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3)法門無量誓願學   這幾天我們利用一點空閒,在錄製《地藏菩薩本願經》的錄像帶。世尊為我們說明, 地藏菩薩最初發心的因緣,那是在不可說不可說無量劫之前,距離我們現在太遠太遠了, 沒法子計算。他的身分是一位長者,在家的居士,不是出家人,為大長者子。這個大長者 子,不是大長者的兒子,「子」是中國古時候的尊稱,尊敬的稱呼;我們稱孔夫子稱孔子 ,孟子、老子、莊子,子是尊敬的稱呼。現在稱呼,把這個尊敬放在前面,不放在後面; 現在是尊敬的某某先生,這個子就是尊敬的意思。在從前這個子是放在後面,現在把這個 尊敬的放在前面,是一個意思。尊敬的大長者,他怎麼發心的?他是看到佛的相好而發心 的。所以諸位同修要知道,這門面招牌很重要。現在商業講求包裝,裡面的貨好壞還其次 ,包裝一定要漂亮,那個吸引人。諸佛如來懂得這一套,知道凡夫的心理,所以門面就做 得特別莊嚴、特別的美好;門面的莊嚴不是化妝的,現在靠化妝,假的不是真的。所以菩薩的莊嚴,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修來的,德行成就的,這一點重要,德行成就的。   世間看相算命的人常說「相隨心轉」,我們的相貌隨心轉,體質也隨心轉。菩薩成佛 之後,還要用一百劫的時間專門去修福,所以成佛叫二足尊,福、慧都圓滿。這種佛,在 我們佛家講,藏教佛、通教的佛,他們需要用一百劫的時間去修相好。如果是圓教的佛, 那就不需要;圓教的佛從自性裡面流露出來的,那個相好光明,就不是三十二相,佛有無 量相,相有無量好,我們凡夫見不到。所以藏教的佛、通教的佛沒有見性,他完全是功德 成就的,是修得的。《百劫經》裡面跟我們說:「一個相好,要修一百功德。」一百種的 功德,不是一百個,不是,一百種;每一種不知道要修多長的時間,才能夠修得圓滿。三 十二相,諸位想想,他要修三千兩百種功德,修多長的時間?修一百劫,三千兩百種修一 百劫,才成就這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所以有緣的眾生,看到佛的相好,他就受感動,因 此就發心了。我們看到地藏經上大長者子的發心,跟楞嚴會上阿難尊者的發心完全相同。 阿難尊者為什麼發心出家?看到釋迦牟尼佛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他自己覺得這種相好, 不是父母所生的,一定是修行成就的。他出家為什麼?為了要想得三十二相、八十種好, 他為這個出家的,跟釋迦牟尼佛修學。所以出家的因緣不要緊,不管什麼樣的因緣,只要 你肯修,最後的成就是真實的。所以從這個地方來看,招牌、門面、包裝就不能不重要, 我們要很重視這一樁事情;重視,認真把自己修好。所以佛講經先把果呈現出來,自己修 好了,這是果報,這是讓你看,你看了以後,你自然就動心,你也想修學了。所以,我們 個人是一切人的好樣子,樣樣都好,容貌好、身體好、處事待人接物,沒有一樣不好,這 就是招牌,這就能夠攝受一切眾生。   你要想度一切眾生、要想教化一切眾生、要想弘法利生,你自己不把這個招牌搞好, 怎麼行?招牌要搞好,一定要斷煩惱,一定要學法門。我們題的十句,「真誠、清淨、平 等、正覺、慈悲」,長存此心,「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要常修此行;我們 的心、行與這十句二十個字相應了,果然相應,給諸位說,三年,我們的面貌變了,體質 也會變。為什麼?相隨心轉。所以這個道場一旦建立,一年三百六十天,天天講經、天天 念佛,永無間斷,住在這個道場,只要住上三年,出去之後,決定跟一般人不一樣,一定 的道理。他在這個道場長時間的薰修,身心統統起變化,哪有不往生、哪有不成佛的道理 ?所以,這個地方將來真的變成世界上一個選佛場,我們選人來作佛,就到這個地方來選 。所以新加坡這個國家有福,不可思議;東南亞這個地區有福,能有這樣一個如法、這樣 殊勝道場在此地建立,諸佛歡喜,護法善神對這個地區特別照顧,這是我們能想像得到的 。 (4)佛道無上誓願成   四弘誓願末後一句「佛道無上誓願成」,我們要滿足這一願,決定念佛往生,如果不 念佛往生,不修這個法門,成佛道的這個願非常困難,這是真的不是假的。因此,華藏世 界上首菩薩,普賢、文殊是華藏世界的上首,在華嚴會上他們兩位都發心求生西方極樂世 界,都發願要親近阿彌陀佛。為什麼?我最初讀《華嚴》讀到這一段經文,大惑不解,我 想不通。如果說其他的菩薩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我們能想得通,文殊、普賢是華藏世 界的等覺菩薩,有什麼理由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我想了很長很長的時間,才想出一個理 由,這個理由想必也是真的,「西方極樂世界成佛快,華藏世界雖然等覺慢慢修成佛,成 佛的時間要長,沒有極樂世界來得快,他們到極樂世界,一到就成佛了,而在華藏世界, 那還不知道要等到何年何月何日」,這是真的。所以一切菩薩沒有一個不希望往生極樂世 界的,希望早一點成佛,不要耽誤這麼長的時間,不要修行這麼苦,要想解決這兩個問題 ,唯有念佛求生淨土。文殊、普賢不但自己願意往生,他不吝嗇、不吝法,他知道這個法 門好,普遍的勸導華藏世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同生淨土,他搞這一套。   我們想想,這是毘盧遮那佛,文殊、普賢是毘盧遮那佛的得意弟子,得意弟子把他的 徒眾統統搞到極樂世界,搞到阿彌陀佛去了,把華藏世界搞得空空的,你說毘盧遮那佛生 不生氣?佛跟眾生不一樣,要是眾生這個受不了,我這裡法緣這麼盛,你到這來一搞,都 把我這個法緣搞沒有了,都帶到別的地方去了,這還得了嗎?毘盧遮那佛不但不生氣,還 要讚歎。正如同我們這個經上所講的,這經文還沒講到,世間自在王如來是法藏菩薩的老 師,法藏菩薩在西方建立極樂世界自己成佛了,也把世間自在王會下那一些徒眾,都帶到 西方極樂世界去了,世間自在王不但不生氣,還嘉獎,說他做對了。為什麼?一切諸佛如 來只有一個心願,希望一切眾生快快成佛,你到他那裡成佛快,在我這裡成佛慢,你到他 那裡去,對了,佛的本願達到了。所以這個作法真正是暢佛本懷,做得沒錯、做得正確, 佛心跟凡夫心確實不相同。所以我們要記住,這一生當中要滿足四弘誓願,唯有求生淨土 。在這個世間,我們要修學真實功德、第一功德,功德裡面就包含福德。修第一等的功德 、第一等的福德,給諸位說,無過於勸人念佛,這是大福德,無比希有的福德。我們今天 有機會修、有緣分修,應當認真努力去修學。這一句「具足無量行願」六個字,我們就介 紹到此地。這六個字裡頭的意思無量無邊,說一年也說不完,後面經文還長,我們就說到 此地。   下面說『安住一切功德法中』。「功德」跟福德有差別,我們必須要認識清楚。功是 講功夫,必須自己有真實修學的功夫,功夫所獲得的叫功德,譬如持戒有功,禪定就是德 ,因戒得定。你是持戒,從持戒得定,那個戒就叫做功德。如果你持戒持得很好,但是不 能得定,那個持戒有沒有好處?有,不叫功德叫福德。你持戒持得很好、很精嚴,你得人 天的福報,來生享福,不是功德。功德能斷煩惱,功德能證菩提,福德不能,福德不能斷 煩惱,也不能證菩提,只能帶給你福報。功德跟福德,我們一定要辨別清楚。修定,修定 有功,智慧開了,開慧是德。修定而不能夠開慧,這個定是福德,不是功德。修定不開智 慧,福德在四禪天、四空天裡面去享福,不能斷見思煩惱、不能超越三界六道。所以功德 跟福德差別這麼大,我們要曉得。功德怎麼修?功德沒有離開福德,修福不著相就是功德 ,修福要著相就是福德。我修財布施,希望將來得大富,這就變成福德。我修財布施,三 輪體空,什麼希求都沒有,這就變成功德。什麼希求都沒有,你在生活當中什麼都不會缺 乏。功德裡頭有福德,福德裡頭沒有功德。   所以我們無論修什麼樣的福,通常講這三種布施,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布施 得乾乾淨淨,要緊的是心地清淨,不著布施的相。不要常常念到「我對哪個人有恩,我對 他有多好」,不可以有這個念頭,有這個念頭變成福報,你就不能得定。定是什麼?定是 清淨心,你的心不清淨。所以布施絕不受報,這個心多清淨。清淨心裡頭那個福有多大? 盡虛空、遍法界,是你受福之處。不但你在此地布施,你在這個地方享福,無論你到哪個 地方,十方無量無邊剎土,你所到之處都享福。為什麼?心量大,沒有障礙,所以你的福 就大了,那個福也遍虛空法界。這在大乘經上這些重要的道理,我們要懂。如果我們修福 常常念著,我在這個地方、這個地區,跟這個地方的人結了緣,修了多少福,你將來享福 ,只有投生到這裡你才享到福,你投生到別的地方去了,那個地方的人跟你沒這個關係, 沒有結這個緣,你就沒福了。同樣是修,得福不一樣,為什麼幹這個傻事?為什麼不把心 量拓開?絲毫種的福、毫釐之福,都是遍虛空法界,在在處處都享受。我們在大乘經典裡 面,這一層決定不能夠疏忽。所以一定要曉得功德跟福德不一樣。   此地佛教給我們,「安住一切功德法中」。什麼叫安住?「安」是安穩,「住」是住 在那裡不動。實實在在說,我們凡夫很可憐沒住處,人家說你住在哪裡?你要是有智慧、 聰明,你可以告訴他「我在哪裡」,我現在在居士林,哪裡有住處?沒住處。身找了一個 住處,你有個房子、有個家,是你的身的住處;有這個家、有房子,身就得安穩。身安, 心不安。最重要的,心要住在哪裡?這是個大問題。我們在《金剛經》上看到,須菩提尊 者向釋迦牟尼佛請法,第一句話就問「應云何住」?這個意思就是說,這個心應該住在什 麼地方?世間人懂得身住,不懂得心住,所以一生操勞,日子過得很辛苦。無論他有福、 沒福,有福他也苦,沒福更苦,憂悲苦惱這樣過一生,你說過得多辛苦。如果要懂得心要 有個安住的地方,這個人一生就有幸福,這個人一生就有成就,無論在世法、在佛法他有 成就。由此可知,心的安住就太重要了,安安穩穩的住在一處,住在那裡不動。   佛在經論裡面教導一切眾生,眾生的根性不相同,所以佛教人安住也就不一樣。譬如 有一些眾生心量很小,眼光很淺,聽說天上不錯,「我來生能夠生天就很滿足了」。你要 勸他出三界,他沒有信心,「我業障深重,不行,我去不了,出不了」。你勸他,他立刻 就退了。佛對這一類眾生滿他的願,你想生天就教你生天的方法。根性稍微利一點的人, 知道天福也有享盡的時候,享盡了怎麼辦?時間雖然長,長也有盡頭的時候,這就比人家 高一等了,他知道超越輪迴之外,比在輪迴裡面,日子要好過得多了。他有出三界的心, 佛就教他出三界的辦法,心安住在那裡。所以佛的教學真的是契機契理,滿足一切眾生的 願望。   你要想生天,佛就教你,你的心一定要安住在十善,安住在十善業道。常常生善念、 生善心,利益一切眾生,最後自己得利益,自己得利益生天。所以教人持戒修行十善,你 的心安住在這個地方,決定得人天福報。如果你想證得阿羅漢果,超越六道生死輪迴,佛 就教你安住在四諦法上。你要想作菩薩,學佛一樣廣度一切眾生,佛就教你,你的心要安 住在六度上。這是佛教大家安心之法。如果你的心量果然是大,志願殊勝,菩薩還有上面 ,上面還有佛,佛再沒有上面了,我要成佛,這個志願高,佛就教你安住在成佛功德。這 個地方「安住一切功德法中」,這個功德法的指「彌陀願海、六字洪名」。換句話說,你 要把心安住在四十八願,安住在「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這就對了。這個是一生不退圓 滿成佛之法,比任何一種安住都殊勝,我們要懂這個意思。這兩句經文是講行願功德。   再看底下這兩句。   【遊步十方。行權方便。】   諸菩薩們,這一些菩薩我們在經文上看得很清楚,都是修普賢行的菩薩,這個第一句 「咸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修普賢行的菩薩。是哪些人?從我們初發心的一直到等覺位 ;初發心的人雖然沒證果,真正發心,一心一意要學普賢行,這個人就是《華嚴經》上所 稱讚的大心凡夫。大心凡夫在這一生當中,就有機緣作佛,什麼機緣?念佛往生,親近彌 陀,很快的就成佛了,不需要很長的時間。縱然是業障深重帶業往生,下下品往生,《觀 無量壽佛經》裡面告訴我們,下下品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也只要十二劫,花開見佛悟無生 ,十二劫比無量劫、比三大阿僧祇劫,這個時間縮短得太多太多了,我們要作一個比較, 這個帳就很清楚了。   就是像佛在經裡面平常所講的,花開見佛是什麼地位?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是 這麼一個地位,這是方便說。如果真實說,悟無生是證得無生法忍,無生法忍菩薩是什麼 地位?七地、八地、九地,這樣的地位。我們其他的不算,三賢位的就不講。我們說圓教 ,圓教的三賢位,從圓教初住修到十迴向滿,要一個阿僧祇劫,你才到登地,初地;初地 是第二個阿僧祇劫開端。第二個阿僧祇劫開端,初地菩薩修到七地,七個位次又是一個阿 僧祇劫,兩個阿僧祇劫滿,這才證八地。阿僧祇的數字是天文數字,我們都沒法子計算的 。以通途法門來說,證到圓教初住,修到無生忍位,須要兩個阿僧祇劫。到西方極樂世界 ,我們是凡夫,不是初住菩薩,凡夫,一品煩惱都沒斷,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證得無生法 忍的地位,也就是證到七地菩薩這個地位,只要多少時間?十二劫,不成比例,這個時間 是大幅度的縮短了。十二劫,跟諸位說,不論佛願加持,就是說沒有得到阿彌陀佛本願威 神的加持,你在西方極樂世界修行十二劫,就證得無生法忍。你說西方極樂世界修行這個 道場,可以說是在盡虛空、遍法界,阿彌陀佛那個道場是第一道場,你在那裡修行快,為 什麼快?只有進步沒有退步,他那個地方是圓證三不退,下下品往生的也圓證三不退,所 以它沒有退轉。其他的他方世界剎土,菩薩修行有進、有退,一般都是進得少退得多,所 以需要那麼長的時間,極樂世界不要。   極樂世界還有更殊勝的,我們必須要曉得。生到極樂世界,沒有一個人是不得佛力加 持的,阿彌陀佛慈悲到了極處,四十八願願願加持行人,念佛往生的人。所以下下品往生 的人到西方極樂世界,需不需要經過十二劫才花開見佛?不需要,差不多到那邊就花開見 佛。什麼原因?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怎麼曉得?四十八願裡頭講得很清楚,生到西 方極樂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薩,阿彌陀佛說話要算數,不能說發這個願不算數的,說話算 話。他並沒有說什麼樣的人往生才是阿惟越致菩薩,既然沒有說就是籠統的說了,只要是 生到極樂世界的統統是阿惟越致菩薩,這還得了。換句話說,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你就跟 七地、八地、九地平等了。   所以蕅益大師在《彌陀經要解》裡面講,他說:「這是不可思議的境界,你要說他是 七地菩薩,他不是,為什麼?煩惱一品沒斷,他是凡夫。你要說他是凡夫?他的智慧、他 的功德、他的受用,跟七地、八地菩薩完全相等,這是西方極樂世界不可思議之處。」蕅 益大師的《要解》也不可思議。印光大師我們知道,這是西方世界大勢至菩薩再來的,他 老人家讚歎《要解》,「即使是古佛再來,給《彌陀經》作一個註解,也不能超過其上。 」把《要解》捧到極處了,捧《要解》就是捧蕅益大師。蕅益大師要不是阿彌陀佛再來的 ,必定也是觀世音菩薩再來的,否則的話,當不起大勢至菩薩這樣讚歎。所以我們要知道 這個法門無比殊勝。   『遊步十方,行權方便』。遊步是參學,西方極樂世界的人確確實實如此,每一天都 到十方世界去拜佛,拜佛就是拜訪,親近諸佛如來。諸佛如來是世出世間第一等福德之人 ,常常親近他們、常常聽他們的教誨,自己智慧就開了,德行也逐漸就圓滿了,這是親近 善知識,這是聰明人。跟諸佛如來為伍,入他們這一行、入他們的俱樂部。天天跟諸佛如 來混在一起,你想想看,你怎麼會不成佛?不是跟菩薩混在一起,天天跟佛在一起。遊步 十方,接受佛的教誨,開智慧,每一天親近諸佛,供養承事諸佛,修福報,所以修福、修 慧的機會就太圓滿了。   我們今天想修福、想修慧,找不到地方修,不曉得哪個地方有福,不知道,往往錯用 了心,修錯了,在我們這個世間見得太多了。有很多特別是有財富的人,想做一點好事, 結果把那個錢都是丟到大海裡去了,石沉海底沒收穫,不但沒有收穫,還招來了許許多多 的過失。可是西方極樂世界的人就不一樣了,他們遇到真善知識,知道哪個地方是真正的 福田,上求下化。十方諸佛剎土,一定會遇到過去生生世世的親朋、好友、同參、同學, 會遇到,遇到了他們不認識你,你會認識他,為什麼?你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了,經上講 的,「你的智慧、神通、德能,幾乎完全恢復了,跟阿彌陀佛差不多」。無量劫前的家親 、眷屬、親朋好友,他在任何一道、在任何一界,你看到了都認識。凡是有緣見到了總會 生歡喜心;有緣,很投緣,你就有機會去教化他。   「行權方便」,這個方便就是隨類化身、隨機演教。西方極樂世界下下品往生的人, 只要見過阿彌陀佛,在阿彌陀佛周邊打個轉就行了,你就有能力到他方世界去隨類化身, 像《普門品》裡面所說的,應以什麼身得度,你就有能力示現什麼身。這種能力要在一般 大乘經上講,需要圓教初住菩薩、別教初地菩薩,也就是說,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 這樣的人才有這個能力。十法界裡面,佛菩薩沒有這個能力,隨類化身他做不到;一真法 界裡面的菩薩就能做到了。所以要曉得,一定要曉得,往生的機會決定不能錯過,錯過了 ,真錯了,太可惜了。世間什麼事情都是假的,只有這一樁事情是真的。   我們是業障這麼重的凡夫,見思煩惱哪裡能斷得了?一般修行,小乘初果我們都沒有 能力證得,這三界八十八品見惑,我們有本事斷得了嗎?斷不了,換句話說,初果都得不 到。可是我們真正發菩提心,一向專念,求生淨土,蒙佛威神加持,這是決定能得到的。 生到極樂世界,就超越了十法界。所以他這個智慧德能,蒙佛本願加持,跟圓教初住菩薩 沒有兩樣,只有超過他不會輸過他。所以在十方世界,應以佛身得度者,可以示現八相成 道,這一種殊勝功德利益,查遍《大藏經》再沒得找了。示現種種身,可以隨機說法,眾 生喜歡聽什麼法,你就像諸佛如來一樣,給他說什麼法門,令他得度。今天時間到了,我 們就講到此地。 == 南無阿彌陀佛! -- 把物質留給別人,把福氣留給自己。 感恩帶來溫馨,用心就有力量。 ~證嚴法師《靜思語》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67.219.157
mark183:阿彌陀佛 01/22 08:17
summertrees:阿彌陀佛~ ^^ 01/22 11:44
whatflower:"心住"真的很重要,希望自己能夠真正把身心都安住佛法 01/23 18:01
whatflower:南無阿彌陀佛~ 01/23 18:02
summertrees:我也是~ ^^ 01/23 18:23
j45xu3:阿彌陀佛 02/07 2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