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功德之本頌》講授 雪歌仁波切 世俗菩提心的修持和前面是一樣的,當我們生起了上士夫的意樂後接著上士夫行持 在下面的偈頌“雖有發心若於三種戒無有串習則不成菩提善見此理佛子諸律儀猛烈 精進修持祈加持”,是按照上士夫在修持時一般的方式解釋如何修持。 這段講“雖有發心若於三種戒”,若心裡面單單只有發起菩提心為利益眾生願成佛 的心),沒有戒律是不可能成佛沒有修持菩薩行的意思此之戒律指的是菩薩戒,沒有 修持菩薩戒的話,是不可能成佛的。而修持菩薩行的根本就是受菩薩戒,所以,我們先受 持菩薩戒之後再修持菩薩行這是按照一般的方式或照總綱方式來解釋。 但下面“於顛倒境散亂令止息于正法義如理而思擇寂止勝觀以及雙運道迅速心 續生起祈加持”,這段是個別來講特別指出如何修持止觀前面比如說以修持菩薩戒中 的六度四攝來說有很多總括來講需要這樣的修持,在下面個別的在持菩薩行裡面的止和 你要怎樣修持前面第一個是一般的(指雖有發心若於三種戒…)第二個是差別的(指於顛倒境散 亂令止息…)這裡所講的三種戒第一指的是“律儀戒”(又叫斷惡行戒止惡行戒) ,指你去守護惡行,意思是我們守護不要去造惡,一般譯為律儀戒,從字面上聽不出來。 以第一個止惡行戒來說,意思是護,我們防護自己不要去傷害眾生叫止惡行好好守護 自己不要去傷害眾生第二攝善法戒斷除傷害眾生的惡行外還要盡力修持種種的善法斷惡行修持善 法是第二攝善法戒的精神第三饒益有情戒,我為了累積自己成佛的資糧為了能圓滿,所以盡所能的去利益 眾生所修的是有利眾生的行為,這都稱為饒益有情戒。這三種戒就是菩薩戒的內涵。 問:攝善法戒與饒益有情戒有何不同? 答:以福、慧二資糧來說,在修持智慧資糧方面攝善法戒是屬這種。所以,累積智慧資 糧的修持屬攝善法戒福德資糧就是以饒益有情戒來累積。 -- 〔《菩薩地》(瑜伽師地論)說,即是七眾別解脫戒,故若具足別解脫律儀而住菩薩 律儀者,或在家品或出家品,所有真實別解脫律儀,及諸共同能斷律儀是律儀戒。 攝善法者,謂緣自相續六度等善,未生令生,已生不失,令倍增長。饒益有情者, 謂緣十一種利有情事,如其所應引發彼等現法後法無罪利義。此等廣如《戒品釋》 中我已抉擇,定應於彼數數參閱。〕 ~ 《菩提道次第廣論》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編輯: cool810 來自: 123.205.70.247 (08/03 00:14)
a1014a:隨喜 08/03 2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