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續:【又有殊勝行願。及念慧力。增上其心。堅固不動。修行精進。無能踰者】)   下面這一句味道也很足,「及念慧力」。實在講,這一句是講我們行門的根本,五根 、五力。此地講念慧力是講的五力,根有了力。五根只講到念、慧,其餘三個省略掉;「 信、進、念、定、慧」,它把「信、進、定」三個字省略掉,意思是圓滿的,絕不是漏掉 的。因為這個經文它四個字一句,這是文字之美,意思很圓滿,文字上有省略,我們要知 道。但是你想到五根、五力,你就必須要知道「三十七道品」,前面還有「四念處」。念 處我們有沒有?念處是智慧,也是我們講的看破。四念處是教給我們四種正確的觀念。我 們今天修行,同修們常講功夫不得力,你的根基沒有紮穩,你功夫當然不得力。不得力是 什麼?放不下,為什麼放不下?沒看破。佛教給我們從哪裡學起?從四念處學起。   四念處第一個「觀身不淨」,這是初步入門。就是讓我們對這個身見雖然不能斷掉, 這個執著要減輕,那就有進步了;從觀身不淨這個方法減輕我執。身雖然是假的不是真的 ,我們少不了它,佛家常講「借假修真」,我們要借這個假身修真性,沒有這個假東西還 不行。所以它有用,你盡量去用它,不礙事,不能執著它。這是我過去講經常講的,我們 在這個世間一切萬物,我們要使用權,不要所有權;使用權有用,所有權就是執著,不必 要我所有,我有得用就好了。這個講堂,我們在此地講經,我們坐在這裡,我們有使用權 ,所有權是居士林的,不是我們的。對這個身體也是一樣,不要執著這個身體是我,不要 過分的去愛護它,過分的去照顧它,錯了。我要利用它、要使用它,我絕不執著它,然後 捨身受身你就自在了。所以佛教給我們的法子好,教你常常觀察「觀身不淨」,這不是個 乾淨的東西,不是一個好東西,你那麼珍惜它,那麼愛護它幹什麼?錯了。 (s:淨空法師和證嚴法師的講法一模一樣啊!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   第二教我們「觀受是苦」,受是什麼?享受。在新加坡人都有福,這是福地,世界上 許許多多地方人在受苦受難,這個地方人衣食豐足。你仔細想想,你天天享受的,你是樂 還是苦?不錯,很快樂,你不知道真苦。為什麼?因為你三餐飯吃得很飽,飯菜都吃得很 可口,很樂;一天不叫你吃飯,餓得苦,苦就來了。由此可知,三餐飯是藥,是救苦的, 你少一頓就苦了,少兩頓更苦了,你才知道你的享受是苦。你為什麼沒有感覺到苦?是因 為到時候你就吃藥,把那個苦伏下去,你就沒有感覺到苦了。一次藥吃遲了時候,苦就現 前,你還不覺悟!世間的享受只有苦沒有樂,所以跟你講,苦是真的,樂是假的。怎麼說 ?樂會變成苦,樂就是假的;苦不會變成樂,所以苦是真的。以吃飯來說,你吃一碗很快 樂,吃到好吃的,吃二碗也很快樂,連著叫你吃十碗、二十碗你就苦了,樂不就馬上就變 成苦了。肚子餓很苦,餓一天苦,餓兩天更苦,餓上十天、二十天,只有一直苦下去,絕 對不會說餓到一個時候會樂了,沒這個事情。樂是假的,苦是真的,你自己要好好的去想 ,佛講的話一點都不錯,觀受是苦。   「觀心無常」,心是什麼?念頭,念頭七上八下。所以世間人往來,你明白覺悟了, 虛情假意,哪有真的?給你說真心,怎麼對你好,怎麼愛你,過兩天就變了,心裡馬上就 變掉了。所以你要明瞭,聽佛的話覺悟了,他說好,笑一笑,假的,不是真的;他說不好 ,也是假的,也不是真的,反覆無常,這都是講的事實真相,這是凡夫。諸佛菩薩他們的 心是真常,叫「常住真心」,那是永遠不會變的;凡夫迷惑顛倒,哪裡會不變?千變萬化 。自己對自己都做不了主,對別人哪有保障?怎麼可靠?第四佛教給我們「觀法無我」, 我是什麼?主宰。《華嚴經》上講過八種我,在此地就不要再囉嗦了,這裡面八種最主要 的意思就是主宰。一切萬物都做不了主,都是在變化的;人、動物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 住異滅,礦物有成住壞空。一切萬法沒有自體,一切萬法都不能常住,這就叫無我。佛是 教給我們這四種基本的觀念,你要能常常對於人生宇宙常作如是觀,你就開智慧了;這我 們講是你看破了。   看破之後就能放下,放下是什麼?「四正勤」,「四如意足」。足是什麼?滿足,知 足常樂。佛給我們示現的,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他生活所需三衣一缽,養這個身體托缽 ,日中一食,樹下一宿,他知足。四如意足四條合起來講,就是知足常樂。這當中有「四 正勤」,四正勤是教給我們,這一生當中處世待人的態度、處世待人的原則。「正」是正 確,「勤」是勤奮,四種正當,應當勤奮去做的,一個是斷惡,一個是修善。佛教給我們 ,已經造的惡要趕快斷,沒有造的惡決定不要去造,這兩條是斷惡;已經在修的善,這個 善要增長,還沒有學的善要趕緊發心,這兩條是修善;所以四正勤合起來講是斷惡修善。 我們今天得人身,在這個人間過這幾十年,幾十年的日子應該怎麼過法?佛指點我們的原 則,「斷惡修善」。而世尊也示現這個榜樣給我們看,我們在佛陀傳記裡面看到,《大藏 經》裡面有《釋迦方誌》,有《釋迦譜》,古人寫的,這是釋迦牟尼佛最古老的傳記。他 一生示現給我們看,確確實實前面這十二條他做到了,「四念處」、「四正勤」、「四如 意足」,他真做到了。我們要想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你要想功夫得力,你也要把這三 科十二句做到,你修行有根、有基礎了,你的功夫才會得力。從這個基礎上提升才是五根 、五力,五根、五力是建在這個基礎上的。   我們在《阿彌陀經》上看到,西方極樂世界的學人;也就是說,十方世界往生到西方 極樂世界的那些人,還修什麼?經上講,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正道分。前面四條沒 有說,前面四條不用了,他都有了,基礎都有了;到西方極樂世界,根、力、菩提分、八 正道還要繼續再修。「三十七道品」,天台智者大師講得好,一般人都把它看成這是小乘 教義,這個看法是錯誤的,三十七道品是通大、小乘,這是佛法裡面的根本法,無論大乘 、小乘、顯教、密教、宗門、教下統統要修,共同科目,我們要認識清楚。智者大師把「 三十七品」以藏、通、別、圓四教的方式來講解,我們這才恍然大悟,才看出「三十七品 」是佛家的圓滿法輪,包括一切法在其中,它是佛法的總綱領。 (s按:「佛說阿彌陀經要解」第21集(下)」開始,對三十七道品有很詳細的說明。)   現在我們回到經文裡面講,「念慧力」就是五力。五力第一個是「信」,先有根,而 後這個根才產生力量。我們要問,我們的信有沒有根?今天聽到念佛好,明天再聽到一個 人參禪好,你的心就動搖了,後天又聽到一個人念咒好,又想去念咒去了。你的信沒有根 ,像浮萍一樣在水上漂,隨波逐流,沒根,這個信怎麼行?這樣的信心一事無成。他為什 麼信沒有根?前面三科的基礎沒有做好,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這個基礎沒有打好, 信沒根。如果前面這十二句你都做到,你的信就有根,為什麼?認識清楚。一切法事理因 果都能明瞭,知道斷惡修善,知道知足常樂,你的心是定的,所以你的信才有根,根在增 長。怎麼增長?親近善知識,親近善友,讀誦大乘。每天研究討論,理愈研愈明白,於是 你的信就有力量,決定不會動搖。   從信你才會肯精進,這個「進」是精進,特別注意「精」字,精是純而不雜、一門深 入,這叫精進;不能學太多,不能學太雜。四弘誓願裡頭告訴我們,「法門無量誓願學」 ,那怎麼叫我們學一門?這個一門跟那個無量是一個意思,一點都沒有矛盾。怎麼說?祖 師大德告訴我們,一經通一切經就通了。一切經不是無量法門嗎?你一個法門通了,所有 一切法門都通了,這叫「法門無量誓願學」。這個經怎樣才叫學通?是不是這個經都會背 了叫通了?不是的。是不是這個經的道理都懂了才叫通了?也不是的。怎麼叫通?每一部 經都有教、理、行、果,佛家裡面講四經。文字是教;文字裡面含的道理那是理,理是真 理、是真如自性;這裡頭又有修行的方法,那是行經;教、理、行融合成一就叫證,這樣 你才算是通了。別說是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講的一切經,一切經是從一個理裡面說出來 的,通常講教理。 (s:廣欽老和尚也是這麼說的!)   我過去跟李老師學教的時候,老師在上第一堂課就教我,你要學教理,那個時候我還 不十分懂得。他跟我講,如果你從教理上下手,將來一切經都貫通了,省事。如其不能, 你要是沒有這個能力,就退而求其次,你著重教義;義也是理,但是義理範圍小,通一宗 的,不能通全部,能通一宗,這是屬於義理,這他老人家當初教給我的方法。你能從這上 著眼,學東西快。不是說學一部經就會講一部經,照老師那個方法去描,那個不行!怎麼 描也描不過錄音機。錄音機一個字都不漏,我們怎麼描也描不過它;怎麼跟老師學也學不 像錄相帶,這裡頭有方法。但是無論是從教理或者從義理,也都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要細,心要專,心要清淨,還要熱愛佛法,你要具備這幾個條件才行;這幾個條件不具足 ,不行,義理也辦不到。換句話說,還是要前面念處、正勤、四如意足,還是要有這個基 礎,沒這個基礎,難!所以我講「三十七道品」前面這三科,我跟古人講法不一樣。古人 講的不好懂,我把「四念處」講作看破,大家好懂;我將「四如意足」講作放下,大家也 好懂,這樣子你才真正能得受用。我自己學佛,實在講得力於章嘉大師,那是剛剛開始學 佛,他老人家教給我六個字,「看得破,放得下」。所以以後我到李老師那個地方去學教 ,比較上得力。是因為前面第一個老師,給我奠的基礎正確,所以懂得精進、一門深入。   世尊所說的一切經,在理上講,「法門平等,無有高下」。任何一部經,你全心全力 在這上用功,你要懂得無論哪一部經展開,都有「教理行果」四分。我們怎樣學習?「信 解行證」。信教、解理、修行、證果,你這一部經通了。這一部經通了,就一切經通了, 一切經只要一接觸、一看、一聽就懂了,所以很容易。如果諸位懷疑,說這可能嗎?許多 同修們都看過《壇經》,唐朝禪宗六祖惠能大師說的。惠能大師不認識字,所以不是他寫 的,是他講的,他的學生給他記錄的。惠能大師不認識字,他學教的時間很短,一生當中 學教,大概在我們想像當中,頂多兩、三個小時不得了!他一生當中學教,頂多兩、三個 小時。半夜五祖忍和尚把他叫到房間,跟他講《金剛經》,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他就開悟了,後頭就不要講了。諸位要曉得,他那兩個小時是真了不起,五祖跟他講的 是《金剛經》的教理行果,惠能在聽講的時候,兩、三個小時就信解行證;兩個人都了不 得,一個會說,一個會聽,哪裡像我們這裡,講這麼多年還不能證果。能大師一證之後他 什麼都通了,他在逃難的時候,第一個遇到無盡藏比丘尼,這個比丘尼一生受持《大涅槃 經》;《大涅槃經》的分量相當多,有二種譯本,一個譯本是三十六卷,一個是四十卷, 分量都相當多。雖然讀誦,天天讀,不解其義。能大師逃難碰到了,這個比丘尼把《大涅 槃經》念給惠能聽,惠能大師聽了之後,就給她講解這裡頭的意思,無盡藏比丘尼也開悟 了。這個經他沒學過,他一聽就懂,這就是說明一經通一切經通是事實。   所以這個通,是從這一部經裡頭明心見性,見性才叫通,不見性不叫通。見性之後, 世出世間一切法都通了。為什麼?世出世間一切法,「唯心所現,唯識所變」,見性就是 見到心性,見到識性,所以世出世間法一接觸就全通了。法達禪師到曹溪去見六祖,向他 老人家請教,見面當然是禮拜了。六祖看出來了,他禮拜的時候頭沒有著地,六祖就問他 ,「你一定有一點本事,值得驕傲」,頭不著地是驕傲,值得驕傲。就問他有什麼本事? 他說他念了三千遍《法華經》;不錯,是有點本事。《法華經》的分量很大,大概一天念 一遍,三千多遍是十年,這知道他念《法華經》念了十年,值得驕傲。六祖就問他《法華 經》什麼意思?說不出來了。法達倒過頭來向六祖請教,六祖說《法華經》我沒聽過,你 念給我聽。他從頭念起,念到「方便品」,《法華經》二十八品,「方便品」是第二品, 念到第二品六祖說不必念了,我全明白了;就跟他講,講了之後他也開悟了。這就說明一 經通一切經通。所以佛教育跟世間教育不一樣,我們今天用世間教育這個框架來學佛教育 那就糟了,把佛的經典當作世間教科書來看就完了。佛法教學的目的在哪裡?「明心見性 」,教你開悟;不是教你這個經這一句怎麼講,這一段怎麼講,不是的。你悟了之後,經 是活的,你怎麼講都行,長說、短說、深說、淺說,無不自在,不悟怎麼行? (s:長說、短說、深說、淺說,無不自在,而且無不具足一切義!)   所以「進」,一定要精進,這兩個字我們一定要認清楚。從精進有根產生到精進力量 ,然後才到念。第三個階段是「念」,念是什麼?心裡頭真有了,這是念。佛家常講的「 總持法門」,念就是總持法門,心裡面有原則、有綱領,掌握住原則綱領。我們念佛也不 例外,也是這個道理。「阿彌陀佛」這一句經文,這一句確實是經文,這一句也是咒語, 大總持法門。這一句裡頭無量義,總括一切諸佛所說之法,都離不開這個總綱領,這是念 的意思。掌握總綱領之後,你的心才得定,心堅定了,換句話說,清淨心、平等心現前了 。妄念沒有了,分別沒有了,執著也沒有了,正是《壇經》裡面所說的,「本來無一物」 ,入這個境界,這是定的境界。「無一物」是一個妄念都不起來了。定能生慧,慧起來了 ,世出世間一切法自然通達明瞭。這一句,前面一句是講法藏菩薩的弘願;這一句是講法 藏菩薩的功夫。人家修持的功夫,信、進、念、定、慧這五種產生了大力量,下面講「增 上其心」。所以這個地方講五力,跟普通一般講五力意思又不相同,它是殊勝的五力。我 們可以把前面殊勝一下貫下來看,殊勝行、殊勝願、殊勝的念慧力,這樣讚歎才顯示出他 「高才勇哲,信解明記,悉皆第一」,才能顯示得出來。   『堅固不動』「堅固」就是講他的行跟願堅定,決定不動搖,所以他才有不可思議 的成就,我們要學就要在這些地方學。堅固就是不退,祖師大德常常給我們講的,往生西 方極樂世界就「圓證三不退」,這裡頭特別注重「圓」。如果單單講「證三不退」,初住 菩薩就證三不退;可是要講到「圓證」,那就不是初住菩薩了,初地還不行。說到圓證至 少也是八地,這是方便說;剋實而論,圓證是法雲地的菩薩、等覺菩薩,才可以稱得上圓 證三不退。所以這個經上一再跟我們講,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 就是圓證三不退;古德給我們註解,七地以上這才是阿惟越致。所以這個經典、法門實在 是不可思議!我們今天怎樣做到我們的願行也能夠堅固不動,決定不動搖?一心一意,放 下萬緣,老實念佛,這是你堅固不動了。除了一心嚮往西方極樂世界之外,別無二念,你 才能做到堅固不動。   生在這個世間,依照佛教的原則斷惡修善,給世間人做個好樣子,無論他學不學佛, 斷惡修善決定是一個好榜樣。而善惡的標準必須要清楚,凡是利益社會,利益大眾的這是 善;不利於社會、不利於大眾,利益自己的、利益自己小團體的都是惡,這是佛在經典裡 面告訴我們善惡的標準。我們明瞭這個標準,記住這個標準,依照這個標準來修學。我們 能夠想像得到,在這個世間,這個世間多元文化,隨其種族不同、文化不同,乃至於生活 方式不同、宗教信仰不同,我相信沒有一個人不喜歡,對社會、對眾生有利益的事情,這 是決定行得通的。決定不為自己,念念為社會、為人民、為眾生。   『修行精進』,「行」,的指過去錯誤的行為,把錯誤的行為修正過來叫做修行。過 去我們沒有接觸佛法,沒有人給我們說明宇宙人生的大道理、宇宙人生的真相,所以我們 的想法錯了,看法錯了,我們說法、作法都錯了,這是錯誤的行為。錯誤的行為招來六道 三途的果報,錯誤行為變現這個境界;現在我們明白覺悟了,把這些錯誤行為修正過來。 正確、錯誤的標準,我們不能不依靠佛法,所以對佛法要建立堅定的信心。佛是過來人, 我們不相信過來人的話,相信誰的話?所以佛說的一切經,就是我們修行的標準。我們的 思想、見解、言語、行為,與經典所說的相應,這是好的,是正確的;如果與經典講的不 相應,我們自己一定要覺悟,我們錯了。錯了要趕快把它修正過來,這叫修行。所以修行 ,諸位同修要記住,不是每一天念多少部經,念多少聲佛號,磕多少大頭,不是的,那不 是修行。那個作法可以說的什麼?信教。佛有四種經,「教理行果」,你只有一個;你自 己修行的方法,「信解行證」,你也只有一個。我信教,理不懂,行沒修,雖然天天念經 、念佛,還是胡思亂想,還是幹一些損人利己,幹這些事情。不但佛經裡面講的功德利益 你得不到,你還在造罪業。所以信教不行,要解理;理解了還不行,要修行;修行才管用 。修行縱然沒有證果,你決定不墮惡道。你是真修,修的功夫沒到家,到家就證果了;功 夫沒到家,雖不證果也必得人天福報,這是決定靠得住的。所以修行在我們整個學習過程 當中,是第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信教,相信老師的教誨;第二個階段是明理;第三個 階段是修行;第四個階段是證果。佛說的教理行果,我們自己的功夫是信解行證,這是精 進。這個精進跟前面五力的精進不一樣,那是講的通途法門,這是講的專門。你選擇一個 法門,你選擇一部經典,一門深入,這個精進是講這個意思。我們在一生當中修學能不能 有成就,這四個字是關鍵,「修行精進」四個是關鍵。   諸位一定要明瞭,佛家常講開悟,常講覺悟,什麼叫開悟?什麼叫覺悟?知道自己的 毛病就叫覺悟,就叫做開悟;把自己毛病改正過來就叫修行,就叫功夫。這些名詞術語不 能解錯了,不能夠解偏差了,我們發現有不少人說到修行,以為修行就是吃素,吃齋念佛 那叫修行,這是很大的誤會。吃齋念佛是修行的樣子,他是不是在修還不知道。真正修行 ,真正有功夫,不一定吃齋念佛。佛家的法門太多了,八萬四千法門念佛只是其一,不用 這個方法用別的方法也是在修行。所以一定要正確的理解,修正我們錯誤的思想行為,一 門深入,這才叫真精進。   末後,『無能踰者』。實在講「修行精進,無能踰者」,這兩句是總讚,讚歎法藏菩 薩。「無能踰者」,同學當中沒有人能夠超過他。他稟賦好,中國人常講他天分好;在佛 法裡面說,他的善根福德深厚,緣也殊勝,遇到的好老師,善根、福德、因緣三個都殊勝 。「善根」簡單的說,於如來所說的大法能信能解,這是屬於善根。「福德」是能行能證 ,這是福德。所以諸位就明瞭,世出世間第一等的福報是什麼?修行,修正自己錯誤的行 為,這是真正的福報。一個真修行人,諸佛護念。諸佛如來五眼圓明,前面跟諸位講了, 盡虛空、遍法界沒有看不到的,沒有聽不到的。真正發心修行,諸佛護念,龍天善神擁護 ,連那些妖魔鬼怪都佩服你,都尊敬你,你了不起,他不敢惹你。真正修行人還有妖魔鬼 怪來擾亂,你就可想而知,你是什麼功夫?連妖魔鬼怪都瞧不起你,你的功夫就可想而知 真有功夫的人,妖魔鬼怪尊敬你,即使冤家債主也不敢惹你,這些事理我們都不難懂。 所以在同學當中沒有人能夠超過他。法藏比丘的願行,我們應當學習,才真正是彌陀弟子 。   這個道場希有難逢,解行相應,希望諸位同修要知道珍惜。一生當中遇到不是偶然的 ,就像開經偈裡面所說的,「百千萬劫難遭遇」;彭際清居士所說的,「無量劫來,希有 難逢」所以我們遇到了要珍惜。縱然有一點點小障礙也要克服,不要在意,不要因為一 點點小事,就把勝緣殊勝的緣障礙了,那太可惜了,這一點我們要認識清楚。今天時間到 了。 == 南無阿彌陀佛。 -- 《正法念處經》云: 地獄有情受獄火,餓鬼感受飢餓苦,旁生感受互食苦,人間感受短命苦, 非天感受爭鬥苦,天境感受放逸苦。輪迴猶如針之尖,何時亦無有安樂。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編輯: summertrees 來自: 203.67.221.128 (03/05 23:05)
Anor: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淨空老法師 03/05 2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