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大乘無量壽經細講-第12集   請掀開經本第三頁,倒數第四行,還從這一句念起。   【咸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   這一次在本林,跟諸位同修共同研習《大方廣佛華嚴經》,就是為了我們要明白,不 但要明白,而且要認真努力的學習普賢大士之德。普賢大士之德就是《大方廣佛華嚴經》 ,通常我們舉它最重要的綱要,就是普賢的十願。十願,前面跟諸位略略的介紹了一些, 前面七條從禮敬、稱讚、供養、懺悔、隨喜,以及請轉法輪、請佛住世,這個七條是願, 而且每一條裡面,都具足其餘的六條,這才是《華嚴》的教義。後面的三願,都是屬於迴 向。 8.常隨佛學   迴向裡面第一條「常隨佛學」這是迴向菩提,換句話說,學佛。今天下午李居士介 紹兩位同修來看我,他們現在也在做社會福利的工作。談到佛法生活化,過去很少聽說, 聽我講經,好像佛法都能夠落實在生活上,他很歡喜也很讚歎。我告訴他,佛法生活化, 這個不是我說的,是釋迦牟尼佛本來就是這麼說的,我們怎麼可以把佛的功德,自己奪過 來自居,這是不可以的。佛本來是這麼講的,以後的後人,他不肯這麼講,那就沒法子了 。我們所講的,是釋迦牟尼佛所說的原來的意思,用現在的話來說,原味,不能把佛的意 思改變。   世間一般人提到學佛,好像都感覺得怪怪的。人為什麼要學佛?好好的一個人,為什 麼去學佛?似乎學佛就不太正常了,這是對於佛法產生一個很大的誤會。他不曉得佛是什 麼?佛是智慧,學佛就是學智慧,學佛就是學覺悟,學佛就是學習過一個高度智慧、真正 覺悟的生活,這很正常的事情,哪有什麼不正常?可見得這個社會對佛法的誤會,實在是 我們沒有把佛法的教義,把佛法的原意宣揚出來。   怎樣宣揚?一定要「遵修普賢大士之德」。遵是遵守,修是學習,普賢菩薩是我們的 榜樣。在大乘佛法裡面,諸位必須要曉得,是以三位菩薩作總綱領,普賢、觀音、文殊, 這三位菩薩代表大乘佛法修學的總綱領。普賢菩薩是實踐,說到要做到,見到要做到;殊是表智慧;觀音是表慈悲。世尊在大乘經裡面告訴我們,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都是 因為修學這三個法門,才成就無上的佛果。無上的佛果,用現代的話來說,究竟圓滿的智 慧。我們用無上佛果這個名詞,一般人聽到他不能理解,還是不知道名詞裡面正確的含義 ,依舊把它誤會成為宗教上的成就。他不知道這是自己學問、德行、生活上的成就,所以 對於現代人說法,佛家裡頭的一些專門的術語名詞,不能不變成白話,以免大家聽了產生 誤會。所以,迴向就是我們所希求的。迴向菩提,就是我們要追求高度究竟圓滿的智慧。 9.恆順眾生   第二是「恆順眾生」,這一條的意思很明顯,迴向眾生。為什麼要迴向眾生?這個意 思前面跟諸位說過,特別在《華嚴經》裡面,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跟我們是一體, 一個自性、一個真心、一個理體所變現出來的,境界雖然不一樣,體是相同的。正如同我 們一個身體,我們這一個身體,如果要說這是自己的自體,大家容易懂,身體裡面許許多 多細胞組織起來,每一個細胞都是自己,都不是別人,這個大家肯定。我們的指甲是自己 ,我們的頭髮也是自己,那自己的指甲為什麼把它剪掉不要了,自己的頭髮也剃掉不要了 ,不都是自己嗎?這個淺顯的道理明白之後,然後你細心去想、細心去觀察,佛在經上告 訴我們,十法界依正莊嚴統統是自己,對自己哪裡能夠不關心?自他不二,生佛平等,眾 生跟佛是平等的,也是一體,所以就一定要懂得迴向眾生。   怎麼迴向?我們還是以淺近的話來說,以真誠心、清淨心、平等心、慈悲心,關懷一 切眾生、愛護一切眾生,全心全力的幫助一切眾生。幫助眾生就是幫助自己,不懂得關懷 眾生、不懂得幫助眾生,這個人就不知道關懷自己。世間人常講,人要懂得自愛,你自己 要愛護自己;要懂得自重,自己要尊重自己。什麼是自己?盡虛空、遍法界是自己,很少 人懂得,很少人肯定。我們如果不涉獵大乘經教,我們也不懂。我們有機會、有緣分接觸 大乘經教,正如經中所說,這是「無量劫的善根、福德、因緣成熟」,才有這種殊勝的機 會。明白之後,我們一定要做到,對於社會要關懷,對於整個世界要愛護,而且要用平等 心,不能夠厚此薄彼,這是個道理,道理要明白。事上?事上確實有遠近的差別。為什麼 會有這個差別?因為「緣」不同。我們介紹《華嚴》,《華嚴經》裡面講「五周因果」, 五周因果裡面,有差別因果、有平等因果。我們心是平等的,願是平等的,解是平等的, 性是平等的。可是在家庭裡面,父母跟我們最靠近,這就是緣分,我們要愛護他、幫助他 ,當然頭一個是父母。然後到我們家裡、隔壁鄰居、鄰里鄉黨,那總是稍微遠一點。這就 是緣上不平等,這個諸位要懂得,理上一定是平等的。平等跟差別不二。平等當中有差別 ,差別當中有平等,正所謂「圓融不礙行布,行布不礙圓融」,我們要這樣的修學,要這 樣的弘法利生。這是迴向眾生。 10.普皆迴向   最後一條「普皆迴向」。普皆迴向是迴向自性、迴向真如;也就是說,我們起心動念 、言語造作,都能與自性相應這就對了。這是普賢行十個總綱領簡單的介紹。   後面這個「德」字,我們要特別注意。這一次我們講演,講經總標題標榜的是作師、 作範,「學為人師,行為世範」。諸佛菩薩在九法界作種種的示現,就是給一切未曾覺悟 ,還在迷惑的這一個狀況之下,表演給我們看。他表演一個覺悟的人,表演一種高度智慧 的生活,讓我們看到了、聽到了、接觸到了,心裡面有所感悟,能生信心,能生歡喜,希 望向他學習,這就是大士之德,佛菩薩之德。西方極樂世界如是,十方諸佛世界,凡是以 清淨心念佛求生淨土,他的心行必然也與普賢菩薩之行相應,我們講同一個方向、同一個 目標,這就正確了。這一句經文,我們就介紹到此地。   請看底下這一句,下面這一句是行願功德。   【具足無量行願。安住一切功德法中。】   『無量』是形容多,確確實實是無量,沒有法子計算。無量的『行』,無量的『願』 ,行與願將我們整個的生活都包括在其中了。不但是這一生,包括過去生,也包括未來生 ,過去無始,未來無終,我們生生世世所有一切的心行,兩個字包括盡了,所以上頭冠上 一個無量。   現在我們的行,「行」是生活行為。佛法裡面常常將我們生活行為,用三個字來概括 ,就是身、語、意,我們叫三業行為。身是身體的造作,我們講身體的動作;語是言語; 意是思想、是見解。我們講起心動念,所有一切的行為,無量無邊的行為,總不出這三大 類,我們稱為三業行為。這三業行為,要與普賢菩薩十個綱領,十個大願、十個綱領相違 背,這個行為是錯誤的,與這十個綱領不相應,這個行為是錯誤的。如果我們思想行為, 與普賢菩薩十願統統相應,縱然不能做到充分的相應,也能夠做到某一種程度的相應。或 者是我們初學,某一種程度也辦不到,但是能向著這個方向,順著這個目標,那也行。雖 然你還沒有走,還沒有起步,但是你的方向已經很正確了,這也算,你的行願是正確的, 那就是普賢行。   畢竟普賢行的標準是高,我們一般人的修學,實在講很難達到他的標準。他的標準也 有最低的,最低的我們也達不到。那怎麼辦?我們順著方向,順著目標。哪些是方向?哪 些是目標?世尊在《觀無量壽佛經》裡面,跟我們講的三種淨業,就是方向、就是目標。 所以,我們學佛從哪裡學起?善導大師在註解裡面,特別為我們強調,要從三福修起。 11.淨業三福 (1)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   三福第一條是人天福報,有四句,第一句「孝養父母」。我們學佛的人,如果人都做 不好,佛菩薩是決定沒分,學作菩薩,學作佛,先要把人做好。印光大師他老人家提倡「 存好心、行好事、說好話、做好人」,我們將祖師的教誨發揚光大。好人,第一個孝順父 ,經裡面的四句講孝養父母。「養」這個字好,不但要養父母之身,照顧父母晚年的生 活起居,年歲大了,體力衰退了,需要人照顧,這是養父母之身。生活起居照顧到了,如 果父母常常憂慮,那也是不孝,沒能盡到孝。父母對哪些憂慮?大概最難捨的就是兒孫。 如果子女多,子女不和他憂慮,兒女不和;兒女都成家了,妯娌之間不和,父母也是憂慮 ;如果孫子多了,眷屬多了,他憂慮操心的地方就更多了。由此可知,要養父母之心,讓 父母沒有憂慮,歡歡喜喜的過日子,這樁事情不容易。不但家庭和睦,親族和睦,朋友和 睦,在學校念書,尊重老師,與同學們和睦,友愛同學;在社會上工作,尊敬你的領導人 ,對你的同僚和睦,你的父母才能夠安心。   所以中國古時候,這一些作帝王的,為國家、為地方選拔領導的人才,他選拔什麼樣 的人?選拔孝子,所謂是「忠臣出孝子之門」。他在家裡面能盡孝,被選拔出來,他對國 家自然就能夠盡忠,忠孝是一體,這裡面沒有界限。世間人講孝,儒家講孝,道家講孝, 大概就到這個地方,可以說很圓滿了。可是佛門裡面講孝,這還不行,你這樣做,如果以 佛家的標準來說,你才做到十分之一,還有十分之九你沒做到,可是十分之一在世間人來 講,那就是很圓滿了。我們看中國標榜大孝是古代的舜王,堯、舜、禹、湯,舜王,諸位 在中國歷史上讀到。前面剛才講的,「養父母之身、養父母之心」,他真做到了,做得很 圓滿。不但當代的人讚歎,我們後世人看到這個記錄,尊敬之心自自然然就生起。   佛法為什麼說你沒有盡到孝?佛法明確的了解,生命是永恆的,不是一世的,有過去 世、有未來世,如果你讓你的父母依舊還在六道裡面輪迴,那你是大不孝。要想父母脫離 六道輪迴,怎麼辦?先要自己脫離六道輪迴,你才能幫助你的父母,你才能幫助你的家親 眷屬。你自己要不能脫離六道輪迴,在佛門裡面講孝,那你差得太遠太遠了。這個就是講 到要「養父母之志」,這裡面的意思很深、很廣,作兒女的能作菩薩、能作佛,對父母這 個孝才算是做到圓滿。若以佛家的標準來說,一定要圓滿證得佛果,這個孝字才做到圓滿 。等覺菩薩還有一品生相無明沒破,孝道還欠缺一分,沒做到圓滿。這是佛家講孝與儒家 講孝,在境界上不相同的地方。但是儒跟佛,他們的學說、他們的修持、他們的教學,都 是以孝為根本,都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這是相同的,但是境界不相同。   第二句是「奉事師長」,這是師道;師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佛法肯定。我們學佛 的人對佛恭敬,每天拜佛,對父母不恭敬,所以你學佛學不成。你們諸位細細想想,你學 佛學了幾年、學了幾十年,依舊還是個凡夫,沒有入佛的境界,什麼原因?你一開頭就錯 了。應該怎麼作法?父母在家裡是兩尊活佛,泥塑木雕的佛你天天拜他,那個活佛不拜, 你怎麼學的?你怎麼會成就?這不是我教你的,這是世尊教給我們的,你的父母在家是兩 尊活佛,雖然不必每一天早晨起來給父母磕三個響頭,不必要,父母也不希望你這個作法 ,你那個恭敬心,對佛的那種孝順恭敬的心,一定要對待父母。   我們每天學佛的人都做早課,做早課的時候,先要禮佛、禮敬,然後誦經、念佛、三 皈、迴向,做這些幹什麼?做了之後,要把這一套用在今天生活當中。父母是兩尊活佛, 父母之外所有一切眾生都是佛,這就入《華嚴》境界了。父母是佛,別人不是佛,這是一 般大乘講的,如果你能夠把所有一切眾生都看作佛,你就入《華嚴》境界。那一點恭敬心 沒有,那怎麼行?佛是老師,老師擺在第二位,父母擺在第一位,這是佛教給我們的。現 在我們看到許多家庭,父母反對兒女學佛,有沒有道理?有道理。父母看到兒女見到法師 ,他那個師父來了,對他頂禮膜拜,馬上供養恭恭敬敬的;父母要買一點東西的時候,那 個錢是好不容易拿出去,臉色都很難看。作父母的人,「那是外頭人,你怎麼親疏都不分 ,父母養育你之恩統統忘掉了,外面這個和尚與你根本就不相干,說幾句話騙騙你,你就 那麼相信他」。你怎麼不叫父母看到心裡難過?父母怎麼會願意讓兒女去學佛?所以父母 沒有做錯,錯在哪裡?錯在法師做錯了,法師沒教;兒女錯了,兒女不懂事,不懂佛法。 你每天對父母恭敬,每天對父母供養紅包,父母講「我這個兒女學佛對了」,他就勸一切 人學佛,他就不會障礙了。   每一天給父母紅包是對的,不要多,你看你們供養法師那個紅包裡面,兩塊、三塊錢 可以,你每天這樣供養,不要忘記,你這就是「遵修普賢大士之德」,你這就是「具足無 量行願」。你學了回去不做,這怎麼行?沒做的,從明天早晨開始就要做,那你們這個經 就沒有白聽了。要認真的去做,讓你這個家庭裡面,都能生歡喜心。你學佛了,一家都歡 喜,一家人都學佛了,然後再勸父母念佛求生淨土,這是大孝。所以「奉事師長」,你的 父母不會反對你去拜老師,再去學佛,不會反對。老師好好的教導你,應該怎樣孝養父母 ,如何友愛兄弟,能夠跟社會大眾和睦相處、互助合作,繁榮這個社會,興旺這個社會, 安定這個社會,這是教學。老師值得我們尊敬,值得我們學習。   然後再把心量擴大推展,那就是觀音菩薩的法門。諸位要曉得,前面「孝親尊師」是 地藏法門,把我們的心地改良、改變,思想行為改變;再一提升,觀音法門,觀世音菩薩 大慈大悲。「慈心不殺」,培養你的慈悲心,擴充你的慈悲心。慈悲就是愛心,世間人講 愛,大家都曉得基督教講「博愛」,其實「博愛」兩個字是佛經裡面的。哪一部經?就在 我們這個《無量壽經》裡面。我們的歷史比基督教要早,以西方人的說法,至少也早五百 多年;要以中國歷史記載來說,那要早一千多年。佛法為什麼不講「愛」?愛是感情的, 所以它換一個名稱叫慈悲,慈悲是理智的,理性的愛,不是感情的愛,所以理性的愛就叫 做慈悲,這是我們必須要懂得的。要培養愛心,擴充愛心,這個裡面要清淨、要平等。   然後教我們落實在生活上,「修十善業」,一定要遵守這十個原則。身,「不殺生」不傷害一切眾生,不但不殺害眾生,如果使眾生生煩惱,都是我們的過失。菩薩所在之 處,能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這個道理要懂,我們要認真去學習,要把它做到。「不偷盜 ,不偷盜這個裡面的範圍很廣大,在佛經正確翻譯叫不與取。物有主,有主之物,主人 沒有同意,我們就不能夠拿來,不但不能夠拿來,也不能夠把它移動,如果你把它搬動了 ,雖然你沒有去用它,可是主人到時候要找找不到,你也叫他生煩惱,這個也不可以。所 以這一條戒很不容易做到,學佛的人要從這個地方認真去學習、去做。「不邪淫」,這是 對在家同修,在家同修都有夫妻,都有婚配,夫妻的結合是道義的,要有義,決定要守禮 、要守法,有情有義,有恩有德。這是身體造作,佛給我們提出這三個重要的原則。   言語最容易犯過,所以語言佛就講了四條:「不妄語」,不妄語就是不欺騙別人;不兩舌」,兩舌是挑撥是非;「不惡口」,惡口是說話粗魯,讓人家聽到很難聽,甚至於 產生誤會;第四「不綺語」,綺語是花言巧語,誘惑別人,這一類是屬於綺語。像現在我 們所看到的這一些電視、電影、歌舞,有所謂黃色的、灰色的,這一類都是佛法裡講的綺 語。大家很喜歡去聽,裡面教人的都不是正法,都是破壞社會道德而不是建立,所以這些 東西我們都應當少接觸,自己更不應該去做。   第三條講意業,就是起心動念。意業裡頭一定要去學習「不貪、不瞋、不痴」。順境 不生貪愛之心,逆境也不起瞋恚之心,對於一切事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是智慧,這 就是不痴。不瞋、不貪、不痴。貪瞋痴叫三毒,所有一切惡法,都是從貪瞋痴生起來的, 所以貪瞋痴佛家叫它做三毒煩惱。我們在講席當中,常常引用現代的名詞,病毒,最嚴重 的病毒叫貪瞋痴。如果內有貪瞋痴,外有五欲六塵的誘惑,這個人怎麼能受得了,他怎麼 會不生病?不但身要生病,依報也隨著轉;依報是生活環境,生活環境也變得愈來愈差。   諸位現在知道,我們現在生活的大環境,真的是一年不如一年了。生活的大環境是什 麼?地球。現在社會上有許多人在說地球病了。地球怎麼病了?你看氣候反常了,災難頻 繁,而且災難一年比一年嚴重,地球真的是生病了。地球怎麼病的?是我們的心不好把它 搞病了。我們這個心裡頭有貪瞋痴,所以身也有病,我們的生活環境也有病,真正是佛法 講的五濁惡世。以前我們念這個五濁惡世不太容易感觸到,感覺得這個世界很美好,佛怎 麼說這個世界是五濁惡世。今天我們讀這段經文,深深感覺得釋迦牟尼佛了不起,真實智 慧,他在三千年前就曉得我們現在地球病了,真正是五濁的相現前了。   我們能夠做到這四句,「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現在就要做 ,要認真努力去做,你念的那個佛號跟佛就有感應,像電報一樣,路就會通。我們這裡一 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那裡就有感應。如果你這四句都做不到,你一天念十萬聲佛號,阿 彌陀佛一聲都沒聽見,當中有障礙,不通,這個電訊不通。你要把這個做到了,那就是所 謂的「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你這個做不到,一天念十萬聲,古大德講「 喊破喉嚨也枉然」。所以念佛的人很多,往生的人不多,原因在哪裡?就在此地,我們不 能不懂。你懂得了,把這些過失、錯誤改正過來,我們跟阿彌陀佛就有交通、就有往來了 ,念念當中就有感應。從這個基礎上,人天福德的基礎再提升,這才入佛門。 (2)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   入佛門第一個要「皈依三寶」。所以第二福裡面就說了,就講皈依、講持戒,「受持 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現在我們同學當中,皈依三寶的人很多,但是有沒有受持 ?未必。我很清楚、很明白,在佛菩薩面前,佛菩薩形像面前宣誓了,做了皈依儀式,實 際上有沒有皈?沒有皈。有沒有依?也沒有依。做了個形式,做了個樣子而已,這個不管 用,一定要受持。什麼叫受?完全接受。接受這兩個字又談何容易。如果對於三皈依的道 理,你不明瞭、你不清楚,三皈的行法,就是落實在生活當中的作法,你不曉得,你怎麼 學習?三皈依的功德、利益、境界、好處,你不曉得,你又怎麼能生起歡喜心?所以三皈 依的傳授,一定要講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們舉行三皈儀式,都是人眾很多、時間很 短,沒有辦法詳細講解清楚,但是我們也有補救的辦法,我們有兩個錄音帶,現在聽說已 經作成CD,音質就會更好;還有一個小冊子,這個小冊子根據錄音帶寫下來的。所以佛門 的同修,無論你是已經皈依了,或者是還沒有皈依,這是我們必修課。 == 南無阿彌陀佛。 -- 月映萬川,眾生之心如水,阿彌陀佛如月,只要我們的心至誠清淨,阿彌陀佛就會應現。 南無阿彌陀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73.152.229
ISOLA:南無阿彌陀佛。 01/17 03:18
summertrees:阿彌陀佛~ 01/17 17:44
※ 編輯: summertrees 來自: 211.74.221.206 (01/17 19:24)
whatflower:阿彌陀佛! 01/18 02:37
summertrees:阿彌陀佛~ ^^ 01/18 16:05
j45xu3:南無阿彌陀佛 01/30 2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