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大乘無量壽經細講-第4集   請掀開經本第三面,經文第四行。   「又賢護等十六正士,所謂善思惟菩薩,慧辯才菩薩」,前一次講到這個地方。經文 的意思很深,我們要很細心的去體會,才能真正得到佛法殊勝的功德利益。在前面我也曾 經跟諸位提示過,夏蓮居老居士會集本經,最初他是將全經分為三十七品,以後重新訂正 的時候,才把它分成四十八品,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個段落。   在前面兩品,我們明顯的覺察出來,這十六位在家的菩薩,應該要分在第一品才對, 這個眾成就。眾成就裡面,有聲聞眾、有菩薩眾;菩薩眾裡面,有出家菩薩眾、有在家菩 薩眾,應該是這個分法。我曾經提出這個質疑,為什麼他要在「賢護菩薩」這個地方分段 ?這不是小段,是在這個地方另起一品,我曾經提出必有道理。這個道理你們懂得嗎?有 幾個人能看出這個門道?確實有道理,因為這十六位尊者,是全經的血脈,我們修學,能 不能抓住綱領、抓住原則,在我們佛法裡面講總持法門,你如何能掌握大總持法門,關鍵 就在此地。無論在家、出家,修行證果,有沒有成就,完全在你能不能善護自己。昨天講 的護法。你懂不懂?要用現代的話,你懂不懂愛護自己。再說得白一點,你懂不懂自愛, 這個賢護就是自愛,就是愛護自己。真正懂得愛護自己,真正懂得自愛,保護自己在菩提 道上一帆風順,哪有不成就的道理。所以從這個地方分,意義就非常非常的深廣。   接著「善思惟菩薩」,我提出了三點。我們要念四重恩。思惟,要常常思惟四重恩, 要思惟眾生苦。眾生在六道輪迴,非常痛苦,迷惑顛倒,愚昧無知,造業受報,沒有出頭 的日子。我們人間苦,三途比我們不知道要嚴重多少倍。常常想念眾生苦,如果我們自己 ,沒有能力超越三界,沒有能力脫離輪迴,三途果報我們一定要受。誰沒有造三途業?人 人都造。《地藏經》裡,地藏菩薩講得好:「閻浮提眾生,起心動念無不是罪。」這個話 說的是真的,並不過分。起心動念都是自私自利,所幹的事情都是損人而不利己。這個世 間人常講「損人利己」,那個話說錯了,損人決定不利己。損人能利己,這個事情是好事 ,我也肯幹。損人不利己,自己得的一點小利,後來的果報不堪設想,造出這種愚昧的業 因,後來感受地獄的果報。所以念眾生苦,實在講就是回過頭來,就看到自己苦了;不念 眾生苦,不知道自己苦。世間人知道自己的人太少,看別人看得很清楚,看自己看不到, 像兩個眼睛只顧往外面看,不能往裡面看。但是我們看到別人,回過頭來就想到自己,他 是眾生,我也是眾生;他今天造業受報,想想我今天也在造業,將來怎麼能避免苦報?   第三,要常常念自己的業障深重。無始劫以來,造作無量無邊的罪業,這一生能夠生 活在新加坡這個地區,新加坡是世間的福地,你前生做了一點好事,今天在這兒享福。你 的福享盡了怎麼辦?你在享福這一段期間當中,你有沒有再修福?如果享福而不修福,不 但不修福,還要造罪業,你這個福報就很快會消掉,你的罪報很快就會現前,這個麻煩事 情大了。我們思惟,要常常想這些。這是現前三樁與我們切身有關係的事情。   可是菩薩名號上有個「善」字,這善就太好了,叫我們要善思惟。什麼叫善?凡是與 真如法性相應的,這就是善;與真如法性相違背的,那就不善。這個說法很難懂、很難體 會,我們一定要把這個水平降低,大家就好懂。什麼是真如法性?我們最簡單的說,就是 這部經典。我們起心動念,所思所作,不違背這部經典的教訓,就是善。我們所想的,不 出這一部經典的範圍;我們所說的,也不違背這部經典的教訓;我們所作的,完全依照經 典的方法,這叫善。   所以印光大師就說得很好,李木源居士要我看看,我們這個講台上有四根柱子,他要 我給他寫幾個字,我們就想到,印光大師教給我們的「敦倫盡分,閑邪存誠」,這八個字 好。這八個字在現在講,那真正是可以解救這個劫難。什麼叫做敦倫倫是一類,同類、 同倫。我們是屬於哪一類?中國古時候的教育,中心的概念,就是倫常。倫常從夫婦開始 ,夫婦是住在一個房間,同一個室。這一個室,室就是一個房間,房間外面是家,家裡面 有父子、兄弟。家的外面是社會,社會裡面有君臣、有朋友。所以中國自古以來的教育是 五倫的教育,這是一類、一類的。   我們今天學佛了,五倫裡面有個特別的一類,我們是學佛的一類。學佛裡面又可以分 做很多類,我們是修淨土宗這一類。你是哪一類,你要盡到哪一類的本分。我在這種身分 、這個地位,我應該要做哪些工作,我一定把它做好,對社會、對同倫決定有貢獻,這就 叫盡分,盡我們的本分。我們盡本分,自行、勸他,自己依照經典依教奉行,然後再勸導 別人。你看經上,世尊給我們說了多少次,勸勉我們「受持,讀誦,為人演說」,這個意 思很深。受持,我們對於經典所講的,全部接受。佛的言教,佛所講的理論、佛所講的方 法、佛所講的境界,全盤接受,這是受。持,接受過了之後,永遠保持而不喪失、而不變 質,決定遵守,這是我們的本分。不僅僅如此,還要為人演說。演是什麼?做出樣子來給 人看,這是表演。生活就是表演,做出個樣子給人看。我做出這個樣子,與經上講的相應 不相應。譬如經典,佛告訴我們:「善護口業,不譏他過。」如果我們天天說別人的壞話 ,那就錯了,跟經上講的不相應,你就沒有受持、你就沒有為人演說,做出樣子給人看。 這個樣子,一定要跟經上講的相應,完全相同才行。   世出世間的學問,佛法是教育,不是宗教。教育是求學,我們有個恭敬心、真誠心, 去向老師們求學。古人常說,「只聞來學,未聞往教」,這是師道。只有學生來求學,沒 有老師去找你、去教你的,沒這個道理,那這個道就不尊了。尊師重道。師道有師道的尊 嚴,你一定要懂得去求學。   哪個是善知識?哪個是好老師?我們今天師道這一倫,給諸位說,這是自古以來,真 是祖祖相傳。什麼人是你的好老師?你自己心目當中最景仰的、最佩服的這個人,這個人 就是你的善知識,就是你的好老師。你心中所佩服的,他是個凡人,他是個默默無聞的人 ,你最佩服他、最敬仰他,你跟他學,你能成功。阿彌陀佛來了,釋迦牟尼佛來了,你對 他沒有恭敬心,你對他不佩服,你就天天跟著佛,你什麼都學不到。這個道理在什麼地方 ?其實很簡單,你不佩服他,你聽了他的東西,不肯照做。他教你這一套,你搞的是那一 套,不聽話。真正敬仰的老師,你聽話。老師自己沒有成就,不要緊,老師做不到,老師 教你,你都做到;老師樣樣不如法,但是他教你那個方法是如法,你統統都照做,你成佛 ,你作祖,你超過老師。   我們求善知識,善知識在哪裡?善知識就是我心目當中,最景仰、最佩服的人。他給 我講話,我百分之百的依從,一點都不敢違背,這個人就是我的善知識。不是說他的名氣 大、聲望高,他所講的你是陽奉陰違,這個是決定不能成就的;不但不能成就,而且造作 的罪業很重。什麼罪業?欺師滅祖,欺騙老師。你何必去拜他作老師,拜他作老師,又要 欺騙老師。欺騙老師,老師是有師承的,祖祖相傳,你欺騙老師,你就瞧不起祖師,歷代 祖師,再往上去就瞧不起佛菩薩,這是真的。你要真正能夠尊敬佛菩薩,這個經是佛說的 ,你怎麼敢違背。讀了這個經,甚至於為人家講這個經,講得天花亂墜,講得叫人點頭, 自己所作所為,跟經上所說的完全相違背,不信佛。   信佛這個事情好難、好難。我學佛七年出家了,發心出家。出家之後,我一出家就開 始講經,教佛學院。出家兩年之後,我才受戒,我已經講經講了兩年。受完戒之後,我到 台中去看李老師,李老師一見我的面,就跟我講:「你要信佛。」我這一聽都呆了。一見 面沒二話說,就指著我,你要信佛。我一下就愣住了。老師就跟我解釋、給我說明:「信 佛不簡單。不要說你現在已經出家、已經受戒了,而且已經在從事於弘法的工作,不見得 是真信佛。有人出家一輩子,八十、九十還不信佛。」他那個信佛的標準是什麼?佛在經 上講的話,你統統做到了,才叫信佛,你沒做到的人,你不信。信了,哪有不做的道理, 不肯做就是不肯相信。所以給我講,「信佛」這兩個字太難、太難。   世尊在《華嚴》、在《大智度論》裡,都說明「信為道源功德母」信心成就,沒有 一樣不成就,我們修行證果,信心是泉源、是根源。你沒有堅固的信心,你怎麼能成就? 你要有這個信心,敦倫盡分一定做到。閑邪存誠,邪是邪知邪見,閑是防止,你要懂得防 止,預防邪知邪見。預防的方法,李木源居士講得很高明,他那天跟大家講的一些話,我 聽到了,我點頭。他頭一個就是告訴人,不要聽電話,他說電話一拿在手,一講一個小時 、半個小時,全是是非。他叫淨宗學會的幹部,沒有事不要聽電話,也不要打電話,可以 避免許許多多不正確的思想、概念。我常講,不看報紙、不看電視、不聽廣播,你的心地 清淨。我們在今天這個社會,在家居士有工作、有事業,你的工作事業上,必須要知道的 ,你去接觸;沒有必要知道的,一概還是不知道的好,保持你的清淨心,這叫善思惟。真 正做到「敦倫盡分,閑邪存誠」。心地對人要真誠,沒有絲毫虛偽,別人以虛偽心對待我 們,我們要以真誠心待人。為什麼?他搞六道輪迴、他搞三惡道,我是要到西方極樂世界 見阿彌陀佛的。阿彌陀佛歡迎的是真誠心的人,口是心非的人,阿彌陀佛不會接納。古大 德在經典註疏裡頭,說得太明白、太清楚,「言行不相符,念佛念得再多,都不能往生」 。我們自己如果下定決心,有這個弘願,這一生當中一定要往生,一定要依教奉行。   所以這一次,我們這個殊勝的法緣,我們這一會,我一定把這個經,詳詳細細、透徹 的講一遍,我們不限時間,三年、五年都沒有關係。你們來聽,聽一次,有一次的受用, 一次聽懂了,你能夠去照做,一生受用不盡。何況你每一會都來聽,那還得了嗎?可是我 們這樣做,我們這個善思惟,是不是就到了很圓滿?沒有,也不過是七成、八成而已。怎 樣才圓滿?一心專念阿彌陀佛,你就圓滿了,決定得生淨土,心裡頭念念是阿彌陀佛。   我也曾經勸過一些同修們,我也是勸人家在打電話,李木源他老人家說是不聽電話, 我是說可以聽電話。聽電話怎麼聽?我們就一句阿彌陀佛,聽他講話,他講話,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講一個鐘點,我就念一個鐘點阿彌陀佛,沒有二話說。他的廢話不斷來,我 們阿彌陀佛就直接進去。我這個辦法也不錯,又不要花自己的電話費,你說是不是。他打 電話來,我們把阿彌陀佛一句一句的,往他阿賴耶識裡去灌,他的話我們一句沒聽到,阿 彌陀佛、阿彌陀佛。甚至於說你要不聽的話,你把聽筒塞起來,光是我們嘴巴說,我說他 聽得見,他說我聽不見,這個法子妙絕了,這法子好。念佛求生淨土,念念有阿彌陀佛, 這才叫善思惟做到圓滿。我們要學善思惟菩薩,落實在自己的生活上。自己就是賢護菩薩 ,自己就是善思惟菩薩,應當要曉得。   佛法裡面所說,許許多多諸佛的名號,你看現在有很多道場,過年的時候拜萬佛。《 大藏經》裡頭有一部經叫《萬佛名經》,佛名經,都是佛的名號,裡面總共有一萬兩千多 尊佛的名號。那些佛是誰?給諸位說,都是自己,是自己的性德。性德為什麼說這麼多名 號?性德是無有窮盡的,別說一萬個名號說不盡,億萬個名號也說不盡,無量無邊,性德 。所有一切佛的名號,是自己性德,所有一切菩薩的名號,是自己的修德,從修德顯示我 們自己的性德。所以我們念這些菩薩名號,念誰?念自己。自己知道保護自己,知道自愛 ,知道護自己的法,那你就是賢護菩薩。你思想見解純正,你就是善思惟菩薩,不是別人 。這些菩薩名號放在自己,菩薩現身來表法,他是教導我們的,就跟我前面跟大家講,我 舉一個例子,舉天王殿的彌勒菩薩、四天王,全是自己,完全落實在自己身上,那裡是外 面境界,我們才能得到真實受用。   由此可知,這十六位菩薩也不例外,也是我們圓滿的修德。十六不是數字,十六是代 表圓滿。我們顯宗,多半是用七代表圓滿、用十代表圓滿。密宗裡頭多半是用十六、用二 十一,用這個來代表圓滿。像《彌陀經》上講的十萬億佛土,這是顯宗說的圓滿。本經說 的二百一十億佛剎,那就是二十一擴大到二百一十億,都是表法的意思。我們要把它看成 數字,那就錯了,你就體會不到裡面的經義。 3.慧辯才菩薩   再看底下一尊,『慧辯才菩薩』。言語是人與人之間溝通最重要的手段。孔老夫子教 學,第一個是德行,第二個就是言語。佛法教學也不例外,賢護、善思惟是德行,慧辯才 就是言語,這真跟孔老夫子教學不謀而合。辯才裡面要有智慧,你的辯才就積功累德,就 不造業了。沒有智慧,最好是不要有辯才,如果有辯才,沒有真智慧,辯才造的業可就大 了。能言善道,可是說出來都非正法,迷惑人心,這個罪就很重。   諸位讀《論語》,你看孔老夫子,曾經也短時間做過官,做過魯國的大司寇,他老人 家一上任,就把當時少正卯殺掉。在現在是絕對不許可的,現在是不行的。少正卯犯什麼 罪?沒罪,你找不出他的過失。孔老夫子為什麼殺他?就是他能言善道、口是心非,到處 去搞是非,把人心迷惑了。他有辯才,大概孔老夫子都辯不過他,沒法子了,殺掉他。這 歷史上有記載,孔老夫子誅少正卯,少正卯的罪行,邪知邪見,很有辯才,他那些惡知見 影響社會,很多人聽信他的話,這是夫子沒有法子,用這種手段。   所以這個辯才,對我們每一個人來說,都很重要。《楞嚴經》上說的好,「末法時期 ,邪師說法,如恆河沙」。我有一年,很早,大概是七七年、還是七八年的時候,我記得 我初到香港去講經。香港暢懷法師告訴我,香港有一個基督教的機構,叫道風山。他們做 什麼工作?專門把出家人,出家人那個時候到香港之後,沒有依靠、沒有地方住,他們接 待,接待得非常優厚,供給你吃、供給你住,天天帶你遊玩。它裡頭有佛堂,你看他多開 放,基督教裡頭有佛堂,天天叫你拜佛,叫你去讀經,待你好得不得了。人總有感情,過 個兩、三個月,「基督教好,佛教不行。佛教道場不能住,法師理都不理,哪有基督教這 麼熱心對待我」。以後經也不念了、佛也不拜了,到他的教堂去了。很多法師都還俗,都 進入他那裡面去。暢懷法師把這個事情告訴我。我說:那難得。我說:我們去看看。   我就到道風山去參訪、去訪問。看看裡面有一些法師,已經穿了還俗的衣服,告訴我 基督教怎麼樣慈悲、怎麼樣博愛,說得很好。道風山的主人來接見我,大概也是想勸我。 我看了之後,我說:我很感謝你們,你們的工作做得非常好。他聽了有點不是味道,也是 愣住了。然後我就告訴他,我說:我是真的感謝你們,不是假的。你們把這些出家人,勸 了還俗,信基督教,我很感謝你們,真誠感謝,我是真誠心,一點虛假都沒有。他也愣住 了。他說:為什麼?我說:「佛法傳到今天,三千年了,佛門裡頭也是良莠不齊。你們基 督教傳到今天,基督教今天是一九九八年,將近兩千年了,你們裡面的分子,也不能保證 個個都是精英,也有一些敗類。」這他也同意。我說:「我們佛門這些垃圾,自己沒有法 子清理,你們統統把我掃除清理掉了,我怎麼不感謝你?當然感謝你。」我說:「你的道 風山,是我們佛門裡頭的垃圾站。你的幾句話,就把我們人心動搖了,這個人沒有道心。 沒有道心不能學道,你把他清除到這邊來,好極了!」   我訪問道風山,教導他。你看,我讚歎他,我沒有毀謗他,我說他做得好,我非常感 謝你。你看我們多歡喜,歡歡喜喜把問題解決了。叫他多想一想,他所動搖的、收去的那 些人,都是佛門的垃圾,佛門的精華一個也沒有動搖。他要能夠醒過來,以後就不搞垃圾 站了,不再去勸出家人還俗。所以我們要是從正面說,你造了很多罪業,你怎麼樣怎麼樣 ,那他很高興,你看我們做成功了。我這一分析,我分析真的,一點都不假,你們做的完 全沒有功德,所吸收到那邊去的,全是佛門信心不堅固的、道心不堅固的,迷惑顛倒、見 利忘義的,這一些不是好分子,你們收去了。所以我們要有智慧的辯才,你有智慧,你才 能看得清楚、看得明白,你的言語才能真正教導人,勸人不要造惡業,惡業造不得,後果 不堪設想。   有這種辯才,應當好好去利用它,用在什麼地方第一殊勝?對於這個法門專修專弘, 無比的殊勝。十方一切諸佛如來,沒有一尊佛不弘揚這部經,沒有一尊佛不講這部經,沒 有一尊佛不勸人念佛求生淨土。我們有這個能力,為什麼不替佛增一分光明?我們自己也 真正得佛光的加持。這才是真正智慧辯才,我們要善於運用,要認真的學習。 4.觀無住菩薩   下面一位,『觀無住菩薩』,這是功夫真正得力了。前面所說的都是基礎的條件。正 如同我們學佛,也學了不少年,也聽了很多經,可是要問問,你的功夫怎麼樣?你的煩惱 少了沒有?你智慧有沒有增長?你這個思想言行,惡業是不是少了,善業是不是多了?這 些屬於功夫上的問題。我們學佛的人,講老實話,功夫不得力;也就是說,佛法是學了, 天天也在念佛,往生沒有把握。沒有把握要說有把握,那叫大妄語,那個罪業是墮阿鼻地 獄的。真正老實人說老實話,沒有把握,沒有把握就是功夫不得力。   佛在此地,接著就教給我們「觀無住」。諸位看這個名號,就能想起般若經典,《金 剛經》上講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觀無住就是應無所住。過去唐朝時代,禪宗的 六祖惠能大師,就在《金剛經》上這兩句,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觀」是觀察世間,不 是叫你想,一想就壞了。想怎麼樣?想,落在意識裡頭;觀,不用意識。禪宗參禪,為什 麼叫參、叫參究,為什麼不叫研究?研究,沒有離開心意識,也就是我們今天講,沒有離 開思惟、想像。我們多想一想,那是屬於研究,那是用的意識。參,不用意識;觀,不用 意識。不用心意識就叫做觀,用心意識就不是觀。   怎樣叫做不用心意識?這個好不容易懂。我們先要了解,心意識的相狀是什麼樣子? 心意識的作用是什麼樣子?然後漸漸去體會它。這個心是阿賴耶識,落謝種子,我們現在 講落印象。我們六根接觸六塵境界,都落一個很深的印象,落印象是阿賴耶的作用。我們 見色聞聲會分別,分別是第六意識的作用;因分別而執著,起貪愛,生了感情,引起煩惱 ,於是乎就堅固的執著,執著是末那識。我們了解這個狀況,大致上就可以明白一些,他 們參禪的人、他們研教的人,人家功夫怎麼樣會得力?他們不用心意識,也就是說,他們 不分別、不執著。研究經教也不分別、也不執著,不但不分別、不執著,不落印象,這個 高明。   研究經教如此,在日常生活當中也如此,處事待人接物,對人對事對物,都不分別、 都不執著、都不落印象,乃至於穿衣吃飯。所以禪宗,諸位也許聽說,意思不是明瞭,聽 說趙州茶,趙州和尚,人家去參訪他,「吃茶去」,他就是這一句,度化了一切眾生。你 不要以為「吃茶去」,好,你真的去端茶杯,去喝茶了。他那個「吃茶去」就是告訴你, 在日常生活當中,飲食起居裡面,不落印象、不分別、不執著。哪一樣不是禪?哪一樣不 是功夫?只要一切法裡頭,不分別、不執著、不落印象,就是無住。才有一點分別、執著 ,你的心就有住,有住就壞了。有住,就生煩惱、就起障礙;無住,就跟法性相應。為什 麼一定要無住?佛不是無理的要求人,因為,無住與事實真相相應,有住跟事實真相相違 背。就是前面我們講的善思惟,無住是善思惟,有住就不善。   《金剛經》上講得好,你看佛說的,「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三心不可得。」說明能得之心不可得。能得之心不可得,你要是以為有得,假的,哪是 真的。外面境界,你所得的,經上說得很清楚,「萬法緣生」。連佛法也是緣生,所以佛 法不可以執著。佛講,「法尚應捨,何況非法」,那個法是佛法。佛法為什麼要捨?因為 佛法是緣生之法,因緣生法,凡是因緣所生法,當體皆空,了不可得。你看,所得不可得 ,能所兩邊都不可得,你怎麼可以住?住就是得的意思,你心一有住,錯了。   我們今天對於萬事萬法,佛教給我們隨緣,隨緣就自在,什麼都好,有也好、沒有也 好,都得大自在。絕對沒有一點得失的念頭,沒有一點取捨的念頭,於一切法無取無捨、 無得無失,這叫無住。由此可知,無住就是涅槃,無住功夫達到極處,就是大涅槃的境界   在戒定慧三學裡面來說,這屬於定功,甚深的禪定。定要有慧,定要沒有慧,這個定 沒有用處,不起作用,定一定要有慧。慧是什麼?生心,雖生心,還是無住,這才叫高明生心跟無住是一樁事情,不是兩樁事情。如果你說,生心妨礙了無住,無住妨礙生心, 這是我們世間人的觀念,也是世間人真的現象。譬如工作太忙了、事情太多了、應酬太多 了,妨礙我清淨心;我要修清淨心,把那事情統統都離開,什麼都不要問,我才能做到清 淨心。這麼繁忙,心地又那麼清淨,這個太難了,這做不到!一定要做到。為什麼?知道 相是假的、體是空的,假的相再忙碌還是假的,哪有礙事?理事無礙、事事無礙,那就是 《華嚴》境界,入無障礙的境界。這種功夫、這種受用,這是真實的受用,完全得力於觀 無住,觀察世出世間一切法,空無所有。佛在經上講,「夢幻泡影,如露如電」,佛教給 我們「常作如是觀」,這就是修「觀無住」。   你能夠常常這樣,觀察世出世間一切法,你就是觀無住菩薩,你的功夫焉能不得力。 念佛功夫得力,決定得生淨土,而且品位一定也很高,不在中下輩。所以這個很重要、很 重要。你有這種修行的功力,經題上講的修行的總綱領,你能夠得到。這個總綱領,就是 「清淨、平等、覺」。我們今天「清淨、平等、覺」得不到,就是患得患失。有得失的心 、有取捨的心;還有更嚴重的,貪瞋痴慢的心;還有貢高、嫉妒的心,這個糟糕!這是我 們這一生修學最大的障礙。   過去我們在此地,曾經用四個月的時間,講了一部《金剛經》,這個錄音帶現在都在 流通。為什麼講這部經?實在講,就是觀察許許多多念佛的同修,功夫不得力,不能放下 ,所以講一部《金剛經》,幫助大家看破、放下。希望我們念佛的功夫能成就,不能得一 心不亂,至少要得功夫成片,我們凡聖同居土往生,決定可以去得,那這個《金剛般若》 ,對我們的幫助就大了。 == 南無阿彌陀佛。 -- 總之,不管是什麼樣的人,得到自己快要死亡的消息時,應該坦然面對,應該歡喜—— 「聽說我活不了啦,啊,快樂快樂!阿彌陀佛,大家再會,拜拜了!」 ——索達吉堪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編輯: summertrees 來自: 211.74.113.222 (12/31 12:41)
whatflower:淨空法師好厲害啊,每次一講就一大篇,內容深廣又 01/01 03:03
whatflower:不會偏題! 讚歎!阿彌陀佛! 01/01 03:04
summertrees:對啊,但妳又不會覺得太沉悶,因為有很多故事例子穿插XD 01/01 09:12
summertrees:我自己標重點的時候,常常是不知不覺就標完了 01/01 09:13
j45xu3:阿彌陀佛 01/06 1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