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多聞需與行持相配合。 ─────────────────────────────────────── 《文殊師利所說不思議佛境界經》 文殊師利菩薩普告眾言: 「諸仁者!若諸菩薩住四種行,則能成就一切善法。何等為四?一者,持戒;二者, 修禪;三者,神通;四者,調伏若能持戒,則成就多聞若能修禪,則成就般若若得 神通,則成就勝智若住調伏,則能成就心不放逸。是故,我言:若諸菩薩住於四行,則 能成就一切善法。 「諸仁者!當知持戒具足八法,而得清淨。何等為八?一者,身行端直;二者,諸業 淳淨;三者,心無瑕垢;四者,志尚堅貞;五者,正命自資;六者,頭陀知足;七者, 諸詐偽不實之相;八者,恒不忘失菩提之心;是名持戒八種清淨。 「復次,諸仁者!應知多聞亦以八法,而得清淨。何等為八?一者,敬順師長;二者 ,摧伏憍慢;三者,精勤記持;四者,正念不錯;五者,說釋無倦;六者,不自矜伐;七 者,如理觀察;八者,依教修行;是名多聞八種清淨。」 ─────────────────────────────────────── 《勝天王般若波羅蜜經》 文殊師利菩薩白佛言:「世尊!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云何能調伏心?」 佛告文殊師利菩薩言:「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不濫他事、先思後行,心性調直 、離諂曲行,不自矜高、意常柔軟。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如是行者能調伏心。」 文殊師利菩薩白佛言:「世尊!正信流出何法?」 佛告文殊師利菩薩:「正信流出得善知識。」 「世尊!布施流出何法?」佛言:「流出大富。」 「世尊!多聞流出何法?」佛言:「流出般若波羅蜜。」 「世尊!持戒流出何法?」佛言:「流出一切善道。」 「世尊!忍辱流出何法?」佛言:「流出容受眾生。」 「世尊!精進流出何法?」佛言:「能成就一切佛法。」 「世尊!思惟流出何法?」佛言:「流出寂靜。」 「世尊!般若流出何法?」佛言:「般若流出離一切煩惱。」 「世尊!聽法流出何法?」佛言:「流出遠離疑網。」 「世尊!如法問流出何法?」佛言:「出決定智。」 「世尊!住寂靜流出何法?」佛言:「流出禪定及諸神通。」 「世尊!正修流出何法?」佛言:「流出厭離道。」 ─────────────────────────────────────── 《雜阿含經》 佛告比丘:「善哉善哉,汝今問我,多聞義耶?」 比丘白佛:「唯然!世尊。」 佛告比丘,諦聽善思,當為汝說: 「比丘當知,若聞色,是生厭、離欲、滅盡、寂靜法,是名多聞。如是聞受、想、 行、識,是生厭、離欲、滅盡、寂靜法,是名多聞比丘,是名如來所說多聞。」 ─────────────────────────────────────── 《長阿含經》若比丘有信而不持戒,則梵行不具比丘有信、有戒、則梵行具足若比丘有信 、有戒而不多聞,則梵行不具比丘有信、有戒、有多聞,則梵行具足。 ─────────────────────────────────────── 《大般涅槃經》有七聖財,所謂信、戒、慚、愧、多聞、智慧、捨離,故名聖人。」 ─────────────────────────────────────── 《華嚴經‧離世間品》不壞緣起,離諸邪見,破闇得明,照一切法,是智業十種迴向隨順修行,於諸波羅蜜起慈母想,於善巧方便起慈父想,以深淨心 入菩提舍,是智業施、戒、多聞、止觀、福慧,如是一切助道之法常勤積集無有厭倦,是智業。」 ─────────────────────────────────────── 《法句譬喻經‧護戒品》 世尊即說偈言: 「學而多聞, 持戒不失, 兩世見譽, 所願者得;   學而寡聞, 持戒不完, 兩世受痛, 喪其本願。   夫學有二, 常親多聞, 安諦解義, 雖困不邪。─────────────────────────────────────── 《大智度論》有慧無多聞, 是不知實相, 譬如大闇中, 有目無所見; 多聞無智慧, 亦不知實相, 譬如大明中, 有燈而無目。  多聞利智慧, 是所說應受。 無慧亦無明, 是名人身牛。─────────────────────────────────────── 《菩提道次第廣論》 道前基礎──聽聞軌理 如何講聽二種殊勝相應法中分三,一 聽聞軌理,二 講說軌理,三 於完結時共作軌 理。初中分三,一 思惟聞法所有勝利,二 於法法師發起承事,三 正聽軌理。 今初   聽聞集云:「由聞知諸法,由聞遮諸惡,由聞斷無義,由聞得涅槃。」 又云:「如入善覆蔽黑暗障室內,縱然有眾色,具眼亦莫見。如是於此中,生人雖具 慧,然未聽聞時,不知善惡法。如具眼有燈,則能見諸色,如是由聽聞,能知善惡法。」 本生論亦云:「由聞法發信意,成妙歡喜獲堅住,啟發智慧無愚痴,用自肉買亦應 聞除痴暗為明燈,盜等難攜最勝財,是摧愚怨器開示,方便教授最勝友。雖貧不變是 愛親,無所損害愁病藥,摧大罪軍最勝軍,亦是譽德最勝藏,遇諸善士為勝禮,於大眾中 智者愛。」 又云:「聞隨轉修心要,少力即脫生死城。」 於其所說諸聞勝利,應當決心發起勝解。   復次應如菩薩地說,須以五想聽聞正法謂佛出世極罕難遇,其法亦然,由稀貴故, 作珍寶想時時增長俱生慧故,作眼目想由其所授智慧眼目能見如所有性,及盡所有性 故,作光明想於究竟時能與涅槃菩提果故,作大勝利想現在亦能得彼二之因,止觀樂 故,作無罪想。作是思惟,即是思惟聽聞勝利。 ………… 正聞軌理(第六) 於殷重修起療病想者。猶如病者,見若不服醫所配藥,病則不瘥,即便飲服於說法 師所垂教授,若不修習,亦見不能摧伏貪等,則應殷重而起修習,不應無修,唯愛多積異 類文辭,而為究竟。 是亦猶如害重癩疾,手足脫落,若僅習近一二次藥,全無所濟我等自從無始,而遭 煩惱重病之所逼害,若依教授義,僅一二次,非為完足,故於圓具一切道分,應勤勵力, 如瀑流水,以觀察慧,而正思惟。 如大德月大阿闍黎讚悔中云:「此中心亦恆愚昧,長時習近重病疴,如具癩者斷手足 ,依少服藥有何益。」 由是於自作病者想,極為切要。如有此想,餘想皆起。此若僅是空言,則亦不為除煩 惱故,修教授義,唯樂多聞,猶如病者,求醫師已,而不服藥,若唯愛著所配藥品,病終 無脫。 《三摩地王經》云:「諸人病已身遭苦,無數年中未暫離,彼因重病久惱故,為療病 故亦求醫。彼若數數勤訪求,獲遇黠慧明了醫,醫亦安住其悲愍,教令服用如是藥。受其 珍貴眾良藥,若不服用療病藥,非醫致使非藥過,唯是病者自過失。如是於此教出家,徧 了力根靜慮已,若於修行不精進,不勤現證豈涅槃。」 又云:「我雖宣說極善法,汝若聞已不實行,如諸病者負藥囊,終不能醫自體病。」 《入行論》亦云:「此等應身行,唯言說何益,若唯誦藥方,豈益諸病者。」故於殷 重修,應當發起療病之想。 言殷重者,謂於善知識教授,諸取捨處,如實行持此復行持,須先了知,知則須聞 ,聞已了知,所有須要,即是行持。故於聞義,應隨力能,而起行持,是極扼要。 如是亦如《聽聞集》云:「設雖有多聞,不善護尸羅,由戒故呵彼,其聞非圓滿 雖聞寡少,能善護尸羅,由戒故讚彼,其聞為圓滿若人既少聞,不善護尸羅,由具故呵 彼,其禁行非圓若人聞廣博,及善護尸羅,由俱故讚彼,其禁行圓滿。」 又云:「雖聞善說知心藏,修諸三昧知堅實,若行放逸令粗暴,其聞及知無大義 喜聖者所說法,身語如之起正行,是等具忍友伴喜,根護得聞知彼岸。」 《勸發增上意樂》亦云:「謂我失修今何作,歿時凡愚起憂悔,未獲根底極苦惱,此 是愛著言說失。」又云:「如有處居觀戲場,談說其餘勇士德,自己失壞殷重修,此是愛 著言說失。」又云「甘蔗之皮全無實,所喜之味處於內,若人嚼皮故非能,獲得甘蔗精美 味,如其外皮言亦爾,思此中義如其味,故應遠離言說著,常不放逸思惟義。」 ……復次於法若講若聽,將自相續若置餘處,另說餘法,是則任其講何法事,不關至 故須正為,決擇自身,而聽聞之。 譬如欲知面上有無黑污等垢,照鏡知已即除其垢。若自行為,有諸過失,由聞正法現 於法鏡,爾時意中便生熱惱,謂我相續何乃至此。次乃除過,修習功德,是故須應隨法修 。 本生論云﹕「我鄙惡行影,明見於法鏡,意極起痛惱,我當趣正法。」是如蘇達薩子 ,請月王子宣說法時,菩薩了知彼之意樂,成聞法器而為說法。 總之應作是念發心,謂我為利一切有情,願當成佛,為成佛故,現見應須修學其因, 因須先知,知須聽法,是故應當聽聞正法,思念聞法勝利,發勇悍心,斷器過等而正聽聞。 -- 修行的第一步,應該學習放棄傷害和毀滅的念頭,培養純淨的美德、慈悲心、耐心、非暴 力等,要閱讀過去上師的傳記和著作,取代無意義的文獻。為了留心所有身語意的作為, 應該把修行當做內在的寶藏,而非在他人面前炫耀的裝飾品。有句西藏格言說︰“要改變 內在心識,先放下浮面矯飾。” ~達賴喇嘛尊者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poohkoala:持戒者才有能力多聞啊... 11/14 23:50
summertrees:應該說持戒能得清淨,清淨心是多聞的必要條件 11/15 00:04
poohkoala:哈哈~樓上~剛剛故意不把清淨二字打出來~做了一個球.. 11/15 00:07
summertrees:所以我們配合得很好囉~ XDDD 11/15 00:09
AHJKL:推c大整理經文。 11/15 00:38
ycc124:thanks 受益良多XD 11/15 11:20
caselook:持戒是為泯除我見、我慢,以不輕慢故得清淨。自滿者何能? 11/15 13:03
cool810:我慢如高山,法水不入心。 11/15 14:01
※ 編輯: cool810 來自: 123.205.70.47 (11/15 14:06)
AHJKL:caselook:持戒是為泯除我見、我慢,以不輕慢故得清淨。 11/15 21:24
solarjeff:感謝C大整理 11/19 1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