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補充: A.「體性一」 「體性一」的“一”與“異”:(「體性一」的前提:一個法或兩個法同時存在) a.一個法自己與自己存在(例如瓶子自己),一個法是「體性一」的“一”。 ┌ b.兩個法同時存在且互相觀待而有,兩個法同體相屬是「體性一」的“異”。 │ └ 兩個法『同體相屬』的分類:(兩個法同時存在,且這兩個法有同體相屬的關係) 1.同義詞,事例:“有為法”、“無常法”。(同時存在,事例範圍一樣) 2.總別關係,事例:“無常法”(總)、“瓶子”(別)。(同時存在,總別) 3.一體兩面,事例:a.補特伽羅上的“形狀”、“顏色”。b.“世俗諦 ”與“勝義諦 ”。(同時存在,從不同角度一體兩面) 『同體相屬』的兩個法--「體性一、反體異」--“反體”是分別心上,“異”是對境上。 在同一個施設基來說,常法與事物(無常法)是體性一,例如瓶子的顏色(無常法)與瓶子上 的空性(常法),一體兩面。同一個施設基的有為法與無為法,是同時存在體性一。 但非同一施設基的無常法(有為法)與常法(無為法),就不一定體性一,例如某甲的無常法 與某乙上面的空性(非同時存在)。 B.「體性異」— a.無觀待關係的兩個法是體性異。 b.有觀待關係的兩個法,分:1.『同體相屬』的體性一,2.『從生相屬』(因果關係) 的體性異。 瓶與柱二法是完全沒有關係的體性異,形成時間不同的因與果是有關係的體性異。體性異 必然是反體異。 四句型練習: a.體性一,b.反體一 1) 是a是b(是a體性一且是b反體一者),請舉出事例: 2) 是a非b(是a體性一不是b反體一者),請舉出事例: 3) 非a是b(不是a體性一但是b反體一者),請舉出事例: 4) 非a非b(不是a體性一也不是b反體一者),請舉出事例: 基反體是由前五根識帶到第六識分別心上顯現,分別心顯現基反體後,第六識分別心夾雜 義共相去認識的這部分是自反體。 瓶子此色法,"瓶之體"(瓶子的反體)是有境分別心上的(常法),"瓶子"是境上的(無常法) ,因此,"瓶之體"不是"瓶"。"若是瓶之體"(瓶之體的事例)則周遍是"瓶子"。 「爾」是「爾之體」<--這是從分別心趨入的顯現、分別心的認識來說(不同於一般數學上 說的A是A) 要把分別心上的顯現,和境上的事例,分開看。觀察分別心上的顯現,是不是等於境上。 ※ 引述《cool810 (silence)》之銘言: : 雪歌仁波切 教授 / 釋見諦 編輯 : 2.5 流通分 (2) : 生:色跟空,名字與意義都不同。體性上一個有為法,一個無為法。雖然空性存在於色法 : 上,可是就名字講或性質講,它們二者都不一樣。所以,這裡講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法的分類界限好像搞混了。有為的色法即是無為的空性。這 : 樣解釋就有問題了。 : 師:有為法與無為法本身你認的時候,就有問題了。有為法與無為法本身是體性一,常法 : 與事物本身是體性一,但不代表它們不是相違。那是從那個角度講相違呢?是從是非 : 的角度講相違。所以,平常講有為法與無為法相違,是從是非的角度來說的。一樣, : 勝義諦與世俗諦是不是相違?是。色法是世俗諦,空性是勝義諦,二者從是非的角度 : 是相違。若是空性,不可能是色法;是色法,就不可能是空性。雖然從是非的角度, : 二者相違,可是從有無的角度看,二個都是存在,所以體性是一。所以,有為法與無 : 為法本身體性是一。 : 生:所以此處講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在說明它們體性是一,是嗎? : 師: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並沒有談到它們體性是一。色不異空,空不異色上才講到它們 : 體性是一。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專門在講色法看起來有自性,但是一直觀察時,就 : 找不到它自己,所以色即是空。那時候,不可說色即是空性,若說色即是空性就有問 : 題,而是說色法是自性空。譬如說,我是人。同理,色法就是自性空。 --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Buddhism/M.1414209063.A.3A6.html ※ 編輯: cool810 (123.205.66.248), 10/25/2014 15: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