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大乘無量壽經細講-第35集   寂公老和尚、諸位法師、諸位同修:請掀開經本第十一面,倒數第二行,我們將經文 念一念,念一段對對地方。   【願我得佛清淨聲。法音普及無邊界。宣揚戒定精進門。通達甚深微妙法。】   從這一首偈以下是法藏菩薩發願,這是四十八願真實的意義。由此可知,菩薩起心動 念無不是為度一切眾生,所以以後才有四十八願的大圓滿。偈頌裡面從第三首到第九首, 都是說明發願的狀況,這一首是「願音聲同佛」。世尊是在這個世界為我們介紹淨宗法門 ,這個世界眾生的根性,就像楞嚴會上文殊菩薩所說的耳根最利。文殊揀選圓通,他說: 「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所以世尊當年在世是以音聲做佛事;做佛事,諸位一定要 記住,佛事就是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這叫做佛事;以音聲做佛事就是講經 說法,教導一切大眾。在中國那時候也出現了一位聖人,孔老夫子,他老人家一生教學, 也是以音聲為教學最重要的一種方式,跟世尊在印度可以說是不謀而合。   菩薩要發願度眾生,當然要具足如來果地上的智慧能力,才能把這樁事情做好,所以 他第一句說,『願我得佛清淨聲』,這個意思就是說明,希望自己能夠同諸佛如來一樣, 具足利益一切眾生的德能。六根聰利,這是屬於德能,我們凡夫為什麼沒有這種智慧能力 ?這是我們自己要深深去反省。佛在《華嚴經》上告訴我們,「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 相」,德就是德能,相就是相貌、相好,如一般經論上所講,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這 是說劣應身。如果說如來果地上的報身,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華嚴經》上講的毘 盧遮那佛,「佛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不只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不但正報相好,依報 也是相好,我們讀了經文非常羨慕。佛說一切眾生跟他沒有兩樣,可是現在事實擺在面前 ,為什麼人家住的是華藏、是極樂,我們今天居住娑婆世界,是不是佛這個話說得有問題 ?   稍稍涉入經教的人,都能夠明瞭、能夠肯定,佛所說的話正確,決定沒有說錯。問題 是在我們凡夫自己這一邊,我們有沒有如來智慧德相?實在講有,一切眾生個個具足,不 是沒有。具足了現在不能起作用,原因是什麼?我們找不到,如果我們把這個原因找到, 那你就大徹大悟,你就不是凡夫。佛很慈悲把這個原因為我們說出來,佛說「但以妄想執 著而不能證得」,這是世尊一句話把我們的病根說破,我們的病根就是妄想、分別、執著 。如果離開妄想、分別、執著,我們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就現前,就跟諸佛如來沒有兩樣 。如果我們明白這個道理,法藏這句話沒有白說,這個願沒有白發,也並不過分。實在說 我們應當也要像法藏菩薩一樣,發願希求,我們要求佛的「清淨聲」。實在講願文裡面已 經講到非常透徹、非常明白,佛的音聲無比的美妙,音聲為什麼這樣美好?清淨,文上講 得很清楚。我們今天的音聲不能夠恢復,是我們的心不清淨。   由此可知,如果我們要想得如來圓滿的音聲,微妙的音聲,妙到什麼程度?在經上講 ,「佛以一音而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這樁事情可能嗎?如果我們把道理透徹,就知 道這個事情可能。縱然道理沒有搞得十分透徹,想想現在的科技,電腦這樣發達,國際大 型會議當中,講演已經用電腦,可以自動翻成各種不同的文字,豈不是人家在講台上一音 說法,人人都能聽得懂?電腦都可以做得到,佛哪有做不到的道理?電腦要比佛菩薩的頭 腦差遠,不能比!從科技來證實這個事情可能,關鍵都是在清淨心。所以我們學佛從哪裡 學起,從什麼地方用真正的功夫?我們從經教裡頭節錄出幾句綱領,要從「真誠心、清淨 心、平等心、正覺心、慈悲心」就恢復,你就能夠得到像如來一樣的音聲。   求這種德能做什麼用處?下面說,『法音普及無邊界』,是以這個音聲說法,說法普 度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這是四弘誓願裡面第一願,「眾生無邊誓願度」,你才能夠 兌現。我們也曾經發過這個願,雖發過這個願不真實,何以說不真實?因為我們的心不平 等,喜歡的眾生,看得很順眼的眾生就度他,不喜歡的,看得不順眼的就不度他,你的心 不清淨,你的心不平等,你不能普度眾生。所以學佛就從這個地方學起,學佛的平等心。 經教裡面許多經論上都說,十法界的業因,當然十法界的因緣無量無邊,非常複雜。佛說 法有技巧,經裡面所講的善巧方便,佛把許許多多複雜的因素,在裡面找出一個最重要的 因素,來給我們說明十法界的業因。成佛在佛法界的業因是什麼?佛講「平等心」,平等 心是真心,平等心是佛心。菩薩是六度心,緣覺是因緣心,聲聞是四諦心,不是說得很清 楚嗎?我們要學佛,如果不從平等心上下手,不認真的去修平等心,你怎麼能夠普度眾生 ?你怎麼能夠圓成佛道?   在此地有不少年輕的法師發心學習經教,這個偈子正是他們心行的寫照,也正是他們 的願望。我也常常跟同學們說,要想幫助現前世間苦難的眾生,我們都知道現在世間災難 太多,眾生很苦,你要想幫助他,要想救度他們,用什麼方法?唯一的方法,就是把佛法 的道理,跟大家講清楚、講明白。佛法裡面講的是些什麼道理?一切經論裡面跟我們講的 是宇宙人生的真相。這裡面包括心性是理論,現象作用,因緣果報,範圍包括了十方三際 ,三際是講過去、未來。這些事實真相,你要是不清楚、不明白,你怎麼能給人介紹?你 怎麼能把這些事情,給人家講清楚、講明白?所以一定要把事實真相搞清楚,這是智慧。 表達那是善巧方便;佛家常講「慈悲為本,方便為門」,這是慈悲心憐憫一切眾生,護念 一切眾生,關懷一切眾生,這是慈悲;有慈悲還得要有善巧方便,你能夠表達出來。   我們需要這個能力,但是今天這個能力我們不能夠得到,佛講我們有障礙,如果把障 礙消除,這個能力就得到。為什麼就得到?它是本能,不是從外面來的,是你真心自性裡 面本具的智慧德能,它不是從外來的,只要把障礙消除,你的智慧能力就恢復。什麼障礙 ?佛在經上常講,講了無數遍,顯示如來真實慈悲,知道我們凡夫最大的毛病是健忘,跟 你講出了講堂忘掉了,所以天天講、年年講、永遠不中斷的講,希望你哪一天把它記住, 不要忘記,長時間的薰修。佛不厭其煩告訴我們兩種障礙,障礙很多歸納起來不外乎這兩 大類:一個是煩惱障,一個是所知障。什麼是煩惱障?是非人我、貪瞋痴慢這是煩惱。什 麼是所知障?成見;一般說某人成見很深,成見就是所知障。佛沒有意見,決定沒有成見 ,佛也沒有煩惱。所以你能夠把成見放下,把是非人我、貪瞋痴慢放下,就像《金剛經》 上所說,「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統統放下,你就得清淨心,你的智慧、善巧就 恢復,你才能夠將你度眾生的願望兌現,「法音普及無邊界」。   所以你的心量要大,我們幫助眾生,不是幫助我們這一個地區,這一個城市,不夠; 幫助這個國家,還太小。我要幫助整個世界,行不行?很勉強,還不夠大。那要怎麼大法 ?盡虛空、遍法界,過去、現在、未來,你要真正發這個心。我們要想度眾生,我度眾生 的範圍是「橫遍十方,豎窮三際」,你一定要發這樣的心,你才與自性相應,你才能夠得 到諸佛如來威神的加持。為什麼?你跟諸佛如來同心同願、同德同行,諸佛如來哪有不加 持的道理?你看看這一句,人家的心量多大!第一句裡面最重要是「清淨」,第二句裡面 是「無邊界」。佛門裡頭常說,「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沒有這樣的心量,你怎麼能學 佛?沒有這樣的心量,你學佛的功夫怎麼會得力?我們同學無論在家、出家,你想學佛, 要想功夫能得力,第一樁事就是要把心量拓開。   底下二句是講說法的內容,你說的是什麼法。『宣揚戒定精進門』,如是法音。佛法 ,佛是非常善於說法,把很複雜的諸法,他有能力把它歸納,歸結出一個重要的綱領,一句裡面就是菩薩的六波羅蜜。「戒定精進」後面經文裡面有詳細說明,這個地方只是一 個綱要,我們要懂得「持戒」,要知道「修定」,要知道「精進」,所以這一句裡面包括 了三學、六度。學佛第一樁要緊的事情就是持戒,持戒的意義就是守法、守規矩,這就是 持戒。佛在經裡面教給我們,教我們要做的,我們一定認真努力去做,教我們不可以做的 ,我們一定要避免,不敢造作,這就是持戒。戒定慧三學戒是廣義的,不是侷限在戒律條 文當中,你要懂得戒律精神之所在。條文很有限,條文哪裡能夠包括我們日常生活點點滴 滴,條文裡頭沒說,戒律的精神包括就圓滿了。所以佛在一切經裡面的教誨都是戒,句句 都是戒,字字都是戒。   離開佛法,我們生活在世間,生活在這個國家,這個城市,國家的憲法,國家的法律 ,那也是戒條,也要遵守,不可以違犯。這個地區大眾在一起生活,也有許多的公約規則 ,乃至於沒有文字記載的風俗習慣、道德觀念,所謂是「入境隨俗」,到哪一個地區,遵 守這個地區的風俗習慣,遵守這個地區的法律規章,我們才能跟這個地區的人相處,才能 跟大家和睦共處,這都在戒律之中。所以三學每一個字範圍跟心量一樣,也是包虛空法界 ,你才能普度一切眾生。你在這個地區跟這個地區的人格格不相入,你怎麼能幫助他,你 怎麼能夠教化他?所以佛接引眾生,給我們也講了很多原則,「四攝法」裡面就是最好的 原則,佛最常用的。第一個布施,跟這些眾生結緣,結歡喜緣;第二個愛語;利行、同事 。「四悉檀」也是教給我們接觸大眾的重要綱領,第一句話叫世界悉檀,世界是什麼意思 ?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怎樣才能令一切眾生對我們生歡喜心?我們持戒、守法、守禮, 接觸大眾,這大眾對你尊敬,對你生歡喜心,你所說的他歡喜聽,他才能夠接受,再進一 步他才肯依照理論方法去做。   佛法修學的樞紐是在「定」。佛家常講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四弘誓願裡面「法 門無量誓願學」,這些法門內容是什麼?給諸位說全是修定。修定的方法,修定的門徑不 相同,譬如禪宗裡面用觀心的方法,用參話頭的方法;教下則用讀誦的方法,用止觀的方 法,都是修定;淨土宗用念佛的方法,念佛還有觀像念佛、觀想念佛、持名念佛,方法很 多,方法雖然不相同,目的是相同的,都是修定。淨土宗沒有講禪定,它講一心不亂,諸 位想想,一心不亂不就是禪定嗎?所以定是佛法修學的樞紐,正是所謂「因戒得定,因定 開慧」。   可是你真正要想功夫得力,底下用「精進」兩個字好,不用慧,戒定不用慧,用精進 ,末後還加個「門」,門就是方法、門徑。由此可知,「精進」兩個字重要,這兩個字我 們決定不能夠疏忽,我們今天修行功夫不得力,就是不懂得這個道理。我們是不是很認真 在修?很認真,也很努力,可是我們不是精進。我常講,我們搞的是什麼?是雜進,搞得 太多太雜了。精進,精是專,專一。八萬四千法門,佛說得好,「法門平等,無有高下」 ,這是佛在《金剛經》上說的,這說的是真話。你要修學,你只能在所有法門裡面取一門 ,一門就是精,一門深入那就有進步,就是精進。所以佛沒有教給我們雜進,不教給我們 多進,教給我們精進,這才有道理。為什麼?精進能得定,精進能開慧。   四弘誓願裡面又說,「法門無量誓願學」,這句話跟精進有沒有矛盾?「法門無量誓 願學」是廣學多聞,那就不是專精,是教你廣學多聞,與精進這個教學的方法沒有衝突, 但是它有先後順序。初學入門的時候,一定要精進,一門深入,到什麼時候你才可以廣學 多聞?智慧開了。由此可知,一門精進是修戒定慧三學,廣學多聞是菩薩三慧:聞慧、思 慧、修慧。聞思修叫三慧,慧是什麼?是戒定慧的慧,你要沒有開慧,你哪裡來的三慧? 你有戒定慧的基礎,然後才能廣學多聞,那就是「法門無量誓願學」了。所以諸位要曉得 ,精進這一個法門,可以幫助我們完成「煩惱無盡誓願斷」,這是成就我們自己的德行, 斷德。煩惱斷了,恢復到清淨心,這時候才「法門無量誓願學」,才廣學多聞,所以它跟 精進沒有衝突,但是有先後次第不同。如果我們把順序顛倒,那你一生當中你不會有成就 ,你的方法用錯了,必須按這個順序。四弘誓願說實在話,就是教導我們修行次第順序第一你要發心,發心之後斷煩惱,煩惱斷盡了學法門,法門圓滿就成佛道,這個次序決定 不能夠錯亂,一定是循序漸進。實在講佛慈悲到極處,對於後學照顧得非常周到,樣樣都 給你講清楚,都給你講明白,你只要能聽得懂,體會佛的意思,依教奉行,沒有不成就的 。 (s:聞思修聞思修,並不是用自己的心意識去聞去思去修啊! 大乘菩薩聞思修一念完成--淨空法師 http://ppt.cc/U1a6   末後這一句更殊勝,『通達甚深微妙法』。什麼叫「甚深」?深到什麼程度才叫甚深 ?佛在大乘經上所謂,「唯佛與佛方能究竟」,這才算甚深。為什麼?等覺菩薩還搞不清 楚,那真深。這是什麼法?「微妙法」是什麼法?給諸位說就是念佛法門,念佛法門是甚 深微妙法。我們在華嚴會上看到,文殊菩薩是菩薩當中智慧第一,普賢菩薩行門第一,行 門裡面沒有人能夠超過普賢,解門裡面沒有人能超過文殊,文殊、普賢這二位菩薩在《華 嚴經》的末後,都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我早年學佛對於淨土真的很難相信,縱然是佛 說的尊重佛,我們不敢反對、不敢毀謗,但是要叫我學這個法門似乎不甘心。對於大乘經 教非常熱愛,尤其是《華嚴》、《楞嚴》、《法華》,這些大乘經非常喜歡。到以後看到 這些經都歸淨土,才明白諸佛菩薩所說的這個法叫「難信之法」,體會到難信之法的意思 ,也懂得一點甚深的味道;這是看到文殊、普賢都發願往生。 (s:我是一直到來佛版,才體會到為什麼叫「難信之法」。就算想學其他大經、覺得其 他法門很迷人,如唯識,但真正把淨土理論聽懂,還是就信了,也不覺很難信。直 到來佛版,才發現果然是「難信之法」,對很多人來說,他真的不信,不肯這麼簡 單就信了。大概是因為太簡單了,會讓人沒有滿足感。就像給你一顆藥丸,吞了就 不必再吃飯,那就有人會質疑他體積不夠會質疑他不合常理,或者覺得終究沒有 "吃"的感覺,還是不放心、不死心要去吃其他飯菜,才覺得自己"有吃了",飽了。)   以後這麼多年來,在經教裡涉獵逐漸明白,曉得這個道理,正是佛在《觀經》當中所 講,「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心作心是,是心是佛是理。佛是什麼?佛就是我們的真心 ,佛就是我們的本性,佛不在外面。我們要怎樣作佛?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如果與自性 相應,那你就是作佛,與自性相違背你是作眾生,相應就是作佛。要怎樣相應?八萬四千 法門都是相應,門門都相應,門門都是作佛。這麼多法門是不是都適合於我們自己來修學 ?不見得。何以故?一切眾生根性不相同。現在外國人講多元文化,這是個新名詞,我跟 他們說,不但是各國人相聚是多元文化,就是你一個人也多元文化;他們聽了很奇怪,怎 麼一個人也變成多元?我說你這一個人,你不只這一生,你有過去,你還有未來,過去無 始,無始劫來生生世世,你經歷六道輪迴,哪一道你都經歷過,你阿賴耶識含藏種子習氣 非常複雜,你怎麼不是多元?一個人也是多元。就因為這個緣故,所以佛講的一切經,不 一定都適合我們,我們要加以選擇。   我們實在講就像一個害病的病人一樣,病得太久了,裡面的毛病太多,不是一種,一 個單方救不了命,所以一定要懂得選擇。治病諸位知道藥要對症,藥能對症那就是藥到病 除,你病就好了;不是什麼樣的藥都可以治我們的病,不是的,一定要在藥材裡去選擇, 對症才行。我們修學佛法也是如此,佛講的經論很多很多,哪一些經論適合我,能對治我 無量劫來的毛病習氣,讓我在這一生當中就能夠成就,這才能產生效果。我們現在在此地 講堂,選擇這兩部經就是最契機的;換句話說,針對我們毛病所下的一服良藥。這兩部經 就是《無量壽經》跟《大方廣佛華嚴經》,《華嚴經》很長,才開始講,《無量壽經》諸 位同修過去曾經聽過,聽過二遍。這個經我過去講過十遍,但是不是在一個地方,在很多 國家地區。但是這一次我們有充分的時間,不趕時間我們可以細講。   這一部經是一切諸佛如來,給我們推薦,給我們介紹,讓我們在這部經上下功夫。根 性利的,你依照這個經修行,可以到明心達本,也就是禪家講的明心見性。這正是大勢至 菩薩在《楞嚴經》上所說,「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心開是心開意解,就是禪家講大徹 大悟、明心見性,上根修這個法門可以得到。在淨宗雖然不叫明心見性,淨宗叫理一心不 亂,理一心不亂就是明心見性,超越十法界,《華嚴經》上是法身大士的地位。如果沒有 這個根性,老實念佛也能夠往生不退成佛,這就是「甚深微妙法」。   甚深微妙法裡面,還有甚深微妙的意思,這個意思說不盡,我們一定要曉得,要能夠 細心去體會。為什麼?你要體會不到,你怎麼能夠宣說?你真正能夠體會到,然後這個經 本展開,字字句句都是甚深微妙法,字字句句都是無量義。我們要肯定,我們要相信,相 信我們的真心跟一切諸佛如來沒有兩樣。現在問題我們要怎樣能夠與真心、與自性相應, 這是個大問題。諸佛如來告訴我們,你常念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就相應。相應是三業 相應,顯宗叫三業相應,密宗裡頭說三密相應,身、語、意。心裡面真有阿彌陀佛,你意 業相應,你心裡頭真有,除了阿彌陀佛之外,跟諸位同修說,身心世界世出世法統統要放 下。放下不是說不要,那你就完全搞錯,放下是不要把它再掛在心上,事上照常,一樣跟 以前一樣的生活,一樣工作,一樣應酬;事上有,心上沒有,心地乾乾淨淨一塵不染,這 叫做放下。不但世法放下,佛法也要放下。為什麼?佛在《金剛經》上教給我們,「法尚 應捨,何況非法」,那個法是佛法。為什麼說佛法也要放下?佛說「佛法是因緣所生」因緣所生就不是真的。因此佛法我們要不要?要;要怎麼放下?不要執著。放下你的分別 執著就對了,我們對於佛法沒有分別心,沒有執著心,你就放下了。 == 南無阿彌陀佛。 -- 阿彌陀佛!~ 我喜歡這個人,我討厭那個人,大慈大悲沒有了! 我們的過失在哪裡?謙虛不夠,恭敬不夠,四攝法不夠!(慚愧懺悔!>"<) by 淨空法師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67.219.52
congency:隨喜讚嘆!南無阿彌陀佛! 03/09 0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