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功德之本頌》講授 雪歌仁波切 在修行的次第上,往後推的話很有條理,照理說是你想要成就菩提是為能救度眾生這是菩提心為救度眾生我要扛起眾生的責任這是增上意樂能生起救度眾生的責 任感首先在心裡生起不忍見眾生受苦的慈悲心由慈悲心引生增上意樂再演生菩提心這是個修持次第。 我們如果單單去想“猶如自墮輪迴苦海般”,就像我們自己墮入輪迴一樣,所以,眾 生也在輪迴受苦,想靠這樣引生大悲心是很困難的因對眾生要生起大悲心首先要對眾 生有珍愛及見眾生感到非常歡喜的感覺這種珍愛眾生、對眾生感到歡喜的心叫悅意慈看到眾生感到非常悅意悅意慈歡喜悅意慈在“一切如母有情亦如是”的如母有情,若能瞭解知道所有眾生都曾經是我的 母親看到眾生就能生起她就是我母親的想法,當然心裡要生起慈心就很容易,這種 珍愛眾生、對眾生感到歡喜的心是修持大悲心最根本、最重要的。 如同宗喀巴大師在《善解密意》一書中講到:我們對於眾生分類的話可以分為三類 :第一種是怨敵的;第二種是屬於中等的,指不是很親也不是不親,看起來沒有什麼關係 ;第三種是我們的親友對這三類的人,你去做比較,就可以發現到,如果一開始要對怨 敵生起大悲心時可能不但對怨敵生不起大悲心反而見他們受苦還感到很高興對中等 那些人即他也不是對我們很好或不好,當這種中等的人遇到痛苦時,你也沒有什麼感覺但對親人就不一樣了,當親人受到痛苦我們內心會產生很不忍之情。所以,在這三種 情況下我們比較容易由親人、親友來引生內心油然而生的大悲心所以,在修持上要先 修一切眾生皆是我們的如母有情”,這點的重要性就在這裡。 對於如何引生對眾生歡喜的悅意慈,在寂天菩薩的《入菩薩行論》教導修持的方法引生悅意慈的方法叫自他交換,再根據金洲大師(阿底峽尊者的上師)所修的悅意慈方法 叫七支因果法這兩種修持都是教導我們如何生起對眾生的悅意慈,其實照理講是菩提 。 -- ~ 欲求止息苦集解脫者 出離心及欲度諸眾生 遍佈十方悲心為根本 加持修成任運菩提心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編輯: cool810 來自: 123.205.70.112 (07/29 06:37)
a1014a:隨喜 07/29 1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