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yctsai (苦 集 滅 道)》之銘言: : 善守根門、不放逸,...,不放逸,最難 ... : 明知山有苦,偏向苦山行 ... 隨喜讀經~關於﹝不放逸﹞,稍略作補充。 ─────────────────────────────────────── 《文殊師利所說不思議佛境界經》 {節錄} 文殊師利菩薩普告眾言: 「諸仁者!若諸菩薩住四種行,則能成就一切善法。何等為四?一者,持戒;二者, 修禪;三者,神通;四者,調伏若能持戒,則成就多聞若能修禪,則成就般若若得 神通,則成就勝智若住調伏,則能成就心不放逸。是故,我言:若諸菩薩住於四行,則 能成就一切善法。 (中略) 「復次,諸仁者!應知調伏亦以八法,而得清淨。何等為八?一者,內恒寂靜;二者 ,外護所行;三者,不捨三界;四者,隨順緣起;五者,觀察諸法其性無生;六者,觀察 諸法無有作者;七者,觀察諸法本來無我;八者,畢竟不起一切煩惱;是名調伏八種清淨 「復次,諸仁者,應知不放逸亦以八法,而得清淨。何等為八?一者,不污尸羅;二 者,恒淨多聞;三者,成就諸定;四者,修行般若;五者,具足神通;六者,不自貢高; 七者,滅諸諍論;八者,不退善法;是名不放逸八種清淨。 「諸仁者!若諸菩薩住不放逸,則不失三種樂。何者為三?所謂諸天樂、禪定樂、涅 槃樂。又,則解脫三惡道。何者為三?所謂地獄道、畜生道、餓鬼道。又,則不為三種苦 之所逼迫。何者為三?所謂生苦、老苦、死苦。又,則永離三種畏。何者為三?所謂不活 畏、惡名畏、大眾威德畏。又,則超出三種有。何者為三?所謂欲有、色有、無色有。又 ,則滌除三種垢。何者為三?所謂貪欲垢、瞋恚垢、愚癡垢。又,則圓滿三種學。何者為 三?所謂戒學、心學、慧學。又,則得三種清淨。何者為三?所謂身清淨、語清淨、意清 。又,則具足三種所成福。何者為三?所謂施所成福、戒所成福、修所成福。又,則 修三種解脫門。何者為三?所謂空解脫門、無相解脫門、無願解脫門。又,則令三種種性 ,永不斷絕。何者為三?所謂佛種性、法種性、僧種性。 諸仁者!不放逸行有如是力,是故汝等應共修行。 「復次,諸仁者! 菩薩所行六波羅蜜,一一具有三所治障,若住不放逸,速能除斷。 何等為三?謂: 自不布施,不欲他施,瞋能施者自不持戒,不欲他持,瞋能持者自不忍辱,不欲他忍,瞋能忍者自不精進,不欲他精進,瞋能精進者自不修定,不欲他修,瞋能修者自無智慧,不欲他有,瞋能有者 如是名為菩薩六度,一一見有三障差別,不放逸行之所除斷。 「復次,諸仁者! 菩薩所行六波羅蜜,各以三法而得成滿,此三皆從不放逸生。 何等為三? 布施三者,謂一切能捨,不求果報,迴向菩提持戒三者,謂重心敬授,護持不缺,迴向菩提忍辱三者,謂柔和寬恕,自護護他,迴向菩提精進三者,謂不捨善軛,無來去想,迴向菩提禪定三者,謂遍入諸定,無所攀緣,迴向菩提般若三者,謂智光明徹,滅諸戲論,迴向菩提如是名為菩薩六度,一一三種能成滿法,不放逸行之所生長───────────────────────────────────────普賢菩薩警眾偈》: 「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 大眾!當勤精進,如救頭然,但念無常,慎勿放逸!───────────────────────────────────────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 「此塵是欲非土塵,密說此欲為土塵;   智者能除此欲染,非是無慚放逸人。   此塵是瞋非土塵,密說此瞋為土塵;   智者能除此瞋恚,非是無慚放逸人。   此塵是癡非土塵,密說此癡為土塵;   智者能除此癡毒,非是無慚放逸人。」 -- 【雖聞善說知心藏,修諸三昧知堅實,若行放逸令粗暴,其聞及知無大義一切晝夜觀察 三門,截斷惡趣若不先善因果差別,縱少知法,然將三門放逸轉者,唯是開啟諸惡趣 不依念知,任其逸散,則所生德,極其微鮮復應學習四種資糧,是易引發奢摩他 道、毘鉢舍那道之正因─所謂:密護根門、正知而行、飲食知量、精勤修習悎寤瑜伽於 眠息時應如何行雖欲令其惡行不染,然由放逸、煩惱盛等增上力故,設有所犯,亦定 不可不思放置,須勵力修大悲大師所說,還出方便若無誠意防護之心,所行悔罪,唯 有空言又睡眠、昏沉、掉舉、懈怠、放逸、無慚、無愧、忘念、不正知等,諸隨煩惱 最易生起,障修善品,當知過患修習對治,率爾率爾令漸微劣若行於放逸,即壞凡夫 耽溺於放逸的人是糟蹋心的愚夫,如商護財貨,智當不放逸。《入菩薩行論》云 :「雖諸具多聞,正信樂精進,由無正知過,而令有犯染。」】 ~《菩提道次第廣論》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編輯: cool810 來自: 123.205.72.163 (01/08 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