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大乘無量壽經細講-第39集   請掀開經本第十二面,經文的第六行,我們將經文念一段,對對地方。   【常行布施及戒忍。精進定慧六波羅。未度有情令得度。已度之者使成佛。】   從這一段看起。這一首偈,上一次我們用了兩個小時的時間,只講了一句:『常行布 施及戒忍』;今天我們接著看第二句:『精進定慧六波羅』「精進」,是菩薩唯一善根 。佛經上面所講的善根,我們要特別注意,無論是大乘小乘、宗門教下、顯教密教,無一 不是從斷惡修善入門。如果我們不能斷一切惡,不能修一切善,這一生無論你怎樣修學, 你到最後還是沒有辦法脫離六道輪迴;你怎麼樣去巴結佛菩薩,討好佛菩薩,沒用處的。 這個道理與事實一定要很清楚、很明白,佛幫助一切眾生決定不是感情,這一點我們一定 要記住、要明瞭。佛幫助我們是講道理,是理性,佛對一切眾生的加持就是開示,為我們 講經說法,為我們做種種的示範,我們看到聽到一定要行證,行證是佛菩薩對我們幫不上 的忙。   前幾天,茗山老法師在此地講了十天《楞嚴經》,這部經有許多同修都很熟悉。在楞 嚴會上我們也看到,佛菩薩給我們做示範,給我們表演,阿難尊者就扮演這個角色。他跟 佛的關係,跟別人不一樣,他不是普通的學生,他跟釋迦牟尼佛是堂兄弟,他們堂兄弟總 共八個人,釋迦牟尼佛是老大,他是最小的,最小的小弟。他自己以為,佛是他的大哥, 又這麼喜歡他、疼愛他;你們這些人要認真修行,不修行不能得度,我沒關係,將來到時 候老大哥會幫忙,提攜一把。心裡就存著這個不正確的觀念,遇到摩登伽女之難,遭難這 才曉得,這才恍然大悟,原來怎麼樣?這種事情大哥幫不上忙,才恍然大悟不修行不行。 別人勤苦修行,阿難也得要勤苦修行,這是做出樣子來給我們看。   修行從哪裡修起?斷惡修善,斷一切惡,修一切善,從這兒做起。你就曉得世間人作 惡,惡的根源在哪裡?佛教人修善,善的根本在哪裡?這就講到善根。善有根,惡也有根 惡的根是什麼?貪瞋痴,叫三毒煩惱。我們一定要認識清楚,今天起心動念起了貪心、 起了貪愛,立刻就要覺悟,這是一切惡的根源。這個念頭一動起來,這是惡的根發作,它 在起作用,非常非常可怕,無量無邊的罪惡,都是從這個根生的。古德有云:「不怕念起 ,只怕覺遲。」你要覺悟得快,這個根現在在發動,立刻要把它止住,制止住,這叫修行 。果然能夠控制得住,這叫功夫,功夫得力。你能夠把煩惱控制住,這就功夫得力。煩惱 控制不住,依舊起現行,依舊造業,功夫不得力。   世間三善根就是無貪、無瞋、無痴可見得惡的根反過來就叫善根。我們在日常生活 當中,六根接觸外面境界起心動念,要在這個地方用功夫,見色聞聲,貪瞋痴的念頭才一 動,馬上要把它降伏住。《金剛經》上所說的:「云何降伏其心?」那個心就是三毒煩惱 ,你要時時刻刻提高警覺。因為三毒煩惱根太深、面太廣,無量劫來養成這個禍患,一時 想把它除掉,除不掉的,根深蒂固,哪有那麼容易除掉?唯一的辦法是提高警覺,它一發 作立刻就將它控制住。用什麼方法控制?佛在經上告訴我們,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 方法無量無邊,這些方法幹什麼?無非是控制煩惱。我們今天學的是念佛法門,我們用一 句佛號來控制它,念頭才一動,「阿彌陀佛」,伏住了。第一念是貪瞋痴,第二念就換成 阿彌陀佛,你得有這種方法,這樣念佛功夫才得力,才能夠念得相應。這是講世間的善根 、惡根。   菩薩善根只有一個,因為菩薩決定修三善根,世法三善根他沒有問題,菩薩當然是見 思煩惱、塵沙煩惱都斷了,無明也破了一品,證得清淨法身,所以說世間的善根他已經圓 滿。以後什麼是他的善根?佛說「精進」,精進是菩薩唯一善根。精進這兩個字的意思, 也是無盡的深廣;進是進步,進而不退。我們這部經,古德判教這部經是屬於圓頓大乘, 比《華嚴》還殊勝。隋唐的大德認為《華嚴》、《法華》,只不過是《無量壽經》的導引 而已,把這部經看得多麼重要,這部經多麼殊勝。我們曉得這個經的標準是法身大士,但 是這個經特別,因為它三根普被,利鈍全收,因此精進的範圍格外的廣大。   圓頓法必須破一品無明,才證得三不退,進這個字有了;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 可是在我們這個經上講,不僅僅是證三不退,是圓證三不退,這個「圓」字那就不可思議 ,圓是圓滿。在《華嚴經》上我們看到,圓教初住菩薩就證三不退,但是不圓,什麼人才 能稱為圓證三不退?嚴格的說,等覺菩薩才可以說是圓證;如果把標準放寬一點,那就是 經中常講的阿惟越致菩薩。這是經上常講,三經當中都說,而且說過多次,這算是可以說 他是圓證三不退。阿惟越致,古大德給我們說明,七地以上;換句話說,地位最低是七地 菩薩,七地、八地、九地、十地,等覺算十一地,這些位次才能算圓證三不退,這就不是 一樁容易事情,可見得比《華嚴》所講的殊勝太多了。   怎樣算是精進?精這個字是精純,純而不雜才算是精。精進是菩薩修學裡面,很重要 的一個科目。佛為一切眾生說種種法門、說無量法門,並不是叫你全部都要學習,你要是 這麼想、這麼看,那你就錯了。佛的要求是叫你在一切法門裡面選擇一門,精進修學,精 的意思在此地。一門深入,長時間的薰修,就叫做精進。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到,《華 嚴》自始至終,處處都顯示精進修學的效果,我們現在才介紹出席的大眾,沒有正式講到 經文,參與這個法會大眾,現在給我們說出,他們都是由一個法門證入解脫。證入解脫是 什麼意思?超越六道輪迴,超越十法界。解脫,解是解開煩惱,見思煩惱解開,現在的新 名詞叫解放,見思煩惱解放,脫離六道輪迴,解脫;塵沙煩惱解放,無明破一分,你就脫 離十法界,這是解脫的意思。換句話說,就是我們中國民俗裡頭一般所講的證果,他證的 是什麼果?佛果,他成佛了。   圓教初住菩薩成佛了,江味農居士在《金剛經講義》裡面,跟我們解釋諸佛,他就是 這個說法。諸佛是指什麼人?指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這叫諸佛。中國禪宗所謂是明心見性 ,見性成佛,什麼人見性?圓教初住菩薩就見性;破一品無明,見一分真性,他真的成佛 ,見性就成佛了。這個佛叫分證位佛,他是真的,他不是假的佛,但是他還沒有圓滿。為 什麼沒有圓滿?妄想沒斷盡,妄想就是無明,無明沒斷盡;無明斷盡了,那就是究竟圓滿 成佛。無明雖然沒有斷盡,破了幾分,所以他是真佛,不是假佛。你們看看,仔細去觀察 ,用什麼方法成就?一門,所以他是精進成就,他不是雜進成就。我們今天犯了最大的一 個忌諱是學得太多,門門都想學,門門都在下功夫,到最後是一無所成。這個例子,從世 尊那時候開始,一直到現在,代代都有這個現象,我們真正學佛的人,對於這些不能不留 意。你仔細去觀察,過去的人、現在的人,他怎麼成就的?他成就的條件是什麼?過去的 人、現在的人修行失敗,沒有成就,失敗的原因在哪裡?不可以說他不用功,不可以說他 沒有心,他真有心、真用功,為什麼到最後失敗?他不是精進,我們用現代話,他是亂進 、他是雜進,就是說他學得太多太雜了,所以他不能成就。   我們在此地培訓班的同學,我想你們對於這一點應當有體會,應當有一點認識。我們 在此地辦培訓班,期限只是三個月、四個月,我看到你們的報告,你們寫出來你們的感想 心得,你們說在這邊三個月,比你們過去在佛學院學四年還要紮實、還要有效果,這什麼 原因?絕對不是我們這邊比你們佛學院的老師高明,不見得;比你們那些佛學院老師用的 方法巧妙,也不見得;說實在話,我們樣樣都不如人,我們掌握了什麼原則,你們會感覺 得這三個月,比學習四年還有效果?我們掌握的就是精進。你們在此地三個月學一樣東西 ,你們過去念佛學院要學幾十樣門功課,差別在此地。這三個月當中,你們頭腦裡只想一 樁事情,想一部經、一個法門,你全部精神集中在一點,你覺得有成就。以往你們在佛學 院念書,這一點鐘學這部經,下一點鐘又換一門功課,一天好幾堂功課,要學好幾種不一 樣的東西,你這個腦子亂。這堂課還沒吸收進去,馬上換一堂新的,別說四年沒有成就, 四十年也沒有結果。我們從這些地方體會,佛講的精進有道理。   大家在華嚴會上,這些出席的大眾,無論他示現是什麼的身分,我們仔細觀察他,他 對佛的讚頌,他自己的報告,都提出一門。在華嚴會上,我們真正體會到,「法門平等, 無有高下」;每一個人修學的法門都不一樣,每一個人都證無上道,每一個人都脫離六道 、十法界,都證得毘盧遮那的華藏淨土。這是我們要深深思惟,知道精進是個祕訣、是妙 方,決定不能夾雜。覺明妙行菩薩在《西方確指》這書裡頭,告訴我們念佛精進的方法, 他說了三句話: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特別鄭重囑咐的,念佛人最忌諱的是夾雜,你 夾雜你佛號決定念不好;換句話說,你功夫不會得力。念佛人真正的成就,《彌陀經》上 說出來,「一心不亂,心不顛倒」,一心不亂是念佛三昧,心不顛倒是智慧開了。大勢至 菩薩所說的「自得心開」,自得心開就是《彌陀經》上所說的「心不顛倒」,功夫都是在 精進,都是在一門深入。   我們辦培訓班提倡「一門深入」,將來辦佛學院還是一門深入,如果我們要像一般佛 學院、一般學校一樣,那我們走的路子跟他們路子一樣,結果也跟他們的結果一樣。這個 辦沒有意義,我們的精神、時間全部都浪費,幹這個事情幹什麼?但是佛學院,我們可以 多開一些課程,諸位同學選定了一門課程就一門深入,個個都能成就,像華嚴會上這些佛 菩薩一樣。這個佛學院就有成就拿出來,將來畢業出來之後,就出了許許多多的菩薩,用 現在的話說「專家」。學講《無量壽經》七年,七年畢業出來,你就是無量壽佛;學講《 彌陀經》也要學七年,七年畢業,你就是阿彌陀佛;學講《普門品》,《普門品》也要學 七年,畢業出來之後,你就是觀世音菩薩。我們可以開很多課程,我們這裡是造成佛菩薩 的一個學府,我們要在這個學校裡頭拿學位,這個地方的學位是佛、是菩薩,只要你一門 精進不懈,你一定可以把這個學位拿到,然後才有能力教化眾生。   一門通了,給諸位說,門門都通,這是佛法跟世法不一樣。世法,你在大學裡面學一 個科系,你這個科系學得再成功,另外一個科系你外行、你不懂。佛法不一樣,佛法一樣 通了,是一經通一切經通,是什麼原因?佛法是教你明心見性,所有一切經教都是從自性 裡流露出來的。所以你從任何一門見性,你就能通達一切法相,一切法相都是依自性流露 出來的。可是你通達之後,一切經都通了,當然一切經你都能講得好,就跟釋迦牟尼佛沒 有兩樣。這個時候能不能用佛的姿態出現在世間?不行。為什麼?現在眾生根性不是釋迦 牟尼佛那個時代,你要觀機說法。現在這個時代,諸佛來了也要示現菩薩,不能示現佛的 身分,佛是大通家,什麼經都可以講,菩薩不是通家,是專家,只講一門,這是佛跟菩薩 不一樣,諸位要細細去想想。   你自己本身是佛、是大通家,你要顧到一切眾生的根性,示現菩薩、示現專家,勸人 精進,這是你大慈大悲,不是你不通,是眾生不通。眾生學兩樣、三樣就不能入門,必須 自己要做一個榜樣,示現一門,我一門通了,你跟我學一門,你也會通,他才會相信。從 這些地方我們真正體會到,佛菩薩是無盡的慈悲,對眾生的關懷愛護,無微不至,做出種 種示現給眾生做榜樣,教導眾生精進,這個意思我們總要能夠體會得到。所以我們將來佛 學院裡面,排課程教學的方法,我們決定是遵守佛陀的教導,決定不能違背;我們知道違 背,我們決定失敗,我們遵守決定有成就。希望諸位都能夠修行證果,都能夠真正拿到菩 薩的學位,我們的佛學院就成功了。   精進其他的意思,一般經論講得很多,諸位也聽得很多,不必再多說,我們特別強調 ,決定要專精淨宗主修的六門功課是「五經一論」,隨著你自己的興趣任選一部,只要 專精都能成功。其他所有一切大小乘的經論,包括世間的典籍可以做參考,可以做輔助, 跟學校讀書一樣,我們主修的、助修的,一定要分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能夠幫助我主 修的這門課程、這部經論可以參考,不是幫助我這部經論的典籍,我們暫時可以不要去理 會它,一定要把精神、時間全部集中。修學的態度,講席裡頭也講得很多,「信解行證」 。信解行證,《華嚴經》上說得很好,行布、圓融是同時的,雖有次第,但是它是融通的 ,一即是四,四即是一,我們才能入境界,要把它分成四段就難了,這個道理要懂。行布 不礙圓融,行布是次第;換句話說,次第不妨礙圓融,圓融裡面不妨礙有次第。這個道理 與事實,《華嚴經》上講得很多很多,我們明白了,就曉得怎樣去修學。 (s:淨空法師:「行布不礙圓融,圓融不礙行布」http://ppt.cc/tLrV   精進才能夠達到底下一個科目:禪定。前面我們講忍辱波羅蜜,忍辱是禪定的前方便 ,諸位想想,如果都不能夠忍,你怎麼會得定?所以從忍辱,再加上精進,你就得定。定 是真實的受用,定是定於一,這個「一」不是專一,不是唯一,不是獨一,而是任一,這 佛法才圓融。我學《無量壽經》,我的心就定在《無量壽經》上,我學《金剛經》,我的 心就定在《金剛經》上,每個人所修學的法門不一樣,每個人定的定點也不一樣。所以「 一」是任一,不是唯一,不是獨一,這才顯示出法門平等,無有高下;你在任何一個法門 裡面都能得定,定就是三昧,從三昧才開智慧。   法門雖然多,哪一個法門契自己的機,這一定要掌握到,為什麼?契機的法門容易成 功,不契機的法門就很難成就,因此在修學選擇法門,對於你將來修行證果關係最大。你 要選錯了,選擇很不容易修學的,你要得成就就難了;一定要選契合自己根機。可是選擇 法門,那是大學問,真實智慧,佛在世的時候沒有問題,佛證得究竟圓滿的智慧,任何一 個眾生親近佛陀,佛一看,對他的根性徹底了解,佛知道他過去生中,生生世世種種行業 佛全知道,所以真的能夠對症下藥,藥到病除,說法契機。佛滅度之後,也有一些修行證 果的弟子們,菩薩、聲聞、緣覺,他們也有能力觀機,但是他們所證的果,不是究竟圓滿 的果,因此觀機的能力,沒有世尊那麼圓滿。譬如羅漢,阿羅漢能夠觀察一個眾生過去五 百世,五百世以前阿羅漢不知道,就沒有能力;你最近五百世當中的狀況他曉得,因此他 說法也相當契機,沒有佛那麼究竟圓滿,也算不錯了。   可是到今天,我們所遇到講經說法的善知識,都是凡夫身,別說你過去一生都不知道 ,你現在這一生,譬如說你今年三十歲,三十歲以前的事情我都不曉得;你過去學的什麼 、幹的什麼,我都不知道,說法怎麼能契機?這是凡夫身的困難處。好像大夫看到病人, 對病人的病歷一無所知,他為什麼得這個病?得病多久都不知道;看看你現在情形,給你 用藥,用藥都是試探性的,怕出事情。有一些大膽的,不顧一切給你下藥,藥一下錯,這 個人學佛就學出神經病,我們佛法講著魔了,你看看多少?我們各個地方都看到許多人, 年紀輕輕的,書念得很好,大學畢業了,甚至於拿到碩士、博士學位,學佛學個一、兩年 神經分裂,多可憐!前途整個毀掉。那是什麼?大夫下藥下錯了,法不對機,害了人的法 身慧命,這是我們不能不曉得,不能不警惕。   禪定在我們念佛法門裡面就是一心不亂,清淨心,《無量壽經》經題上講的「清淨平 等覺」,清淨平等就是屬於禪定。清淨平等是功夫,不是聽聽你就得清淨心,就得平等心 ,哪有那麼容易!什麼叫清淨?對於世出世間法不沾染,才叫清淨。諸位同修要記住,不 沾染不是說你不接觸,你可以接觸,接觸不能夠染污。宗門有一句話說得很好,所謂「百 花叢中過,一葉不沾身」,那就是禪定。這比喻我們六根可以接觸外面六塵境界,知道六 塵境界是幻相,夢幻泡影,所以心裡面對於外面境界確確實實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這就 是片葉不沾身。你對外面境界起一念分別、起一念執著,你就被污染,你就沒有定功。所 以禪定的前方便是忍耐、是忍辱,忍辱就是忍耐的意思;我們修定,一定要先從忍入門, 忍是禪定的前方便。   禪定在修學裡面是真實的受用,所以禪定也叫三昧;三昧是梵語,從字面上翻譯是正 受,正常的享受。什麼是正常的享受?佛給我們說,六道凡夫享受不正常,概括分為五大 類:苦、樂、憂、喜、捨,這是六道凡夫的享受;身有苦、樂受,心有憂、喜受,當身無 苦樂,心無憂喜,這時候叫捨受,總共五大類的享受。正受是什麼?這五類享受統統沒有 ,那就是正受。禪定是正受,諸佛菩薩的享受,這種享受並沒有離開我們世間。佛菩薩示 現在我們世間,《華嚴經》末後五十三參諸位看到,這五十三位善知識,他們的身分男女 老少、各行各業,這意思就顯示諸佛菩薩在哪裡?已經跟我們生活融成一片。我們從早到 晚所接觸的一些人事物,裡面就有許多佛菩薩在裡頭,可惜我們不認識。到什麼時候你會 認識?你把《華嚴經》念通你就認識了,你就認識我們周邊真的不少佛菩薩在,這是事實 。那些人何以是佛菩薩?他跟我們生活融成一片,享受不一樣;我們的享受是苦樂憂喜捨 ,他們的享受是正受。無論是什麼樣身分,無論從事哪一種行業,他心地清淨,一塵不染 ,自在安樂,那個人就不是凡人,那個人就是佛菩薩示現。你要會看,你要善於用你的六 根,你能覺察周邊有很多佛菩薩,有很多真正的善知識,我們應當要向他學習。   禪定另一個意思是主宰,胸有主宰,不會被外面境界動搖,這是定功。我修學這個法 門,或者是你依照《無量壽經》修學,或者依照《阿彌陀經》修學,這是假設我們選定這 個經本、這個法門,別人來給我說什麼樣的佛法,說什麼樣的法門,我合掌恭敬,我決不 會改變,我一門學習到底,這是你心有定功,你有主宰。我們在學習過程當中,常常遇到 一些同修來告訴我,聽某一個人說,某個法師說,我們這個念佛的方法還不是最好的,他 們的方法比我們更殊勝,於是心就動搖。這是什麼?你沒有定力,旁邊人家輕輕的扇子搧 一搧,你就動搖了,你怎麼會成就?你說他這個法門比我們好,跟他去學;再過幾天又碰 到一個人,那個人說方法比他還要好,好了你再跑到那邊去。一山望著一山高,你這一生 當中天天在轉換法門,到最後是一門也不能成就。說這個法門高,那個法門低,《金剛經 》上佛的話要改一改,「法門平等,無有高下」,趕緊改一改:「法門不平等,有高有下 」,就是這個意思了。你這是愚痴,妖魔鬼怪只能動搖愚痴人的心,為什麼?他沒有主宰 ,他沒有定功。沒有主宰,很容易上當,很容易受騙;心有主宰的人,有定功的人,不會 動搖。 (s:「寧動千江水,不動道人心。」難怪淨空法師說動搖別人修學決心的,不是善知識)   這一樁事情,諸位要好好的去讀《觀無量壽佛經四帖疏》,就是善導大師的註解,特 別去看「上品上生章」那一段註解,那一段註解他註得很詳細。我們曾經講過這全經,也 特別講過這一段,「上品上生章」我記得我講過這一段,講得很詳細。你要在這一段裡面 真正學會,你的心就有主宰,不會動搖。善導大師舉例說,別說善知識來勸我們改法門, 釋迦牟尼佛來不行,一切諸佛來也不行,你可以跟諸佛如來說,我已經選定這個法門,那 個法門雖然好,讓他去學,我還是學這個法門,堅持到底。善導大師教我們的祕訣,佛來 勸我們,我們都不會動搖,何況什麼善知識?善導大師這個例子舉得好,我們要多想想。 否則的話,我們這個道心叫露水道心,水上的浮萍,隨著風飄動,沒根,你怎麼會成就? 世尊可以說慈悲到了極處,知道末法眾生這些毛病,所以在往生之前,給我們留下「四依 法」,幫助往後這些弟子們,在一生當中保證你修學成就。四依法裡頭第一句,就叫我們 「依法不依人」,凡是不能成就,違背了佛陀的教誡,他搞什麼?他依人不依法,注定失 敗,我們要牢牢記住世尊這個教誡。 -- 把物質留給別人,把福氣留給自己。 感恩帶來溫馨,用心就有力量。 ~證嚴法師《靜思語》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編輯: summertrees 來自: 203.67.219.52 (03/16 1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