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大乘無量壽經細講-第30集   請掀開經本第十面,經文的第三行:   【阿難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分別解說。】   阿難尊者的啟請,我們現在講的請法,世尊允許答應為他講解。在沒有講經之前,特 別囑咐他『諦聽』,「諦聽」就是仔細的聽,細心的聽。『善思念之』,思念加一個「善 」,這裡面就有很大的區別,一般世間人思念是用的意識,加上一個善,是不用意識,那 才叫善。禪宗參禪離心意識參,所以叫參究,不叫研究;研究用心意識,參究不用心意識 ,教下也沒有例外。所以佛在經上囑咐這些當機,都叫他「善思念之」,也要離心意識, 不離心意識,你不會開悟。這地方善思念之就是有悟處,你聽了之後,體悟佛所說的境界 ,不落在分別、執著裡面,這才叫做善思念。所以這一句話非常非常重要,嚴格的來說, 聽經會不會聽就在這一句。不會聽的,思念之;會聽的,善思念之,差別很大很大,這是 我們要特別留意的。   序分到這個地方講完了,下面經文是本經的正宗分。在這一個大段落裡面,我們用了 相當長的時間,將本經的通序、別序,前面兩品是本經的通序,第三品是本經的別序。別 序也叫做發起序,發起全經的正文,我們在文字裡面很明顯的看到,這個經的發起,是阿 難尊者請問,世尊為他說的。   發起序裡面,古人講這裡面有五重意思。第一,世尊放光現瑞,也是加強我們信心。 佛法的修學成功的關鍵,是建立在信心的基礎上,特別是淨宗法門。蕅益大師給我們講的 淨宗的三資糧,這三個條件缺一都不可以,這三個條件是「信、願、行」。信是在第一個 ,所以在這一段裡面,確確實實使我們堅定了信心。為什麼會堅定信心?看到世尊念阿彌 陀佛,得彌陀及十方一切諸佛如來的加持,這一天光彩特別好。阿難雖然是佛的侍者,從 來沒有見過世尊今天現這麼好的色相。這個地方也給我們證明了一個事實,「相隨心轉」 。即使是釋迦牟尼佛也不例外,他想佛,想阿彌陀佛,色相就無比的莊嚴;他要不想阿彌 陀佛,色相就差一點,這很明顯的。你才曉得,我們如果一天到晚念佛,那個容貌慢慢念 ,念得就跟阿彌陀佛一樣,一定的道理,所以堅定我們的信心。   第二,阿難是代表我們,看到釋迦牟尼佛相好光明,生歡喜心,就出來請教。請教這 裡面有兩個意思,一個意思,佛今天色相特殊,一定是心裡面有特別的念頭,因為境隨心 轉是佛常常講的,阿難與大眾當然都很熟悉。我們身體是我們境界裡面,最貼近的一個境 界,所以心裡面有什麼念頭不能瞞人,全在面孔上現出來了。粗心大意的人看不出來,細 心的人一看就清楚。特別是修行人,修行有功夫的人,那怎麼會不清楚?一看就明瞭,甚 至於不要看你本人,看你照片。你給十張照片給他看,他再看你哪一張照片是什麼念頭, 那一張又起什麼念頭,照片有變化,哪能夠瞞得了人?所以世尊心一定住奇特法,他現的 是奇特之相,所以阿難想必佛一定是念佛。阿難為什麼能問這個意思,不是普通人能做得 到的,如果我們看到釋迦牟尼佛現這個現相,頂多心裡歡喜,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從這個 地方來體會,阿難不是普通人,阿難也是諸佛菩薩法身大士示現的,他們是來唱戲,來表 演的,這個道理要懂。《無量壽經》這一會跟《大方廣佛華嚴經》沒有兩樣,都是諸佛如 來法身大士來表演,所以他才能問得出來。如果是十法界裡面的眾生,跟諸佛如來這是異 生性,很難,不能夠了解事實真相,那怎麼會問得出來?這是第二個意思。   第三個意思,阿難這一問,釋迦牟尼佛特別讚歎他,這一問的功德不可思議。佛在裡 面說了一句話非常重要,佛講「當來一切含靈,皆因汝問而得度脫」,這句話我們絕不能 輕易讀過。這句話非常非常重要,說明一個事實,十方三世九界眾生,就因這個法門而得 度。諸位細細想想這句話,其他一切法門雖然說能度,沒有把握,不敢肯定,唯獨這個法 門完全肯定,一絲毫懷疑都沒有,除非這些眾生沒有這個福氣,沒有這個緣分,這一生遇 不到,那就沒法子。只要有緣分遇到的,無論你善根厚薄,只要你能信、能願、肯念阿彌 陀佛,你就決定得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這一生當中決定成佛,你才想想這個法門多殊 勝。所以隋唐時代古大德,說《華嚴》、《法華》皆是此經的導引,這個話說得不過分, 說這種話是過來人,不是過來人說不出來的。   第四個意思,佛再告訴阿難,如來之所以出世,就是為了「欲拯群萌,惠以真實之利 」。惠是給他,群萌特別指的六道眾生,如果範圍擴大一點,十法界。十法界都沒有見性 ,雖然出了六道,聲聞、緣覺、菩薩、十法界裡面的佛,沒見性。佛是為了幫助他們,給 他們真實的利益,真實利益是什麼?六字洪名。真實利益就是《無量壽經》,我們今天講 法寶,無量無邊的法寶,這個經是第一法寶。儘管現在還有一些人,不能接受夏老居士的 會集本,他為什麼不能接受?這兩種原因,一種是智慧不夠不能接受;另外一種成見很深 ,尊重原譯本,輕視會集本,這成見太深。我們在《往生傳》裡面看到,最初會集的王龍 舒居士,龍舒居士往生,《往生傳》裡頭有他。第二次會集的魏默深居士,《往生傳》上 也有他。連做節校本的彭際清,《往生傳》上也有他。夏蓮居這最後一次會集,寬律法師 編的《近代往生隨聞錄》上有夏蓮居,這些人統統往生了,都在極樂世界。你極力排斥反 對,將來到極樂世界見到他,總是不好意思,你說多難為情。怕的是你去不了,真去了見 面總是不好意思,所以我們一定要明理。   梅光羲居士在序文裡面,寫那麼長的序文,就是希望大家能接受這個本子。序文裡頭 講得好,將來佛法到往後九千年當中,《無量壽經》的本子,說是佛法完全滅了之後,《 無量壽經》還在世間留傳一百年,梅老認為將來流通的本子必定是這個本子,你們大家能 相信嗎?我相信,我憑什麼相信?這麼多本子統統展開來,這個本子最好念,這個本子最 容易懂。九種本子擺在面前,你選擇哪個本子?你一定選這個本子,這就說明這個本子將 來流通到法滅盡。其他的本子不錯是很好,念起來不好念,念得不順口,意思總感覺到生 澀,沒有這地方圓融,一看就明瞭。所以原譯本裡面艱澀的地方,他都不取,取很容易明 白,而且意思很完整,這是重新編排、重新組合,不容易;夏老用十年的時間,完成這個 定本。今天在大陸,許許多多人都受持讀誦這個本子,我們看到非常歡喜。   第五個意思,諸佛如來都知道,這個法門是世間難信之法。難信之法,不是一般人說 的,佛說的。所以世尊在末後自己說出來,「如來覺智難量,神通無礙,定慧究暢無極, 於法自在」,像這些話,世尊自己說的,絕不誇張,千萬不能夠疑惑。如果疑惑,這個無 比殊勝的利益當面錯過,那就太可惜了。所以我們看到發起這品經裡面,確確實實加強我 們自己的信心,加強我們自己的願心。蕅益大師在《要解》裡面跟我們說,「信、願、持 名」,持名是行,三個條件缺一不可,建立信心排列在第一。在本經序分裡面,佛就先說 出來,「開化顯示真實之際」,這一句話要用現代話來說,就是開化顯示宇宙人生的真相 ,真實之際就是事實真相,所以這部經就可以相信。這部經的作用,這是「惠以眾生真實 之利」,都在序裡面說出來,這是講的應該要相信。他說的是宇宙人生事實真相,值得我 們相信,給我們真實的利益,那不是應該要相信?像這些話字字句句是金玉良言,我們要 細心去體會。   序分最重要的是真信,我們在這個地方建立了信心,遵從佛的教誨。佛叫「阿難諦聽 」,阿難是我們的代表,實際上就是叫我們要諦聽。「善思念之」,就是你要善於體會, 不用心意識,不必分別它,更不可以執著它,要你用心去體會,你才有悟處。這個悟處幫 助你看破放下,幫助你一向專念。一向專念就是修行,無論在什麼時候,無論在什麼場所 ,心裡頭總是一句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萬緣放下。一定要曉得,世間善緣、惡緣 都是一場空,不是事實。《金剛經》上說得很明白,「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 為法,如夢幻泡影」,分別尚且不可,怎麼能執著?離開妄想、分別、執著,你的真心就 現前;真心是佛心,真心就是你的本性。說真心現前,就是你真心裡面本具的智慧德相都 現前,你才真正得受用,所以世尊在經典上,字字句句我們要特別留意。佛經上沒有一個 字是廢話,經典文字之美,組織結構之嚴密,諸位在《科會》裡面能看得清楚。這個《科 判》,是我們在培訓班第二屆帶領全體同學,我們共同制訂的。當然我們不能說,我們分 得就最好,這是個開端,提供大家做參考。   你看古大德分經的《科判》,每一家的註解分法都不一樣。《無量壽經》這個本子, 在過去有慈舟法師的《科判》,慈舟法師用的是夏老最初的本子,最初會集的,那個時候 這個本子總共分三十七品,所以慈舟大師的《科判》是三十七品。以後夏老將他這個本子 ,這個會集本,做了十次的修改、修訂,把它分成四十八品。在我們猜想他最初分三十七 品,大概是用《三十七道品》,三十七。後來改分為四十八,大概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 可能是這種啟示。由此可知,這一部經的《科判》就是分段,分大段、中段、小段,並不 是一定的。每個人有他自己的看法,都能說得出一番道理出來,這就好。也證明法沒有定 法,這個道理一定要懂,最重要的是要了解它的意思。古人所講的教理、教義,你要能通 達教理,通達教義,你才能得受用。這是前面這一點意思,在此地總結出來。現在我們就 看這下面這一品: 伍、法藏因地:法藏比丘學佛發心的因緣   【法藏因地第四】   請看經文:   【佛告阿難。過去無量不可思議。無央數劫。有佛出世。名世間自在王如來。應供。 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我們先看這一段,正宗分開始。《科判》裡面告訴我們,從第四品到第四十二品,這 一大段是本經的正宗分,本經之正說,正式為大家介紹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在這一分 裡面,說明了阿彌陀佛的因行,因地的修行,介紹出阿彌陀佛的弘願,介紹極樂世界的依 正莊嚴,這是環境的介紹,人事環境、物質環境。這介紹之後,又給我們說明三輩往生的 正因,這是大家都熟知極樂世界「三輩九品」,他們是怎樣修學?怎樣往生的?這就非常 重要。然後又給我們介紹西方極樂世界人,他們的生活狀況,在西方極樂世界,怎樣修行 證果的,這些都是我們非常關心的。   這些都介紹之後,西方極樂世界還有一個特別現象,世尊也為我們說出來了,「邊地 疑城」。實實在在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生到邊地疑城也不錯,不會六道輪迴,也出了 六道,也出了十法界。不過是到西方極樂世界,你一時還見不到佛,還沒有法子聽佛講經 說法,見不到諸大菩薩,莊嚴的法會你見不到,所以叫邊地,不是真的邊地;邊地都是比 喻,因為你見不到佛。所謂胎生,胎生也是比喻,實際上全是蓮花化生,哪有胎生?胎生 苦,在西方極樂世界見不到佛,不能聽佛說法,這就很苦。這是什麼原因?佛在此地也為 我們介紹出來,而且大家放心,邊地疑城最多不過五百年,五百年是我們人間的五百年, 不是講極樂世界,大約是人間五百年這麼長的時間,你不能夠見佛聞法。實在講我們這個 世間五百年,好長好長,因為人的壽命很短。西方極樂世界五百年算不了什麼,那時間不 長,人人都是無量壽,五百年也不過十天、半個月,頂多如此而已。連這個佛都不希望我 們住邊地疑城,佛總是希望我們一到極樂世界就見到阿彌陀佛,所以佛是慈悲到了極處。   末後佛是特別提醒我們,警告我們,這個世間很苦,五濁惡世,濁是染污,這個世間 嚴重的染污。佛要是不苦口婆心的提醒我們,實在說我們在這個染缸裡面,忘掉自己在染 污;展開經卷每念一遍,就是世尊提醒我們一遍。這個地方能住嗎?心理上的污染,精神 的污染,思想的污染,見解的污染,乃至於生理的污染,生活環境的污染,都達到了極處 。心身污染,所以這個身體多病,這個世間奇奇怪怪的病,從前沒聽說過,為什麼會這麼 多?污染。心理病了,神經不正常,生理病了,現在有人說地球病了,那麻煩大了。這是 說明惡苦達到極處,跟西方極樂世界做個對比,我們稱它作極樂,這個地方極苦,兩個世 界鮮明的對比。這些重要的開示、介紹都在這一段,這一段文是淨土宗修學依靠最重要的 綱領,文字雖然不太多,介紹的夠詳細了。所以古德把這一部經,看作淨宗第一經是有道 理。   這裡面分兩大段,第一段「正說因地」,介紹阿彌陀佛因地修學的狀況,這裡面很值 得我們做參考,經文從第四品到第八品。在這個地方我們的分法,跟黃念祖居士的分法不 一樣。我們將「彌陀因地」從第四品到第八品,這個經文後面諸位能看得到,第八品在第 二十六面,「積功累德第八」,經文一直到二十九面;第二大段是「果德圓滿」,從第九 品到四十二品,我們從這裡分的。「正說因地」又分為兩段,第一段「在家聞法」,這就 是第四品,「法藏因地第四」,說明他學佛發心的因緣。現在可以看經文。   『佛告阿難』,釋迦牟尼佛告訴阿難。『過去無量不可思議,無央數劫』,這一句是 講的時間,這個時間說來話長,過去很久很久了。「無央數」也是沒法子計算。釋迦牟尼 佛說話,話中有話,阿彌陀佛成佛到今天才十劫,怎麼說「不可思議無央數劫」?頂多說 過去十一劫,過去十二劫。就算阿彌陀佛修行用了五劫的時間,成佛到現在十劫,十五劫 以前,或者十六劫,我們聽到還滿合理的,怎麼突然來了一個「無量不可思議無央數劫」 ?這把我們搞迷糊了。這話怎麼講法?這個意思說明阿彌陀佛因地早就成佛了,這一次在 西方極樂世界示現成佛,就跟釋迦牟尼佛三千年前,在我們這個世間示現八相成道一樣。 釋迦牟尼佛什麼時候成佛?《法華經》上他說過,他也是無量劫前早就成佛。到這個世間 來示現成佛教化眾生,你們念《梵網經》,佛說這一次是第八千次。不是釋迦牟尼佛三千 年前,做個王子出家修道才成佛的,那是裝樣子給你看的,久遠劫早就成佛,這是第八千 次的表演,所以這一句話裡面意思就多了。阿彌陀佛在西方極樂世界,示現在西方,建立 極樂世界度化一切眾生,也是示現的,我們要明白這個意思。 (s:所以佛說法也是第八千次了!如果不是真正為利益眾生,怎麼有這麼大的耐心、一 遍又一遍,說了又說,無有厭倦?!佛菩薩對眾生真的大恩大德、大慈大悲!就是 希望眾生離苦得樂!)   『有佛出世』,這是講那個時候有佛出世。『名世間自在王』,「世間自在王」是佛 的佛號、名號,叫世間自在王。「自在」在此地不必多說,前面跟諸位用《華嚴經》上講 的十個自在,都跟大家介紹過去了。諸佛菩薩沒有名號,名號是怎麼建立的?是為教化眾 生方便而建立的。換句話說,名號就是在某一個階段、某一個地區教學的宗旨。宗旨怎麼 建立?從哪裡來的?是這一個地區的眾生,他有哪些毛病,要用什麼方法把這些毛病修正 過來。像我們的本師釋迦牟尼佛,他為什麼不叫世間自在王?為什麼叫釋迦牟尼?給諸位 說,世間自在王佛要到我們這個世間來,他也叫釋迦牟尼佛。我們的本師釋迦牟尼佛,要 到他那個世界,也叫做世間自在王,諸位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   為什麼佛在這個世間稱釋迦牟尼?因為這個世間的眾生缺少慈悲心,自私自利。佛要 把一切眾生這個毛病修正過來,就要確立教學的宗旨,這個宗旨是「釋迦」。釋迦是梵語 ,翻成中國的意思「能仁」仁慈,我們沒有仁慈心,缺乏仁慈,所以釋迦這兩個字就是 仁慈,提倡仁慈。第二個大病,這個世間的眾生心不清淨,妄想雜念太多太多,所以名號 裡頭有個「牟尼」。牟尼翻成中國意思是「寂滅」,「寂」是寂靜、清淨的意思,「滅」 是滅一切妄想雜念。所以佛的名號,是針對此時、此處眾生的病根而建立的。所以你看佛 菩薩的名號,就曉得他所度的是哪一類眾生,這個名號它就起作用了,就像大夫開處方一 樣,藥到病除,意思在此地。我們今天在此地看到世間自在王,想想他們那個時代的那些 眾生,大致上害的是什麼病?一定是非常保守,非常執著,所以佛要用這個方法來幫助他 們,破除他保守的觀念,打破他執著的妄想,用這麼一個名號。自在再加上個「王」,王 也是自在的意思,特別強調自在。這是佛的別號,別號都是為度眾生而建立的,菩薩的名 號也是為度眾生而建立的,這個諸位同修一定要知道,所以名號功德不可思議,表法的。   古人對於兒女命名都是很有意思的,這個意義都很深。所以我們在《禮記》裡面讀到 ,一個人名是父母給你命的,一個人在一生當中,要改自己的名字,大不孝。字,字可以 改,名跟字是兩個,字可以改,為什麼?不是你父母給你命名的,字是你在成年的時候, 你的平輩送給你的。但是現在這個字,多半是自己喜歡用什麼就取什麼,古禮裡面是平輩 ,你的兄弟這一輩,同學朋友送給你,這個叫字。名,成年之後沒有人再喊你的名,喊你 的名,這是對你極不恭敬。男子二十歲行冠禮成年了,行冠禮是什麼?戴帽子。這個帽子 一戴就是大人,不是小孩,對他要尊重,要有禮了,稱字不稱名。女子十六歲成年,梳頭 了,也要對她尊重,也稱字不稱名。一生當中稱名的只有兩個人,這個要知道,第一個是 父母,父母一生稱你的名,第二個是老師,老師一生稱你名。縱然你在朝廷作官,皇帝對 你也尊重,不稱你的名,稱你的字。皇帝如果稱你名,你就有罪,你犯了法,犯了罪,那 稱你名,古禮很重視,不能夠不知道。佛門裡面的名號,一直到現在還遵守這個原則,可 是世法裡面,就起了很大的變化,這些我們就姑且不論,知道這一點常識就好。 == 南無阿彌陀佛。 -- 《正法念處經》云: 地獄有情受獄火,餓鬼感受飢餓苦,旁生感受互食苦,人間感受短命苦, 非天感受爭鬥苦,天境感受放逸苦。輪迴猶如針之尖,何時亦無有安樂。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編輯: summertrees 來自: 203.67.221.128 (02/26 19:33)
j45xu3:南無阿彌陀佛 03/22 07:58
whatflower:南無阿彌陀佛 03/23 1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