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功德之本頌》講授 雪歌仁波切 (三)報恩 由第二個思惟得知,一個母親對我們有這麼多的教育恩德、養育恩情對這樣的母親 ,我們理當要回報他們。而且,母親對我們的教養恩德並不單單只有一世即使單單一位 母親從過去到現在都曾無數次的養育我們,我們怎可不去報答?如此思惟引生對母親 眾生報恩的想法當心生起要報答母親眾生的想法時很自然就會對眾生感到歡喜看到 個個眾生都會覺得很歡喜,這就是悅意慈。 對於這些的思惟方法,還有可以自他相換法來思惟。這種思惟的方式,以七支因果法 來講,首先要修持知母,眾生都曾經當過我們母親,眾生不但在當我們母親時有很大幫助甚至沒有在做我們母親時也可能同時對我們有非常廣大利益,這個就是來填補另外這 修持的想法。有時你會想說有些人沒有當過我們的母親或他現在不是我母親這種想法 從另外的修法是在彌補內心錯誤的以為沒有在當我們母親就沒有在利益我們的這種想法第一個要去思惟,現在我們內心的我愛執到底有什麼樣子的過患第二當我們珍視 眾生比珍視自己還要強時對我們會有什麼利益,這兩者之間如果可很清楚瞭解時,當然 會聰明選擇對我們幫助和利益較大的那一個,對於本身一個人的快樂跟所有無量無邊眾生 的快樂這之間拿來衡量一下,當然不用想也知道,所有眾生的快樂和他們的利益遠超過 重於我們自己一個人快樂的果報是要經由什麼方式才能獲得?大部分是因我們累積善業對眾生行善才能 累積善業。現在所受的痛苦是因自己惡業所引生,這些惡業的由來,大部分都是由於自己 造惡業,造惡業的起由也都是由內心的我愛執。所以,第一個多門思惟我愛執的過患,在 這裡面用很多種方式來思惟,就真正可以消除自私的心態我愛執有何過患?我們現在所受的痛苦前面說到是因為造作惡業而來比如殺生、偷 盜、邪淫、妄語用卑劣手段傷害眾生、殘害其他眾生等等的做法。你如仔細的去推敲會發現我們自己不能獲得什麼好處、快樂為何要為了自己而去傷害其他眾生?所以,傷 害眾生的起由,大部分起因於自己內心的觀受。一個阿羅漢,一開始他修持小乘法,修持 直至成就阿羅漢,為何這個人只能到阿羅漢的果位?因他沒辦法生起利益無邊眾生的心, 之所以停留在羅漢果位而無法證得佛果,同樣也都是內在希求自己能獲得快樂、獲得解脫 。從一般世間的人事物一直到一般修持上的成就,就可以看到種種過患的起因都是因內 在的我愛執認為自己最重要。 -- ~ 我於虛空如母眾 視之猶勝如意寶 依彼能成究竟利 恆常心懷珍愛惜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編輯: cool810 來自: 182.233.132.29 (07/31 22:21)
mark183:阿彌陀佛 08/01 08:09
a1014a:隨喜 08/01 1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