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末後一個德號是『佛』。這個字大家聽得多了,佛是佛陀的略譯,它的意思是智慧、 是覺悟。智慧裡面說了三種,「一切智、道種智、一切種智」,這三種智圓滿具足。「智 」是體,「覺」是用,他能夠自覺,能夠幫助別人覺悟,做到自他圓滿覺悟,才稱之為佛 。這裡面說到自他圓滿覺悟,有一些同修起了疑惑,佛幫助眾生覺悟,我現在還沒有覺悟 ,他怎麼就成佛了?諸位要曉得,覺行圓滿的意思,原來教化別人就是幫助自己覺悟,自 己覺悟圓滿了,就是自行化他圓滿。由此可知,你如果不發心覺悟別人,你自己覺悟就不 可能圓滿,這正是古人常講的,「教學相長,師資道合」。老師幫助學生,學生也資助老 師,所以教學實在講是相輔相成的,利益無邊,不單單是老師教學生。所以哪一個菩薩不 熱心去講經說法,教化眾生?你要問他為什麼?實際上為了自覺。自覺覺他是一樁事情, 不是兩樁事情。不肯發心幫助別人,自己就沒有辦法圓滿的覺悟,這個道理我們一定要懂 得。到什麼時候你去幫助別人,與自己不相干?成佛了。成佛之後,所謂倒駕慈航,他自 己自覺已經圓滿了,那個時候幫助一切眾生,純粹是覺他,這裡頭沒有自覺。菩薩從初信 位到等覺,覺他都是為了自覺,到等覺菩薩還是如此。由此可知,你真正要想自覺圓滿, 不能不熱心教他。   在果報裡面佛也跟我們說,財布施得財富,你發財,你這個財從哪裡來的?我們今天 看到社會,社會上有不少大富長者,年事並不高,我們看到有二、三十歲的,不到四十歲 的,億萬財產。而這個財產,並不是他的先人留給他的,是他自己創業成就的。比他聰明 的人,比他能幹的人很多,跟他幹同樣行業的人也不少,為什麼他能發達?別人不能發達 ,甚至於被淘汰掉,原因在哪裡?命裡頭有,那個人命裡頭沒有。你從事某個行業,你用 你的智慧能力,那都是增上緣,如果沒有因,單有緣不能結果。果報現前,一定是因跟緣 結合的,才變現出果報。因是什麼?前生修的財布施,這一生得財富。前生修的財布施多 ,無論他從事哪一個行業,他都賺錢,為什麼?命裡頭有。如果前生沒有修財布施,你從 事任何一個行業,你都賺不到錢。命裡頭沒有,哪裡來的?這個道理懂得的人就不多。現 在世界上一般年輕人,看到某人成功了,去研究他,他怎麼成功的?好好的跟他學習,學 得再像,百分之百的相像也賺不到錢。什麼原因?命裡頭沒有,哪裡能學得來的?   所以你希望發財,佛教給我們要修財布施;你希望得聰明智慧,你要修法布施;希望 健康長壽,你要修無畏布施。你不肯修因,哪裡會有果報?佛給我們講的這是真理,這是 正法。不是說我們求佛,佛能保佑我們升官發財,沒這個道理。如果求佛,佛就保佑你, 豈不是把因果定律給推翻了,佛也沒有能力推翻因果定律,所以佛的能力,教導我們修因 證果。所謂的是種善因得善果,這是佛說的,佛不欺騙人,佛所講的話句句都真實。如果 已經得善果的人,通達這個道理,又肯修布施,他的福報就很大了,愈來愈殊勝,不但他 這一生福報享不盡,生生世世的福報都享不盡。可是種福,真的還得有福報的人,沒有福 報的人想種福,種錯了地方。這佛家常講「福田」,像我們種稻一樣,種在田裡面,這一 塊土地肥沃,陽光雨水都能很充分,你種子下去之後,長得很好。如果種在沙土裡面,種 在石頭裡面,種子爛掉了也生不出芽出來,所以你要認識福田,你才能真正種到福。如果 不是福田,你到那裡面去種福,你將來會很失望,得不到結果。什麼是真正福田?這個地 方有人真修行,有人真正在這裡證果。所以我們看到洪恭蘭老居士的發心,我就曉得將來 這個彌陀村建好之後,這裡面一定有很多人在這個地方念佛往生不退成佛,這是真正的福 田,所以他才有這麼大的功德,有這樣不可思議的感應,否則的話不可能。   佛在經上告訴我們,他說迦葉尊者在無量劫前,曾經布施供養一尊辟支佛一缽飯。這 是遇到真正修道人,他出來托缽。我們知道辟支佛是半個月出來托一次缽,他有機會遇到 ,真誠心、恭敬心供養這一缽飯,佛說他得的果報是什麼?九十一劫不受貧窮的果報,我 們相信佛的話,是真話不是假的。這裡面給我們顯示一個大道理,那就是我們修福不要懷 疑,不要猶豫,要果敢,要認識清楚,緊緊的抓住機會,機會一過去再就找不到了,這就 是智慧,這就是有福之人,你能抓住機會。不要去胡思亂想,這個到底有沒有福報?這個 福報到底是有多大?我應該怎麼作法?你在這個地方就胡思亂想,縱然布施,福報就很有 限。所以把一切分別、妄想、執著摒棄,以真誠恭敬心來修布施,這是佛教導我們的。所 以凡事它都有個理,都有因果,這是我們要注重的。所以佛稱之為智覺圓滿。   末後這個名號叫『世尊』。具足上面十種德號,為世出世間一切大眾所尊敬的,稱之 為「世尊」。所以世尊是個總號,前面這是別號,每一個名號,都是顯示自性本具的智慧 德能。這十號在佛法裡面,是屬於佛教普通的常識,每一個德號它的意思我們一定要清楚 、要明白。再看底下這一段經文:   【在世教授四十二劫。時為諸天及世人民說經講道。】   佛菩薩示現在世間幹什麼?就這樁事情。諸位要記住,這是諸佛菩薩示現出家,出家 就幹這個事,沒有別的事情。幹別的事情,錯了,不是你本分做的工作。所以我們對初學 介紹佛法常說,佛教是佛陀的教育,是佛陀對於九法界眾生至善圓滿的教育。佛菩薩應化 在世間,他在社會是什麼個地位?他所扮演的是什麼個角色?要用現代的話來說,他們是 一群義務社會教育的工作者。我們今天也出家,做佛的弟子,我們有沒有認清楚出家人的 職責是什麼?出家人應當幹的是些什麼事情?為諸天及世人民講經說法,你幹的是這個事 情,其他的事情與你不相干。現代有一些人將出家的目的搞錯了,顛倒了,出家之後去做 一些社會慈善事業,也博得社會的讚歎,政府的獎勵,這是現代;如果在古時候,我相信 決不是這種現象。你出家,人家稱你法師,「師」是什麼?天人師,你是老師,稱你叫師 。師,你有沒有教學?有沒有上課?你沒有教學,沒有上課,人家稱你師,你想想看,你 是什麼味道?名實不副。如果做社會慈善救濟工作,不必要出家身分,在家身分可以做。 出家不能做,為什麼不能做?出家人沒有錢,釋迦牟尼佛給我們示現的三衣一缽,什麼都 沒有。他的衣服布施給別人沒衣服穿了;他好不容易化一缽飯布施給別人,這一天就要挨 餓,就沒得吃了。所以社會慈善救濟工作,是佛在家學生這一些大富長者,他們做的事情 。佛不做這個事情,佛給我們示現的,「多事不如少事,少事不如無事」,其他的事都放 下了。佛教我們只做一樁事情,為一切眾生講經說法,我們就幹這個事情,除這個事情, 都不是我們幹的。辦一個佛學院,佛學院裡面行政事情,說老實話,也不應該是出家人辦 。出家人當教員,你們想學哪一部經論,我給你開個課,給你講這部經論,其他的事情不 聞不問,這是我們的本分事情。本分事情一定要做好,不可以本末倒置,不可以捨本逐末 ,那就錯了,大錯特錯。   在這一段經文裡面,我們還有一個發現。那就是世間自在王佛壽命很長,他『在世教 授四十二劫』。回過頭來我們想想,我們的本師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講經說法四十九年 ,他這裡是四十二劫。佛的壽命,釋迦牟尼佛的壽命七十九歲,世尊七十九歲圓寂的,我 們中國人習慣說虛歲,八十歲,實際上釋迦牟尼佛是七十九歲圓寂的,講經說法四十九年 。世間自在王佛講經說法四十二劫,他的壽命決定不只四十二劫,壽命長。壽命長說明那 個時候、那個世界的眾生福報很大,很值得我們羨慕。那個時代好,決定不是五濁惡世, 五濁惡世,命濁,壽命短。所以從這個地方來看,世間自在王如來那個時代是清泰國土, 像西方極樂世界一樣。這是我們應該要體會到的。   『說經講道』,什麼叫經?什麼叫道?「經」是講理論,宇宙人生的真理,佛所說的 一切都不離開諸法實相,宇宙人生的真相。「道」是道路,比喻修行,生活如理而行這叫 道。成佛之道,菩薩之道,佛教給我們怎樣去作佛?怎樣作菩薩?正覺之道。只要我們對 經典義理明瞭,我們的思想、見解、言語、造作,與經典的義理相應,這就叫行道。我們 今天皈依無量壽佛,皈依阿彌陀佛,如果能把《無量壽經》字字句句都落實到我們生活之 中,我們就是行道。我們將我們實際的行持,展現給社會大眾們看也叫講道,雖然沒有講 ,做出樣子來給大家看,身教。我們用言語,這是口在教學;做出樣子,身在教導。諸佛 菩薩身語意三輪教化眾生,這都是我們應當要學習的。這一段是說明過去世間自在王應化 在世間,那個時候的人民生活,以及他老人家教學的狀況,文字雖然不多,交代得很清楚 。請看底下這段經文:   【有大國主名世饒王。聞佛說法。歡喜開解。尋發無上真正道意。】   這是說明阿彌陀佛發心、修行證果的一段因緣。佛說法聽眾裡面有一位大國的國王, 像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說經講道,我們在經上看到的,有十六大國王都是佛的學生,常常 來聽經,來接受佛的教誨。世尊出現的時代,在我們現在來說,屬於上古,那個時候國家 沒統一,都是部落的民族。中國在那個時代是周朝,我們在史書裡面見到的八百諸侯,這 是歷史上所記載的。諸侯就是國王,他們有他們自己的國家,古書裡面記載,大國方圓百 里,小國有二、三十里。如果要論小國來說,這新加坡就有不少小國,別看新加坡小,在 古時候好多個國家了,一個村莊就是一個國家。想必世間自在王出世那個時代,狀況也是 如此,但是那個時候人的福報大,壽命長。   有大國王名叫『世饒王』。「世饒王」一定是當時社會,對這個國王讚歎的一句美稱 。「世」是世間,「饒」是豐饒,說明這個國王有智慧很慈悲,對於國家人民照顧得非常 周到,這才能稱之為世饒王。人民對國王非常感激,非常尊敬,非常的擁護他,所以他有 這麼好的美稱。他是佛的學生,常常到道場裡面來聽佛講經說法。不但常來聽,聽了之後 能『歡喜開解』,「開」是開悟,「解」是明白,真正把佛所說的意思聽懂,所以他就發 心。『尋發無上真正道意』,「無上真正道意」就是無上正等正覺、無上菩提。他真的明 白,真的覺悟了,人一生應當追求什麼?要追求無上道,這才是真正覺悟,不是做一個大 國王。做大國王解決不了問題,解決不了自己的問題,自己什麼問題?生老病死,你解決 不了,解決不了六道輪迴的問題,對於你自己國家人民再愛護,你也不能幫助他們解決問 題。縱然你能夠把社會福利事業做好,使全國人民少有所學,好好的讀書,沒有失學的; 老有所養,你也只能幫他一生。他死了以後還有來生,還有來世,來生來世怎麼辦?你沒 有法子幫助他。所以你如果真正要發大慈悲心,你要照顧這一些眾生,要生生世世照顧他 ,要幫助他脫離六道,要幫助他出離十法界,要幫助他作佛作菩薩,這才叫大圓滿。所以 他真的懂得了,真的明白了,明白之後想一想,還是要作佛好,不作佛不能解決問題,所 以他就發心了,發無上菩提心,就是要發成佛的大心。心一發他就有行動,他真幹,不是 說說就算了。請看底下這段經文:   【棄國捐王。行作沙門。號曰法藏。修菩薩道。】   這說明他發心之後出家真幹。『棄國』,捨棄富貴,古人所說的,「貴為天子,富有 四海」,古時候這個國王,他的領土等於說是他的私有財產,他是那麼富足;人民等於說 是耕種他的土地,向他納稅。「棄國」,捨棄他的財富,『捐王』,捨棄他的王位,捨棄 他的地位。諸位想一想,富貴是世間眾人之所愛,眾人之所追求,你不一定能求得到。世 饒王既然已經得到富貴,而且是大富貴,因為他是大國王。大富大貴能捨,捨了之後,他 去作『沙門』。「沙門」是出家人的稱號,實在講這個名稱,在古時候印度每一個宗教裡 面,出家修行的人都稱作沙門。佛教傳到中國來之後,在中國只有佛家出家人稱沙門。門是梵語,意思叫勤息,一般解釋叫「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這叫沙門;換句話說 ,他的意思斷惡修善,能夠很勤奮、很努力、很精進的去斷惡修善,這個人就叫做沙門。 因此沙門的這個稱號,在家人也可以稱,只要真正去斷惡修善都能夠稱沙門。這個地方意 思是他已經出家了,『號曰法藏』,他的老師給他起了個法名,這個法名叫「法藏」。法」是一切佛法,「藏」是含藏,一切佛法都含藏在其中,這稱之為法藏。由此可知,法 藏就是我們自性的稱號,唯有真如自性,才含藏一切諸法,世出世間一切諸法,都含藏在 我們自性之中。   『修菩薩道』,這一句是讚歎他真修行,出家之後他真幹。以「菩薩道」為標準,將 自己的思想、見解、言行,依照這個標準來修正,這叫做修菩薩道。菩薩道的標準是什麼 我們淨宗提的五個科目就是標準。第一個是三福,淨業三福;第二個是六和敬;第三個 是戒定慧三學;第四個是六波羅蜜;第五個是普賢菩薩十願。我們只提了這五個科目,不 必再多了,這五個科目簡單明瞭,諸位同修都能夠記得。用這五個科目做標準,我們在日 常生活當中,對人對事對物,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要與這個標準相應,不違背這個標 準,就叫修菩薩道。如果在日常生活當中,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違背這個標準就不是修 菩薩道。大家要記住,違背這個標準是修三惡道,果報非常不好,這是我們必須要記牢的 。底下一段是世尊對他行持的讚歎:   【高才勇哲。與世超異。信解明記。悉皆第一。】   這些話我們都要記住,要向法藏菩薩學習。『高』是讚歎他的德,德高。『才』是讚 歎他的智,他有智慧、他有才華。『勇哲』是讚歎他的志向,他所立的大志確實與人不同 。世間人追求的是富貴,追求的是名聞利養、五欲六塵的享受。菩薩覺悟,知道這一切都 是虛妄不實,都是生死輪迴的根本,所以能把它捨斷得乾淨。他知道無上道才是正法,是 諸佛如來所證的,是一切覺悟人所希求的、所學習的。他是真正覺悟,真正明白了,所作 所為跟世間人不一樣,『超異』,「超」是超越,「異」是不相同,這兩句說明了他的稟 賦不同凡響。末後這兩句落實在高才勇哲,『信解明記,悉皆第一』,這是我們非常羨慕 的。我們能不能做到?能,從哪裡做起?從「信」。我們今天讀經聽經不能夠覺悟,雖然 聽經讀經不開悟,原因在哪裡?信得不真。世尊在《金剛經》上教給我們,「信心清淨, 則生實相」。我們今天信心不清淨,如果信心清淨,就生實相。生實相就生智慧,下面「 解」、「明」、「記」,當然就第一。所以在此地我們要曉得,法藏為什麼樣樣拿第一? 信。我們今天在信心上有問題,所以佛在經上常講,「信為道元功德母」。《大智度論》 上也說,「信為能入,智為能度」,你要不信,你怎麼能契入?我們讀到這一段經文,應 該要有啟示,應該要有領悟。沒有一法,沒有一字,不是從自性當中流露出來的。誰的自 性?我們自己的自性。所以只要建立清淨信心,我們也能像法藏一樣皆悉第一。好,今天 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 南無阿彌陀佛。 -- 脾氣嘴巴不好,心地再好,也不能算是好人。 — 證嚴法師《靜思語》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67.221.128
Anor:南無阿彌陀佛 03/03 1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