而這五部大論則是黃教寺院學經僧人最基本的教科書。同時,他們特別強調要次第分明 ,按部就班,循序漸進地對這五部大論的學習。要求僧人不憑個人興趣,雜亂無章地什麼 都學,要學一門專一門,不能修習因明又想兼顧著中觀,在學習因明時,只能專心精修因 明和與因明有關的課程。   對於密教的學習,宗喀巴大師規定在學完以上五部大論之後,才能進入密教的學習, 而且對學習密教的內容和程序,也作了具體規定:即應次第修習《密集》《勝樂》《大威 德》三部經論為主的續部密法及經咒、灌頂、壇城儀軌等。這裡暫不介紹學習密教的具體 內容。這種先學顯後學密的學習次第和學密限制在少數合格的僧人內,杜絕了只重實修不 重視理論研究,導致密法修習的墮落和氾濫現象,為密教的健康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由 此可知,黃教的僧教育重點在於顯教,其實早在宗喀巴修建甘丹寺時,就根本沒有建立密 宗的修習經院。直到數年後建哲蚌寺時才增設密宗學習場所“阿巴扎倉”,但其規模和人 數遠不及顯宗扎倉。可見宗喀巴大師的僧教育是以顯宗教育為主的。    雖然黃教各寺院顯宗扎倉都以五部大論為共同的必修課程,但因各個寺院所處的地理 環境不同,對五部大論的理解也各有獨到之處,而且各寺都有自己獨特的傳統學風,所以 各寺在班級、學制、課程和年限的設置上有所不同。哲蚌寺設十五班級,色拉寺、甘丹寺 設十三班級,學習年限各不相同,有的十幾年,有的二十幾年。各班級的名稱和選用的輔 助教材也因寺而異。現就色拉寺的班級和學制介紹如下:   色拉寺有兩個顯宗扎倉都設有13個班級,學制22年。按五部大論進行分設,很像現在 學校所設的小學部、初中部、高中部、大學部、研究生部等,各部內設有若干班級。即因 明部設有一個班級,共學3年,主要學習《釋量論》等因明理論,還要學習宗喀巴兩大弟 子賈曹杰和克主傑為此書所寫的註釋評論等有關參考書,屬於佛學入門階段。般若部設有 六個班級,前五級各學一年,最後一級學二年,共學習7年,主要學習《現觀莊嚴論》等 般若類的經典,還要讀宗喀巴和賈曹傑等人對這些經論所寫的注疏。為開啟心智階段。中 觀部設有兩個班級,每級各學習兩年,共學4年,主要學習《入中論》等中觀方面的論著 和宗喀巴注疏等輔助材料。戒律部設有兩個班級,各學2年,共學4年,主要學習德光的《 戒律本論》和根敦巴為此論寫的註解。俱舍部設有兩個學級,各學習2年,共學4年,主要 學習《俱舍論》,輔助教材有根敦巴對這部論寫的註釋。把以上規定的課程全部學完以後 ,就等待派考格西。   寺院對僧人學經並沒有正式的考核制度,由低班級升入高班級的辦法也比較機械,不 是根據學問的大小、程度的高低,而是學滿一年即隨班升一級。各班在法園裡都有固定的 座位,不許混雜。升到最後一級“增札當波”時,應該學習的經典都學完了,如果認為自 己對經典義理掌握得不夠全面,學得不夠紮實,或應學的經典沒有學完,都可以在這一級 中再復習、鞏固、補學。假如學經僧人認為自己學完了應該學的功課,具備了一定的水平 ,希望寺院對自己有所了解而不致於懷才不遇,他可向札倉中管理學經事務的雄來巴請求 准許他參加一次辯論,得到允許後,即可等待參加。這種辯論的過程是,從第一學期起就 在各康村間辯論,到學期將結束時,由兩個關係比較密切的札倉互相交換這些要求表現自 己才能的僧人,進行一次札倉內的辯論,這些辯論都是立宗辯。到七月中旬,這兩個關係 密切的札倉還要在措欽大殿上進行一次正式辯論。這次是兩個札倉的僧人進行對辯,全寺 的僧人都可以參觀。通過這一系列的辯論,對那些完成學業的僧人的水平高低,似乎可以 得出一個比較共同的認識。成績優秀者即授予格西學位。這可以算是寺院對學經僧眾唯一 的學業考核了。有關格西學位情況下面將作詳細介紹。 二、學習方法   一個學經僧人在進入黃教寺院後,寺院一般不考慮他們的年齡和學歷,一律以札倉為 單位把他們編入預備班學習。扎倉的意思是僧舍,是一個由僧人組織的集體,它本身是一 個完整獨立的組織,一個札倉實際上相當於一座寺院。大的寺院設有好幾個扎倉,小一些 寺院只有一個扎倉。扎倉的主持在藏語中稱為堪布,相當於漢地佛教寺院的主持或方丈。 在這扎倉下面還設有許多康村。康村的意思是按地域劃分的組織。凡是一個僧人進入扎倉 ,就要按照他家鄉的地域編到規定的康村中去,例如阿壩人和漢族人進入加絨康村,康定 一帶的人進入米聶康村等。   寺院對新來學經的僧人不收學費,而且還給宿舍和一部分生活津貼,但必須為寺院盡 一定的義務,要給寺院當差。此外,寺院不負責提供經師,經師要由僧人自己去找。但每 個學僧必需要有一位專門負責自己學習的經師。平常的學習主要是靠經師的教授和自己的 自覺。一個學經僧人從預備班轉到正式班,主要也是由自己經師的推薦,一旦升入正班後 ,就可以正式成為寺院的學經僧人,叫貝恰哇,意即唸書的人。   學經僧人每天的學習生活各個寺院的情況有所不同。色拉寺學經僧人早晨5點上早殿 ,早殿時由寺院發放酥油茶,僧人們可順便解決早飯問題。早殿以後,如果有施主發放布 施,僧人們就排隊領取布施,如果沒有,便回自己的康村去唸經、學習。9點到12點到法 園去聽堪布講經,午餐後休息到3點,3點到5點大家集中到辯經場上進行辯經的練習。5點 半晚餐,晚餐後如果法園裡有堪布講經就去聽經,如果沒有便各自在康村里或自習或跟經 師學經。晚上10點左右休息。   扎倉對僧人實施的教育並不是學堂式的教學方式,他們的的學習方法歸納起來主要有 三種:一是去法園聽扎倉的堪布講經;二是依止自己經師的教授;三是辯經。堪布講經就 像漢地法師講大座,一般是依文釋義,有的講解自己對某經某論所作的釋疏。而經師在扎 倉的所有學經僧人中都有一位負責自己學習的專任經師,起初教識文斷字,掌握了文字功 底後就教讀背經文,在熟背經文的基礎上再進行講解。強記硬背是學經僧人的重要學習方 法之一,所以在藏族僧人中湧現出許多背經能手,有的僧人竟能背誦二千餘頁經書而不會 絲毫差錯。這種通讀背誦不僅能達到鞏固所學知識的目的,而且更能達到對經論內容的深 刻理解,因此在藏傳佛教寺院教育中被廣泛採用。   在這三種學習方法中而又以辯經為他們最為獨特的學習方式。所謂辯經就是運用因明 的三支比量進行辯論,通過辯論使學僧真正領會、掌握自己所學的經典要義。黃教認為如 果沒有辨別能力,無論學何法、修何法、講何法都像泥上釘釘,全無牢固之基,只有通過 思辨議論,才能真正掌握所學知識。所以,黃教很重視辯論,在五大部中一定都要先安排 學習因明,當學僧學完第一部大論《釋量論》之後,到升入學習第二部大論時,辯論則開 始成為學僧辯證佛教教理,掌握經典要義的重要方法之一,同時也是學僧考取格西學位的 主要手段。   有關於辯經的辯論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叫立宗辯,一種叫對辯。立宗辯是比較常見 的一種辯論方式,人數不限,由其中一個作為立宗人樹立一宗,然後為此進行辯論。各大 寺院每天下午在辯經場上舉行的辯經活動就是立宗辨。這種辯論有同年級間的,也有相近 年級間的。如果是同級間辯論,往往在辯論結束後,從中選出答辯優秀者二人到上一班級 中去辯論,又上一班級的學僧按照來者班級所學內容進行提問。在辯論時,立宗人盤腿而 坐,首先就某一問題闡明自己的觀點,然後根據對方提出的問題加以解答而不能反問和發 揮。提問的一方站在對面,對其觀點進行批駁。答者和駁者所談觀點必須符合佛學經典理 論。提問的人往往拍掌蹬腳,揮舞帽子念珠,手拉立宗人衣角或拍打他的身體,或做各種 奚落揶揄姿態,有時兩三個人你拉我扯爭相問難。對辯,由兩個人進行,先由甲提問乙回 答,告一段落後,再由乙提問甲回答,問答的方式和立宗辯差不多,只是不像立宗辯那樣 經常舉行。提問者是各級級長、活佛和學習成績優秀者,回答由各級輪流,所辯論的內容 依各級的學習課程而定。在法會期間和考試時所舉行的辯論一般是兩人對辨,而且有紮倉 堪布或其他僧職人員作主持人並判定勝負。   在這兩種辯論中,無論是哪一種,答辯人都必須保持高度的集中,認真回答問題,不 能因為提問的人態度不好而生瞋恨心。特別是立宗辯時,提問的人有時做得過頭,弄得立 宗人很難堪,但立宗人都要忍耐得住,不能因辯論而發生糾葛,這也是他們作為修習忍辱 波羅蜜的一種方式。辯論的目的,除了考試的辯論外,主要是使學僧達到對經典義理的深 刻理解和掌握。此外,辯論作為考試的主要方式是所有黃教寺院的共同特點,這種方式對 所有學僧都一視同仁,不分出身和地位,也不分活佛的大小,就連達賴喇嘛和班禪都是如 此。   黃教的這種通過辯論學經的方法,對促使僧人熟讀和背誦經典,鍛煉口頭表達能力很 有作用。值得我們漢地佛教借鑒,現在漢地佛教的法師雖然經過佛學院的培養,掌握不少 佛學知識,但能說善辨、思維敏捷的弘法法師甚少。其原因就是缺少對因明這門佛教古老 的思辨邏輯學的學習和應用。因此,有條件的佛學院應該加強因明學的教授並付諸於平常 的實踐來鍛煉學僧的表達能力。佛學的根本宗旨是自利與利他,而因明的目的也是在於自 悟與悟他。自利與自悟是對自己所學的教理教義要理解掌握,利他與悟他是把自己所學的 佛學知識向他人善巧宣說,進行教化。這才是學佛人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如果只停留在自 利自悟上,而不能進行宣揚弘化,那不就是被佛陀呵斥為焦芽敗種的“自了漢”嗎,與大 乘菩薩的行徑背道而馳。所以,我們應該仿效藏傳佛教充分利用因明這一佛教獨特的思辨 哲學來鍛煉、培養學僧的口頭表達能力是十分有必要的。   三、格西學位   在格魯派各寺院中,對於學習顯宗有一定成就的學經僧人要授予格西學位。格西意為 善知識,或良師益友,相當於漢傳佛教的和尚、親教師,也有的譯為博士。但各寺院對於 學位的設置和學位的考取辦法略有不同。扎什倫布寺的顯宗扎倉只設兩個學位,拉卜楞寺 設三個學位,而拉薩三大寺的顯宗扎倉都設有四個學位,學位的名稱也各不相同。考取辦 法也因寺而異,有的學位只要完成寺院所規定的學習課程,不用考試即可取得,有的學位 必須通過考試才能授予。拉薩三大寺的四種格西學位名稱是:拉然巴、措然巴、林賽、多 然巴。拉然巴的意思是拉薩的博學高明之士,是格西中最高等級的學位;措然巴的意思是 全寺性的卓越高明的人,比拉然巴格西稍低一等。這兩種格西,要經過多次的考試後,經 過當時的噶廈政府最後的審定方能取得。後兩種格西比起前兩種格西,水平和地位就要低 得多了,只要通過扎倉內部的一次考試就可取得。林賽的意思是從寺院裡選拔出來的有才 學的人;而多然巴的意思是在佛殿門前石階上經過辯論問難考取的格西。這兩種格西的考 試和認定,不必經過噶廈政府的認可,由各寺自己決定。   考格西的時期大概在每年的三月份開始,首先以札倉為單位在法園裡舉行。考試的方 式仍然是辯論,由札倉的堪布主持。考試的內容仍然是五部大論,首先由每個參加考格西 的僧人依照五部大論內容立宗,然後經過五位高僧的問難,每個高僧主問一部大論,一般 的順序是先問《俱舍論》、再依次是《戒律本論》、《入中論》、《現觀莊嚴論》、《量 釋論》。考後的第二天,堪布把全體參加考試的人員召集在一起,按照他們的考試成績宣 布被錄取為哪一個等級的格西。   凡是被錄取為前兩種格西的人,還要參加在各寺的冬季法會期間所舉行的複試,屆時 各扎倉獲得拉然巴和措然巴學位的格西們都要在全寺僧人面前立宗答辯,提問者一般都是 全寺範圍內的高僧,所以有一定的難度,不過此次答辯不決名次,是一場當眾答辯表演。 此後,措然巴格西再通過第二年在傳小召法會期間所舉行的答辯複試就可以正式取得該學 位資格。而拉然巴格西還要經過兩次復試,才能正式取得。一次是在達賴喇嘛夏宮羅布林 卡摩尼園裡舉行的為期五天的考試,由政府組織安排,主考官是甘丹赤巴、甘丹寺的兩位 法尊和達賴喇嘛的侍讀堪布。考試內容仍然是五部大論,每部大論要求立宗3次,每人共 立宗15次,在重要答辯時,達賴喇嘛也會前來觀看。通過這場複試對每個拉然巴格西的水 平就能大致了解,特別是前一二名的拉然巴格西,此時已基本上確定下來,但不公開發表 。最後一次復試是在正月的傳大召法會期間,場面非常莊嚴隆重,達賴喇嘛與三大寺堪布 以及噶廈政府的僧俗官員都到場觀看。考試方式仍是先由新格西們立宗,然後由三大寺全 體高僧進行問難,應考者要對答如流,引經據典,難度很大,每天提問者均在30人以上。 這法會要持續十幾天,到法會閉幕那天,由主考堪布發佈各人所考取的拉然巴格西名位並 舉行授學位儀式。結束後,由黃教教主甘丹赤巴率領考取拉然巴格西的人從大昭寺出來繞 行大昭寺一周,以示榮耀。   凡是獲得格西學位的人,無論是四種中的哪一種格西,就等於進入了上層的社會和宗 教地位,可以擔任寺院的堪布和其他重要職務,一般的信徒也盡力布施供養。尤其是拉然 巴格西,在藏傳佛教中享有很高的威望,上受政府的承認,下可得到民眾的擁戴。在解放 前,通過以上程序考取拉然巴格西的高僧,現在西藏還有兩位,一位住在色拉寺的強巴益 希喇嘛,現年73歲,另一位住在哲蚌寺的瓊佩朗傑喇嘛,現年70歲。   黃教僧人考取了格西學位後,對顯教的學習可告一段落,如果有志於在密宗方面進一 步深造,必須進入密宗扎倉學習。在拉薩有兩個專修密宗的札倉,即上、下密院,它們共 有五個康村,僧人定額為五百人。上、下密院也稱為舉巴扎倉,進入舉巴扎倉的人都是顯 密兼通的僧人,所以他們被稱為“喇嘛舉巴”,說明他們已經是喇嘛而不是普通的僧人了 。上、下密院的生活制度非常嚴格,十分注重苦行,堅持過午不食,而且食不能飽腹。每 天半夜兩點起來上殿,一天上四堂殿,夜間集體在大殿就寢,睡覺時不能橫臥只能蜷腿伏 於1米見方的墊子上。修行的經場設在露天,無論冬夏寒暑、風霜雨雪都得盤腿坐在用鵝 卵石舖的固定位置上修煉,而且一律赤足,可見他們修行的艱苦。因此,許多已經考取格 西學位的僧人,沒有勇氣來這裡深造。即使來了,經受不了這種苦行生活而退學的人也很 多,寺院方面對於退學並不加以限制,隨時都可以離去。但是,作為一個喇嘛舉巴,在藏 族社會上受到人們的普遍尊敬,而且黃教的教主甘丹赤巴照例也是從上、下密院裡產生的 。所以,前來密院求學的,依然不乏其人。   甘丹赤巴的意思就是甘丹寺的住持或寺主,甘丹寺是黃教第一個根本寺院,係宗喀巴 大師所創建並親自任赤巴。因此,以後的甘丹赤巴也就理所當然地成為宗喀巴大師的正統 法位繼承人,具有該派教主的地位。所以對擔任甘丹寺赤巴者俱有著不同於該派其他寺院 寺主的特殊要求,這一特殊要求主要體現在佛學知識的造詣高深上,而“不論是不是轉世 活佛,也不論出生地區和出身的寺院以及年齡大小、貴賤高低、聲望大小等,擔任甘丹赤 巴的首要條件是要精通顯密經論及講經說法的學識”(《西藏通史》漢譯本P493)。因此 一個黃教的普通學經僧人,只要好好學習也有機會高升到甘丹赤巴的位置上。當然,這要 付出相當的努力和艱苦的修習,經過層層考試、選拔才能達到。具體的步驟和過程是這樣 ,首先要在三大寺按先顯後密的次序學完顯教五部大論,取得拉然巴格西學位,然後進入 上或下密院修習密法,取得密宗學位,而後按照年齡資格,等候升級。升級的次序是,由 佐仁巴升為密院格貴,再升為喇嘛翁則、堪布、堪蘇。上密院的堪蘇可升補為夏孜卻傑, 下密院的堪蘇可升補為絳孜卻傑,這兩個職位是甘丹寺兩個扎倉的法尊,到了這一步,就 成為甘丹赤巴的候選人。雙方輪流,七年一屆,升任為甘丹赤巴,任滿後,給予一個榮譽 稱號,叫做“赤蘇”。   當上了甘丹赤巴的人,生前是教主,圓寂後便是活佛,具有轉世的資格,因此,有人 把甘丹赤巴按對活佛的稱呼叫做“赤仁波且”。甘丹赤巴在藏族社會享有很高的威望,他 出行時有人開道,普通僧人見到他要頂禮跪拜。就是達賴喇嘛見到他,也要站立起來,向 他致敬,可見他地位的崇高。總之,由於甘丹赤巴具有崇高的宗教地位,所以對其傳承的 要求有別於其他寺院,不問身份貴賤,只重視佛學學識水平,這就給普通的學經僧人一個 均等的機會,只要認真努力學經,無論誰都可以逐步地升到這一崇高的地位。   四、結束語   以上僅就格魯派寺院對僧人所實施的教育情況作了簡單介紹,從中可以看出格魯派的 僧教育,不僅有嚴密的教學組織和嚴格的教育制度,而且僧人的整個學習過程很有計劃性 和系統性。尤其在學風方面表現出與他派截然不同的獨特性格。首先,格魯派學經僧人無 論是學顯教還是學密法,都必須以嚴守戒律為基礎,以戒律為第一要義,特別強調學修並 進,而且是以修為主、以學為輔,這樣就明確了學僧學習佛法的根本目的所在,而不是為 了學習而學習,研究而研究。其次,對顯密的學習次序作了明確的規定,提出學密必須先 通顯教,顯教通達以後方可學密,顯教一般都可以學而密教則只有少數合格的人才能學的 主張,指出了學在顯教,修在密法,以顯為基礎,以密為旨歸,理順了顯密的學修關係。 再者,對顯教的學習內容和密教修習次第都有明確的規定,首先學習顯教指定《釋量論》 等為學僧必學的五部論,而這五部論統括了大小兩乘、性相兩派的基本教理教義,並且有 修有學,有解有行,為學僧掌握佛教發展史上各階段的教理和各方面的知識有很大的幫助 。其次學顯之後進而學密,也提出要係統地學習四部密續的經釋,特別是在修習次第方面 更是詳細規定了一定程序,同時強調要結合“修行”以求“證驗”,不許專修哪一部密法 而不顧其他。這樣有計劃、成系統的學習過程為學僧全面學習掌握顯密兩教的基本教理和 修習方法起到很好的作用,同時也體現了由淺入深、由解到行的逐步深化的漸進過程。   總之,格魯派的僧教育在形式、制度、內容、方法等方面都形成了一套比較完善的教 育體制,為藏傳佛教培養出不計其數的弘法人才,對佛教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特別 是在教理研究方面,取得了有目共睹的碩碩成果。這從西藏大藏經目錄中就可以看出,由 藏族高僧所撰寫的浩如煙海,理論性極強的論著和注疏,就可以知道他們的僧教育是比較 成功的,某些方面確實值得我們漢地佛教效仿、學習和借鑒。 轉自:香港寶蓮禪寺 http://hk.plm.org.cn/gnews/200743/20074352925.html -- 願一切有情俱樂及樂因 願一切有情離苦及苦因 願一切有情不離無苦之樂 願一切有情遠離愛惡親疏,住平等捨 ~四無量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編輯: cool810 來自: 123.205.72.31 (10/01 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