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續:【常行布施及戒忍。精進定慧六波羅。未度有情令得度。已度之者使成佛。】)   佛在經上講的句句話,字字沒有講錯,很多人讀經意思錯會,意思淺解,意思解偏差 ,所以真實的利益永遠得不到。得不到,反過頭來,他不檢點自己,不反省,還認為佛經 不太可靠,還要懷疑聖教,造嚴重罪業,造成自己的障礙,他怎麼能開悟?怎麼能契入? 這些道理一定要懂。不懂,布施這個法門,你沒有辦法修,你不會修,你所修的不盡如理 ,不盡如法。當然也能得一點小果報,人天小福,真實殊勝功德利益,你得不到。這些而言之一句話,還是聞經太少。我們想一想,世尊當年在世,四十九年天天講經說法。佛 是個再來人,不是凡人,一天說八個小時,一天說二十四小時他也不累,不像我們凡夫, 說多了就累了,他是永遠不疲不倦,這是佛對眾生無比的恩德。   當年有那麼多人跟隨著他,常隨眾!常隨眾,我們現在經上所記載的一千二百五十五 人,這出家弟子,跟著佛出家,參加這個僧團,不離開世尊一步,這記載的。沒有記載的 ,諸位要曉得,比這個人數還要多。在家的弟子,在家弟子不會說是常年跟世尊,他在有 空閒的時間會追隨一段時日,跟釋迦牟尼佛幾個月。我們想像當中兩、三個月,半年、一 年,這種人一定很多很多;三年、五年,這一類的弟子沒有記載在經書上。可是我們在經 書上常常都看到,除比丘眾之外,有菩薩眾、有天人眾,那個人裡頭,就包括沒有記載那 些人。像我們現在在此地建立講堂跟念佛堂一樣,居住在新加坡的同修,天天來參加,每 一堂我都看到你們來聽經,你們到這兒來念佛。可是新加坡以外的地區,你們到此地來, 來一個星期、兩個星期、一個月、兩個月很多,這一類都不屬於叫常隨眾。我們今天情況 如此,世尊當年在世又何嘗不如此?   由此可見,法緣法會的殊勝,因緣的希有,只有真正覺悟、真正認識佛教育的人,他 才肯好學,他才能學成。學成之後為別人做榜樣,到這個地方來學一段時期氣質改變,叫 變化氣質;你回去之後,你這些朋友、同參,看到你之後覺得你不一樣,出去之後時間沒 多久,果然就有改變,於是他也想到這裡來學,就受你的影響。你影響這些人到這個地方 來參學,你就是接引他們,度化他們。所以我們自己學了之後真正做到,自行便是化他。 不是自行之外,另外有一套化他,沒有。自行跟化他一樁事情,化他就是自行,自行就是 化他,一而二,二而一,你才稍稍涉入佛法的門檻。   第二「持戒」。戒,不僅僅是世尊為我們制訂的這些戒條,戒條裡面所規定有一部分 是永久的,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超越時空,不受時間限制,也不受空間限制。時間:過去 、現在、未來,不受時間的限制,世尊在三千年前,現代外國人說是兩千五百多年前,我 們中國典籍裡面記載是三千多年前。不論是兩千五百,是三千,總而言之,這個時代很久 遠了,那個時代跟我們現在時代絕對不一樣,佛制訂的戒條在那個時代適用,到現在這個 時代還適用,這就叫超越時間。戒條裡面哪些?我們現在所講的「根本戒」,這是決定超 越時間。關於生活儀規、威儀那一部分不能超越時間,古今生活方式不一樣,許許多多制 度不相同,意識形態不一樣,因此那個時代成為歷史,過去了。可是我們要懂得它的精神 ,不違背戒律的精神,想想現在應該怎麼作法。這是講時間上的問題。   空間呢?世尊當年教學遊化是在印度,古時候的印度,那時候交通不便,世尊沒到中 國來,他的學生們也沒有到新加坡來。而且每一個國家,每一個民族,他們的歷史文化背 景不相同,生活方式不一樣,思想信仰也不相同,因此除根本戒之外也不能超越。根本戒 無論是在哪一個地區,無論在哪一個國家,無論信仰什麼宗教,大家都認同,那這就超越 空間。「不殺生、不偷盜」,無論哪個宗教都有這個戒條,這超越了。無論在哪個國家、 哪個民族,沒有人說殺生是可以的,偷盜是可以的,沒有。所以根本戒,佛法裡面根本戒 是四條,「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對於時空還不行;佛制訂的根本 戒是四條,確確實實超越時空,我們一定要遵守。不飲酒這一條戒,佛說得很清楚叫遮戒 ,其餘四條戒叫性戒;換句話說,無論你受不受戒,無論你懂不懂戒,你犯了都有罪。不 能說是我沒有受過戒,我犯沒有罪了,沒有那個道理;你沒有受過戒,犯了還是犯罪。但 是不飲酒這一條,你要沒有受過戒,不犯罪。佛為什麼制訂這一條戒?酒能亂性,酒醉了 之後就幹些殺人偷盜,就幹這些事情。所以叫你不飲酒,是保持你的頭腦清楚,不至於迷 惑,不至於犯罪,是這個意思。酒戒屬於是防範你犯罪,飲酒本身沒有罪過,是防止你犯 罪的,把它也列在重戒之中,這算是大戒;雖不是根本,它算是大戒。這屬於戒條。   除戒條之外,這個戒,持戒是廣義的,不是狹義的,這是講諸佛菩薩生活規範、生活 的典範,他們的生活就是我們的典範,在他們生活當中流露出來非常自然,我們要學他, 要學習。在廣義,佛所有一切經教我們都要遵守、都要學習,這是持戒。這個戒就是佛祖 的教誡,他所教導我們的這一些訓誨,我們一定要依教奉行。所以戒律的範圍就大了,在 佛門裡面也把它歸納為三大類。一類「律儀戒」,這就是佛所制訂,有明文規定,律儀; 明文規定,包括我們現在世間,所有一切的法律,所有一切的規約,它都是有文字記載, 這就屬於律儀。   每一個國家地區,每一個時代不同,這是我們講到佛法要知道現代化與本土化,佛法 才能常住世間。如果佛法不懂得本土化,不懂得現代化,它一定在印度那個地區早已經就 變成歷史,怎麼能傳得下來?能夠傳下來是超越時空,超越時空一定要適合各個地區的現 代化跟本土化;除了根本戒之外,所有的戒律也要現代化,也要本土化。像中國唐朝時候 ,百丈大師所立的清規,那個清規就是古時候戒律的中國化,那時候唐朝唐化了,我們今 天講的現代化、本土化,戒律的現代、本土化。現代我們的生活隨著科技,科技日新月異 ,我們人文生活也受了影響,也跟著起變化,所以諸位知道,法律每隔幾年要修訂一次。 為什麼要修訂?修訂就是時代不一樣,隔了幾年那些法律現在不適用了。所以不斷的修訂 ,不斷的現代化,不斷的適合於地方化,我們地方大家在生活這個地區便利。所以法令規 章時時在修改,有些法律一年修改兩、三次,甚至於連憲法每隔幾年要重新檢討一次,修 訂條文,都是這個道理。   除律儀這一部分之外,佛還給我們講「攝善法戒」。攝善法是沒有明文規定的,可是 這些事情是利益一切眾生、利益社會,我們今天講與社會安定繁榮、與世界和平幸福有關 係,雖然佛經裡頭沒有說,世間法律明文也沒有說,也沒有規定我們要做,我們應當要做 ,這是攝善法戒;知道這是善事,沒教我們做,我們也要做。還有一類叫「饒益有情戒」 ,因為攝善法戒裡面有自利利他,饒益有情戒對一切眾生有好處,可能對自己沒有好處。 要不要做?要做,捨己為人。總而言之,我們一定要懂得,是以一切眾生福利在我們個人 幸福之上,這叫慈悲心,這是菩薩心。菩薩能夠捨己為人,犧牲自己成就別人,饒益有情   由此可知,持戒的範圍非常之廣。我們通常用現代的話來說來解釋持戒,我常說「守 法」,這個大家好懂,持戒不太好懂,還需要解釋,用守法諸位概念比較更清晰。遵守佛 的教法,遵守國家的法律,遵守地方上的規約。我們到人家家裡面,也有人家的禮節,也 有人家的家法;到一個道場,一個道場也有它的規矩,一定要遵守。我們能守法,才能得 到大眾的歡迎,才能與大眾和睦相處。所以到一個地區,一定要了解這個地方的法律,要 了解這個地方的風俗習慣、道德觀念,我們在這個地方言行舉止不要觸犯;不懂要常常問 ,所謂是入境要隨俗。這是持戒的現代化與本土化,我們這條才能做得如法,如理如法, 我們一般人講是合情、合理、合法,這樣才做到圓滿。 (s:《論語》上記載孔子入太廟每事問,不是孔子不懂禮,就是因為他真正懂禮,所以 他謙虛、謹慎,他知道「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凡事應當尊重別人 的規矩,不能造成人家的困擾和不歡喜,這樣才能達到用禮為「和」的境界。否則 堅持禮的表象,卻失去禮的精神,那是本末倒置了。)   第三是「忍辱」意思就是要忍耐。忍耐在佛經的翻譯把它翻成忍辱,這是過去翻經 法師們有意用這個字。在古時候最初接觸佛法的是士大夫階級,要用現代的話來說,中國 的知識分子;佛教傳到中國來最初接觸的是一批知識分子,帝王大臣、知識分子,他們最 初接觸的。在中國士大夫階級裡面,我們在古書裡頭見到,有所謂「士可殺,不可辱」; 士就是知識分子,知識分子有骨氣,可以殺頭,不能侮辱。這些翻經的法師聽到這個話, 「忍辱」,辱都可以忍,那還有什麼不能忍?所以特別用了這個字。這不是六波羅蜜的本 義,它的本義是忍耐,特別在中國翻譯用了這個字;也就是中國人把侮辱看得太重,過分 的執著,這些大師們有智慧,希望把你這個執著打破,不要太認真,不要太計較;辱也應 當要忍,取這個意思。   忍辱裡面佛將它也歸納為三大類。第一個對人,我們講對人事,也就是人為的災害, 人為的加害。小者,別人對我們不諒解,對我侮辱,對我毀謗,對我障礙,甚至於對我陷 害,統統能忍,決定沒有報復的念頭。為什麼不可以有報復的念頭?一定要懂得,這裡頭 決定有因果的因素。他毀謗我、陷害我,他為什麼不毀謗他、陷害他?所以我們一定要自 己去反省,自己去思惟,這個果報必有前因。前面的因,或者是我在過去生中用這個態度 對他,他今天因緣聚會他對我的回報,我明白我應當承受,不再計較,我們的恩怨在這裡 就化解了,好!佛教給我們「冤家宜解不宜結」,這是非常重要的開示,我們決定不跟人 結怨。受冤枉決定不能避免,為什麼?過去生中無量劫來愚痴無知,我們跟一切眾生結過 多少怨,今天受的這些災難,要想想應該的,沒有話說的,所以在一切不如意的逆境之中 ,我們就坦然、泰然度過,也歡喜接受。這真正叫消災免難,你的業障、你的災難,就這 樣消除掉,來生就沒有了,帳結掉了,這一點很重要。   所以學佛的人要想學菩薩,決定不跟任何眾生結冤仇,我們只有化解,決定沒有再結 的道理。什麼樣的災難、什麼樣的苦都要受,印光大師所謂,縱然被別人五馬分屍,殘酷 刑罰而死,也沒有一絲毫怨恨心。佛經裡面諸位念過《金剛經》,《金剛經》裡面提過一 個故事,但是說得很簡單,「歌利王割截身體」,這個故事諸位要知道多一些,在《大涅 槃經》裡面,《大涅槃經》這一樁事情記載的文字多,說得詳細。忍辱仙人他能忍受,不 但沒有報復的念頭,一念怨恨的意念都沒有,佛說這是忍辱波羅蜜圓滿的現象。所以別人 無緣無故的加害於我們,豈不正是成就我們忍辱波羅蜜嗎?要不然這個法門到哪裡修?你 要明白這個道理,不但沒有怨恨還感謝,感謝他給我機會我在修忍辱波羅蜜,如果沒有這 些惡人、逆境來折磨,我們忍辱波羅蜜沒地方修。明白這個道理,了解事實真相,這些人 是我們的大善知識,是我們的大恩人,我們怎麼可以用惡心來對待恩人? (s:淨空老和尚的忍辱示現-故事三則 http://ppt.cc/PpEP 淨空法師真的是大善知識!)   同樣一個道理,別人對我有好處,常常愛護我、關懷我,這是順境,順境也要修忍辱 波羅蜜。為什麼?如果不修忍辱,你會增長貪心、貪戀,那也糟了!逆境生瞋恚,順境生 貪戀,都墮落了,大家不要認為惡人討厭,善人也討厭。你要沒有智慧,兩邊都墮落,不 是墮落這邊,那邊也會墮落,往往墮落得悽慘不比逆境,不比惡人這邊。所以人生確實是 險道,順境裡頭把握著自己,決定不能夠墮落,不能夠生起貪心。我今天早晨跟大家提到 ,居士林現在的伙食不錯,二樓的餐廳我看比「宏國」超過,不在它之下。怕的是大家看 到這麼多菜色,做得這麼好,做得這麼乾淨,你端起盤子每一個菜夾一點已經過分,你就 吃得太多了,對你的健康有妨礙。這是順境,這麼多人熱心供養,順境!自己要有智慧, 在裡面只取所需,我幾樣吃飽就可以,不要吃得太飽,吃個七分、八分就可以,千萬不要 貪圖,把自己的身心搞壞了。身怎麼?吃太飽不容易消化,你容易得病,腸胃病,你身壞 了。心怎麼壞?起了貪心,這個也好吃,那個也好吃,你起了貪心,所以你身心都受了妨 礙。   我沒有叫他少供養一點,為什麼?人家修福。也是這麼多人吃飯,大家口味不一樣。 所以我們去拿菜選擇自己喜歡吃的,選擇個三、四種就夠了,不要每一樣都去拿;每一樣 都去拿,貪心!貪心!只取自己所需要,取幾樣就很好了。所以自己要保持高度智慧,這 都是修忍辱波羅蜜。吃飯都是修忍辱波羅蜜,看你能不能忍。由此可知,忍耐是在生活當 中。在日常生活當中,點點滴滴都要知足,都要守住自己的本分,知道自己的需要,適可 而止,這就是忍辱波羅蜜,所以忍辱波羅蜜實在講就是修知足常樂。這是我們講對於人事 環境,人事環境裡面也有逆順。 (s:現代人很喜歡吃到飽,吃到飽其實是很痛苦的一件事。但面對那麼多菜餚,花了那 麼多錢,又好像覺得不多吃一點不划算。這都是貪心啊!慚愧!懺悔!)   第二種是我們的生活環境,物質環境,這個範圍包括得很廣。我們在一生生活當中, 有順境,也有逆境。尤其是自然環境,在一年當中有春、夏、秋、冬的變化,新加坡靠近 赤道,這是個常夏的地區,一年只有一季,我們長年生活在這個地區,似乎沒有什麼感覺 。可是現在由於生活富裕,交通便捷,假期大家都出去旅行、出去度假,你所到達的地區 ,生活環境跟此地不一樣,如果你要到北方去,北方現在是冬天,你對於寒冷你要能忍耐 ,你要能夠忍受。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意識形態,不同的一些規矩。譬如我們在此地 你們開車,駕駛是坐在車的右面,在台灣汽車駕駛就坐在左面,如果你到那個地方自己開 車,你得要適應環境。這都是需要,講適應就是講要忍耐,你居住的時間短,你有短短幾 天的忍耐,你居住的時間長,那你就要長時間的忍耐。這是說我們對於自然環境變化,你 要有忍耐,你才能夠適應。   第三種佛說的叫修學。修學包括世出世間法。我們想學一樣東西,不是幾天、幾個小 時就能學會,一定也是長時間。世間的教學有小學、有中學、有大學,在求學過程當中, 如果沒有毅力、沒有恆心、沒有耐力,你的學業不能完成。修道亦復如是,無論修學哪一 個法門,都是長時間,不是短時間。淨土法門在一切法門裡面,大家都說這是「易行道」 ;易行道是跟其他法門比較它容易,你也不能把它看得太容易,是與其他法門較量,這個 法門比較容易;還是要有耐心、要有毅力,你才能修成功。   這一部《無量壽經》,在一切大乘經典裡面,確實它不算是分量長,也不算是很高深 ,非常適合於現代人修學。經典的文字淺深適中、長短適中,夏老居士的會集功德無量無 邊,帶動末法往後九千年有緣的眾生,必定是因這部經典而得度,從這部經典裡面,奠定 了「信、解、行、證」的基礎,念佛往生不退成佛。可是經文雖然不長,也得有耐心,從 頭到尾念一遍,我勸諸位不要念得太快,念慢一點,把它的意思念出來,你才真有受用, 古人常講「隨文入觀」,這一句話很重要。隨著經文我們就契入境界,這叫會念。不會念 的只是念文字,念完之後是什麼?不知道,什麼意思不曉得。   所以讀誦千萬不要趕時間,我念得很快,半個小時就念完、就交差了;這是對佛菩薩 敷衍,好像是念給他聽,與自己不相干。早晨念一遍,或者念兩遍,有人發心念三遍,都 念得很快,交差了,我是好學生,我一天念三遍,其實「信解行證」完全都沒有,這個念 等於白念,那就是古人所講的「喊破喉嚨也枉然」。諸位要曉得,念經字字句句與信解行 證相應,念這一句阿彌陀佛也要相應,「阿彌陀佛」四個字你念的時候,裡面也具足了信 解行證,你的功夫怎麼會不得力?你怎麼會沒有成就?我們今天只在表面上做工作,沒有 在實質上下功夫,所以怎麼樣修都是隔了一層。這樣一來你沒有耐心,你怎麼能成就?佛要有耐心,讀經要有耐心,學習要有耐心,修法裡頭要有忍辱你才能夠成就。尤其是一 門深入,長時薰修,更需要很大的耐心。 (s:希望大家每天來跟讀也要有耐心,不要大略掃一掃就算讀完。就算法師講了同樣的 故事,同樣的話,也要有耐心重複看過,這久了就是定力吧?而且通常法師會一講 再講,就是很重要,他怕你轉頭就忘,所以不厭其煩一直說一直說,希望我們有一 天遇到境界時腦海裡會自動想起,不再犯錯。這是法師對我們的愛護、恩德!)   現在我們佛學院跟彌陀村的籌備工作相當順利。李居士今天中午告訴我,楊厝港那邊 的學校他們決定搬走,他要求的時間是給他兩個月的時間,他搬走,李居士希望愈快愈好 。搬走之後,這個地方我們接收過來,我想油漆粉刷稍微裝潢一下,大概一個多月的時間 ,我們就可以搬進去,我們的培訓班就變成佛學院。佛學院的課程,預科一年,正科三年 ,研究班三年,全部的學程是七年,你要有耐心念七年你才畢得了業,你要沒有耐心那你 就不能成就。七年念什麼東西?一門,一門深入你才能成就。念哪一門?同學們自己選擇 ,我們不限制。你自己喜歡哪一門,選定這一門,七年的功夫,一門深入。   選擇一部《佛說阿彌陀經》,也要學七年,不能說我選個小的,我幾個月就可以畢業 了,還是要學七年,《彌陀經》有得學!預科裡面一年,我有個想法,學圓瑛法師《彌陀 經講義》。正科班裡面學《彌陀經要解》,《要解》有兩個近代人註解,圓瑛法師有《要 解講義》,寶靜法師有《要解親聞記》,這兩樣東西夠你三年學的。研究班的三年,學蓮 池大師的《疏鈔》,一部《彌陀經》也要學七年。七年之後,你把《彌陀經》研究得透徹 ,你到外面去講《彌陀經》,人家合掌阿彌陀佛來了,阿彌陀佛來給我們講《彌陀經》, 才能成就。我們將來佛教學院,甚至於將來演變成佛教大學,我們學生都是一門深入,我 們跟其他的學校裡面排課程、教學的方法不一樣。我們這個地方「佛學院」名副其實,我 們這裡頭是來學作佛,是學作菩薩,不是幹別的;學作佛、學作菩薩,跟其他的不一樣, 決定不相同。這是講你修學「忍辱」。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 南無阿彌陀佛。 -- 脾氣嘴巴不好,心地再好,也不能算是好人。 — 證嚴法師《靜思語》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67.21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