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於是世尊。告阿難言。善哉善哉。汝為哀愍利樂諸眾生故。能問如是微妙之義。】)   阿難今天的問,目的也在此地,是為眾生問,不是為他自己。佛為大家說明,也不是 為自己,也是為眾生。所以下面讚歎他『能問如是微妙之義』,「如是微妙之義」就是這 一部經所說的,也就是前面講「佛佛相念」,佛佛相念,念的是什麼?就是這一部《無量 壽經》,《無量壽經》就是一切諸佛「佛佛相念」。如果把《無量壽經》展開,就是《大 方廣佛華嚴經》,佛佛相念。現在《華嚴經》講得很詳細,很不容易,《無量壽經》這一 次開講,也跟大家細說,現在因為我們不受時間限制了。往年我每到新加坡來,大概都是 一個月,一個月是有期限的,一個月當中一定要講一部經,所以就不能夠細講。這一次不 受時間限制可以細說,但是細說時間就很長,配合《華嚴經》來講,這《無量壽經》也能 過得去。可是《華嚴經》目前這個說法,我也很擔心,我原本想五年把它講完,現在這個 講法,十年都講不完。我也問問聽經同修們的意見,他們喜歡我這個說法,我說那好了, 咱們大家都無量壽了,照現在目前這種講法,決定超過十年。但是細說有細說的好處,確 確實實我們迷得太久了,不詳細的解釋分析,含糊籠統講過去不得受用,我們的念頭還是 轉不過來。換句話說,這個轉過來,從迷轉到悟,這叫轉過來了,從邪轉到正,從染轉到 淨,這叫轉過來。往日我們是「迷邪染」,過的是迷邪染的生活,現在真轉過來了,我們 過「覺正淨」的生活,覺正淨那就是菩薩的生活,我們過佛菩薩的生活。迷邪染是凡夫, 輪迴心造輪迴業,轉過來就是佛菩薩,超凡入聖。阿難問的這是微妙之義。下面這一段, 這是世尊用比喻讚歎他,提出這個問題的功德太大了。   【汝今斯問。勝於供養一天下阿羅漢。辟支佛。布施累劫。諸天人民。蜎飛蠕動之類 。功德百千萬倍。】   我們乍聽之下,釋迦牟尼佛這個稱讚,是不是過分了?提出這個問題,能有這麼大的 功德嗎?這是真的是假的?世尊在《金剛經》上說過,「佛是真語者」,真就不假,佛的 言語是真語;「實語者」,實則不虛;「如語者」,如是恰到好處,佛說的話與事實真相 一定相應,絕不過分也不不及,完全跟事實真相相符合,這叫如語。「不妄語,不誑語」 ,誑語是誇張,佛不誇張,這是釋迦牟尼佛一生言語遵守的原則,他也這樣教導我們,這 個話那就是真實的了。真實,我們要想一想,他的功德是怎麼個算法?你今天在法會裡面 提出這個問題,『勝』是超勝、超過,超過『供養一天下阿羅漢、辟支佛』,這功德實在 是太大了。「阿羅漢」跟「辟支佛」,這佛常常講的,這是我們世間人真正的福田,我們 為什麼要供養他?供養,簡單的說,照顧他的生活起居,不讓他在物質生活上有缺乏,這 佛法裡面的供養,佛說過四樁事情:飲食、衣服、臥具、醫藥,這叫四種供養。阿羅漢跟 辟支佛都是修行已經有殊勝成就的人,有學問、有道德、有能力,可以擔當得起教化眾生 的使命。換句話說,他們是道道地地的「學為人師,行為世範」,他們真做到了。他們的 言行、思想、行為,可以做為世間所有一切人的表率、模範,我們一般人講的真善知識。 他是社會的好老師,他們也都是從事社會教育工作的人,值得人尊敬,所以你對他要供養 。你讓他生活,他生活絕對不會奢侈,不會過浮華的生活,一定非常簡單樸實,全心全力 貢獻社會,為社會大眾來服務,所以我們能夠供養這個老師,親近這個老師,這個功德就 很大了。一個真正有學問、有德行的人住在這個地方,影響這個地區,潛移默化,移風易 俗,有這麼多的好處,功德就大了。   你供養多少阿羅漢、辟支佛?「一天下」,一天下是數字。一天下,在我們佛經裡面 所講的南贍部洲,這叫一天下。南贍部洲就是指我們的地球,覺華法師前天講南贍部洲就 是我們娑婆世界,講錯了,娑婆世界是大千世界,南贍部洲是這個地球。假設釋迦牟尼佛 出現在三千年前,三千年前這個世界人口沒有這麼多,現在這個世界人口將近六十億。在 那個時代,三千年前那個時代,我們把它數字縮得再小,當然我們也沒有法子統計過,全 世界的人口,我們想像幾千萬應該是有的,全世界的人口,一、兩千萬應該是有的。這一 、兩千萬尊的阿羅漢、辟支佛那還得了,那個福報多大,這麼多的好老師,這麼多的聖賢 。辟支佛這三個字是梵語音譯的,「辟支」翻成獨,「佛」是覺悟的意思;也翻作緣,辟 支佛翻作「緣覺」,或者翻作「獨覺」,多半出現在沒有佛、也沒有佛法在這個世間。他 很聰明,他在這個世間,他自己也能夠覺悟。他所覺悟的程度跟阿羅漢平等,甚至於比阿 羅漢還要超過。阿羅漢跟佛修學,是佛的學生,是接受教學而開悟的。緣覺,如果是跟佛 修學而開悟的,稱為緣覺;沒有跟佛學的自己覺悟的就叫獨覺,辟支佛裡頭有兩種。這都 是世間人的好老師,世間人的好榜樣,我們對他們恭敬供養,向他們學習,這個功德就大 了,這是舉出一個比喻。   下面說『布施累劫』,這是第二個比喻,也可以把這個連在一起來看都可以。「布施 」,這是佛法修學裡頭最重要的一個課題。佛教我們,佛教大眾,我們要想求覺悟,你要 想求覺悟,你從哪裡學起?從布施下手,從布施學起。為什麼?佛知道你為什麼不覺悟、 你為什麼迷惑顛倒,是因為你有貪心,你有慳吝心,吝嗇。自己有的不肯給別人,沒有的 就喜歡,貪而無厭,這是迷,這是不覺。你真正要想覺悟,你要把貪放棄,把慳吝放棄, 於世間法、出世間法都沒有貪心,自己有的可以與一切眾生共享,這是覺悟的人,所以佛 教給我們,頭一個就要學布施。布施裡面有財布施,有法布施,有無畏布施,分為這三大 類。財布施一定得財富,法布施得聰明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你聽到,我為了要想 財富、想發財、想聰明、想健康長壽,我才修這三種布施,你做得對不對?不對,你做得 不圓滿。可是你這麼作法問一問,財富、聰明、健康長壽能不能得到?肯定你能得到。能 得到為什麼說你不圓滿?我們現在這個世間有很多發大財的人,他也很聰明、也健康、也 長壽,那都是過去生中修的因,現在得的果報,我們仔細去觀察,然後你就曉得為什麼說 不圓滿。他還是個凡夫,他還是迷惑顛倒,他這一生福報享完了,來生怎麼辦?問題大了 。所以佛教給我們布施,布施必定得這個果報,得這個果報怎麼樣?得到之後還要把它捨 掉,決定不能去享受,一享受就壞了、就迷了。所以佛家教我們捨得,你要捨,捨什麼? 你得到的趕緊要捨,那你就高明了。你捨得愈多你得到的愈多,得到愈多趕緊把那個多統 統捨掉,不可以留,那麼你財物的受用、智慧的增長、健康長壽,是永恆的,是真實的。 這是佛給我們說出的意思,我們要能體會。   佛經上常常講,老同修們也都懂,不但懂你也會講,可是怎麼樣?你做不到。為什麼 做不到?我好不容易賺來的錢,你教我統統布施掉,明天誰給我?換句話說,好像佛經上 講得不錯,辦不到,恐怕有問題,可能不是真的,萬一我布施了,明天沒飯吃怎麼辦?所 以不敢布施,於是對財、對法都吝嗇,你不敢做。所以在這個地方,我們固然有經本為依 靠,我們對於本師釋迦牟尼佛有信心,其實這個信心是半信半疑,不是真的信,你不肯做 。老師對我們修學關係就大了,太大了。我在年輕的時候,說老實話非常頑固,我對於這 些宗教是完全不能接受,說是哪一個法師要來給我講經,門都沒有,他怎麼能勸我?我要 跟他辯論的時候,幾句話就把他說倒了,他怎麼能勸我?老師的關係大了。我們在一生當 中,最敬仰的老師、最佩服的老師,我們親近他跟他學東西,老師介紹我們的,那印象馬 上就不一樣,信心就不相同了。我的佛法是方東美先生介紹給我的,如果不是他,任何一 個人都不可能叫我去相信佛,不可能的事情。我年輕的時候最反對的就是佛教,我對於基 督教、伊斯蘭教的印象都還不錯,唯獨對佛教最糟糕,為什麼?迷信,講不出一個道理出 來。   我在台灣跟方老師學哲學,他給我做一個很有系統的介紹,從西洋哲學講到中國古代 ,中國最早的《易經》哲學,然後講到朱子,講到二程,陽明哲學。然後這個單元完了之 後,給我介紹印度哲學,從印度哲學最後給我講佛經哲學,他告訴我,佛經哲學是全世界 哲學的最高峰,這才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聽他的話,這才到寺廟裡去找佛經看。我看佛 經跟出家人不打招呼的,我把佛經當哲學來看,與它那個信教毫不相關,這是早年學佛的 一個心態,所以方先生至少影響我三年。以後學了佛之後,親近章嘉大師,章嘉大師把我 拉回來,才知道把佛經當作哲學來看,是佛經裡面的一部分,不是全體,全體比哲學高明 太多了。不過這個方先生晚年他也契入了,所以晚年我們在一起非常快樂,晚年他契入境 界了,我跟他學的時候,他才四十多歲,那個時候我二十六歲。所以善知識是個關鍵的人 物,你要不是心目當中最佩服的老師,你很難接受他的教誨。我們一生得到的殊勝的利益 ,一生得到佛法的好處,感恩戴德。如果不是老師指點,不是老師提醒,我們怎麼知道世 間還有這麼好的東西,不曉得。親近章嘉大師之後,章嘉大師就教我修布施,我也真肯聽 話,他教我怎麼做,我就怎麼做,這是俗話講感應不可思議,真的愈施愈多,愈多愈施, 絕不保留。我現在這幾年來,每一年的收入我概略估計一下,美金有一百萬,可是身上什 麼都沒有,來了都去了,來得快去得也快,不留,留了就生煩惱,留了你看什麼貨幣貶值 麻煩大了,那不是麻煩事情?要像流水一樣不斷的流。   所以諸位同修你們仔細去觀察,你可以在這裡面得到信心,證明佛講的話沒錯。你看 最近經濟的災難,幾乎每一個人都受影響,唯有不受影響的是居士林,居士林不但不受影 響,反而增加了,它為什麼會增加?布施太多了,它施得多得的就多,這個給我們做了很 大的一個證明。我們看到這個現象,你要真正觀察入微,你就相信,你的疑心就斷掉了, 你就敢做了。今年年初李木源居士還在擔心,這個經濟風暴的衝擊,居士林這些信眾統統 都受影響,按理說居士林的收入也會減少一半。但是我們開講《華嚴經》,念佛堂舉辦的 時候,收入一下就增加了,比往年的時候收入更多。所以這一次我們對中國大陸的救災, 這數量相當可觀,居士林肯捨、肯布施,財、法、無畏布施統統在做。   這個供養每一天三餐,居士林下面的供養,平等供養,普遍供養,任何人到這邊來吃 飯都歡迎,不問你學不學佛,你信不信佛,不問,任何人來吃飯。我聽說也有基督教徒, 也有回教徒,甚至於還有毀謗佛法的,他也來吃飯,我們也歡迎、也喜歡,只要來吃飯我 們就都喜歡,無條件的供應一分錢不要。李居士告訴我,居士林自從開張供養大家吃飯, 一年三百六十天,每一天三餐,一天都不缺。往年他是大年初一休息一天,我跟他講不可 以休息,大年初一沒飯吃怎麼辦?那過什麼年?所以大年初一也照樣供應,這好,這個才 圓滿。他說我們從來沒買過米,從來沒買過菜,沒買過油,因為大家都知道,每個人都送 米、送油、送菜,歡歡喜喜送來,送來的吃不完太多了。所以這裡不怕人來吃飯,愈多愈 好,愈多愈歡喜。吃不完,吃不完我們就再往老人院送,往孤兒院送,照顧這些團體,愈 施愈多。甚至於李居士講,我們在外面買東西,人家送貨送到居士林,一看居士林不收錢 就走了,他不要錢就走了。我在此地很少坐計程車,坐過幾次,從芽籠坐到此地,坐到這 裡計程車也不收我的錢。所以你不怕布施,真的是愈施愈多。居士林印經,這邊的錄像帶 、錄音帶、CD,你看看每年送多少,送全世界,全部是免費一分錢不收,真肯布施,這 是法布施開智慧。所以現在居士林從上到下,做義工的個個聰明、個個有智慧,從哪裡來 的?法布施來的,愈施愈多。尤其念佛堂開辦,念佛堂開辦不久還不到三個月,你看看多 殊勝,證明佛給我們講的話一點都不錯。   所以布施列在第一條,菩薩行,這是覺悟人的生活行為,列入在第一條,肯布施,肯 幫助別人,歡歡喜喜幫助別人,自己沒有,不怕,不要為自己操心,沒有好操心的。一切 為社會,一切為人民,一切為眾生,不要為自己,想都不要想。無論你從事於哪個工作崗 位,抱著服務大眾、服務眾生這種心態,你說你多歡喜,多快樂,決定沒有一絲毫自私自 利的念頭,你會生活得很快樂。菩薩第二個條件是持戒,持戒的意思就是守法。遵守佛對 我們的教訓,遵守國家的法律,地方的法規,人情、風俗、習慣、道德概念統統要遵守, 守法是國家的好公民,是佛的好學生。忍辱就是耐心,無論做什麼事,要有耐心你才能成 就。精進是求進步,不斷的革新,不斷的求進步。禪定是自己有主宰,不會受外面境界的 誘惑,不會受外面境界動搖,這叫禪定。智慧是一切事、一切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這叫般若智慧。佛給我們講覺悟的人,在日常生活必須要遵守這六個原則。布施在此地, 就涵蓋其餘的五條。因為持戒、忍辱是屬於無畏布施;精進、禪定、智慧是屬於法布施, 所以用一個布施,把菩薩所有的行門統統包括盡了。   布施多久?「累劫」,這個時間太長了。「劫」是佛法裡面計算時間的單位,佛在經 上講有大劫、中劫、小劫。小劫怎麼算法?諸經所說的不一,有很多種說法,但是這些說 法都是佛說的。佛講經不是在一個地方,佛當年在世,遊化在世間,旅遊到處都去,所以 他講經可能隨著每個地方的習慣,每個地方人的知識程度不相同,因此說的數字不一樣。 過去李炳南老居士,在大專院校裡面說法,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這大家都曉得,叫增減 劫,這個好算。佛說人的壽命,最長的時候是八萬四千歲,這八萬四千歲到頂了,每過一 百年減一歲,這樣一直減,減到十歲,十歲是最少的,然後從十歲又每一百年加一歲,又 加到八萬四千歲,這樣一增一減叫一個小劫,時間的單位。二十個小劫是一個中劫,四個 中劫是一個大劫,這個數字能夠算得出來的,很長,今天講天文數字,這數字太大了。「 布施累劫」,此地講的累劫,通常都是講大劫。布施誰?布施『諸天人民,蜎飛蠕動』, 這兩句連起來是六道眾生。你能夠布施一個人,幫助一個人,這個福就不小,你能夠幫助 六道一切眾生,那個福報就太大太大了。   學佛的同修,大概都能接受因果定律的說法。這是事實,絕對不是假的,種善因一定 得善果。所以你布施一定得果報,你財布施是因,得財富是果,種什麼樣的因,決定會有 果報的,果報通三世。人決定有過去世,有未來世,這是給你講宇宙人生真相,人不是一 世。六道輪迴怎麼來的?是我們起心動念變現出來的,絕對不是別人造出六道給我們去受 用,給我們去輪迴,不是的,自己變現出來的,自己製造的,在大乘經裡面,佛給我們分 析得非常詳細。所以你做這些好事,『功德』就大了,「功」是講你做事情,你在行善, 「德」是得到的報應,你決定得善果。這在我們這個道場非常非常的明顯,但是我們今天 修的這個布施功德,比這個經上所講的差太遠了。可是細細的再說,去思惟,冷靜去觀察 ,我們今天實際上也真的在做,所以這個功德實在講也不可思議。佛將這個比喻說出來之 後,實在說是怕我們後人聽到懷疑不相信,所以下面接著給我們解釋。   【何以故】   為什麼?為什麼你這一問會有這麼大的功德?『何以故』是為什麼。   【當來諸天人民。一切含靈。皆因汝問而得度脫故。】   他這個功德,超過「供養一天下阿羅漢、辟支佛,布施累劫,諸天人民」的功德,理 由就在此地。『當來』,是講將來,佛那個時候講將來,就包括我們現在;佛過世之後, 那都是他所說的「當來」。不但人依照這個法門能成就。『諸天』,說「諸天」當然要包 括鬼神。『一切含靈』,就是眾生,我們今天講的是動物,他有靈性,他有感情。這現在 泛指的動物,在佛經裡面講的九法界眾生,都因為阿難你這一問,大家能夠解決問題了, 這剛才講離苦得樂了,他是真的離苦,真的得樂了。這個離苦得樂,不是一時的,是永恆 的,不是局部的,是全面的,所以功德是『百千萬倍』,這一句話就落實了,一點都不假 。   因為阿難這一問,引出釋迦牟尼佛為我們說出這一部經,這個道理、方法,一切凡夫 、聲聞、緣覺、菩薩這些聖者,全都得利益,所謂是「凡聖齊收,利鈍悉被,橫超三界, 徑登四土」。佛過去以往所說的這些方法、理論,我們修學都是有階段的,都是有層次的 ,像讀書一樣,從小學、中學、大學,一年級、二年級、三年級,一定要用很長的時間你 才能畢業,你才能把你的功課學完,這個樣子超越三界難。可是今天佛給我們講這個方法 很特別,不需要那麼麻煩,方法很簡單、很容易、很穩當,又非常快速。所以這個方法, 不但釋迦牟尼佛自己說,一切諸佛菩薩都講是「難信之法」,真難信,哪有這麼容易?實 在講理太深,方法雖然很簡單、很容易,理很深,誰能相信?如果理要不能透徹,我們對 這個法門總是懷疑。尤其是對於現代的知識分子,我們都是知識分子,講其餘的大乘我們 容易接受。我當年初學,方先生給我介紹,章嘉大師指引,我對於性、相兩宗有濃厚的興 趣,對於念佛往生法門我不相信。   我的老師李炳南老居士,這是專修淨土,專弘淨土,我仰慕他的道德,跟他學講經。 他勸我修淨土,教我讀《印光大師文鈔》,我讀了,讀了之後我很佩服,不反對淨土,肯 不肯學?不肯學。老師勸我勸得非常懇切,他說自古以來那麼多祖師大德,有學問、有道 德的人都修這個法門,如果真的修錯了上了當,你也上一次當有什麼關係?這樣勸我,苦 口婆心,可是我還是沒有認真去學。什麼時候我搞清楚了,所以我要不把東西搞得清清楚 楚、明明白白,你要是叫我去做,很難。是我往年講《華嚴經》,我講了十七年,我在《 華嚴經》上明白、了解的。這在講經有一天突然想起來,文殊、普賢學什麼法門?善財童 子學什麼法門?仔細在經上一看的時候,他們念佛求生極樂世界。這個的確對我來說,很 大的一個震撼,我沒有想到他們是念佛求生淨土,然後在這個經自始至終仔細觀察,明白 這個道理,肯定這個法門,一切諸佛讚歎,千經萬論指歸,古人講這個經叫「一乘了義, 萬善同歸,不可思議」,我才肯定這個說法,才不懷疑。所以我學佛實在講搞了差不多三 十年,我才肯定這個法門,真正不容易。我要沒有這些好老師,可以說我遇到這三個老師 ,都是近代一流的高手,我學佛可以說是非常非常幸運,沒有走冤枉路,但是由於自己煩 惱習氣耽誤了很多年。可是說老實話,如果當年李老師給我講《彌陀經》,給我講《無量 壽經》,像我現在講得這麼清楚明白,我早就相信了。他講得真是含糊籠統,沒這麼詳細 、沒這麼透徹,所以搞得我搞了二、三十年,我才找到這個門道,才相信他老人家苦口婆 心,相當不容易。今天時間到了。 == 南無阿彌陀佛。 -- 把物質留給別人,把福氣留給自己。 感恩帶來溫馨,用心就有力量。 ~證嚴法師《靜思語》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73.248.9
whatflower:阿彌陀佛! 03/18 01:51
j45xu3:阿彌陀佛 03/18 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