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世間任何宗教都會談到「信」的問題。如前總統李登輝先生曾經在談及他的 基督教信仰時,說到先信了之後才有作用,對他而言(乃至其他宗教信仰)何嘗 不也是認為「信」為其道源母。 自然的,佛教裡也談到了信,例如佛教的因明量學中,談到了現前分之現前 比量、隱蔽分之物力比量、極隱蔽分之信許比量。佛法裡所說的信伴隨著智慧, 有智慧方能度彼岸。《大智度論》說到:「佛法大海,信為能入,智為能度。」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亦譯為:「薄伽梵母智慧到彼岸心經」,意為般若佛母, 如文殊為諸佛之師,文殊表「智慧」,佛法是以正知正見、以見導行。 佛法裡所說的信並非盲信,要通過觀察抉擇。智慧可從「四聖諦」觀察起, 觀察苦(苦諦)、苦的生起(集諦)、苦的止息(滅諦)、滅苦的方法(道諦) 。由「知苦、斷集、證滅、修道」,觀察認識生死的流轉與還滅。 《雜阿含654》: 世尊告諸比丘:「有五根。何等為五?謂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 此五根,一切皆為慧根所攝受譬如堂閣眾材,棟為其首,皆依於棟,以攝持故如是五根,慧為其首,以攝持故。」 《雜阿含655》: 世尊告諸比丘:「有五根。何等為五?謂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 信根者,當知是四不壞淨;精進根者,當知是四正斷;念根者,當知是四念處;定 根者,當知是四禪;慧根者,當知是四聖諦,此諸功德,一切皆是慧為其首,以攝 持故。」 《雜阿含420》: 世尊告諸比丘:「若沙門、婆羅門,於苦聖諦有疑者,則於佛有疑,於法、僧 有疑若於集、滅、道疑者,則於佛有疑,於法、僧有疑若於苦聖諦無疑者,則 於佛無疑,於法、僧無疑於集、滅、道聖諦無疑者,則於佛無疑,於法、僧無疑」 《菩提道次第廣論》:「正攝法經云:『諸佛世尊,所有無邊無際功德,從法 生起,受行法分,法所化現,法為其主,從法出生,正法行境,依於正法,法所成 。』……(皈依)依般涅槃為正修法(法─滅諦功德)。……由皈依佛,即是皈 依示道大師,隨順此正行,聽聞正法及如理作意由皈依法,於教、證法,應當現 證,此即是彼隨順行故,法隨法行者,謂應隨順般涅槃法,而修正行由皈依僧, 於趣涅槃補特伽羅應執為伴,其隨順行,謂應與諸趣解脫者,共同學故。」 滅除煩惱的途徑以及進程,達到證悟者有不同程度的差別,例如須陀洹已證得 滅諦入涅槃之流,然尚有七返人天往生。在佛教中說到了滅除不同層次的人我執、 法我執。正確的修學下智慧會伴隨著信而增長,信的增長應能伴隨著智慧的增長, 才是佛法修學的正確態度;逐漸滅除無明煩惱、人法二我執,證得人法二無我。 (註:法我執並非是指執著佛法,請勿望文生義,望文生義之過患如此串所提社團 摒棄經典學習法我執指的是,例如由法我起薩迦耶見,部派佛教探討極方 分等亦是觸及此部分,需了知緣起深義,可由有部→經部→唯識→中觀等之 次第漸次學習又,法賴僧弘,僧團依波羅提木叉住世,學法可找僧團。) -- 【了知過者,謂當了知如前所說,須如是死,願取福光。三種福者,謂三門善事, 或施所生等三種善事。無邊黑闇者,謂無明黑闇。無伴而趣者,如《入行論》云 :「獨生此一身,俱生諸骨肉,壞時尚各散,何況餘親友。生時獨自生,死時還 獨死,他不取苦分,何須作障親。」如是六苦總攝為三。】 ~《菩提道次第廣論》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編輯: cool810 來自: 123.205.70.149 (01/22 2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