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複習: 『地』分:【小乘(聲聞、獨覺)地】;【大乘地】。 『道』分:【資糧道】→【加行道】→【見道】→【修道】→【無學道】。 聲聞── 聲聞地(【異生地】:資糧道、加行道;【聖者地】:見道、修道、無學道。) 聲聞【法現觀】:資糧道;聲聞【義現觀】:加行道;聲聞【諦現觀】:見道。 資糧道分:【下品(廣大聞思:聞所成慧)、中品(思所成慧:比量證悟空性)、 上品(修所成慧:證得心一境性)】三品。 (生起真實無偽之出離心即入道。) 加行道分:【煖、頂、忍、世第一法】四位;加行道前三位──煖、頂、忍── 復各分下、中、上三品,共九品。 見道:加行道圓滿之後生起,分類有三:【 1.聲聞見道根本定智、 2.聲聞見道 後得智、3.非前二者任一的聲聞見道】。 其中『聲聞見道根本定智』分類有三:【1.聲聞見道無間道、2.聲聞見道 解脫道、3.非前二者任一的聲聞見道根本定智】。 過程:加行道(止觀雙運)“煖、頂、忍、世第一法”,於世第一法後,十六剎那 之第一剎那入見道位。 見道位十六剎那:諦現觀四聖諦成八忍八智十六心,正斷三界見惑。 苦法智忍、苦法智,苦類智忍、苦類智。(苦諦) 集法智忍、集法智,集類智忍、集類智。(集諦) 滅法智忍、滅法智,滅類智忍、滅類智。(滅諦) 道法智忍、道法智,道類智忍、道類智。(道諦) 緣觀欲界苦聖諦之境並忍可之,所生起的無漏法智忍,名為苦法智忍。於 其間,緣觀欲界苦聖諦之境並決了證知之,所生起的無漏法智名為苦法智。 其次,緣觀上二界苦聖諦之境,忍可之而生起者,名為苦類智忍。又緣觀 上二界苦聖諦之境,決了證知之而生起者,名為苦類智。此外,更緣觀欲、 色、無色界集滅道之境而生忍、智,故合四諦成八忍八智十六心。 『八忍』(苦法智忍、苦類智忍、集法智忍、集類智忍、滅法智忍、滅類 智忍、道法智忍、道類智忍)為【見道無間道】,『苦法智忍……道法智 忍』對治下界(欲界)與『苦類智忍……道類智忍』對治上界(色界、無 色界)之【遍計煩惱】; 『八智』(苦法智、苦類智、集法智、集類智、滅法智、滅類智、道法智、 道類智)為【見道解脫道】,從無間道所斷之遍計煩惱障中解脫之境地。 加行道世第一法無間、見道無間道(八忍)、見道解脫道(八智),三者 都是在同一座【根本定智】中產生。 從見道解脫道出定的聲聞諦現觀,於心續中顯現而生,為【見道後得智】。 非前二者(根本定智未現行與後得智未現行)之見道,例如聲聞見道無間 道者與聲聞見道解脫道者心續之四無量心、希求解脫的心,以及聲聞見道 後得位者心續之現前瞭解空性之智,以及現前瞭解二空之智。 見道解脫道出定之後,再經歷多次【入根本定→後得智】的修習過程,於見 道位最後一次入根本定智起於無間道時,開始對治【俱生煩惱】進入【修道 位】。(也就是說見道位有兩個無間道,一個解脫道;最開始的無間道是入 見道位,其後是見道之解脫道,最後一次無間道之後的解脫道為修道位。) 以時間而言,見道位行者只處於根本定智或後得智兩種狀態。 說明:行者緣補特伽羅無我(補特伽羅能獨立之實質有空),入根本定, 於世第一無間起對治正斷三界見惑(八忍:法忍、類忍)時進入【見道位】, 引生決定智勝慧,決了證知四諦之理(八智:法智、類智); 八忍為見道無間道,八智為見道解脫道,緣觀三界合四諦成八忍八智十六心。 斷除遍計煩惱,亦即斷除見斷三結──身見、戒禁取見、疑──進入見道位。 (見惑八十八使為見道位所斷。) 於見道十六剎那後依於<平等住─後得位>(入定、後得,入定、後得……) 反覆串習,堅故圓滿見道位,圓滿見道位於開始對治下界粗品俱生煩惱障進入 修道位;修道位斷除八十一品思惑。(欲界所攝修所斷煩惱六—貪、瞋、慢、 無明、壞聚見、邊執見,上二界所攝修所斷煩惱五—貪、慢、無明、壞聚見、 邊執見;以上修所斷煩惱障分為粗、中、細三品,每一品又再分為粗、中、細 三品,分九地九品斷之,共81品。) 證得見道第十六剎那的道類智,依程度可證得初果(須陀洹)、二果(斯陀 含)、三果(阿那含);修道則指以上之果位乃至阿羅漢向之間之階段。 =============================================================================== No.1558 《俱舍論》卷第二十三 T29n,p0118c07 尊者世親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於中已明諸加行道,世第一法為其後邊,應說從斯復生何道。 頌曰: 世第一無間  即緣欲界苦 生無漏法忍  忍次生法智 次緣餘界苦  生類忍類智 緣集滅道諦  各生四亦然 如是十六心  名聖諦現觀 此總有三種  謂見緣事別 論曰:從世第一善根無間,即緣欲界苦聖諦境有無漏攝法智忍生,此忍名為苦法智忍 。為顯此忍是無漏故,舉後等流以為標別。此能生法智,是法智因得法智忍名。如花果樹 ,即此名入正性離生,亦復名入正性決定。由此是初入正性離生亦是初入正性決定故。經 說:正性所謂涅槃;或正性言因諸聖道。生謂煩惱,或根未熟聖道能越故名離生,能決趣 涅槃;或決了諦相故,諸聖道得決定名。至此位中說名為入。此忍生已得聖者名,此在未 來捨異生性。謂許此忍未來生時有此用非餘,如燈及生相。…… 此忍無間即緣欲苦有法智生,名苦法智。應知此智亦無漏攝,前無漏言遍流後故。如 緣欲界苦聖諦境有苦法忍苦法智生。如是復於法智無間總緣餘界苦聖諦境,有類智忍生, 名苦類智忍。此忍無間即緣此境有類智生,名苦類智。最初證知諸法真理故名法智,此後 境智與前相似故得類名,以後隨前而證境故。 如緣苦諦欲界,及餘生法類忍、法類智四,緣餘三諦各四亦然。 謂復於前苦類智後,次緣欲界集聖諦境有法智忍生,名集法智忍。此忍無間即緣欲集 有法智生,名集法智。次緣餘界集聖諦境有類智忍生,名集類智忍。此忍無間即緣此境有 類智生,名集類智。 次緣欲界滅聖諦境有法智忍生,名滅法智忍。此忍無間即緣欲滅有法智生,名滅法智 。次緣餘界滅聖諦境有類智忍生,名滅類智忍。此忍無間即緣此境有類智生,名滅類智。 次緣欲界道聖諦境有法智忍生,名道法智忍。此忍無間即緣欲道有法智生,名道法智 。次緣餘界道聖諦境有類智忍生,名道類智忍。此忍無間即緣此境有類智生,名道類智。 如是次第有十六心,總說名為聖諦現觀。 …… 密意說故,已辯現觀具十六心,此十六心為依何地。 頌曰: 皆與世第一  同依於一地 論曰:隨世第一所依諸地應知即此十六心依。彼依六地,如先已說。 何緣必有如是忍智前後次第,間雜而起。 頌曰: 忍智如次第  無間解脫道 論曰:十六心中,忍是無間道。約斷惑得,無能隔礙故。智是解脫道,已解脫惑得, 與離繫得,俱時起故。具二次第,理定應然。猶如世間驅賊閉戶。若謂第二唯無間道與離 繫得,俱時而生;則此位中,於彼彼境、應定不起,已斷疑智。若謂見位、唯忍斷惑,則 與本論說九結聚相違。此難不然。諸忍皆是智眷屬故。如王眷屬所作事業,名王所作。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編輯: cool810 來自: 61.231.135.247 (06/29 2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