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世間八法「利、衰、毀、譽、稱、譏、苦、樂」為因緣和合,生滅無常,不應留戀。 觀緣起性空,知如是因如是果,內息三業。說來簡單,實修起來就要有真功夫了, 要從對佛法有正知見,保有正知正念去建立對治。 ─────────────────────────────────────── 補充幾則關於“世間八法”的教言: 《增壹阿含經》卷第三十九 (八)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有世八法隨世迴轉。云何為八?一者,二者,三者,四者,五者, 六者,七者,八者。是謂,比丘!有此八法隨世迴轉。諸比丘!當求方便,除 此八法。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  (九)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如來出現世間,又於世界成佛道,然不著世間八法,猶 與周旋,猶如淤泥出生蓮華,極為鮮潔,不著塵水,諸天所愛敬,見者心歡。如來亦 復如是,由胞胎生,於中長養,得成佛身,亦如琉璃之寶、淨水之珍,不為塵垢所染 。如來亦復如是,亦生於世間,不為世間八法所染著。是故,比丘!當勤精進,修行 八法。如是,比丘!當作是學。」  《寶雲經》卷第一 「諸大菩薩八萬四千人俱,皆是一生補處,向一切智無有退轉,志求佛地近於彼 岸,得阿僧祇諸陀羅尼,逮得諸禪首楞嚴三昧,遊戲神通,大慈大悲遍滿十方乃至無 量無邊佛土行空境界。除諸蓋障盡三毒根,善遊無相室宅,恒欲救濟一切眾生,善知 諸佛世界,得無礙智,心如虛空深廣如海,猶如須彌八風不動,心如蓮華不著塵水, 意如真寶內外明徹,如淨真金中無瑕穢。」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五十八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清淨捨。 何等為十?所謂:一切眾生恭敬供養,不生愛著清淨捨; 一切眾生輕慢毀辱,不生瞋恚清淨捨; 常行世間,不為世間八法所染清淨捨;……」 《菩提道次第傳承諸師修心語錄選集》中載: 求法學人應捨此世間八風,不貪著於衣、食、名聲三者,所修善行,始能入道,否則 ,如美食和毒,不堪受用,縱勤精修,難獲佳果,此固不待言,即以傳法為師者而論,有 類法門,亦當恪守捨世八風,不貪著衣、食、名聲三者之誓戒。如昔瑪巴譯師攝受至尊密 勒日巴史事中記載。 溫薩巴捨棄世間八風,所有悅意與不悅意種種分別,引有古德兩句語錄說:「將一切 尊榮寄之於吹風,將一切低賤棄之於流水。以堅固定力斷離內外散亂雜想,一心不亂地住 寂靜地,猛利專修甚深道瑜伽。」 頗公說:「世間八風,總攝為名聞、衣、食三者,不唯求足,且欲圓滿,非必不要, 但須不貪著。今日為東方國王,甚有榮威,然心不著追求,聽其自來(此即捨此世)。 汲汲於衣食尚易,不貪名則甚難。反之窮乏至於一無所有,然猶想著異日或當富饒,亦不 能說為捨此世故雖窮極,不能捨者,仍不能捨雖極富饒,心能捨者,亦可說為能捨此 。」 昔大德卓位奢貢波說:「有修行者,榜其門上書出閉關若干時限,其動機乃在沽名, 故其修行為不清淨。」博朵瓦有弟子問法與非法之差別,以何為量?博朵瓦答道:「能去 煩惱者為法,不能去煩惱者為非法。」以此學法者,其煩惱日增,僅為此生名聞利養,即 為未入法門之象。 《宗喀巴大師散集》中說:「願於世間八法者,自心獲得平等性,恒離世法之紛亂, 以諸法喜而養生」! 另亦可以從達摩祖師的《入道四行觀》去觀照思惟: 「云何報冤行?謂修道行人,若受苦時。當自念言:我從往昔無教劫中棄本從末,流 浪諸有,多起冤憎,違害無限,今雖無犯,是皆宿殃,惡業果熟,非天非人所能見與,甘 心忍受,都無冤訴。經云:逢苦不憂。何以故?識達故。此心生時與理相應,體冤進道, 故說言報冤行。 二隨緣行者:眾生無我,並緣業所轉,苦樂齊受,皆從緣生。若得勝報榮譽等事,是 我過去宿因所感,今方得之。緣盡還無,何喜之有?得失從緣,心無增減,喜風不動,冥 順於道,是故說言隨緣行也。」 -- 我們所要培養對死亡的認知,不是指一般的、不自主的害怕會離開我們所愛著的人和物。 而是我們必須學會害怕︰對於死亡將至,卻無法為流轉投生到較低形式(三惡趣)的原因 畫下休止符;還有,無法在死亡來到之前,積集必要的因緣條件,以獲得一個較有助益的 來生。如果沒有完成這兩個目標,則在死之前,會被恐懼、懊惱所掌執。 ──達賴喇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編輯: cool810 來自: 182.233.156.130 (07/11 23:16)
Lunakaoru:隨喜讚嘆 07/12 2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