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Venerable (可敬者)》之銘言: : 雖然西藏密宗也被歸類為大乘教,但他們會讀漢傳的經典嗎? : 像是地藏菩薩本願經、無量壽經、金剛經、心經以及大般涅槃經。 : 聽說在西藏那裡要修密法之前都要修大乘法,但不知他們的大乘法是不是 : 跟我們的一樣? 轉貼一篇文章參考(標題略作修改),底下有藏漢大藏經的對勘統計,也可見到藏文大藏 經的分類: 節錄自「宗喀巴佛學思想研究」(北京:中國社科/朱麗霞/2007) 與梵文佛典相比較,漢藏佛典的準確性也有所不同。其中藏梵之間對譯時所反映出來 的嚴密性要遠遠大於漢梵對譯。這主要和藏文發展的獨特性密不可分。首先,關於藏文的 起源,一般比較肯定的說法就是松贊干布曾經派吐米‧桑布扎帶領十多名青年赴天竺留學 ,拜名師,努力學習了七年之久。回吐蕃以後,吐米‧桑布扎依據梵文創制了藏文。所以 ,從起源上,藏文和梵文的關系就很密切,藏文在寫作過程中,其文章的結構、修飾、詩 詞韻律、語法等等無一不顯現出梵文的影子。另外,吐蕃時代,還圍繞著佛典翻譯過程中 出現的語言雜蕪不統一等問題,從7-11世紀三次釐定藏語。內容主要包括改革文字和語音 ,減少拼寫結構上的附加成分;改進文法等。最為重要的是,到了 9世紀的赤祖德贊時期 ,制定了標準譯名,統一譯經體例,規定新翻譯的佛經都要按照統一的譯名、翻譯體例翻 譯。並規定此後任何人不得私自創造新詞彙,創造新詞彙必須報請贊普批準,然後才能確 定是否使用。所以,可以說藏語在西藏的發展是伴隨著佛經的翻譯進行的,藏語的改革也 是應佛經翻譯中的新需要展開的。而漢語本身和梵文差距比較大,再加上漢文佛典的翻譯 基本上是以佛典去迎合漢文化的各種傳統,比如,“格義佛教”,這些都導致漢譯佛典和 原文本之間的距離要遠遠大於藏譯佛典。藏漢兩種佛典譯本的不同,也得到了研究者的廣 泛認同。法國古藏文學家巴考(JBacot)認為,藏譯佛典是翻譯家“努力將為翻譯梵語佛 典而制定的那種人工語言(Langue artificielle )去貼近梵文而作直譯”,而日本從事 梵藏文佛典對勘互校的專家山口益博士則稱,藏譯佛典是“準梵語佛典”,與之相對漢譯 佛典才是“純翻譯佛典”。 藏譯佛典還保存了比漢譯佛典更多的譯自梵文的經論。據統計,收入《大正新修大藏 經》中的漢譯經論共1692部,而收入北京版《西藏大藏經》中的經有1055部,論有3962部 ,一共是5017部。除去其中重複的經論,屬於藏人著述的論典和譯自漢文的經論,至少也 有四五千部屬於印度系統的經論。藏譯佛典中保留大量的沒有漢譯本而有的梵文本也已佚 的珍貴譯本,成為研究佛教經論的巨大寶庫。藏譯佛典大體上代表著大乘佛典的最後階段 。研究後期的大乘佛典,離開藏譯佛典,幾乎是不可能的。 周叔迦對漢藏大藏經中所錄經論有一個詳細勘定,現在錄出來,以備參考: 類別 部教 漢譯勘同 漢譯闕本 一律部 七部 六部 一部 二般若部 三十六部 二十三部 一十三部 三華嚴部 一部 一部 無 四寶積部 四十九部 四十九部 無 五經部 二六七部 一七零部 九七部 六十萬怛特羅部 四六八部 一二七部 三四一部 七古怛特羅部 一七部 無 一七部 八時輪經疏部 一部 無 一部 九陀羅尼集部 二六三部 七六部 一八七部 以上經藏 一一零八部 四五一部 六五七部 十理贊部 七一部 六部 六五部 十一怛特羅部 二六零六部 無 二六零六部 十二般若部 三八部 五部 三三部 十三中觀部 一五七部 二六部 一三一部 十四經疏部 三九部 四部 三五部 十五唯識部 六六部 二六部 四零部 十六阿毗達摩部 一八部 六部 一二部 十七律部 四六部 六部 一二部 十八本生部 八部 二部 六部 十九書翰部 四五部 五部 四零部 二十因明部 六六部 三部 六三部 二一聲明部 三七部 無 三七部 二二醫方明部 七部 無 七部 二三工巧明部 一五部 無 一五部 二四修身部 一八部 無 一八部 二五雜部 一一九部 一三部 一零六部 二六阿底峽小集部一零三部 一一部 九二部 二七目錄部 二部 無 二部 以上論藏 三四六二部 一一三部 三三四九部 以上總計藏文藏經四五七零部中漢譯勘同者才五六五部,而闕本者凡四零零五部。其 中密部經論為三一五二部,顯部經論八五三部,是有待於漢藏文化之交流,而溝通其有無 焉。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編輯: cool810 來自: 182.233.134.1 (11/17 20:29)
yctsai:讚嘆~ 11/18 2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