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siebergx (...)》之銘言: : 不過想到其它故事。藥王菩薩用自燃來供佛。釋迦捨身餵虎。 : 可見自殺並不是絕對的五逆罪。 若是登地菩薩布施波羅蜜增上,由現證空性之慧力轉世俗菩提心為勝義菩提心,此時 其五蘊身是意生身、為清淨之五蘊身,在因地裡廣行布施乃至施捨頭、目、腦、髓,而無 絲毫任何嗔心、憂悔,反生歡喜。《華嚴經‧十地品》云: 「住菩薩歡喜地,以不動相應故。……菩薩見諸眾生於如是苦聚不得出離,是故即生 大悲智慧。復作是念:『此諸眾生我應救拔,置於究竟安樂之處。』是故即生大慈光明智 。菩薩摩訶薩隨順如是大悲、大慈,以深重心住初地時,於一切物無所吝惜,求佛大智, 修行大捨,凡是所有一切能施。所謂:財穀、倉庫、金銀、摩尼、真珠、瑠璃、珂貝、璧 玉、珊瑚等物,珍寶、瓔珞、嚴身之具,象馬、車乘、奴婢、人民、城邑、聚落、園林、 臺觀、妻妾、男女、內外眷屬及餘所有珍玩之具,頭目、手足、血肉、骨髓、一切身分皆 無所惜,為求諸佛廣大智慧。是名:菩薩住於初地大捨成就。菩薩以此慈、悲、大施心, 為欲救護一切眾生,轉更推求世、出世間諸利益事無疲厭故,即得成就無疲厭心。」 佛典中有提到,大乘登地菩薩位入初地歡喜地,其布施之樂勝於聲聞解脫之樂。如在 《入中論‧第一菩提心歡喜地》云: 「佛子此心於眾生,為度彼故隨悲轉,由普賢願善回向,安住極喜此名初。……從地 登地善上進,滅彼一切惡趣道,此異生地悉永盡;如第八勝此亦爾。即住最初菩提心,較 佛語生及獨覺,由福力勝極增長;彼至遠行慧亦勝。爾時施性增最勝,為彼菩提第一因; 雖施身肉猶殷重,此因能比不現見。彼諸眾生皆求樂,若無資具樂非有,知受用具從施出 ,故佛先說布施論。悲心下劣心粗獷,專求自利為勝者,彼等所求諸受用,滅苦之因皆施 生。此復由行布施時,速得值遇真聖者,於是永斷三有流,當趣證於寂滅果。發誓利益眾 生者,由施不久得歡喜。由前悲性非悲性,故唯布施為要行。且如佛子聞求施,思惟彼聲 所生樂,聖者入滅無彼樂,何況菩薩施一切。由割自身布施苦,觀他地獄等重苦,了知自 苦極輕微,為斷他苦勤精進。施者受者施物空,施名出世波羅蜜;由於三輪生執著,名世 間波羅蜜多。極喜猶如水晶月,安住佛子意空中,所依光明獲端嚴,破諸重暗得尊勝。」 這是凡位菩薩轉入聖位菩薩的情況,那麼若仍是凡位菩薩(資糧道、加行道)呢?在 修行的進程未達至資糧道中品以前,雖已進入大乘資糧道,仍會有退失菩提心的可能。 大乘凡位菩薩復分“外凡位、內凡位”。欲修大乘行者,以生起“無造作之菩提心” 而入大乘資糧道,其入十信位屬於“外凡位”,初住以上(十住位、十行位、十迴向位) 屬於“內凡位”;“外凡、內凡”的差別,是以“道心會不會退失”而作區分,外凡位與 內凡位皆是凡位菩薩,內凡位者道心不會退失。登地(十地位)轉入聖位菩薩。 《大智度論》記載這麼一個典故: ----------------------------------------------------------------------------- 問曰:云何名檀波羅蜜滿? 答曰:「檀」義,如上說。「波羅(秦言彼岸)蜜(秦言到)」,是名渡布施河得到 彼岸。 問曰:云何名不到彼岸? 答曰:譬如渡河未到而還,名為不到彼岸。 如舍利弗於六十劫中行菩薩道,欲渡布施河。時有乞人來乞其眼,舍利弗言:「眼無 所任,何以索之?若須我身及財物者,當以相與!」答言:「不須汝身及以財物,唯欲得 眼。若汝實行檀者,以眼見與!」爾時,舍利弗出一眼與之。乞者得眼,於舍利弗前嗅之 嫌臭,唾而棄地,又以腳蹋。舍利弗思惟言:「如此弊人等,難可度也!眼實無用而強索 之,既得而棄,又以腳蹋,何弊之甚!如此人輩,不可度也。不如自調,早脫生死。」思 惟是已,於菩薩道退,迴向小乘,是名不到彼岸。若能直進不退,成辦佛道,名到彼岸。 ------------------------------------------------------------------------------ 這則典故說明了,質量圓滿且真實不退的菩提心難發,如舍利弗尊者雖曾發菩提心行 菩薩道六十劫,但中途遇到“難忍能忍、難行能行”的大障難而退失發心,於菩薩道退、 迴向小乘。 《菩提道次第廣論》云: 「觀待引發圓滿一切利他數決定者;先以財捨除其匱乏,次於有情不為損惱,且忍怨 害,於助他事發起精進而無厭離。……觀待能攝一切大乘數決定者;謂已得財位無所貪著 ,及於未得不希求故,於諸財位能不顧戀。有此則能守護學處,受戒敬戒。依情非情所生 眾苦,能堪忍故不起厭患。……依一切種道或方便數決定者;謂於已得境界受用,無貪欲 道或方便者,謂行惠施,由修能捨離彼貪故。……不捨有情方便謂能堪忍,不厭怨害一切 苦故。……不隨已生欲塵散亂自在轉者,謂無貪施。若先未生預遮滅者,則須尸羅,防護 無義非義散亂。惡行有情數多易遇,由此因緣退捨利他,能對治者,謂當修習有力堪忍。 ……觀待三學數決定者;戒學自性即是戒度,此要有施不顧資財,乃能正受,是戒資糧。 既正受已,由他罵不報罵等忍耐守護,忍是眷屬。靜慮心學,般若慧學。精進遍通三學所 攝,故六度決定。……設暫出離,不能究竟而復退墮,其因有二,謂由有情邪行眾苦長修 善品而生厭離。能治此者謂忍及進。以耐眾苦及他怨害,經無量時猶如一日。善知修習勇 悍之法,若多修練發起忍進,則能對治退墮之因極為扼要。非但修此菩薩諸行,即現在時 修諸善行,於少艱辛忍力薄弱,於所修道無大勇悍,以是因緣初入雖多,然於中間能不退 者,實不多見,皆由未修忍辱精進教授所致。又於中間雖未退轉,然有二種失壞之因,謂 心散亂不住善緣,及壞惡慧。」 佛門中有說願力能轉業力,需要的是清淨的大願力;自己的情況自己清楚衡量,量力 而為,若我們的能力還未到,有些臨終器捐之類也有法師不建議這麼作。 布施上雖然我們還無法做到捨身餵虎、燃自供佛,但可依據個人情況,於布施中隨分 隨力作財施、法施、無畏施;而對佛菩薩、師長最好的供養,就是依教奉行。 : 如果我立下遺囑,在我生重病或失去知覺的時候, : 請把我所有剩餘財產包括可取得的所有保險都布施出去。 : 然後讓我安樂死。 : 可否? 拜現代醫療科技之賜,許多重症若在古代早已自然死亡;幫他人加工自殺固然不對, 但若以科技加工延生是否合理值得探討,當中有許多細節。現在可選擇放棄急救的權利。 曾在新聞見到有大財主原本已瀕臨彌留,卻因子孫間為了爭奪遺產而被強制留一口氣 在,這真的是不得好死,生命無法獲得尊嚴,令人感嘆;或許這也是個人的業感果報吧。 分享一篇法友轉來的文章: ─────────────────────────────────────── 醫學科技 & 生命的善終 醫學院的老師都教我們以救人為天職,但沒教我們遇到不能救的病人怎麼辦? 用盡武器救人的醫生,現在最大的問題不是如何讓病人活下去,而是助人善終。作為 醫生,面對生死,心中會有更多掙扎嗎? 晚上八點,台大醫院燈火輝煌。 草草吃著麵包當晚餐,外科加護病房主任柯文哲說,科技發展到今天,醫生最大的問 題不是病人如何活下去,而是如何死掉。 因為心臟不好可以裝循環輔助器,肺臟不好可以裝呼吸器,肝臟不好可以血漿置換, 或是輸入冷凍性新鮮血漿,骨髓不好輸血,免疫不好打抗生素,即使是垂死的病人也可以 撐很久,「死不了」。 問題是…「死亡是什麼?怎樣才算活著」?連醫生都無法回答這個問題。 一個八十二歲的老公公罹患心臟病,花一百六十萬元裝置人工心臟,但因機器太大台 ,他到哪裡都必須拖著救命的「心臟」,問醫生有沒有解決的辦法? 醫生告訴他要再花三百五十萬元換台體積較小的機器。 老先生不願意,最後因為要拖著龐然大物才能行動,得了重度憂鬱症躺在床上,七個 月後中風死了。 這是病人的選擇。科技讓人不得好死! 在人稱「葉醫師」的葉克膜出現後,讓醫師陷入更沉重的生死抉擇。 隨著醫學科技的發展,即使沒有心臟,裝上葉克膜也可以暫時維持生命,台大醫院最 高存活紀錄是117天。 只不過,並不是人人都可以走出醫院,更多的是在「葉醫師」加持下,看著自己的腳 從下面一直黑上來,清醒地看著自己慢慢死掉。 一位知名企業家的太太就裝著葉克膜直到全身變黑,過世前嚴重浮腫變形,「高科技 反而讓人不得好死」柯文哲感嘆說。 住在加護病房的病人在過世前,因為不斷用各種儀器和藥物,導致身體浮腫,只為維 持一口氣在?醫生不願面對死亡,無法開口告訴家屬實情,只能用盡手中所有「武器」。 死亡是必須要面對的問題,特別是在加護病房。 「但今天的困境已經不是病人怎麼活下去,而是怎麼善終,讓病人在往生前少受點折 磨」柯文哲反省。 「我們叫醫生,不會醫死人,老師都教我們以救人為天職,但沒教我們遇到不能救的 病人怎麼辦?是誰不能接受病人死亡的事實,病人家屬或醫生?結果結論是醫生。」說話 直接不拐彎的柯文哲指著電腦螢幕前一張張震撼人心的投影片說。 這是他最近幾年最常思考的問題:醫生還是醫死?什麼時候該關掉葉克膜,讓病人走 ?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主任、同時也是神經外科主治醫師林志隆感慨地說,他的老師五 十多歲時因為心臟癌症開刀後,同樣身為醫師的老師自知存活機會不大,強烈表達意願, 萬一時,要放棄急救,保持最後的尊嚴離開。 但事情發生時師公(老師的老師)堅持插管,強行救回老師,「我怎麼可能讓我的學 生走?」師公的話語中滿是悲哀,一輩子當醫生的他,不願意面對學生的死亡。 滿屋子的醫生在此時都沉默了,「如果是我,請不要救我」林志隆事後對學生說。 作為一個醫生,「除非病患表達意願,否則只能做到將心比心,不要讓家屬有遺憾, 可以坦然面對死亡的過程。」 在他心中,醫生可以做的,頂多只是向上帝借時間,無法作出生或死的抉擇。 台灣醫學院目前最需要的,就是這門生死學教育課。 -- 願一切有情具樂及樂因 願一切有情離苦及苦因 願一切有情不離無苦之樂 願一切有情遠離愛惡親疏,住平等捨 ~四無量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編輯: cool810 來自: 123.205.70.47 (11/16 17:24)
bbsamtb:阿彌陀佛 11/16 20:28
lasofa:以前就曾經看過科文哲醫師寫的這篇文章,也幸好有這篇文章 11/19 10:17
lasofa:半年前我阿公快往生前,家人才能做正確的決定,讓阿公沒受 11/19 10:21
lasofa:太多折磨就往生,之後家人也不只一次夢到阿公神色自若或是 11/19 10:23
lasofa:開心的在家裡出現~ 11/19 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