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我們學佛,現在有兩個小冊子,一個《認識佛教》,一個《三皈傳授》,這兩種東西 是必修課,一定要搞得很清楚、很明白。佛教究竟是什麼?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佛教要 怎樣去修學?那就在三皈上。三皈,古時候的名詞「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那個時 候講解,大家能夠理解不會產生誤會,現在誤以為佛法是宗教、迷信,所以現在我們對於 佛、法、僧三寶,就要講得格外的清楚、格外的明白。在一千三百年前,中國禪宗六祖惠 能大師,他講三皈依就不用「佛、法、僧」這個名詞,可見得說法要契機,一定要懂得契 機。能大師為什麼不說佛、法、僧?我們要多想想這個道理,很可能說佛、法、僧,聽眾 產生誤會,不容易理解,收不到實際上的效果。所以他老人家改了,改作「覺、正、淨」 ,皈依覺、皈依正、皈依淨;佛者覺也,法者正也,僧者淨也。這個講法,我們聽起來覺 得容易懂得多了,而且這三個字,都是出於自性的,不是外面的。皈依覺是自性覺,由此 可知,皈依沒有皈依別人。我們每天做早晚課叫三自皈,你們不是念「自皈依佛、自皈依 法」,不是皈依別人,不是皈依他,這個「自」是講的自性,佛是自性覺,法是自性正, 僧是自性淨,自性清淨心。我們對於佛陀的教誨,怎能不佩服得五體投地!佛沒有叫我們 皈依他,沒有。佛教我們皈依自,自性三寶,這個話要不講清楚,就很容易變成誤會、變 成迷信。我要學佛,要跟釋迦牟尼佛學,錯了。釋迦牟尼佛說:「你要依你的自性。」釋 迦牟尼佛也是依自性,我們也是依自性,我們跟釋迦牟尼佛平等的,所以自性三寶比什麼 都重要。   「自性覺、自性正、自性淨」,這是佛法修學的三大綱領。話雖然這麼說,說得也沒 錯,究竟從哪裡學起?我們確確實實是迷而不覺,起心動念是邪而不正、是染而不淨。佛 教我們從迷回頭,依自性覺;從邪知邪見回過頭來,依正知正見;從一切污染回過頭來, 依清淨心。於是乎佛教就有了三個法門,好像這一個講堂,有三個門可以進出,覺、正、 淨三個門,看看自己的程度、自己的根性,哪一個門比較容易進來,你就走哪個門,不要 勉強,勉強就難了。佛教裡面,諸位曉得有禪宗、有性宗;禪宗、性宗是從「覺門」入, 所謂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這個是世間最聰明、根最利的人,才有能力修學這個法門。 惠能大師講他所接引的對象是什麼?上上乘人。若非上上乘人,這個門進不去。   過去我初學的時候,我的老師告訴我,他說:這個禪像什麼?一步登天。你有這個本 事當然很好,一步就上了天,好像我們上大樓一樣,十層大樓,你有這個功夫,中國人講 功夫,你從下面一跳就上了第十層,那有什麼話說,這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但是你跳不 上去,掉下來粉身碎骨,完了,這不是普通人能幹的。一般中下人,沒有這種根器的人, 怎麼辦?不要緊,有樓梯,你爬樓梯一級一級爬上來,慢一點沒有關係。教下是從「正門 」入,正知正見。所以佛的門路很多。爬樓梯時間長,三大阿僧祇劫,這是講學教。   我們現在掉在兩頭,說上根,我們不是上根,一步登天登不了;爬樓梯太慢了累死人 ,又不想爬。還有沒有辦法?還有。還有什麼?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從「淨門」入, 修清淨心,這個好。這個實在講,你有功夫的人也行,沒功夫的人也行。你只用一句阿彌 陀佛淨化你的污染,我們今天所講的精神的污染、心理的污染、思想的污染、見解的污染 ,乃至於生理上的污染,我們用一句阿彌陀佛把它淨化。然後我們乘阿彌陀佛的本願功德 ,求生西方淨土,生到極樂世界,我們的成就、我們的受用,比禪宗上上乘的人,不知道 要高多少倍,所以這個法門是無比的殊勝。我們今天講的這一部經,就是這個法門,所以 這個法門是諸佛讚歎,我們能夠遇到,連普賢菩薩都佩服。所以這是講三皈,這三個門路 我們走淨門,覺沒法子走,正也很困難,我們是抄小路走淨門,清淨心,這一點比什麼都 重要。   第二句「具足眾戒」這是教我們要持戒。眾戒,眾是眾多,這個戒是廣義的不是狹 義的,不是說我們講的五戒、十戒、比丘戒、比丘尼戒、菩薩戒,比這個範圍大,那個是 戒條,那個範圍很窄小。這個眾戒,戒是指什麼?佛在一切經裡面的教誡,對我們的教誨 。一切經太多了,我們也沒有辦法受持,實在講我們一生當中受持一部經,依照一部經的 教誡去做,就非常圓滿,尤其是這一部《無量壽經》。前面曾經跟諸位同修作過介紹,《 無量壽經》就是《大華嚴經》的綱要,《大華嚴經》的精華,這個經展開就是《大方廣佛 華嚴經》,《大方廣佛華嚴經》展開就是全部的《大藏經》,我們這是選中了精華、選中 了精要,依照本經的教誨去修行,就具足眾戒了。   「不犯威儀」,威儀用現代的話來說,禮節。世法裡面,道德的觀念、風俗習慣、人 情禮節,我們要懂。尤其在現代這個時代,資訊、交通方便了,我們的活動空間大了,常 常有假期就到外國去旅遊、去觀光。到一個地區,這個地區的風俗習慣、風土人情,先要 打聽一下,好入境隨俗。與那個地方的人,雖然是短期相處,乃至於一兩天,也跟他結個 緣,歡歡喜喜,這個歡喜緣當中,我們就把佛法送給他了。我們出門隨身都帶一些小禮物 ,到處給人結緣,乃至於一張印佛陀的卡片,印得很精美,這種卡片後面印上幾句經文, 隨時去送給人家,這就好。念念不忘關懷眾生、愛護眾生、幫助眾生,我們這張小佛卡送 給他,就是愛護他、關懷他、幫助他,使他「一歷耳根,永為道種」。他要有興趣、歡喜 心,我們就跟他聯繫,常常不斷的寄這些書刊、錄音帶、錄影帶提供給他。總是時時刻刻 都留意,要把佛法介紹給別人。一定要從不犯威儀做起,讓人家看到我們就生歡喜心,不 要讓人家看到我們就生一個討厭的心,那就錯了,要叫別人看到生歡喜。那個歡喜要認真 去做,還要求三寶加持。   我們學佛,要把學佛的成績單拿出來。成績單是什麼?成績單在面孔上,最明顯的成 績單,學佛相貌變好了、身體變好了。你看看今天在我們的會堂,難得有一位韓國的老法 師,他今年八十歲,一個人旅行,帶一大堆行李,身體健康,很多四、五十歲的人比不上 他,這是佛家的招牌、成績。他是念阿彌陀佛的,他這次來看我,提出「信心念佛」,信 心當中具足一切佛法。我們中國人講「一心念佛」,一心就是信心,如果這個裡頭有懷疑 、有夾雜,就不叫信心。他這個信心,就是蕅益大師在《要解》裡面講的六個信,「信自 、信他、信事、信理、信因、信果」。沒有懷疑、沒有夾雜、沒有間斷,這叫信心念佛, 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決定有把握,人雖然現在還沒去,極樂世界那裡已經報名、已經註冊了 ,什麼問題都沒有了,隨時可以去。他今年八十歲,年歲大了,對於我們這個世界,對於 一切眾生,真的非常愛護、關懷,唯恐佛法後繼無人,聽說我們在此地辦培訓班,有一批 年輕法師在這裡修學淨土法門,他歡喜得不得了,特地到這裡來看看我們,看到我們後繼 有人,所以他往生沒有後顧之憂,他可以安心走了。我們對老法師的行持,非常的尊敬、 非常的讚歎。 (3)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   從第二福再往上提升,這是第三,大乘菩薩所修的,有四句。第一句「發菩提心」, 重要。《無量壽經》教給我們往生的經文,「三輩往生」、「往生正因」,在這兩品經裡 面都強調,「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那我們要問,何以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 少?從前台中李炳南老居士常說:「一萬個念佛人,真正能往生只有三、五個。」不成比 例,原因到底在哪裡?很少人知道。他念佛念得很勤,一天念幾萬聲佛號,念珠不離手, 為什麼不能往生?他「一向專念」做到,「發菩提心」沒有。雖然一天到晚還念佛,還會 生氣,還會跟人吵架,那怎麼行?這個一天念十萬聲也不能往生,沒有菩提心。 (s:我要懺悔我要懺悔我要懺悔!!!!!T_T 阿彌陀佛您一定要來接我啊!!!)   所以四十八願,大家曉得第十八願重要,第十九願也不能夠輕視;第十九願是發菩提 心,你不發菩提心不行。菩提心是什麼?真正覺悟之心。真正覺悟了,覺悟這個世間苦空 無常,這才算是真正覺悟,對於這個世間決定沒有貪戀的心了。我們活在這個世間,這個 世間像個旅館一樣,住在這裡時間很短,好,很好;不好,也很好,就可以了,何必去計 較?幾天就要走了,有什麼好計較的?所以樣樣都好,沒有一樣不好,順境好,逆境也好 ,善人好,惡人也不錯,保持自己的心地清淨平等,這是菩提心。對人真誠,依照佛的教 誨去做,也就是說依照佛的教誨去生活、依照佛的教誨去工作、依照佛的教誨處事待人接 物,永遠保持自己心地清淨、平等,這樣就相應了。菩提心,照佛在經上所講的,菩提心 的根本是真誠心。真誠心起作用,對自己就是自重、自愛,我們叫深心,真正知道自重、 自愛;對待別人一片慈悲,就是關懷、愛護、幫助,對一切眾生。一定要有菩提心,菩提 心是真心,菩提心是佛心。   第二句「深信因果」。這個因果不是普通的因果,普通我們講因果,種善因得善果, 那你造作惡因當然有惡報,這是講善惡的因緣果報,這個意思講得淺;三福裡面深信因果 的意思講得深,這個因果專門講念佛,「念佛是因,成佛是果」。可是念佛這兩個字,懂 得的人不多,大家聽到念佛,都是口裡頭「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這叫念?這不叫念, 這叫唱佛。怎麼唱佛?有口無心,不叫念佛。你看「念」,你們看看中國字,中國字有意 思,很有智慧。中國這個念是今、心,你現在的心上有佛,那叫做念佛,口裡念不念沒有 關係,心上真有佛。念念都是佛,你那個心裡頭的佛,從來沒有間斷過,這個人叫真正念 佛人。我們常講「心裡頭的掛念」,常常念著。世間母親念她的兒女,這個念力最強,縱 然兒女不孝,兒女遠在他方,作母親的人還是天天念著他、天天想著他;能夠把這一念換 成阿彌陀佛,他一定就會成佛了。這個道理與事實,我們應當多多的去想想。   心上真有佛,心裡面真正有佛法,心裡面真正想把念佛殊勝的法門介紹給一切廣大眾 生,與阿彌陀佛四十八願,願願都相應。所以一個真正念佛的人,就是西方極樂世界倒駕 慈航的人,乘願再來的人,不是假的是真的。到這個世間來,生為一切眾生、死也為一切 眾生、生活為一切眾生、工作為一切眾生,無有一法不為一切眾生;為眾生是真正為自己 。為自己要疏忽眾生,那就大錯特錯,那就是凡夫心、輪迴心,不是菩提心。菩提心是念 念為一切眾生。我們要深深相信這個因果,「念佛是因,成佛是果」。   第三句「讀誦大乘」。我們這一部經是大乘經,「佛說大乘」,不需要再念別的大乘 ,念這一部大乘經就行了。念這一部大乘經,就是念一切大乘經,這是一切大乘經的總綱 領,一切大乘經的精華。每天念,念就是接受佛陀的教誨,念一遍等於說聽佛講一遍給我 們聽,佛給我們講開示,佛教導我們,我們念一遍,接受佛一次的教導,天天要念。為什 麼天天要念?沒做到。不要想每一天念這一部經念討厭了,念厭倦了,天天聽佛說這些話 老生常談,沒有新奇的東西;但是你要曉得,你因為沒做到,所以天天要提醒你,天天要 讀誦。三天不念經,我們的毛病、習氣、妄想、分別、執著統統起來了,這個經不念怎麼 行?每一天至少要念一遍,念了之後要記住,要懂得佛講這些話的意思。所以這一次我們 在居士林能有一段長時間,我把其它地區的邀請都拒絕了,時間留到此地,將這一部《無 量壽經》,細細的跟諸位同修來作一番研習,認真的去研討,好好的來學習,這讀誦大乘 要緊。雖讀誦如果不解其意,那不行;不解其意,當然你就不知道怎麼作法,一定要解其 意。「信、解、行、證」,不解你怎麼能做得到?一定要解其意,而後你才能奉行照做, 做了以後你就有所得,佛在經上講的殊勝的功德利益,你就得到了。   哪些殊勝的功德利益?第一個你煩惱沒有了,縱然煩惱不能完全沒有,煩惱少了、妄 念少了,人變成聰明、有智慧,這就是你得了,心理上轉變了。心理轉變,剛才說了,你 的容貌轉變,容貌變好了。所以每一個人都希望自己長得很美。你們跟觀音菩薩比一比, 跟阿彌陀佛比一比,阿彌陀佛的相,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一點缺陷都沒有。佛在經上告 訴我們,「一切法從心想生」,我們的容貌、身體,心想生。你天天想貪,這個貪想多了 ,人的臉像什麼臉?鬼臉,貪心生餓鬼。天天貪財、貪色、貪名、貪利,那個相貌慢慢你 仔細一看,鬼臉一張;瞋恚心很重的,地獄臉;愚痴的,畜生臉。你為什麼不想佛?天天 想佛,我們這個面孔就變成佛的面孔了。所以諸位要想自己長得很漂亮、長得很美,你天 天想觀音菩薩、想阿彌陀佛,你想上三年,你那個相貌就會像佛了、就像菩薩了,一切法 從心想生。   我們念佛法門講念佛方法講得最詳細的,叫《十六觀經》,觀想。觀想的原理,就是 一切法從心想生,想什麼變現什麼。所以年歲大了,為什麼不想年輕,常常想年輕他就不 老。千萬不要年歲大,「唉呀!不行,老了」,老了天天想老,一年比一年老,老得非常 快速。所以我們看世間人,世間一般退休的人,你仔細觀察,他在沒有退休之前,他沒有 想到他老,天天忙著工作,把老忘掉了,他不太容易老,他這個老化速度很慢、很緩慢; 一旦退休之後,兩年沒見面,好像二十年沒見面一樣。什麼原因?他沒事了,沒事天天在 想老、在想病,糟糕了,又老又病。退休之後到哪裡去工作?天天看醫生、天天看病,苦 不堪言。他為什麼會變成這個樣子?他自己不曉得,我們懂得,他那個觀念錯了,一天到 晚想老、想病、想死,你說糟糕不糟糕,所以是大錯特錯。   學佛的人,真正用功的人,年歲大,他為什麼不老?他天天想佛,佛不老;天天想菩 薩,菩薩不老;天天研究經教,法喜充滿。諸位要曉得,人身體最好的營養是歡喜。世俗 人不是講嗎?「人逢喜事精神爽」,遇到喜事格外的精神、格外的光彩,就這個道理,人 逢喜事精神爽。真正要入了佛法,這個經典的義趣你要能夠體會到了,法喜充滿,一天到 晚歡喜,工作量再多不知道累,不需要世間任何藥物、營養,不需要。老法師到這邊,這 兩天我們想招待他,問他飲料喝什麼?涼水,他喜歡喝涼水。心地清淨,清淨慈悲,這是 樣子擺在面前給我們看,老法師到此地來現身說法,表演給我們看,這個事情不是假的。 佛講的這些理論、方法你去做,真有這種效果。所以讀大乘經要解大乘義、修大乘行,一 定要把它變成我們自己的思想、見解、行為,我們才能夠得真實的受用。得真實受用之後 ,利益眾生就方便了。 (s:很多慈濟環保站的阿公阿婆,本來身體不好心情鬱悶的,去做環保越做身體越好, 心情越好,都不用人扶了!因為不想老不想病,只想著做環保利益眾生愛環境! 心裡念頭轉了,身體狀況就跟著轉了。這個例子太多了,是真的不是假的! 李木源居士也是這樣啊!)   末後一句,「勸進行者」勸是勸勉別人,幫助別人進步;這個進步,德行上的進步 、學問上的進步、能力上的進步、工作上的進步,乃至於生活上的進步。所以佛法是全面 的教育、全面的教學,不是某一個局部。世間學校,你學一個科系,在整個社會裡面你只 曉得一個局部,局限的,所謂「隔行如隔山」,另外一個行業你就一竅不通了。佛法不是 如此,佛法是圓融的,佛法一樣通一切都貫通了。不但在佛門裡面,宗派、學術、經論你 貫通了,這個世間種種事業也都通達,沒有障礙了。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就有不少人故 意去刁難,找一些佛一生從來沒有做過的事情,當然他沒有經驗,去請教他,看他懂不懂 ;去試驗他,佛都懂。我們在經論裡面看到的,譬如世尊是個王子出身的,沒有出家之前 是王太子,過的是富貴人的生活;出家之後,修道、求學,沒有做過苦力的工作。有人說 佛樣樣都行,萬德萬能。好!有人就問他,問他放牛。釋迦牟尼佛沒有放過牛。養牛、照 顧牛,怎麼樣放牛,怎麼照顧牠?向他請教。釋迦牟尼佛就教他,怎麼樣照顧牛,怎麼放 牛,大藏經還有《放牛經》,比天天照顧牛的人還高明。然後大家才點頭佩服,真有智慧 ,沒有學的他都知道,那學的就更不必說了;無所不知,無所不能。   所以諸位同修要曉得,佛法真的通達了,世出世間所有的學術、所有的行業,沒有一 樣不通。如果你說學了佛,叫你燒個飯、燒個菜不會,你佛法不通。你學佛的人,哪裡說 是不會燒飯、不會煮菜的?沒有這個道理。學佛的人,拿一件衣服,你不會縫衣服,你不 是學佛的人。學佛的人樣樣都會,你學會了,你不學拿來也會,你是個真正學佛人,然後 你才有能力勸進行者。「勸進行者」就是教化眾生,你才能幫助別人。你要曉得,社會太 複雜,佛法講經這個場合,跟學校教學不一樣,跟社會上一般集會學術的講演也不一樣, 他有他特定的對象,他們是專業的。佛法這個講演叫大講演,這裡面聽眾,男女老少、各 行各業;在文化上有博士學位的,還有不認識字的,都來在一堂來聽,你要講得個個人點 頭,那博士點頭,不認識字的人也點頭,這不是一樁容易事情。真實智慧,我們本經裡面 講的,「住真實慧,惠以真實之利」,我們自己要不親身做到不行。   所以你學到這些東西,你懂得了,然後你要在生活當中把它做到,做到就是證果。把 這些理論、方法付諸於現實,從現實裡面證明它的理論是正確的、方法是正確的,這就叫 作證。也就是說佛經裡面字字句句,我們都要在生活當中去兌現,圓圓滿滿做出最美好、 最殊勝的成績拿出來,社會大眾看了,他怎麼不羨慕?他怎麼會不發心來學習?我們不去 找他,他會找上門來,這個就叫求學。所以佛門裡頭不招生,哪有什麼拉信徒的,現在講 拉信徒,這個話我們聽到莫名其妙;只聞來學,未聞往教。真材實料,他明白了他會找上 門來,我們怎麼要去找他?我們對別人展現一個好樣子,這一點很重要,我們只展示一個 好樣子,讓他自動的來求學,我們不必去勸他。已經入門,要勸他努力精進,希望早一天 成就,早一天參加諸佛菩薩弘法利生的事業。   現在說「弘法利生」,在我們佛堂講,長期講經的道場還可以,在外面這個名詞講出 來,真正聽得懂的就不多,所以要換一個名詞,參加「社會教學」的工作,這個大家就好 懂。我們都避免不要用社會教育,社會教學,弘法利生就是社會教學,我們從事社會教學 的工作,參加諸佛菩薩社會教學工作。所以諸佛菩薩在這個廣大社會裡面,他所示現的各 行各業,他的身分男女老少,所謂「隨類化身」、「隨機演教」。演是表演,教是教導; 表演是自己做出來給別人看,人家看了向你請教,不厭其煩為他解說、教導他,我們幹的 是這個事業。出家人全心投入、全身投入,在家人實在講也不例外,也是全心投入、全力 投入。這個話怎麼講?作師、作範。譬如你經商,商人的身分,這個身分是商人菩薩,菩 薩作商人。你經營的事業是社會的模範、典型,你全心全力將你的事業做好,你這個事業 在全世界同行事業當中的第一、同行事業當中的模範,這就是菩薩事業。不必要換身分, 一定要換一個出家人的樣子,剃頭、穿長袍、搭衣,你以為這個就是學佛,那你就完全錯 了,你不懂得佛法。哪一種身分要像這種身分的人,哪一個行業要像那個行業的人,這個 叫菩薩道,叫修菩薩行。   菩薩商人,是商人當中圓滿成功的人,是商人當中的典範。與一般成功的商人不相同 在哪裡?在慈悲心。一般人經商成功,他是自利,他利益自己。雖然他也做一些慈善事業 回饋社會,取之於社會再回饋於社會,他不是完全的,他回饋社會還要名、還要利。菩薩 沒有名利,名聞利養邊都不沾,完全回饋於社會、完全做的是利益眾生。換句話說,菩薩 從事於任何行業,對社會、對大眾,他是服務的,他不是在裡面去圖取名聞利養,完全是 服務。可是諸位要曉得,服務裡面必定受到社會大眾的尊敬,實至名歸,那個名是別人尊 敬他的,不是他自己要的。如果他自己以這個為目的、目標,那他就錯了,他是凡夫,依 舊是輪迴心幹輪迴事。自己確確實實遠離名聞利養。所以無論從事哪一個行業,以服務社 會、服務大眾,無一不是菩薩事業,無一不是菩薩道、菩薩行,這一點我們一定要懂得。 在大乘教學裡面,佛是希望一切眾生,個個作菩薩、個個作佛,不是佛只有他一個人作, 菩薩只有少數幾個人作,不是的,他是希望全體所有一切眾生,個個作佛、個個作菩薩, 這才符合大乘教。我們這一部經是大乘的極處、大乘教的顛峰,最究竟、最圓滿的法門。   佛說完這三條之後,告訴我們,這三條是「三世諸佛淨業正因」。三世是講過去、現 在、未來。過去的佛,釋迦牟尼佛曾經給我們介紹一些;現在的佛,也介紹了一些。未來 的佛是誰?未來的佛就是現在的一切眾生。一切眾生皆是未來佛,所以佛法裡頭永遠是平 等的,真實的平等。三世諸佛修學的法門,當然不會完全相同。剛才講了,有從「覺門」 入的、有從「正門」入的、有從「淨門」入的,這是三個根本法;從這三條裡頭,又分出 去,分枝、分岔,法門就變成無量無邊了。無量無邊的法門歸納到最後是三門,無論修學 哪個法門,都是以這三條作基礎。正如同我們這裡建築蓋大樓,新加坡大樓很多,沒有相 同的,每一個大樓都有它的風格、都有它的造形,不相同,基礎相同。這三種淨業是地基 ,地基一定是相同的,做得非常的堅固、非常的堅牢,這個建造物在上面才不會動搖。所 以我們要曉得,《觀經》上講的「淨業三福」,是一切法門修學證果的根基。   我們修行,說實實在在的,要跟古來大德去相比,我們差得太遠了。我們看《高僧傳 》,出家人的修行;看《居士傳》、《善女人傳》,在家居士們的修行,過去的人修行, 快的三年、五年,晚的十年、二十年,都有不可思議的成就。我們今天在科技、在生活富 裕,比古人進步太多,為什麼我們修行落在古人的後面?值得我們深深去反省、值得我們 檢討。實實在在講,我們把「三福」疏忽掉了。好像蓋房子,人家蓋得成功,我們怎麼蓋 ,蓋半截倒掉了,原來底下沒有打地基。所以諸位你要想真正從打地基做起,從明天早晨 開始,恭敬你的父母,紅包供養你的父母,從這做起,三福。我今天晚上講的這些話,要 好好記住,要認真做到。 (s:我每個月供養一次算不算啊?法師~ @@)   無量行願裡面,這一句「無量行願」四個字,恐怕至少要講三次,三次三個星期,麻 煩。好吧!慢慢講,不要緊。時間到了,我們念佛迴向。 (來迴向: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s:大家趕快回想一下什麼是菩提心!XD) == 南無阿彌陀佛。 -- 總之,不管是什麼樣的人,得到自己快要死亡的消息時,應該坦然面對,應該歡喜—— 「聽說我活不了啦,啊,快樂快樂!阿彌陀佛,大家再會,拜拜了!」 ——索達吉堪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1.74.221.206
whatflower:這篇看得很感慨Q_Q... 01/19 01:50
whatflower: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01/19 01:55
summertrees:(拍拍) 01/19 10:31
j45xu3:阿彌陀佛 01/31 2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