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大乘無量壽經細講-第26集   請掀開經本,第八頁第一行看起: 肆、大教緣起   【大教緣起第三】   這一品是本經的發起序,說明這一部經這一次法會發起的因緣。黃念祖老居士在他的 註解裡面,引用了五種原譯的原文,可以參考對照來看,這是很好的一樁事情。現在請看 經文:   【爾時世尊。威光赫奕。如融金聚。又如明鏡。影暢表裏。現大光明。數千百變。】   這是一小段,這一段是講世尊放光現瑞,引發這一次法會的殊勝因緣。『爾時』是介 紹證信完畢的時候,也就是法會開始大眾聚集,好像我們參加法會的聽眾大家都到齊了, 就在這個時候。證信序裡面,讚歎與會菩薩的智慧德能說得很多,我們也曾經詳細的跟同 修們報告出來。這個時候世尊『威光赫奕』,「威」是講他老人家的威德、威神;「光」 是光明;赫奕,「赫」是非常明顯;「奕」是茂盛的意思。就是這個時候,釋迦牟尼佛的 光彩顯得很特殊,跟一般時候很不相同,與會的每一個大眾,都很明顯的覺察出來。下面 就舉了一個比喻,『如融金聚』,這個比喻好,在經上我們讀到,佛的色相常用金色來形 容。金是七寶之一,金之所以被一般人看得那麼重,就是金在任何狀況之下它不變色,它 的色永遠是美好的,尤其是黃金在融化的時候,在高溫融化的時候那個顏色更美了。以這 個來比喻佛今天的光彩,這個比喻可以說佛光彩之美好殊勝,是一絲毫缺陷都找不到,就 是這個意思。   『又如明鏡』,「明鏡」是內外光明。下面講『影暢表裏』,「影」是說的光影,光 影是講在外,佛的外表。「暢」是一絲毫障礙都沒有,從外表也能夠看出內裡,這個裡面 說佛的色相。我們常講這個人的色相是透明的,這個身體透明的,確確實實是如此,這個 相好,要用現在一般人來講,這是最健康的形象。凡夫內外為什麼不透明?是因為凡夫有 妄想、有煩惱、有憂慮、有牽掛,所以凡夫的色相裡面是暗的,一團的黑暗。諸佛菩薩妄 想、分別、執著斷盡了,他內外是透明。我們一般凡夫自己裡面是一團糟,所以也沒有能 力看別人。但是這個世間有一些修行人,修行稍稍有一些定功,也就是說他有能力將煩惱 伏住,這個不是斷,是伏住,也是我們一般講功夫成片,這種人心清淨煩惱少,煩惱很輕 ,他就有能力看到一切眾生色身,也能看到色身的內部。我們現在人叫他做特異功能,或 者有人叫他做X光眼,就屬於這一類。在佛法也說天眼通,他就能看到一個人的內部,所 以你身體是不是透明的,他一看就曉得,如果是透明的,修行就有很高的功夫,至少他煩 惱已經不起現行。身心透明,這個決定不是凡人,凡夫做不到,這身體是透明的。   往年我在美國邁阿密講經,曾經有一個美國人,他有天眼,也就是所謂的特異功能。 我講經的時候他也來聽,他看到《無量壽經註解》,黃念祖老居士的註解,前面有一張夏 蓮居老居士的像,我們印在經本上,這個人看了夏老居士的像,他說夏老居士身體是透明 的。他告訴我們,他說這個人不是普通人。我們覺得很奇怪,如果他看到本人說透明的, 這還有得說,看到一張照片,說照片的像身體是透明的,我們很不容易理解。但是他說夏 老這個人,他也沒有見過面,也沒有聽說過,從來沒有聽說過,說說大致上都還滿正確。 他說這個人現在不在世,這個人是個再來人,說他當年在世的時候也遇到一些困難,所說 的都很接近事實。所以由這些談話當中,可以判斷他所說的話是可靠的,不是假的。到「 影暢表裏」,這個有相當功夫了,這是形容釋迦牟尼佛身體內外透明,所放的光明,威光 赫奕,對外遍照法界,對內還照自性,這是影暢表裏的意思;影是表,暢是講裏,講內在 的。『現大光明,數千百變』,光明當中無量的變化,它是變動的。這裡面使我們體會到 佛光遍照法界,跟華嚴會上的境界沒有兩樣,遍照法界。法界、體性、現相、理事、因果 ,轉變無量無邊,這個境界就在佛「大光明」當中顯現出來,這是不可思議的境界。佛現 出這種境界,決定不是偶然的,一定有大因緣,要不然佛不會現這樣殊勝的境界,這個境 界非常非常希有。當時在會阿難尊者看到了,下面這一節,請看底下這個經文:   【尊者阿難。即自思惟。今日世尊。色身諸根。悅豫清淨。光顏巍巍。寶剎莊嚴。從 昔以來。所未曾見。喜得瞻仰。生希有心。】   阿難尊者是世尊的侍者,也是常常跟在世尊身邊的。這麼多年來,從來沒有見到世尊 今天這樣的光彩,這樣的示現,這是他心裡面在想。『色身諸根,悅豫清淨』,這兩句非 常令人仰慕。「色身」是講世尊的身相,「諸根」是別說六根,眼、耳、鼻、舌、身、意 ,使人見了之後,就能夠很明顯的體會到,世尊全身都是快樂的。「悅豫」是快樂,所謂 是毛孔都發笑,都顯出笑容。清淨無比,這個「清淨」是講心清淨,根身悅豫。下面兩句 是形容他,『光顏巍巍,寶剎莊嚴』,「顏」是容顏、面貌,今天面貌的光彩,世尊的德 相。「巍巍」是形容高、殊勝,高大殊勝之意,這是極其形容。「寶剎莊嚴」,寶剎莊嚴 就是前面講的「現大光明,數千百變」。佛放光,光中顯示諸佛剎土,光中顯示十方一切 諸佛剎土,都在佛光當中展現出來,所以這是希有。   『從昔以來,所未曾見』,阿難想一想,自從出家跟佛做侍者,這麼多年來,從來沒 有看到世尊今天這樣的瑞相,沒見過。在經典裡面記載的,釋迦牟尼佛示現成道的那一天 ,在菩提樹下夜睹明星,大徹大悟,正在這個時候阿難出世。這個訊息報到淨飯王那裡, 淨飯王聽到他的弟弟生了個兒子,又聽說太子今天成佛,雙喜臨門,就給弟弟這個兒子取 個名字叫阿難,阿難中國意思就是慶喜,慶祝歡喜,雙喜臨門,阿難的名字是淨飯王給他 取的。阿難二十歲出家,也就是說前面二十年,釋迦牟尼佛講經說法他沒有聽到。出家之 後做為佛的侍者,佛說法四十九年,後面二十九年,阿難尊者一會都沒有漏掉。尤其是他 多聞第一,記憶力非常之好,聽過一遍永遠不會忘記。阿難出家的時候,向世尊提著有條 件,條件裡面有一條,就是過去世尊講經說法二十年,那個二十年他沒聽到,要求世尊找 空檔的時間給他重新說一遍,世尊答應他。所以過去所講的經,又給阿難重複說一遍,因 此世尊四十九年所說之法,可以說阿難是會會都聽到,一會不漏。   所以世尊滅度之後,阿難就成為集結經藏重要的人物,我們知道所有一切經典都是阿 難複講出來的,複講的時候,下面有同學給他記錄,這樣才編成經書,世尊當年在世講經 說法並沒有記錄。阿難複講有沒有講錯?這一點我們不必懷疑,世尊早就明白,所以阿難 重複講經,五百阿羅漢為他作證,下面五百阿羅漢聽阿難複講,必須五百阿羅漢個個都點 頭,沒錯,世尊是這麼說的,這才能記錄下來。有一個人提出異議,這一句就不能記下來 ,所以集結經藏不是少數服從多數,有一個人提出異議都不行,都不可以記錄,一定要五 百人個個聽了都點頭,都肯定世尊是這麼說的,這才記錄下來。這是正信,後人展開經典 能夠斷疑生信,決定沒有懷疑,阿難的複講就是世尊當年所說的無二無別。所以過去集結 經藏,這樣的嚴肅,這樣的慎重。   阿難,實在說也是法身大士倒駕慈航示現的,佛的這些弟子當中,尤其我們在大乘經 上看到,皆是大阿羅漢,不是小乘羅漢。那個「大」就是大乘,大乘羅漢是什麼地位?阿 羅漢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叫「無學」,無學就是畢業了。小乘阿羅漢是小乘教裡面畢業 了,他所學的東西學完了,沒有東西再學了,才稱證阿羅漢果,就是畢業了。大乘法裡面 稱阿羅漢那也是畢業了,那是什麼果位?法雲地的菩薩,十地菩薩,這是畢業了。經上常 講的「三大阿僧祇劫」圓滿成佛,三大阿僧祇劫是說十地菩薩,法雲地的菩薩。如果果如 經上所說的,這些人皆是大阿羅漢,換句話說,他們最低的位次都是大乘法雲地的菩薩。 這個在本跡裡面講,他的本來面目給我們透露了,現在在舞台上是表演,他是表演一個小 乘初果須陀洹,阿難尊者這個時候是這麼個地位。而實際上都是法身大士,所以這是我們 明白這個道理,明白這些事實真相,對於經藏的集結就不會懷疑了。可是這些話對現代人 來講,他很難相信,你相信我不相信,這樣的人太多了,不相信的人太多了,這難怪。這 《地藏菩薩本願經》上說的,娑婆世界眾生,特別是末法眾生,「剛強難化」,哪有那麼 容易他就相信。   真正能信得過的人,兩種人,我們在講經常說,一種人是聰明利根人,你一說他明白 了,他會深信不疑;另外一種人,過去生中善根福德深厚之人,你給他講他能接受,這一 提起引發他過去世的善根福德,他相信他不懷疑。這兩種人能得利益,這兩種人就是佛法 裡面講的根熟眾生,他的根性成熟,可以得度。既不是上根利智,又不是善根福德成熟, 他怎麼能不懷疑?所以他一定會懷疑。這種懷疑不但在佛法裡頭說得很多,疑是菩薩最大 的障礙,這是大煩惱,貪、瞋、痴、慢,下面就是疑,不能相信、不能接受,是煩惱障, 疑是很大的障礙。既然有疑,他們的知見絕不是正知正見,他的知見是錯誤的知見,執著 自己錯誤的知見,這就變成偏見。在佛法裡面可以歸納在五種見惑之中,這五種見惑大家 都知道的,「身見」,執著這個身是我。第二種「邊見」,邊見就是偏見。第三種「見取 見」。第四種「戒取見」。第五種「邪見」,凡是不屬於前面四種的一切錯誤的見解,都 叫做邪見,邪見是錯誤的見解。   我們想想佛說的話很有道理,今天的世界為什麼亂成了一團,過去說世界大亂我們很 難體會,現在說世界大亂哪個人不曉得?個個人都看到了,個個人都親身感受到,亂世。 亂從哪裡來的?偏見來的,佛教給我們要斷除,佛教導我們見解要圓滿。佛法講圓,信要 圓信,解要圓解,行要圓行,證要圓證,覺悟要圓覺,修行要圓修,都講圓不講偏,一偏 就壞了。今天世界,我們從這個地方就很明顯體會到,今天世人所重視的也就是偏見,偏 在科學技術,偏在財富。所以在整個文化裡,整個生活裡面,它不均,偏在一邊毛病就出 來了。我們回頭看看佛菩薩教誨,再看看中國古聖先賢的教誨,跟現前人所學的、所教的 確實不一樣,儒佛都顧到全面。宇宙人生的整體,不是偏重在某一部分,忽略了某一部分 ,失去了均衡,就正如同現在地球失去了生態平衡一樣,這裡面有危機了、有災難了。像 這些道理很深很深,不容易體會,現在我們是眼前深受其害,展開佛經我們忽然悟到、忽 然明白了。在這一會阿難尊者也是如此,是以往從來沒有看到,世尊有這樣奇特的瑞相, 從昔以來所未曾見。『喜得瞻仰』,看到之後非常歡喜,『生希有心』,太希有了。「希 有」,希有的瑞相,世尊一定要說希有的法門,他現瑞跟他教學一定有關聯。阿難跟佛時 間久了,佛每一次講經說法都放光現瑞,所以大家一看到佛有瑞相,就知道佛說法了,但 是今天瑞相是無比的希有。   【即從座起。偏袒右肩。長跪合掌。】   這是禮節。底下這一段是「禮讚陳辭」,就是我們現在講的請法。請法之前一定要行 禮,禮代表自己重法,我們中國人講的尊師重道,所以禮不能廢。現代人雖然不講禮,可 是遇到有禮貌的人大家都歡喜,可見得禮確確實實能順乎人性,看到有禮貌的人總歡喜。 禮,實在講一定要學。過去我在台中親近李炳南老居士,他老人家給我們講《禮記》,《 禮記》的篇幅很大,他給我們選講。而講《禮記》開課的頭一段話就告訴我們,他說他講 《禮記》不是要你們學禮,學禮太難了。只是教你們懂得禮的常識,希望將來出去處事待 人接物,別讓人家討厭你,我們這一堂課就有意義,就有成就了。不求太高,水平不太高 ,水平很低,你到外面去接觸大眾,人家對你不討厭,所以李老師教我們《禮記》,水平 就在此地,這一點相當重要。   古人所講的「不學禮無以立」,你不懂得禮貌,你在社會上沒有立足之地,因為中國 自古以來是禮義之邦。禮教,禮的教學在古時候是童子必修的科目,從什麼時候學?七歲 上學就開始學,可以說是整個小學教育就是禮教,就是教你處事待人接物的規矩。到民國 初年還有一堂課,這個課我都沒有上過,大概比我大五歲的人上過,到我這個年齡上學的 時候,這一門課已經沒有了。叫什麼課?修身,有這門功課,我看過這個本子,小學裡頭 修身的課本,修身的教科書我看過。但是我們上學的時候,這個課已經廢除,已經沒有, 改作公民,還有這麼一堂課,修身改作公民,多少還教一些。現在恐怕學校已經沒有了, 已經沒有這個課程。尤其現在提倡民主、自由、開放、人權,這些東西很時髦,決定不能 反對,這時代潮流那反對還得了,其實是偏見。這些口號並沒有能夠帶來整個世界的安定 和平,繁榮興旺,沒有帶來。仔細思惟這口號帶來的好像是災難,我們還不反省嗎?還不 覺悟嗎?這個口號是真理嗎?很值得我們深深反省,這是我們從禮節上想到。   『即從座起』,聽經的時候,各人坐在自己座位裡面,如果需要請教,現在很方便, 現在請教不必離開座位舉手就行,我有問題發問就可以了。從前規矩大一點,一定從自己 座位起來,到佛的面前行禮。『偏袒右肩』,我們現在搭的袈裟,右肩是「偏袒」,大家 都看出來了。可是我們現在的袈裟已經縮水了,真正的袈裟,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的,現 在小乘穿的袈裟是那個時候的。你看它這一整塊的布裹在身上,通常兩個肩膀都不露,都 裹上來,行禮的時候才把右臂露出來。但是現在小乘的袈裟顏色不對,他們現在穿黃色的 ,有穿黃色的,我看也有穿紅色的,這個不對,應當是染色才對,它不是染色的。佛教傳 到中國之後,中國的疆域在印度的北面,諸位現在看地圖就曉得。所以中國的氣候比印度 要冷,三衣決定不夠用,所以佛教傳到中國來,在服裝、飲食許許多多地方都中國化,這 是我們常講的現代化與本土化,我們一定要明瞭,並不是一成不變。到中國來之後穿中國 的服裝,我們現在穿海青,海青是漢朝人的服裝,在民間已經沒有了,出家人還有個紀念 ,我們穿漢朝時候的服裝,叫海青。   在家跟出家的差別,出家人穿的海青,海青上不繡花,在家人穿的海青繡花,最低限 度領子上、袖子上繡花。地位高的富貴人家全身都繡成花紋,那個花也是有一定的,不可 以隨便繡的,代表你的身分,代表你的地位,所以叫章服。你什麼樣的身分,士、農、工 、商分得很清楚,衣服不可以穿錯,你出去時便於行禮,知道你是什麼身分,下對上要先 致敬,要行禮;帽子也是,花紋上都有身分地位的標誌。出家人素色完全不繡花紋,完全 沒有,差別在此地。可是衣,佛的三衣我們還是有,只有在法會期間當中,講經是法會, 講經聽經的時候搭衣。但是這個衣就不必要原來那麼大,那麼大搭在我們衣的外面很麻煩 ,所以把這個衣就裁了一半,我們是縮小一倍,只有原來的一半大。在從前這裡沒有勾環 ,用帶子,兩根帶子繫起來,以後就不知道什麼人發明勾環方便多了,比打結方便多了, 這中國化、本土化,所以我們的衣縮水縮了一半,這是講到「偏袒右肩」。可是佛教傳到 日本去之後,日本人比我們更厲害,他那個袈裟已經縮成了三寸,你看日本法師他的袈裟 ,他穿西裝,他不穿海青,他穿西裝。平常他的袈裟放在西裝小口袋裡面,做法會的時候 他就拿出來,他有個紅的帶子往頭上一戴,一塊三寸就擺在面前,他的衣就搭上了,他比 我們還簡單,還沒有我們這麼麻煩。   這個就是紀念的性質,我們搭衣是紀念釋迦牟尼佛,紀念當時法會的狀況,使我們念 念不忘佛陀的恩德,意思在此地。這個屬於知恩報恩,返本報始,念念不忘老師的恩德, 所以偏袒右肩。為什麼要偏袒右肩?行禮的時候不忘伺候老師,老師有什麼事情吩咐你做 ,你的動作敏捷,右手做事情方便,承事供養。所以行禮的時候不是僅僅在那裡致敬,還 要隨時聽吩咐,隨時服務。『長跪』,長跪通常是跪一隻腳,起來的時候方便,起來的時 候快,中國跪是兩個膝蓋統統跪下去,起來沒有那麼快。所以佛經裡面也有常講胡跪,胡 是外國人,外國人的跪跟中國人跪法不一樣,中國人跪兩個膝蓋,外國人跪一個膝蓋,跪就是一個膝蓋著地,起來快,右臂露出來做事情快,這就是時時刻刻準備伺候長者,為 長者服務,這是最敬禮。『長跪合掌』,「合掌」也是致敬,表一心。十個指頭代表散亂 ,平常心都是散亂的,胡思亂想,現在行禮的時候表示我一心恭敬,把所有的妄念都放下 ,專心致敬,專心來聽尊長的教誨,所以合掌表這個意思。合掌懂得這個意思了,掌要合 嚴才是一個,如果合當中是鼓起來,掌是兩個不是一個,所以一定要合攏,它代表一,代 表一心,表這個意思。下面是阿難尊者請法的話:   【而白佛言。世尊今日入大寂定。住奇特法。住諸佛所住導師之行。最勝之道。】   請教的話,裡面有兩段,這一段先讚歎世尊示現的瑞相。阿難說『世尊今日入大寂定 「大寂定」就是禪定,甚深的禪定。「定」,諸位要曉得,定不是盤腿面壁閉著眼睛 ,我們現在都把這個樣子當作禪定。這種入定是小定不是大定,小定入了定之後就不起作 用,大定是行住坐臥都是定。釋迦牟尼佛為大眾講經說法在定中,定的意義是「外不著相 ,內不動心」,不是說六根不接觸外面境界,釋迦牟尼佛眼也見色,耳也聞聲,六根接觸 六塵境界,內心裡頭如如不動,不被外面境界干擾。我們凡夫見色聞聲會被外面境界干擾 ,為境界所轉,這很苦。佛與大菩薩他們有功夫,真有定力,他們能夠見如不見,聞如不 聞,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跟他的清淨心絲毫沒有沾染,這種定就叫大寂定;定中能成 就一切事業。禪定,另外還有一個名詞梵語稱為「三昧」,三昧就是寂定。這大寂定古德 講「寶王三昧」,又說「普等三昧」普是普遍,等是平等。一切諸法,佛菩薩已經證得 平等,一切諸法不但是理上平等、性上平等,實在講事上也平等、用上也平等,這個境界 很深。 == 南無阿彌陀佛。 http://image23.360doc.com/DownloadImg/2011/02/0612/8946628_1.jpg
夏蓮居老居士像。(可以放大到很大) 我第一次只看到頭上有個像,但看不清,還有鞋邊亮亮的。 後來仔細再看,更神奇的應該是右下方第二階角角處,其實有半截沒穿鞋的透明大腳! 連腳指、指甲都看得很清楚! 剛剛去找時,再看一次,頭上的像似乎看得比較清楚了,很像是千手觀音坐在蓮花台上。 這是我所見。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請互相尊重,勿出言批評。 反正我是信的。 -- 總之,不管是什麼樣的人,得到自己快要死亡的消息時,應該坦然面對,應該歡喜—— 「聽說我活不了啦,啊,快樂快樂!阿彌陀佛,大家再會,拜拜了!」 ——索達吉堪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73.248.9
onesadman:隨喜讚嘆 夏樹大很精進喔^^ 02/18 13:27
DavidJam:看不到圖,不知為什麼? 02/18 14:34
DavidJam:http://tinyurl.com/bxykuaj 是這張嗎?? 02/18 14:37
godofmoon:反正我是信的。XDDDDDDDDDD 02/18 15:11
summertrees:D大,是,但你這張不能放到最大 http://ppt.cc/F~aB 02/18 15:15
summertrees:明明平常就沒人氣....今天怎麼突然冒一堆...@@ 02/18 15:15
summertrees:o大,讀講經做筆記是我一天中最愉快的事啊 ^^ 02/18 15:20
whatflower:斷追了兩個星期orz我要努力追上!(握拳) 02/20 01:58
summertrees:w大出現了!加油!每天親近佛法才不會又迷迷糊糊去 XDD 02/20 0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