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大乘無量壽經細講-第41集   請掀開經本,《科會》第十二面,經文第八行:   【假令供養恆沙聖。不如堅勇求正覺。】   上一次講到這個地方,意思還沒有講盡。這兩句也是《無量壽經》最重要的經文,也 是最精彩的經句。供養,前面曾經跟諸位說過,有財供養、有法供養。通常在一般大乘經 裡面稱布施,財布施、法布施,到華嚴會上就不說布施,而說供養。這道理在哪裡?《華 嚴》是圓教,大乘是別教,別教的菩薩跟圓教的菩薩見地就不相同。換句話說,別教菩薩 智慧還沒有圓,對於事實的真相,還沒有能徹底看清楚,因此講布施。到圓教菩薩見地圓 滿,跟諸佛如來見解相同,知道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本來成佛,我們對佛就不能稱布施,就 要供養。所以供養是以最真誠恭敬的心來修布施,通常一般菩薩,真誠恭敬達不到這個水 平則稱布施,如果跟諸佛如來的水平等齊就稱供養。   由此可知,誰供養一切眾生?諸佛如來。此地講諸佛如來,就是《華嚴經》上講的四 十一位法身大士,他們是真佛,不是假佛。在天台六即佛裡面,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是分證 即佛。雖然他的果證沒有圓滿,他確實證得了一部分,這一部分就真如自性。所以他知道 ,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本來成佛,因此對一切眾生,他是把他當佛來看待,因為一切眾生本 來是佛,這就是普賢行。沒有達到這個境界,還有佛、有菩薩、有眾生,對佛是供養,對 眾生那就用布施,這個恭敬心大幅度的衰退了,不能保持圓滿的恭敬心。這一點很值得我 們反省,我們應當要學習,學習一切恭敬,這叫學佛。做到一切恭敬,這叫成佛。你要是 問:幾時我成佛?幾時我對一切眾生那個真誠恭敬心,跟對諸佛如來沒有兩樣,那個時候 你就成佛,你就證果,你就像諸佛如來一樣供養一切眾生。這個道理,我們不能不知道, 不能不認真努力去學習。凡夫跟佛的差別,就是凡夫有妄想分別執著,佛是妄想分別執著 完全放下了。   在法供養裡面,普賢菩薩給我們說了幾種,我們在上一次也曾經介紹過。「如說修行 供養」、「利益眾生供養」、「攝受眾生供養」、「代眾生苦供養」,我們講了四種。這 四種,攝受眾生非常重要,如果不能攝受眾生,你怎麼能幫助眾生?佛法裡面常講普度眾 生,這一句話的意思就是普遍,普遍就是沒有分別,度就是幫助,普遍無分別的幫助一切 眾生。那眾生不接受怎麼辦?你去幫忙,他理都不理你,他根本就不領你的情,你怎麼辦 ?所以供養裡面,就提出有攝受眾生供養。攝受眾生,這個話的意思要用現在的話來說, 就是要把眾生跟自己的關係搞好,就這麼個意思。攝受就是搞好關係。   佛用什麼方法,把這些眾生關係搞好?佛有四個原則,叫「四攝法」,更殊勝的就是 「四悉檀」。悉檀,這個名詞是華梵合譯,悉是中國字,檀是印度話,檀是檀那,就是布 施。悉要在此地,我們用現代的話來講,悉檀意思就是圓滿的布施,平等的布施,普遍的 布施。佛說法有四種:第一種叫「世界悉檀」。這都是講攝受眾生,你離開這四個方法, 攝受眾生做不到;也就是說,你想跟一切眾生搞好關係談何容易!特別是現在這個社會, 父子已經沒有親,夫妻也不講道義,這種社會人與人的關係怎麼去建立?可是我們想想, 佛陀那個方式還是行,「遍施」,你要肯布施。所以這四條,第一條就是令一切眾生生歡 喜心,世界悉檀先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要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那你一定要懂得恆順眾 生,隨喜功德;你要不能恆順眾生,要眾生順著我,就難了,必須要知道自己去順眾生。 佛做個榜樣給我們看,先令他歡喜。   接著第二步,「為人悉檀」。這個意思就是說,念念都想到他的利益,人家當然歡喜 ,念念想著我自己的利益,你跟別人就很難處,大家就爭利。我們能夠放下,我們能夠捨 棄,滿足一切眾生的欲求,為他,樣樣都為他;時間長了以後,他把你當作知心的朋友, 看到你這個人在一生當中,他覺得很可靠,你給他建議,他就會聽。所以到第三步,這才 幫助他改過自新,叫「對治悉檀」。在這種親密關係之下,長久的交情,菩薩才開始說明 宇宙人生的真相,因果報應的事實跟理論。勸導他,什麼是真正的利?什麼是害?什麼是 是?什麼是非?是非利害才能談,讓他慢慢的醒悟過來,知道斷惡修善,趨吉避凶,我們 一般學佛人講消災免難,教他這個道理。這是初級佛法,這不是幫助他的真正目標。   真正目標在最後,「第一義悉檀」幫助他成佛。做個好人,得人天福報不錯,不究 竟,人要死,活不長,你福享不久。怎樣能夠學到不死,不生不滅,怎樣能夠保持你的富 貴,千年萬世永遠不衰?那就得要作佛;不作佛,這是做不到的。最後的目標,幫助他作 佛。佛用的方法多麼巧妙!用這個方法來建立人際的關係,人與人的關係。他喜歡的我們 隨順,不喜歡的我們避開,第一個階段,佛菩薩幫助眾生,那實實在在了不起。如果這個 人一輩子都不能回頭,那怎麼辦?佛有耐心等他來世,來世還不能回頭,佛菩薩還有耐心 等他後世。「佛氏門中,不捨一人」,然後你才知道,佛陀對眾生恩德之大無與倫比,沒 有人能夠相比。佛對於任何一個眾生,照顧你都是生生世世,從來不捨棄。   也許有人說,我都沒有看到佛菩薩保佑我?實在佛菩薩天天在你的周圍,你自己感覺 不到。佛菩薩還是在保佑你,還是在照顧你,自己為什麼感觸不到?業障太重了,不肯聽 話,不肯認真學習。所以佛菩薩對你的加持,經上講冥加,不是顯加,你自己沒有辦法覺 察到。如果你自己誠心誠意的學佛,真正發心依教奉行,給諸位說,你就會感覺到,佛菩 薩時時刻刻在幫助你,從來沒有離開你;這個加持是顯加,明顯的加持,你自己知道。由 此可知,我們得到佛菩薩加持的分量,有輕重不同,完全在自己。也可以這麼說,佛菩薩 的加持是對我們的心,這個修學的心,完全成正比例;我們多一分用心,多一分善心,多 一分真誠,佛菩薩就多一分的加持,就是這麼個道理。所以有些同修明顯知道佛菩薩保佑 他,有些眾生完全不知道,道理就在此地。   所以說到「攝受眾生供養」,我們要曉得,知道佛的四個原則。四個原則裡面還有方 法,這個方法就是四攝法:布施、愛語、利行、同事;世界悉檀裡頭有這四種法,為人悉 檀裡頭也有這四種法,對治悉檀裡頭也是這四法,第一義悉檀裡頭還是這四法。你要會運 用四悉檀、四攝法,我相信你在這個世間,跟任何族群,任何不同的文化,任何不同的族 類,乃至於不同的宗教信仰,都可以建立良好的關係。實在講,這世間搞外交的人是應當 要學習的,這是佛的外交哲學,外交的理論,一定能夠相處得非常和睦。攝受眾生,我今 天把這個意思補出來。不補出來,雖然講了,太空洞,不知道從哪裡落實?想想佛菩薩接 觸一切眾生,實在是非常非常高明。仔細想想,他就是運用四悉檀、四攝法,運用得非常 恰當,我們應當學習。   「代眾生苦」,必須要認真的去做,為什麼?我們的目的,是希望一切眾生離苦得樂 ,希望一切眾生破迷開悟。眾生能不能開悟,關鍵他對於這個老師有沒有信心?有沒有敬 意?果然有誠敬、有信心,開悟的機緣就有了。老師如果不能代眾生苦,要令一切眾生對 你生誠敬心,對你生信心,太難了。釋迦牟尼佛,能令一切大眾對他生起敬仰,是看到他 代眾生受苦,他把物質生活降到最低的水平,他的精神生活達到究竟圓滿,令一切眾生看 到沒有不佩服,沒有不五體投地。眾生的生活恰恰相反,精神生活非常貧乏,物質生活很 厚,佛要糾正我們錯誤的思想,錯誤的生活行為,他表現一個正確的給我們看。物質生活 ,如果大家都能夠知足,知足就常樂,知足社會就安定,世界就和平,所有一切眾生就真 正能夠享受到幸福美滿的生活。   世界為什麼會動亂?是你不知足,貪求無厭,必定會做出損人利己的事情,這就造成 社會動亂的根源。佛表現出來的是知足常樂,我們肉體在這個世間,維持生命是很簡單的 。佛出現在印度,熱帶的地區,所以只需要三衣一缽就夠了。這個地方是熱帶,再冷,三 衣搭上的時候,也就足以保暖。晚上睡覺,這三衣就是被蓋,當被子用。我們在新加坡這 個環境裡面,三衣也足夠了;我相信新加坡,住在這個地區,晚上睡覺沒有蓋棉被的,如 果蓋棉被那個人身體一定不正常;所以此地生活很簡單、很容易。一缽是每一天出去托缽 ,去托一餐飯,這需要一個缽。生活多簡單,多麼容易滿足,這一餐飯吃飽,沒事,真是 快樂無比。聚集一些學生說經講道,那個多快樂!教學是人生第一樂事,我們中國諺語裡 面常說,「得天下英才,而樂育之」,這是人生最快樂的事情。所以他精神生活多麼的豐 足,物質的需求夠了就行。我們明白這個意思,在現前生活環境之下我們學佛,我們衣服 穿得暖,每天吃得飽,有一個小房子可以遮蔽風雨,足矣!夠了,還有什麼需求?再有需 求,你就是找煩惱。   許多人喜歡住大房子,我在美國見得很多,在澳洲也見得不少。同修們邀我到他家裡 去吃飯看看,這個房子很大,很大的庭院。仔細一觀察,他很可憐,他要做房屋的奴才。 每天要上班,已經累得不得了,回來還要整理這個家。裡面,在外國多半是鋪地毯,要吸 塵;外面,院子裡面要剪草、要澆花,沒有時間。院子愈大愈辛苦,雇人又怕花錢,外國 雇人是論鐘點算的。美國雇工人最便宜的,雇外籍勞工一個小時五塊錢,你要雇他來,做 六個小時就三十塊錢,最便宜的。一般普通工人,差不多是十塊錢一個小時,你請他來, 做六個小時就六十塊。所以不敢雇工人,那只有自己來。我看到那一些人,我也不好講話 ,實在講自討苦吃,哪有我們這一個小房子好?我說我住房子喜歡一間房,我整理很方便 。出門,這個門一鎖,沒事,不管出去多少天。我只要一個房間,臥房就夠了,其他統統 不要,太麻煩了!釋迦牟尼佛更高明,連臥房都不要,樹下一宿,他真是得大自在,我們 還比不上他。這一些都是我們凡夫看到,「代眾生苦供養」,這凡夫眼睛看。實實在在佛 是示現表演給我們看,雖是示現,想起來都是真實的。這是補充這點意思。   下面一句是「勤修善根供養」。這都是算供養,都是幫助一切眾生,讓他聽到、讓他 看到有所感悟,能感動人,能令人覺悟。他要有所感悟,他就接受供養,他明白了,他知 道怎麼做,就是接受供養,佛菩薩修供養的目的就達到。善根,佛在經上常說,世法善根 是無貪、無瞋、無痴,所有一切世間的善法,都從這三個根生的。反過來,貪瞋痴是世間 一切惡法的根源,所以叫三毒,我們今天講的病毒,最嚴重的病毒,所有一切毒惡都從它 而生。佛在大小乘一切經論裡面,多次勸導我們,要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用戒定慧 的方法,破貪瞋痴。諸位如果體會得這個意思,你就恍然大悟,佛出現在世間說什麼法? 就是講戒定慧。現在佛家的經典,我們整理歸納分為三類,叫三藏。三藏:經藏、律藏、 論藏,經藏講定學,律藏講戒學,論藏講慧學。諸佛如來出現在世間,沒有別的,就是講 戒定慧。   為什麼講戒定慧?因為眾生有貪瞋痴;戒定慧這三服藥,對治貪瞋痴的。明白這個道 理,你才能認識佛法,佛法是什麼,你就會很清楚。戒學,戒的理論很深,事相非常繁瑣 ,那是一門大學問。但是它有綱領、它有原則,它的原則這八個字:「諸惡莫作,眾善奉 行」。善惡的標準是什麼?我們必須要清楚,凡是自私自利的是惡,凡是利益眾生的就是 善。在中國有一句諺語說:「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佛教給我們不要為自己,好像跟中 國人這個觀念不相容。到底哪個對?佛說得對。對在什麼地方?佛為我們說明六道的來源 ,我們今天不幸墮落在六道裡面,無量劫來在六道輪迴,沒有辦法出離。佛說,六道怎麼 形成的?自私自利那個念頭變現出來的。佛教給我們,把自私自利的念頭斷掉,自私自利 的行為放下,你就出離六道。這是真實的利益,佛說得對。   世間人的觀念,「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中國人說的。外國人非常重視隱私權, 外國的法律有隱私權。隱私權是什麼?自私自利權,決定出不了六道輪迴。為什麼?法律 規定保障你在六道輪迴裡頭,不讓你出去,你還能出得了六道輪迴?出不了六道輪迴,佛 就說,你決定是在三惡道的時間長,你在三善道的時間短;特別是在人道。所以六道裡頭 ,三惡道是老家,三善道是出來觀光旅遊。這一次我們出來觀光旅遊,總算不錯遇到佛法 ,把這個事情搞清楚了。你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了,你曉得哪個是利?哪個是害?決定捨 棄貪瞋痴,決定捨棄名聞利養、五欲六塵;五欲是財色名食睡,要捨。佛講五欲,財色名 食睡,是地獄五條根。為什麼說地獄是老家?你們想想看,這五條誰不貪愛?誰不想得到 ?你貪愛、你得到,就入地獄去了。   佛在經上苦口婆心的勸導我們,十善是厚友,十惡是冤家。想想,我們跟冤家這個朋 友交得很不錯,非常親密,十善非常疏遠,沒有什麼大興趣,我們搞顛倒了。人能夠遠離 十惡,親近十善,這個人生生世世能得人天善果,他享人天福報;如果遠離十善,親近十 惡,那是必定生三途,所以佛才勸我們要勤修善根。諸佛菩薩、祖師大德給我們做榜樣, 他們不但惡的行為沒有,殺盜淫、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瞋痴,不但沒有行為,連 念頭都沒有,這真的叫斷惡。他在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展現著:不但不殺生, 愛護眾生;不但不偷盜,歡喜布施;不但不淫欲,非常有禮節;他做給我們看,句句話真 實,決定沒有妄語;所在之處,總喜歡大家能夠和睦相處,決沒有挑撥是非,挑撥是非是 兩舌。所以諸佛菩薩,你仔細觀察,他的生活、他的行為是十善,真的是具足眾戒,不犯 威儀。這是勤修善根。   修,還要加個勤,認真努力去做,我們想想諸佛如來、法身大士,妄想分別執著都破 了,何必還要勤修善根?他的善根早就具足,早就圓滿了。他到這個世間來應化,表演這 一套給我們看,口說教給我們不行,有些人未必相信;他真做到了,他所說的他完全能夠 做得到。我們聽到、看到,這是真的,這不是假的。他勸我們布施供養,他自己一毛不拔 ,這個有問題,這個靠不住。他勸我們布施,他也布施,他布施比我們多,比我們更徹底 ,我們看了,沒話說,相信了。   我過去在台中求學,李老師講經說法,常常勸大家布施供養,廣結法緣,這常常教導 我們。我們看他,他帶頭幹。在那個時候,他的待遇很不錯,他本身是孔德成先生奉祀官 府的主任祕書,官階是簡任一級,地位相當高,待遇很厚。他還兼著中興大學的教授,中 國醫藥學院的教授,哪個地方他都有收入。他主持台中蓮社、慈光圖書館,慈光圖書館創 辦的時候,他是董事長兼館長,蓮友常常對他也有供養,供養老師。他這些錢全部布施掉 ,過最簡單的生活。我跟他在一起的時候,民國五十年代,生活很清苦,一天生活費用二 塊錢。那個時候,台灣錢跟美金兌換一比四十,一塊美金四十塊台幣。他一天生活費用兩 塊錢,一個月的生活費用,現在還不到兩塊美金。我們這些學生、這些蓮友看到他,哪有 不尊敬?比不上人家。人家說到,他真做到了,所以學生自然就敬佩,相信他的話,向他 學習。如果自己會說,自己不能做到,要叫別人能做到,沒有這個道理,佛經上講「無有 是處」;必須自己要做到。要勤修戒定慧,要勤修無貪、無瞋、無痴,逆緣當中不生瞋恚 心,順境之中不生歡喜心,永遠保持心地清淨、平等、正覺、慈悲。這是講勤修善根。   佛又告訴我們,菩薩善根只有一條:「精進」。可是諸位要記住,菩薩對於世間的善 根他圓滿了,他那個精進是道業。怎麼個精進法?斷煩惱精進,學法門精進。學法門就是 斷煩惱,斷煩惱就是學法門,這兩個是一樁事情。為什麼?煩惱障礙了你的悟門,你學法 門為什麼不開悟?因為有煩惱;煩惱斷了之後,悟門就開了。所以學法門幫助斷煩惱,斷 煩惱幫助悟法門,這兩個方法相輔相成。要精進,菩薩善根唯一精進,我們要明白這個道 理。然後再從經論裡面,細心去觀察佛菩薩他怎麼個修法?在本經大家看看,法藏比丘怎 麼修法?這是我們最好的榜樣。我們學佛,有緣能夠向阿彌陀佛學,你說這多麼榮耀?阿 彌陀佛是光中極尊,佛中之王,如何向他學習?你看看《無量壽經》,他是怎麼修的?我 們照他這個方法來修,就是效法他,就是向他學習,他給我們做了一個好榜樣。 == 南無阿彌陀佛。 -- 《正法念處經》云: 地獄有情受獄火,餓鬼感受飢餓苦,旁生感受互食苦,人間感受短命苦, 非天感受爭鬥苦,天境感受放逸苦。輪迴猶如針之尖,何時亦無有安樂。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73.85.223
Anor:南無阿彌陀佛,南無淨空老法師 03/20 10:59
j45xu3:南無阿彌陀佛 04/18 23:28
whatflower:南無阿彌陀佛 04/23 13:24