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大乘無量壽經細講-第25集   請掀開經本,第七面第六行: 5.獲諸佛無量功德   【悉獲諸佛無量功德。智慧聖明。不可思議。】   從這個地方看起,這是第四段也是總結。這個一大段的經文,經文相當的長,這是與 會的菩薩眾。在這個總結的經文裡面,『悉獲』,與會的這些菩薩每一位都得到『諸佛無 量功德』。此地講的「諸佛」有兩個意思:一個就是說的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另外一個意 思直接指阿彌陀如來,阿彌陀如來也叫做諸佛。『智慧聖明』,什麼叫做「聖」?這個意 思我們一定要很清楚的把它說明白。古時候對於一個人,這個人有智慧,對於宇宙一切萬 事萬理,他都能夠明瞭,而且能夠徹底的明瞭,這個人就稱為聖人;明瞭而不夠透徹,這 算是賢人,聖賢有這一點的差別。『不可思議』,總結菩薩眾這個一大段的經文,無量功 德就是指前面所敘說的。   在這個地方我們必須要明瞭,世尊在此地為我們說明菩薩的智慧大德大能,只舉了一 個例子「八相成道」,舉這一個例子。而其實我們從這一個例子當中,就要能夠明瞭,這 一些極樂菩薩們個個都是萬德萬能。在十方無際的剎土當中隨類化身,應以佛身得度,就 像此地所舉的這個例子,示現八相成道,示現佛身而為說法。既然能現佛身,當然佛以下 的菩薩身,聲聞、緣覺身,六道眾生身,乃至於無情眾生的這個身相,沒有不能現的,說 明他們隨類化身,隨機說法,達到究竟圓滿。到底這個在西方極樂世界,是哪一個層次的 菩薩?或者是哪一個品位的菩薩?我們在這一部經裡面,特別是四十八願,四十八願是西 方淨土的根本法,這裡面阿彌陀佛明白的給我們開示,西方極樂世界是平等法界,不可思 議。凡是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個個都有這個能力,都有這個神通,都有如此的智慧 ,沒有一樣不圓滿,所以從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去的,一直到實報土上上品,都能如是 的示現。像《觀世音普門品》裡面所講的,「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觀音菩薩 三十二應,三十二是三十二類,每一類無量無邊。   我們讀到這個地方,如果稍稍有一點體會,你一定就想到,西方極樂世界我們應當去 ,一定要去。唯有到西方極樂世界,才能得到真正的自在,真實的自在,才能實踐我們的 根本大願,才能滿足我們一切的希求,這是常言說得好,「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我們 學佛,在佛門當中有求未必有感應,可是到了西方極樂世界就不然,百分之百的感應。這 個理,道理,事實真相,世尊在本經都給我們說得很清楚、很明白。所以此地講的「諸佛 無量功德」,那就是究竟圓滿的功德,智慧、德能、神通、方便沒有一樣不圓滿,這是不 可思議的境界。落實到我們現前生活之中,我們應該要怎樣修學?   現代我們居住的地球,由於科技的發達,地球是愈來愈小,不是地球縮小,是交通太 方便了。今天我在聯合早報看了一段消息,美國現在發展一種快速的飛機,這個飛機從美 國的加州飛到日本,現在差不多是要九個小時,將來快速的飛機只需要一個半小時。我們 就能夠了解,這種飛機環繞地球一周,頂多只要六個小時,六個小時就環繞一周,所以地 球愈來愈小了。現在的網路,電腦的網路,諸位知道我們在此地講經,聽眾不只講堂坐的 這些人,網路同時傳遍全世界。下一個世紀我們知道,科技進步到人人都必須要使用電腦 ,底下一個世紀是電腦的時代,電腦變成我們生活的必需品。每一個人從電腦裡面都能收 聽都能收看,我們的影像也在裡面,跟電視一樣。所以任何地方我們講經,都是對全世界 在講,很接近此地所說的「悉獲諸佛無量功德,智慧聖明,不可思議」,有一點像,有一 點相似。 (s:法師講經是1998年,是15年前,那時電腦是昂貴品,根本還沒有youtube,如今電腦 真的變成必備品了。在網路上觀看影片已經是稀鬆平常的事了。)   佛菩薩他教化的對象,是盡虛空、遍法界無量無邊諸佛剎土,我們一定會想到這麼多 的佛國土,每一個佛國土裡面又有許許多多的眾生,這些數量都不是我們數學的數字能夠 表達得出來。我們今天講地球人數,現在統計大概有六十億,但是這只說是一個地球,如 果要是說釋迦牟尼佛的娑婆世界,眾生數字就多了。娑婆世界有多少個太陽系?照經典一 般的講法有十萬億個太陽系。如果照黃念祖老居士的講法那更了不起,他老人家所講的, 佛經裡面講的一個單位世界,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銀河系。釋迦牟尼佛的教區多大?十萬 億個銀河系。這裡面有多少眾生,我們有沒有想過?好像很多學佛的同修沒想過這個問題 ,其實這個問題對我們的關係太大太大,你沒有想過是你粗心大意。佛法的教學目的何在 ?我們不能不知道,我們應當都能夠說得出來,你能夠說得出來,說得清楚、說得明白, 社會大眾才知道佛法應當學,非學不可,不學不行。為什麼?佛法的教學調和眾生的,佛 的十號裡面有「調御丈夫」。   我剛才說的這是個前提,現在地球縮小,說明人與人的關係愈來愈密切。不像過去農 業時代,許多人老死不相往來,他的生活圈子很小,一生過著平淡的生活,跟外界不接觸 。現在逼著你非接觸不可,這一接觸問題來了,每一個國家地區文化背景不相同,生活方 式不一樣,意識形態也不相同,宗教信仰也不相同。這樣一接觸,許許多多不相同的這些 文化發生衝突了,這一些衝突要不能夠化解,會對社會帶來許許多多的動亂不安,現在所 謂的歧視,不僅僅種族的歧視,宗教的歧視,文化的歧視,多了。這些歧視嚴重的時候, 就產生暴動、鬥爭,乃至於戰爭,這不是我們每一個人所希望看到,但是這些事實擺在我 們面前,似乎是無法避免,於是我們才深深體會到,佛法教學重要了。佛法最重要的就是 教我們如何消除這一些隔閡,所以佛法教學的總綱領,是說明宇宙人生的真相,真相明白 了,這些問題自然就解決。所以真正能解決二十一世紀的一切問題,我們不能不留意佛陀 的教育。   從這個地方使我們體會到,中國古代至少在兩千年前,漢朝初年的時候,現在一般學 術界認為《十三經》的《禮記》,應當是在戰國末尾漢朝的初期那個時候完成的。《禮記 》裡面有一篇《學記》,可以說是我們中國古老的教育哲學,裡面告訴我們「建國君民, 教學為先」。使我們想像現代化的國家,都非常著重國家的基礎建設。但是基礎建設裡面 把教育忽略,只注意到交通的建設,交通裡面包括的有鐵路、公路、港口、機場這一些設 施。水利的建設,能源的開發,大家只注重這些物質建設,可是比這個更重要的是教育。 現在我們也看到無論是國內國外,好像教育都很發達、都很普遍。我今天提出這個問題似 乎是多餘的,我們國家教育辦得不錯了,其實我所說的教育跟現在世界上一般的教育不一 樣,怎麼不一樣?現在這個學校再多,教育再發達,有沒有消滅種族歧視?有沒有消滅文 化的歧視?有沒有消滅宗教的歧視?沒有。不但沒有,這些問題還愈來愈繁雜,愈來愈嚴 重,由此可知,教育出了問題,教育有了偏差。   我們依照中國古老的教育的思想,以中國儒家做個例子,中國教育採取孔孟的學說是 在漢朝初年,漢武帝制定的教育政策,在這兩千年當中政權有轉移,改朝換代,可是漢武 帝制定的教育政策,一直到滿清都沒有改變,這一個政策能夠用兩千年之久,也是不可思 議。儒家教學內容是什麼?倫理道德。孔夫子教學分四個科目,如果要用現在以大學來講 ,他這四個科目就是四個學院。第一個是「德行」,把德行擺在第一位。德行裡面包括些 什麼?包括倫理,這個倫理是廣義的倫理,不是狹義的,教導我們人與人的關係。現在哪 有這種教學?這是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就在此地。告訴我們夫妻的關係,父子的關係, 兄弟的關係,君臣的關係,朋友的關係,這是「五倫」。我們能把人與人的關係搞清楚, 人與人的義務我們都能夠盡到,是道義,講道義而不是講利害,教育才算是成功,這樣子 才能消除人與人之間所有的誤會隔閡。倫理第二個項目,是教我們認識人與自然萬物的關 ,這個關係搞清楚,就能夠維繫整個地球上自然生態的平衡。今天我們大家都知道的, 地球生態失去平衡,這個問題非常嚴重,這是大家不了解我們人與生活環境的關係,要怎 樣愛惜環境,保護環境,培養環境,而不是破壞它、糟蹋它。   中國人不是不懂得科學技術,在漢朝的時候,我們在史書裡面記載,今天世界上先進 的一些發明,最初都在中國,中國人為什麼不繼續發展科技,這裡面有很深的道理。如果 中國在兩千年就開始發展科技,恐怕現在這個世界已經早就被毀滅掉了。中國這些聰明人 ,他有倫理的觀念,他對歷史負責任,對廣大的群眾負責任,如果這個科技是有害的,雖 然有利,它有副作用。譬如現前大家都曉得,南極天空臭氧層破了一塊很大的洞,現在面 積是愈來愈大。臭氧是保護地球的,吸收太陽的紫外線,如果沒有這層東西保護,太陽直 接照到地面上,地球上很多動物、植物都不能夠生存,都會消失掉。這個臭氧怎麼會破掉 ?科技的副作用。我們中國古老的祖先了解這個狀況,不發展,讓我們這個世間生命多延 續幾年,不是不懂科學技術,這是說人與大自然的關係;在佛經裡面講,正報跟依報的關 係非常密切。   更深一層的,儒家講得少佛法講得多,人跟宇宙的關係,佛家講盡虛空、遍法界,大 宇宙裡面,這一般人講天地鬼神,佛法裡面講的六道,講的十法界,講的十方一切諸佛剎 土,跟我們有什麼關係?都要搞清楚,都要搞明白。然後我們自己才知道怎樣生活?怎樣 做人?怎樣做聖賢人?聖賢人在佛教裡面就是佛菩薩,佛是聖人,菩薩是賢人,過聖賢的 生活,過智慧聖明的生活,那我們多幸福、多美滿,這是佛教育。這才能真正解決二十一 世紀,不同的國家,不同的種族,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宗教信仰,如何能夠在這個地球上 和睦相處,互助合作,共同來繁榮這個地球,共同來造福社會,這個要靠教育。所以在今 天我們面臨社會現實的狀況,我們展開佛的經典有無限的感慨。但是現在有沒有危機?有 危機,危機是確實有這樣好的東西,可以解決一切眾生問題的典籍在,沒有人認識,沒有 人宣揚,反而令社會大眾產生很多很多的誤會。佛教變成宗教了,變成宗教有什麼不好? 宗教與宗教之間有排斥、有歧視。所以佛教不是宗教,佛教是解決一切問題的學問,你把 它看作學術也可以,術是方法,它有理論有方法,確確實實能幫助我們解決個人的問題, 家庭的問題,你事業上的問題,國家的問題,世界的問題,你說這是多麼現實的學術。   民國初年在中國歐陽竟無大師他知道。歐陽竟無是楊仁山的學生,他曾經有一個講演 ,講題是「佛教非宗教,非哲學,而為今世所必需」。從這個講題上我們體會到,他真的 認識了,他真的省悟過來。可是他生在中國變亂的一個時代,雖然發了大心辦學,培養續 佛慧命弘法的人才,他在南京辦支那內學院,只辦了兩年就停辦,時間雖然短,幾乎民初 一些大法師、大居士,都是這個佛學院裡面學習出來的。非常可惜他這個佛學院的壽命太 短,如果他能辦個十年、二十年,我相信我們今天的世界不至於有這麼大的動亂,不至於 有這麼多的災害。這些道理,我們在講席當中多次的詳細說明過。在七十年代,一九七0 年代,英國歷史哲學家湯恩比,在一個國際會議上他發表了一篇講演,裡面提到「真正能 解決二十一世紀的問題」,他指出來「只有大乘佛法與孔孟的學說」。歐陽先生大概在二 十世紀的初期,大概是在一九二0年前後,在那個時候說出來的,湯恩比在一九七0年說 出來的,相差半個世紀。他們的看法、見解幾乎完全相同,肯定大乘佛法能解決問題。這 是我們為了現前苦難的眾生,我們要認真努力修學,把佛陀的教學發揚光大。   為了避免佛學上一些名詞術語,這些名詞術語往往令很多人產生誤會,一聽到一看到 就產生排斥不能接受,認為這是迷信、這是宗教。所以我們這一次在此地講《無量壽經》 、講《華嚴經》,我們的總題目,就是旁邊兩邊柱子上寫的「學為人師,行為世範」,這 八個字實在說就是全部的佛法。你要說佛法的內容是什麼?這八個字說盡了,一點都沒錯 ,一點都不勉強。「師」是什麼?表率。「範」是模範。佛菩薩教導我們,我們個人要做 一切人的表率,要做一切人的模範;我們的家庭,要做這個世間所有家庭的模範;我們所 從事的行業,要在全世界同行業裡面做典範,這是佛經典裡面所講的真實的內容。不但是 大乘經,小乘經也不例外,字字句句都落實在我們現實生活之中,從來沒有跟我們生活脫 節。這一次我們不受時間限制,我們可以採取長講、細講,如果不仔細的來說明,怕大家 聽了觀念依舊轉不過來,如果我們依舊把它看作宗教,把佛菩薩看作神明,我們就全部都 錯了。   「佛、菩薩、阿羅漢」,這些名詞在佛教教育裡面,嚴格的說它是學位的名稱,我們 要清楚。佛教的活動如果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社會教育工作者。釋迦牟尼佛就是這麼一 個身分,這麼樣一個人物,完全盡義務,真正顯示出來,做出榜樣給我們看,「於人無爭 ,於世無求」,在一生當中全心全力從事於社會教學的工作,這是他偉大之處,使我們後 人景仰之處。他有無盡的智慧,無盡的德能,為什麼他要來從事教育工作?說明教育不但 是國家基礎建設,是整個世界的基礎建設,他從事這個工作。我們現在明白了,不但是世 界的基礎建設,實在講是盡虛空、遍法界最基礎的建設。諸佛菩薩了不起,他們從事於這 個工作,我們現在人所說的犧牲奉獻,為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謀幸福,《無量壽經》 上講的「惠以真實之利」。   我們今天讀這一品經文,至少要能有這個認識,有這個認知,然後激發自己的道心, 佛在經上講的「發菩提心」,立大志願,我們要學佛,我們要學菩薩。尤其是出家的同修 ,也許你出家的時候是糊裡糊塗出家,你並沒有搞清楚,你並沒有認識,就糊裡糊塗出家 。出了家,現在搞清楚,搞清楚問你,你願不願意發願、願不願意發心,做一個社會教育 工作者,完全盡義務不求任何報償,你願不願意這麼做?不願意這麼做,還俗還行。願意 這麼做,那很好,很難得,你這個出家總算是搞明白、搞清楚出家,不是個糊塗出家。我 們要真幹,決定捨棄名聞利養,絕不貪圖五欲六塵,我們願意過最低水平的生活。這個話 現在雖然是這麼講,可是出家人的生活,在一般水平之上不是最低水平。你看看你們晚上 在這裡念佛,今天晚上又有三十六小時念佛,念佛堂外面擺的那些供養很豐富,吃的、喝 的營養品應有盡有,不是最低水平,高水平的。可是要記往,決定不能起貪心,佛為什麼 教我們過最低水平的生活?斷慳貪,用意在此地,成就你的戒定慧,真正到戒定慧成就, 你就得大自在。處順境沒有貪愛之心,處逆境沒有瞋恚之心,真正做到像《金剛經》上所 說的,那是一個絕對的標準,我們應該努力向這個標準去提升,「無我相,無人相,無眾 生相,無壽者相」。如果達到這個標準,你就超越十法界。為什麼?十法界裡面四相都具 足,離了四相,十法界就沒有了,你就契入一真法界。   本經裡面所講的極樂世界,《華嚴經》裡面所說的華藏世界,實在說華藏跟極樂是一 不是二,極樂是華藏的精華的地區。好像我們這是新加坡的烏節路,市中心最好的區域, 那是極樂世界,沒有離開華藏。這是我們今天總算是搞清楚、搞明白,知道自己的身分, 知道自己的使命,知道自己為什麼到這個世間來,來幹什麼?這相當不容易,這搞清楚, 你總算是做一個明白人,不是糊塗人。真正想搞清楚、搞明白,一定要深入經藏,我們今 天的認識才算個開端,不夠深入,為什麼?智慧沒有開,善巧方便沒有,日子還是過得很 辛苦。如果你智慧開,你得善巧方便,你的生活會過得很自在、很快樂、很美滿。無論你 過的是什麼樣的生活,無論你從事於哪一個行業、哪一種工作,你一定是自在快樂。為什 麼?覺悟了。所以佛法講「破迷開悟,離苦得樂」,這話講得正確。苦從哪裡來?從迷來 的,迷了就有苦;樂從哪裡來?樂從覺悟來的。我們現前的生活,或者是貧賤、或者是富 貴這都不相干,貧賤人有自在快樂,富貴人也有自在快樂,從自在快樂上來講,貧賤跟富 貴沒交涉,沒關係,關鍵在迷悟。所以經典不能粗心大意,要很細心的去讀誦、去體悟, 我們才能得到真實的受用。   實在說「諸佛無量功德,智慧聖明」,還有一層更深的意思,那是什麼?是我們自性 裡面本來具足的。這個世尊在大乘經裡面才有說,小乘經裡面佛沒說過。《華嚴經出現品 》裡面尤其說得明白,「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無量功德」是德相,「智慧聖 明」是智慧,一切眾生自性本具的。我們為什麼把自己的無量功德智慧失掉?給諸位說, 說失掉不是真的失掉,自性本具的怎麼會失掉,決定不會失掉。現在我們的智慧功德不起 作用,不起作用,佛給我們講有障礙,並不是失掉,是你有障礙障住它不起作用,只要你 把障礙除掉,你的智慧德能就又現前了,現前跟十方一切諸佛如來無二無別。究竟是什麼 障礙?佛為我們一語道破,妄想、執著,「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佛給我們說破了 ,我們怎麼辦?要把妄想執著捨掉,把障礙除掉,我們自性的本能就恢復。佛說個妄想、 執著,裡面還有一個分別,是不是佛說漏掉的?沒有。分別可以包括在執著裡面,也可以 包括在妄想裡面,也可以把它省略掉,我們再說分別,這個意思就非常明顯、非常具足。 由此可知,這三種障礙在佛法裡面講是煩惱,執著是見思煩惱,分別是塵沙煩惱,妄想是 根本無明,也叫做無明煩惱。這三種煩惱,見思煩惱、塵沙煩惱、無明煩惱,佛教我們什 麼?斷煩惱而已。   這樁事情我們要真幹才行,從哪裡幹起?從日常生活當中,從工作裡面,處事待人接 物之中,真正的把妄想、分別、執著捨掉。捨掉,諸位要記住,不是說事捨掉,事捨掉, 我這些事都放下、都不做了,你天天過生活穿衣吃飯,我也不穿衣也不吃飯,你就把佛的 意思完全搞錯。千萬不要誤會,我統統放下,放下就死了,死了不都放下了嗎?其實錯了 ,死了就不得了。《地藏經》上告訴我們,死了四十九天之後他又投胎來了,沒放下;他 要真放下他就不來投胎,他還會到六道裡投胎流轉,可見得他沒放下,死了都放不下,這 是我們一定要把它搞清楚、搞明白,所以死了真的困難,真的是不得了。佛要度我們,我 們那一口氣沒斷,有救,那一口氣斷了,沒救,佛菩薩也幫不上忙,所以一定要認真、要 努力。放下不是在事上放下,是在心上放下,心理上放下;事上,那不是標題上寫得很清 楚,要給一切眾生做好榜樣、做樣子,你要做得更好更圓滿,做出樣子來給別人看,這叫 度化眾生。雖然做出好樣子,心裡面乾乾淨淨一塵不染,這叫放下,放下是指這麼一樁事 情,千萬不能誤會。所以有很多人聽話錯解了意思,這是少數不是多數,多數麻煩就大了 。有那麼一兩位他工作也不做,辭掉了,家裡錢財都布施都放下了,然後寫信告訴我,他 沒飯吃怎麼辦?這是完全把意思錯會了。 == 南無阿彌陀佛。 從哪裡幹起?從日常生活當中,從工作裡面,處事待人接物之中,真正的把妄想、分別、 執著捨掉。 沒有對境就沒有放下,所以不要怕對境,要耐煩、耐磨,然後就能慢慢磨出自性。 放下、放下、再放下。 自勉之! -- 總之,不管是什麼樣的人,得到自己快要死亡的消息時,應該坦然面對,應該歡喜—— 「聽說我活不了啦,啊,快樂快樂!阿彌陀佛,大家再會,拜拜了!」 ——索達吉堪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73.2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