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佛在經論裡面告訴我們,世間人的福報,財富是修「財布施」得來的,你布施得愈多 ,你得的財富就愈多。今天我們看到這個世界上,有許多商業鉅子、大企業家,他們擁有 很大的財富,從哪裡來的?前世修得的,有許多是由很多世累積的,在這一生當中緣成熟 了,發這麼大的財,得這樣殊勝的果報。可是人享福是個很麻煩的事情,一享福就糊塗了 ,就被福報迷了,迷了之後,他就不肯再繼續修福,而且沒有智慧,縱然想修福做一點好 事,做一些社會慈善福利事業,那修的很小的福報,不懂得修積殊勝的大福報,他不懂得 。聰明智慧是果報,是修「法布施」得來的,世間有一等聰明智慧超過平常人的人,這些 人過去生中修法布施。健康長壽是過去生中修積「無畏布施」。由此可知,因緣果報的道 理跟事實真相是真的,真實不虛,修什麼樣的因,得什麼樣的果報。 (s:這就叫「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嗎?XD)   今天這個社會,尤其處在我們現在這個時代,一九九八年。諸位如果冷靜去觀察,現 在這個社會充滿了危機,整個世界找不到一個安全的地方。說實在的話,無論是你的地位 、你的財富、你的眷屬,你能不能保得住?誰都不敢講。頭腦清醒的人,明瞭過一天算一 天,明天是什麼樣子,誰知道?尤其現在說到經濟,叫泡沫經濟。泡沫經濟是什麼?《金 剛經》上講的「夢幻泡影」,他沒有念過《金剛經》,他也曉得泡影,知道這個東西不實 在,所以我們一定要有高度的警覺。怎麼樣能夠保持?勤修布施,布施若能不著相,功德 不可思量。著相的布施是福報,那個是有量的福報;不著相的布施,福德就變成功德。佛 在經論上常說,我們常常讀到,講席當中常常聽到,有沒有覺悟?真的覺悟了趕快幹,不 幹恐怕將來連修福的機會都沒有了,這一點要清楚、要明白。東南亞現在這一帶,許多國 家地區幣值都在貶值,所以行善布施要趕快。你今天可以修一百萬的功德,再過幾天就變 成五十萬了,打了對折,你那個福報立刻就掉下去了。抓住機會趕緊去做,這是聰明人, 這是真正有智慧的人。錢財不要放在自己身上、不要放在家裡,放在銀行、放在保險櫃統 統靠不住,只有把它布施出去,讓一切眾生共享,真實福報,永遠不壞的福報。為什麼不 把這些泡影、泡沫的東西,把它變成金剛?把它變成永遠不壞?看看我們在座的同修,有 幾個覺悟,有幾個真正肯幹,真正肯發心。我跟大家講真話,我不要你布施給我,我一分 錢都不要,絕不欺騙諸位。   如果要得智慧、要得聰明,一定要修法布施。現在我們這裡修法布施是愈來愈方便了 。居士林現在的講經,一個星期七天,一年到頭不中斷,天天講經沒有中斷的,你能夠介 紹你的親戚朋友來聽經是法布施。我們這邊講經,每一堂都有留著有錄像帶、錄音帶,你 拿這些東西送給你的親戚朋友,也是屬於法布施。何況我們講堂外面,結緣的書刊很多, 你每天來,自己有了、自己不想看了,想想你還有哪些認識的人,他們還沒有接觸到,可 以送給他們、可以寄給他們。勸導大家有機緣接觸到佛法,讀到佛經、聽到佛法,都是屬 於法布施,法布施的果報開智慧。   無畏布施裡面第一條是素食。不殺害一切眾生,不跟一切眾生結冤仇,然後再能夠護 生,保護眾生、保護社會的安定、保護一切眾生生命的安全,這個是屬於無畏布施。所以 無畏布施裡頭有不殺生、不偷盜;語業裡面包括了不兩舌,兩舌挑撥是非,鬥亂彼此兩方 ,這個罪過很重。為什麼?都是讓社會安全、安定受到了傷害。所以往往造一種業,遭著 許許多多的苦報,這個業因後面產生的效果,就招來這些苦報。   所以這六條我們要記住。六條裡面的意思,我們要很清楚、很明白,懂理論、知道方 法,怎樣把它落實在日常生活當中。你一個家庭裡面修六和敬,每一個人都遵照佛的教誨 去做,你的家庭就叫做僧團。僧團,諸位要記住,不是指出家人這個團體;是指四個人以 上同住在一起,依照這六條去修行,這個團體就叫做僧團。僧是清淨的意思、是和睦的意 思。這個小團體,彼此心地身心清淨和睦共處,不分在家、出家,不分男女老少,也不分 任何行業,四個人在一起依照這個方法修,就叫做僧團。僧團的出現,一定得到諸佛護念 ,龍天善神保佑。為什麼?太希有了,值得人尊敬。我們念三皈依這個誓詞,「皈依僧, 眾中尊」。眾,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團體。團體裡面最值得人尊敬的,這個團體就是僧 團,就是修六和敬的這種團體,最值得人尊敬。這是世尊教給我們跟大眾相處,應當是什 麼樣的心態、什麼樣的行持,都是教我們處事待人接物,沒有講到佛法。換句話說,沒有 學佛之前先學做人,先要把人做好。「三福、六和」都是做人的根本、做人的基礎,從這 個基礎再向上提升,這學佛了。   學佛從哪裡學起?佛把整個佛法的綱領教導我們,「戒、定、慧」三學。釋迦牟尼佛 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歸納起來,不外乎這三樁事情,戒學、定學、慧學。換句話說, 這就像你要到佛門來求學,佛把他所有教學的課程,展現出來給你。我們今天所說的三藏 經典,經、律、論三藏;經是講定學,律是講戒學,論是講慧學,戒、定、慧三學。佛說 法,每一次無論說得淺、說得深、說得長、說得短,必定不離開這三個原則,離開這三個 原則就不是佛法。   後人編輯《大藏經》,要把這些經典來分類,分成這個三類,難,怎麼個分法?每一 部經裡面三學都具足,那怎麼分?古人只看這部經裡面,這三學哪一個部分講得多,哪一 個部分講得重,依這個方法來取、來分。譬如《無量壽經》擺在我們面前,這裡面戒定慧 三學統統有,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就是戒律、戒學。可是仔細看這一部經,講定的比例 佔得重、分量佔得多,把它分在經藏裡面。如果這一部經,佛是戒律講得多、分量大,定 慧的分量比較少一點,那就分到律藏裡面去,這個我們必須要懂得的。任何一部經典都具 足三學,所以三學是我們修學的總綱領,換句話說,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起心動念、言 語造作,一定要與三學相應。我們起心動念與智慧相應、與定學相應;我們的言語造作與 戒學相應,你這就真的學佛了。佛菩薩念念都跟三學相應,行行都是三學圓滿,這是總綱 領,不能不掌握到。把這個綱領落實在生活修學之中,這就稱之為菩薩的六度,菩薩生活 六條守則,必須遵守的原則。 13.菩薩六度 (1)佈施   六度裡面第一個就是「布施」。布施的意思廣,布施教我們放下,放下就是布施,布 施是捨。放下什麼?我們有煩惱,你為什麼不把煩惱放下;你有愚痴,你要把愚痴放下; 你有惡業,你要把惡業放下;你有生死,你要把生死放下,統統布施掉。凡夫,好,我樣 樣都放下,身體放不下,那還是麻煩。身體放不下,身體就有得受的了。這身什麼身?業 報身。要把身體也放下,身體放下之後,這個身就變成自在身,那就快樂了。把你業報身 放下,搖身一變就是自在身。將來在《華嚴》裡面,我們會講到十種身,佛有,我們自己 也有,就是因為這個業報身放不下,我們的智身、法身、菩提身、意生身,統統都不能現 前,你說多可惜。果然能把這個業報身捨掉,如來果地上那個十種身,我們也隱隱約約的 現前了,那才是真正的幸福、真正的美滿。這是給你講布施。   世出世間一切法都不執著,你就放下了。可以用,可以受用,不能執著,決定不可以 據為己有,那就壞了;據為己有,就變成業障,你就在造業。業決定障道、決定障性。聰 明人曉得,這個身都不是自己,何況身外之物。《華嚴經》上菩薩講,菩薩說:「我說我 ,我不執著我,我也不執著我所。」這就對了。說「我」,是為了表達意見,跟眾生溝通 一種方便,善巧方便。言語溝通,眉目可以傳情,這都是屬於溝通。所以你可以用,你不 能執著,一執著變成造業,沒有執著、沒有分別,功德,善巧方便。巧是你應用得很自在 ;善是不著相,知道一切法夢幻泡影,知道一切法無所有、一切法不可得。《大般若經》 上「不可得、無所有」這六個字,說了幾百遍,給讀的人很深很深的印象,這些都是世尊 說法的善巧方便。所以我們要懂得布施的真諦,要知道布施怎樣在日常生活當中去學習。 (s:所以證嚴法師教我們:「人生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就是不要我們執著這個 身、包括執著所有一切身外之物。法師們真是很慈悲地各用不同說法,善巧方便地 來教導接引不同習性根機的眾生啊!) (2)持戒   第二個是「持戒」。持戒,剛才講了,守法、守規矩。如果不遵守法度、不遵守規矩 ,不但佛法,世法你想成就都難,正是所謂「不依規矩不成方圓」。我們要畫一個圓要用 圓規,我們要畫一個方一定要用矩尺,所謂是依規矩才能夠畫成方圓,畫得沒錯。世間的 小事,都不能夠不守規矩你才能成就,何況出世間的大法。由此可知,現代人學佛,出家 、在家四眾同修,我看大家很努力、很勤奮,在這裡勤學佛法,勇猛精進,睡眠都不足, 這樣勤奮為什麼收不到效果?原因是不如法。不如法就是不懂得規矩,雖勤奮依舊收不到 效果、抓不到重點,這個是最重要的一條因素。如果我們不將這個因素消除,還是這樣繼 續下去,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乃至於一生,依然沒有成就,那就真可惜。   其實理論、方法都在經典之中,每一天雖然讀誦、研究,甚至於講解,其實沒有體會 得,沒能夠契入,像「咸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我們做了沒有?「具足無量行願」,我 們有沒有具足?不要說足,能具個一分、兩分,就有利益了、就不一樣了。如果說絲毫沒 有行願,你這個佛法沒有根、沒有本。前面跟諸位說了,三福、六和是根本,我們沒有從 根本上修學,所以三學、六度、菩薩萬行全都落空了。起心動念依舊是輪迴心,天天造作 還是輪迴業,這樣下去,你怎麼能夠超越輪迴?不但你不能超越輪迴,你連求往生都有障 礙,你都得不到。就如李炳老往年所說的,「一萬個人念佛,真正往生三、五個而已」。 這個法門,古德講「萬修萬人去」,為什麼一萬個人只有三、五個?不如法,不守規矩、 任性,那就沒法子。任性就是任憑自己的習氣、煩惱,隨著自己煩惱、習氣流轉,這個修 學要成就,難了。 (3)忍辱   第三條「忍辱」。忍辱這個意思是忍耐,要有極大的耐心。世間法,愈是大的事情難 度愈大,沒有很大的耐心,這個事情就不能做得圓滿。佛法,出世間的大事,普度眾生的 大業,要什麼樣的耐心你才能夠做得成功?無比的耐心、永恆的耐心。所以學佛你要沒有 忍耐,你決定不能成就。佛在經上把我們人的這些事相,歸納為三大類,這個是便利於教 學。第一個,人為的加害你要能忍。世出世法,古今中外,幾乎都有一個定律,所謂「好 事多磨」,沒有一帆風順的好事。這個好事愈大魔障愈多,如果你要不能夠忍耐,你不是 被折毀,就是退心了,你怎麼能做得成功,所以要有極大的耐心。這個裡頭最重要的,要 克服自己無始劫來的煩惱習氣,這比什麼都重要。所以人為的加害、嫉妒、毀謗、侮辱、 陷害,都要能夠忍受,要若無其事、要心平氣和,對待這一些障難。第二類是自然災害。 譬如大寒、大暑,這是氣候的變化,你要能夠忍耐。天太熱了,懈怠一下,功課不要做了 ,這個不行。應當要修的法,可以停止一下,天太冷了,這個也受不了,不可以。包括其 他種種自然災害,都要能夠忍受,決定不能夠改變,或者是減緩自己的修學,不可以,一 定要勇猛精進。 (s:真的!所以證嚴法師都告訴弟子們,別人的嫉妒、毀謗、侮辱,都要接受,不能跟 別人起衝突。我娘常覺得慈濟好可憐,啞巴吃黃連。 黃連好啊,黃連是藥,清熱(惱)解(三)毒,有好處啊!XD ←會說不會做的傢伙)   我們在印光大師《文鈔》裡面,看到老法師有一段文字,一封信寫得很長,給衛錦洲 居士,這位居士也是在老法師會下接受三皈依的傳授。他遭到了災難,鄰居失火把他家的 房子燒毀了,財產付諸於一炬,太太因為這個刺激過世,家破人亡,他自己一天到晚呆若 木雞,一天到晚是痴痴呆呆的。有同修把這樁事情告訴印光大師,印光大師寫了一篇很長 的開示教導他,如果是個真正學佛人,遇到這個災難,應當要想開,世間一切幻化無常, 過去有家有累還有牽掛,現在一把火燒光了,不是更好嗎?什麼事都沒有了,一心念佛, 決定往生。念頭一轉,這一把火是好的增上緣。幾個人在災難裡頭能轉得回頭?這個一定 要修忍辱波羅蜜,高度的智慧,在大災難裡面是一個逆增上緣,不但對自己的道業沒有絲 毫的妨礙,反而促進、提升,這就正確。   忍辱裡面第三個是修法,修行時間要很長。法門,任何一個法門,都有它的深度、都 有它的廣度,不是短時間能夠修習成就,長時間的修學,還要去親近善知識。親近善知識 不容易,古時候叫「行腳」,現在人叫「朝山」。朝山現在人是觀光遊覽,朝山那個意思 完全錯了,從前朝山是參訪善知識,是去求學、去請教的,跟現在完全不一樣。在中國古 時候最有名的一個參學,給後人作榜樣的趙州和尚,趙州年歲大了,八十歲,八十還在行 腳,還在到處去參訪。為什麼不好好的坐下來休息?因為自己還有疑惑,還不能夠斷疑生 信,必須要親近善知識,把他的疑惑解開,清淨堅定的信心生起來,他就可以住下來好好 的修學。所以有疑問,疑是障礙,參學目的是斷疑起信,是一樁很辛苦的工作,要去打聽 哪個地方有善知識,到那個地方去請教。所以這是說修學的艱苦。   再告訴你,斷煩惱、斷習氣,難捨能捨、難行能行,都靠忍辱,你要沒有忍辱,你做 不到。所以忍辱波羅蜜在六度裡頭,是非常非常重要的。釋迦牟尼佛在金剛經這一會上, 說菩薩六度,可是布施跟忍辱說得特別多,分量特別重,那就是告訴你,六度裡面這兩條 最重要。布施是叫你放下,難捨能捨;忍辱是你自己成就的一個關鍵。你能忍,後面才有 精進、才有禪定、才有般若,它是個關鍵的所在。如果不能忍,後面全都沒有了,你前面 布施、持戒所修的,是六道有漏的福報,你修了福,福德不是功德;如果有忍辱,就能把 福德變成功德。 (s:所以「火燒功德林」,不能忍,一把火就把功德燒光,變質成福德了。 ↑常常把功德燒光的傢伙 T_T 但是沒關係,我總有一天會成就的!(握拳)) (4)精進   忍辱後面才有精進。精是純而不雜,進是進而不退,你的道業怎麼會不成就?道業成 就了,給諸位說,一切都成就,你世間上的事業也都圓滿成就。菩薩經不經營世間事業? 經營,他所經營世間的事業統統是道業,成就自己的菩提涅槃,成就眾生破迷開悟、離苦 得樂,自他兩利。菩薩示現在家,身分男女老少,工作各行各業,你要曉得全是道業。那 個念頭一轉,那還得了嗎?這一轉就超凡入聖。凡夫每天穿衣、吃飯是煩惱,菩薩每天穿 衣、吃飯是修道。 (5)禪定   精進而後才有禪定。我們現在看到有許多修定的人,每天也打坐,打坐的時間也很長 ,沒有看到他得定,什麼原因?說老實話,沒有忍辱,他怎麼會得定。人家讚歎幾句就高 興得不得了;罵他幾句要氣好幾天都消不掉,他怎麼會得定。所以他在那裡盤腿面壁,好 像是個樣子,我們看得很清楚,盤腿面壁在打妄想,不是真的入定。怎麼曉得打妄想?他幾句會生氣,假的不是真的。起心動念還有名聞利養、還有是非人我,都落在煩惱邊上 ,與真正修行、修道不相干,所以他不能得定。真正得定的人心地清涼自在。什麼是定? 我們這個經題上,清淨心是定,平等心是定;他心清淨了、心平等了。清淨就是沒有煩惱 ,貪、瞋、痴、慢這個念頭不生了,心清淨。怎麼平等?沒有是非人我就平等。有是非人 我就不平等,有貪瞋痴慢就不清淨,所以禪定的功夫,就能把煩惱、不平完全捨掉,這是 定功。 (6)般若   定功達到一定的程度,智慧開了,覺了。清淨、平等後面是覺,覺是般若智慧,般若 現前;般若現前功德就成就了。什麼功德?把煩惱、妄想、執著轉變了,這是功德。所以 諸位要知道,妄想、執著、分別也不是壞事,我們今天煩惱多,妄想分別執著很重,給大 家講,好事不是壞事,當你禪定功夫深了,轉煩惱成菩提,一轉就過來了。相宗裡面講, 「轉第六意識為妙觀察智,轉末那識為平等性智,轉前五識為成所作智,轉阿賴耶為大圓 鏡智。」什麼東西轉?定功,甚深的禪定就轉了;這個轉就是定中生智慧,就轉過來了。 如果沒有煩惱,給諸位說,就沒有菩提了,煩惱愈多菩提愈大,所以煩惱不要害怕,也不 要擔心,到時候轉過來無上菩提。   所以實在講,佛法裡頭講真的是講「轉」,並不是講「滅」,如果說把煩惱斷掉了、 滅掉了,菩提也斷了、也滅了,麻煩可就大了。菩提、涅槃是什麼東西?就是自性般若被 迷妄轉變成了煩惱,本來是菩提,因為迷失自性才變成煩惱,現在一覺悟就又把它變回去 ,就是這麼一回事情,不是真的斷了,真的斷了,那菩提也沒有了,自性也沒有了,那才 是落空了,那就錯了。佛法不是斷滅空,佛法講空的意思講得很深;「空」不是無、不是 斷滅,空是有。有為什麼說它空?有而無自性,沒有自體,所以緣生之法,緣起性空。凡 是因緣所生,都沒有自性,沒有自體,「當體皆空,了不可得」;不是沒有相,不是沒有 作用。相、作用我們可以用它,決定不能夠執著它、決定不能夠佔有它,你想佔有它、執 著它,這就錯了,凡聖差別就在這一念之間。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 南無阿彌陀佛。 今天天氣真好啊!大家念佛了嗎?XD -- 月映萬川,眾生之心如水,阿彌陀佛如月,只要我們的心至誠清淨,阿彌陀佛就會應現。 南無阿彌陀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編輯: summertrees 來自: 203.67.219.79 (01/19 13:40)
whatflower:今天也來受s大的法布施:) 阿彌陀佛~ 01/19 17:22
summertrees:感恩w大鼓勵~ 我們一起精進! >"< 01/19 17:26
cutekid:推(Y),前天學到三福第一條「孝養父母,奉事師長」 01/20 00:31
cutekid:我想要改善跟母親的關係,要不然即使對佛很恭敬,但卻不孝 01/20 00:34
cutekid:順,這樣我想就不是真信佛(沒做到奉事師長) 01/20 00:37
cutekid:在做孝順裡順的時候,也就是順從母親意思的時候,感覺真的 01/20 00:38
cutekid:很不容易,呼應今天講六度裡的「忍辱」,真是難行要行 01/20 00:39
cutekid:而且時間要很長XD 01/20 00:40
summertrees:其實有一個很容易的入手處喔,可以從弟子規去學 XD 01/20 00:47
summertrees: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就從這兩件做起! 01/20 00:48
summertrees:事雖小,但真的很有效!這是我的親身體驗 XD 01/20 00:50
summertrees:那個心情慢慢就會養成.而你在小小事上順著父母,父母 01/20 00:54
summertrees:也會在許多事上體諒你,不會任性要求,這樣你就更能順 01/20 00:56
summertrees:好的互動就會慢慢形成,關係自然而然就改善了. 01/20 00:56
summertrees:父母真的是我們的大菩薩,真的能讓我們練習放下自我 01/20 01:00
cutekid:哈哈,真受益。「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01/20 01:02
cutekid:看來「弟子規」也是學佛的好物XD 01/20 01:03
summertrees:淨空法師說弟子規是學佛的三個根之一啊,有根就學得好 01/20 01:06
cutekid:原來「弟子規」、「太上感應篇」、「十善業道經」是紮三根 01/20 01:11
summertrees:弟子歸就是養出一個誠敬的態度,感應篇讓你深信因果 01/20 01:47
summertrees:十善業道就是持戒基礎了.法師的話都有他的道理,端看 01/20 01:50
summertrees:我們能不能體會而已.一個人不孝父母,修什麼都是假的 01/20 01:50
summertrees:所有的戒條都是事相,理就是一個誠敬心,真誠心而已 01/20 01:53
summertrees:所以我們一定要先對父母練習我們的真誠心,恭敬心 :) 01/20 01:55
j45xu3:阿彌陀佛~感恩s大的法佈施 02/02 2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